教美术还是教审美趣味——关于如何评价儿童美术作品的跨文化研究(上)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n1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于审美能力发展“U型曲线”理论在20世纪初,西方大量的现代主义艺术家和美术教师开始认为,与成年艺术家的作品相比,幼儿的绘画作品毫不逊色。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艺术家使用它们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原型(Fineberg,1997)。人们一般认为现代主义艺术家和孩子们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都表现出一种追求“真实”和“天然去雕饰”的倾向。波德莱尔就很崇拜儿童的这种想象力,他发现并记录下了一个人的童年和他成为天才这两者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这种看法对艺术教育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
其他文献
单位制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重要组织形式。单位制解体后,原有社会管理中的诸多弊端不断显现出来,后单位制时代下的档案管理困境即是例证。后单位制时代下的档案管理不足,主
1996年那个炎热的夏天,我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胸怀豪情、踌躇满志地从景色秀美的长江之畔,来到了生机盎然的黄河岸边。美丽的黄河口深深地吸引了我。暮然回首,扎根兰台已
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书法艺术,对于人们精神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在新时期,需要借助于新媒介来科学传播,将其继承下去,且大力发展。
1616年3月25日,威廉·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绅士家庭。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剧作家之一,作品达30部之多,但令人惋惜的是他的手稿一件都没有留存于世。
美术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对其作品进行社会学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通过探析社会学介入美术作品研究的意义,能够使美术领域的社会学研究意义更加明确,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倡导者杜威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借助“工具性思维”同他人展开“沟通”的过程。同时杜威秉持的“经验”不仅是指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且是同客体、同他人、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一)研究目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站在国际美术教育的前沿,了解国际美术课程改革的新动向,考察与分析各国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并与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
笔者虽未身临“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评比活动”现场,但看完了19节小学美术课光盘,面对一堂堂生动的课例,感慨、兴奋油然而生。新课改的全面推进造就了美术教育的一个新时
留白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留白留得其所,画面上便会流动着生命,呈现万千气韵。这种手法以无胜有,有无相生,实在是一种智慧。美术教学是一种关
刺绣作为中华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手工艺,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特征,又显示了中华文化的鲜明个性,充分地展现了中国人的卓越创造力和丰富生活情趣。本文针对滇绣的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