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了解到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北宋一中实施“零”作业教学模式,全校学生学习成绩由过去的倒数跃居全县前列。由于实施“零”作业,学生作业负担减轻了,教师也解放出来了,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发展智力,享受童年的乐趣,教师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去开展教学活动。
一、“零”作业的认识
“零”作业就是在课堂上必须当堂完成巩固性训练,课下时间实行“零”,坚决杜绝课后一切的、书面的、重复的作业。课下“零作业”是在摒弃书面作业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的学习。
“零”作业的三个含义:(1)“零”作业的第一个层次:巩固性训练课堂完成。(2)“零”作业的第二个层次:课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的学习。(3)“零”作业并不是没有作业,而是把过去的书面作业当堂完成,把过去课下书面作业占用的时间腾出来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的学习。这正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创建与“零”作业相适应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要达到“零”作业的第一个层次,必须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这样才能使学生当堂迅速理解知识,从而有时间去完成课堂巩固性训练。只有顺利完成巩固性训练,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的技能目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提出任务。依据课程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提出学习任务。
2.学生活动。学生依据任务开展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先自己查找相关资料;遇到的困难较大,可与同学交流;遇到的困难太大,教师的作用才体现出来。
3.展示结果。学生展示学习结果,形成统一认识,个别学习慢的学生在这一环节再复习巩固一次。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教师可以再扩展知识,加深广度。
4.师生评价。师生一起讨论、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之处,让学生在集体评价中找到自信,找到归属感,找到学习的信心和快乐,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激起学生继续学下去的强烈愿望。
(二)课堂教学模式效能与作用分析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实践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课堂地位在学生之下,难点突不破时,教师才适时点拨,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点评。这样教师把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主人翁的地位,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开拓者。所以,他们就不断主动地去探索,去探索未知世界,去享受探索中获取知识与发现的乐趣。
2.教师是组织者、评价者、观察者、思考者。整个课堂教学流程是由教师组织的。教师是学习任务的提出者,是学习中困难的引导者,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者。也可以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课程资源。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是学生的,教师只是观察者、思考者。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也就有了思考时间,这样教师边思考、边组织教学,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从而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
3.学生相互讨论的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会促使学生对知识的迅速理解。有研究发现,把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语言交流与儿童与儿童之间的语言交流作对比,儿童理解同伴语言比儿童理解成人的语言更容易与迅速。
综上所述,当学生是学习的实践者时,学生学习时会有主动探究性,学生之间的讨论会使学生迅速理解知识,师生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新的教学模式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用最少的时间来完成知识学习,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巩固性训练。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零”作业的延伸
课上完成了“零”作业的第一个层次,课下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的学习,完成“零”作业的第二个层次。这也称作是“零”作业的延伸。
(一)实践性学习
学生由书本知识走向生活实际,由理论认识走向实践活动,有两个作用:一是知识由难变易,更易于学生理解;二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实践应用能力。实践性学习体现了教育家叶圣陶“生活即教育” 的教育思想,也体现了教育家孔子“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如在学习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后,我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商品交易活动,去体验单价、数量、总价在生活中的含义。通过实践,学生不仅会更深刻地理解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也锻炼了自己社会生活的能力,增强了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激起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研究性学习
教师在课下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小课题,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合作制定方案与步骤,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和过程。如学过把一个圆柱切割成若干份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图形,把圆柱再沿一条直径平均分成两份,把两份拼在一起,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是教科书上的内容。课下,我给学生布置了下面的小课题。
小课题:圆柱切割拼合成(近似的)正方体的研究。
课题要求:圆柱能切割拼合成(近似的)正方体吗?如果能,那么圆柱切割拼合成正方体时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交流能力,也学习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这对于学生的今后学习和将来的社会工作都是有益的。教育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去理解就是培养人在社会中更好地发展。
(三)兴趣性学习
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后,教师可让学生放学后进行折纸活动,如折一条小船,折一只纸鹤。在这样的活动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平面图形以及组合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探索性学习
如六年级数学学过“比”的知识后,在放学后教师可让学生探索“比”“除法”和“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数学是一个知识系统。
参考文献:
[1] 李志欣.我们是怎样实现“零作业”的.北宋一中李志欣校长在二甲中学的讲座.2010.
