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是未来教育改革的关键和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围绕《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语文)》(以下简称《纲要》)而命制,要求命制试题要凸显出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既有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有对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试卷秉承之前“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特点。内容上,依然分为“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写作”三个板块。没有偏、难、怪、冷的试题,体现了《纲要》中的要求,切合考生实际,可以说2018年安徽省语文中考试卷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体表现在:
一、立足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考查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整套试卷都立足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考生必须在已有的语言积累中总结规律,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运用,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如:第2题中的第(3)小题:“适龄公民”中“适”的意思,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生可以凭借语感和选项直接判断。再如:第2题中第(4)小题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也是考查学生的语感知识以及语言表达的规律转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试卷综合性学习活动所设计的试题,采用“我阅读 我朗诵”、“我阅读 我分享”、“我阅读 我创作”三个小板块形式综合考查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考生在具体的诗歌语言环境中,通过已有的语言知识去解决实际的诗歌朗读、欣赏、创作问题。试题设计思路清晰,难度合理,题目新颖,达到很好的考查效果。
二、突出了語文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考查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文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阅读与表达中。阅读时,通过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能够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最终达到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写作时,能够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纵观试卷,突出考查了考生语文思维的能力。如:第5题,对四句话思路的判断,体现了《课标》和《纲要》中“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这种能力建立在语文整体感知的思维能力上。第7题,考查文段的逻辑规则。第13题,“联系上下文概括发生了哪些变化?”需要考生归纳和概括语言传递的信息等。
语文思维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作文上。2018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它由“导语 标题 提示语”组成,这不同于以往的半命题作文。以往的半命题作文一般给指定的四个词语,让考生从中选一个词语将标题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而今年的作文虽然也是一道半命题,但考生写作的范围广,开放度更大,这样更加有利于广大考生发挥,真正“有话可写”了。在宽泛的写作空间中,真正考查考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从审题就可以看出考生的思维能力。
三、凸显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考查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具体是指考生在试卷中能欣赏、鉴别不同风格的语言,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如第8小题:“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选文是用形象的语言阐述了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净化器”、“负氧离子发生器”、“消音器”三方面作用,考生通过不同风格的语言转换,体现了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再比如:第11题,“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所选两句都是含有修辞句,赏析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通过词语的鉴赏,进而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两题都属于语言鉴赏类试题,设计角度不同,但都是围绕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来命制的。
四、拓展了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考查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安徽省中考一般体现在古诗词文的默写和文言文阅读中。今年打破了惯例,古诗词文不再是简单机械的给上句写下句和全诗默写,而是加大了理解性默写的比重,从2017年的1分到2018年的4分题,导向非常明确,要求老师教学时要注重传统文化的理解。
文言文的课外选文,也体现出很明确的趋势,2017年所选课外文言文可以看作一句话,而2018年所选的文言文可以看作一段话。趋势也非常明朗:文言文的教学和备考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在“稳”中也有些变化,如古诗词文由以前的“八选六”变成“必填六”,略微增加点难度,这就要求考生备考时,要注意记诵的准确性,再比如继续加大课外文言文考查的篇幅,注重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积淀,涵养心灵学生,夯实文化底蕴,打下精神底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落实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当然,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还应包括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因此2018年安徽省语文试卷在名著阅读中考查了贝多芬这一人物传记,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细,要求考生要真正阅读外国名著。
纵观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必备的学科知识、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语文教学重视综合素养的养成,必将会对语文教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引领语文学科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体局教研室;安徽省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
一、立足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考查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整套试卷都立足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考生必须在已有的语言积累中总结规律,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运用,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如:第2题中的第(3)小题:“适龄公民”中“适”的意思,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生可以凭借语感和选项直接判断。再如:第2题中第(4)小题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也是考查学生的语感知识以及语言表达的规律转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试卷综合性学习活动所设计的试题,采用“我阅读 我朗诵”、“我阅读 我分享”、“我阅读 我创作”三个小板块形式综合考查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考生在具体的诗歌语言环境中,通过已有的语言知识去解决实际的诗歌朗读、欣赏、创作问题。试题设计思路清晰,难度合理,题目新颖,达到很好的考查效果。
二、突出了語文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考查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文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阅读与表达中。阅读时,通过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能够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最终达到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写作时,能够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纵观试卷,突出考查了考生语文思维的能力。如:第5题,对四句话思路的判断,体现了《课标》和《纲要》中“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这种能力建立在语文整体感知的思维能力上。第7题,考查文段的逻辑规则。第13题,“联系上下文概括发生了哪些变化?”需要考生归纳和概括语言传递的信息等。
语文思维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作文上。2018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它由“导语 标题 提示语”组成,这不同于以往的半命题作文。以往的半命题作文一般给指定的四个词语,让考生从中选一个词语将标题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而今年的作文虽然也是一道半命题,但考生写作的范围广,开放度更大,这样更加有利于广大考生发挥,真正“有话可写”了。在宽泛的写作空间中,真正考查考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从审题就可以看出考生的思维能力。
三、凸显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考查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具体是指考生在试卷中能欣赏、鉴别不同风格的语言,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如第8小题:“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选文是用形象的语言阐述了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净化器”、“负氧离子发生器”、“消音器”三方面作用,考生通过不同风格的语言转换,体现了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再比如:第11题,“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所选两句都是含有修辞句,赏析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通过词语的鉴赏,进而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两题都属于语言鉴赏类试题,设计角度不同,但都是围绕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来命制的。
四、拓展了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考查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安徽省中考一般体现在古诗词文的默写和文言文阅读中。今年打破了惯例,古诗词文不再是简单机械的给上句写下句和全诗默写,而是加大了理解性默写的比重,从2017年的1分到2018年的4分题,导向非常明确,要求老师教学时要注重传统文化的理解。
文言文的课外选文,也体现出很明确的趋势,2017年所选课外文言文可以看作一句话,而2018年所选的文言文可以看作一段话。趋势也非常明朗:文言文的教学和备考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在“稳”中也有些变化,如古诗词文由以前的“八选六”变成“必填六”,略微增加点难度,这就要求考生备考时,要注意记诵的准确性,再比如继续加大课外文言文考查的篇幅,注重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积淀,涵养心灵学生,夯实文化底蕴,打下精神底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落实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当然,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还应包括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因此2018年安徽省语文试卷在名著阅读中考查了贝多芬这一人物传记,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细,要求考生要真正阅读外国名著。
纵观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必备的学科知识、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语文教学重视综合素养的养成,必将会对语文教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引领语文学科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体局教研室;安徽省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