[2] 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
(责编 张晶晶)
一、“零”作业的认识
“零”作业就是在课堂上必须当堂完成巩固性训练,课下时间实行“零”,坚决杜绝课后一切的、书面的、重复的作业。课下“零作业”是在摒弃书面作业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的学习。
“零”作业的三个含义:(1)“零”作业的第一个层次:巩固性训练课堂完成。(2)“零”作业的第二个层次:课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的学习。(3)“零”作业并不是没有作业,而是把过去的书面作业当堂完成,把过去课下书面作业占用的时间腾出来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的学习。这正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创建与“零”作业相适应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要达到“零”作业的第一个层次,必须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这样才能使学生当堂迅速理解知识,从而有时间去完成课堂巩固性训练。只有顺利完成巩固性训练,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的技能目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提出任务。依据课程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提出学习任务。
2.学生活动。学生依据任务开展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先自己查找相关资料;遇到的困难较大,可与同学交流;遇到的困难太大,教师的作用才体现出来。
3.展示结果。学生展示学习结果,形成统一认识,个别学习慢的学生在这一环节再复习巩固一次。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教师可以再扩展知识,加深广度。
4.师生评价。师生一起讨论、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之处,让学生在集体评价中找到自信,找到归属感,找到学习的信心和快乐,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激起学生继续学下去的强烈愿望。
(二)课堂教学模式效能与作用分析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实践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课堂地位在学生之下,难点突不破时,教师才适时点拨,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点评。这样教师把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主人翁的地位,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开拓者。所以,他们就不断主动地去探索,去探索未知世界,去享受探索中获取知识与发现的乐趣。
2.教师是组织者、评价者、观察者、思考者。整个课堂教学流程是由教师组织的。教师是学习任务的提出者,是学习中困难的引导者,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者。也可以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课程资源。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是学生的,教师只是观察者、思考者。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也就有了思考时间,这样教师边思考、边组织教学,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从而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
3.学生相互讨论的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会促使学生对知识的迅速理解。有研究发现,把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语言交流与儿童与儿童之间的语言交流作对比,儿童理解同伴语言比儿童理解成人的语言更容易与迅速。
综上所述,当学生是学习的实践者时,学生学习时会有主动探究性,学生之间的讨论会使学生迅速理解知识,师生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新的教学模式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用最少的时间来完成知识学习,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巩固性训练。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零”作业的延伸
课上完成了“零”作业的第一个层次,课下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的学习,完成“零”作业的第二个层次。这也称作是“零”作业的延伸。
(一)实践性学习
学生由书本知识走向生活实际,由理论认识走向实践活动,有两个作用:一是知识由难变易,更易于学生理解;二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实践应用能力。实践性学习体现了教育家叶圣陶“生活即教育” 的教育思想,也体现了教育家孔子“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如在学习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后,我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商品交易活动,去体验单价、数量、总价在生活中的含义。通过实践,学生不仅会更深刻地理解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也锻炼了自己社会生活的能力,增强了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激起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研究性学习
教师在课下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小课题,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合作制定方案与步骤,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和过程。如学过把一个圆柱切割成若干份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图形,把圆柱再沿一条直径平均分成两份,把两份拼在一起,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是教科书上的内容。课下,我给学生布置了下面的小课题。
小课题:圆柱切割拼合成(近似的)正方体的研究。
课题要求:圆柱能切割拼合成(近似的)正方体吗?如果能,那么圆柱切割拼合成正方体时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交流能力,也学习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这对于学生的今后学习和将来的社会工作都是有益的。教育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去理解就是培养人在社会中更好地发展。
(三)兴趣性学习
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后,教师可让学生放学后进行折纸活动,如折一条小船,折一只纸鹤。在这样的活动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平面图形以及组合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探索性学习
如六年级数学学过“比”的知识后,在放学后教师可让学生探索“比”“除法”和“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数学是一个知识系统。
参考文献:
[1] 李志欣.我们是怎样实现“零作业”的.北宋一中李志欣校长在二甲中学的讲座.2010.
[2] 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
(责编 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