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资源,每一片大地都有其独特之处。近来,“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被提出,乡村环境资源的丰富性,应该得到合理利用,而资源本身所承载的传统技艺与文化也应该得到关注,从而有效的弘扬与传承。幼儿园根据当地特色,开展家乡自然资源环境创设融入课程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有效本土的乡村农业技艺,感受民间风俗的魅力,同时区域活动丰富幼儿课程,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自然资源;课程实践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对幼儿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为此,课题组成员将贴近幼儿生活,具有感性色彩的家乡环境融入幼儿课程实践中,致力于提高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增强幼儿乡土资源、民间风俗的认知,从而在幼儿的成长道路中留下斑斕色彩。
一、乡土资源丰富幼儿活动
幼儿园的空间环境是幼儿参与活动、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能够让幼儿在无形中受到熏陶,逐渐影响幼儿的未来发展。课题组利用本土的乡村资源,在安全、童趣、美观的基础上,将乡土资源加工与制作,或用于幼儿活动环境的点缀与装饰,或用于幼儿互动的工具,从而构建与活动主题相契合的环境氛围,让幼儿能够在视觉与触觉中感知乡土文化。主题活动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教师将乡土资源进行渗透,为幼儿设计特色课程,丰富幼儿日常活动内容与形式,既能够促进幼儿综合实力的增强,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家乡。
例如,教师根据桐柏地区的农作物豆类、玉米、稻子、花生、辣椒等设计“农家小能手”的主题活动。首先教师需要准备相关农作物材料创设乡土环境,如麻绳、筛子、树叶、麻包等,然后教师向幼儿介绍农作物的相关信息,让幼儿能够产生整体认知,紧接着教师将“辣椒装饰国旗+玉米粘贴五角星”的农作物手工制品展示给幼儿,并引导幼儿说出手工制品所用材料,即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又帮助幼儿加强对农作物的记忆,最后教师带领幼儿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有趣的手工作品。总之,幼儿在大自然的广阔天地中能够汲取丰富的知识经验,同时也能够多元的乡土资源中促进多元化发展。
二、民间风俗拓展幼儿视野
桐柏县位于江淮两大流域分水岭,在时间的积淀下形成了独特的桐柏文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与环境的向往越来越浓,也越来越关注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民间风俗作为独特的文化保留形式,为我们的生活增加色彩,同时也承载着文化的发展历程,在桐柏县著名的盘古祭祀大典,影响甚广,幼儿只知道气氛热闹,但是对于盘古的认识较少,为此教师在幼儿园内为幼儿创设小型的民间风俗活动,通过该活动让幼儿了解祭祀流程,认识盘古,从而拓展幼儿文化视野,增强传统文化的认知。
家乡的民间民俗多姿多彩,如庙会、节日、节气等都会呈现不同内容的民俗风情。在庙会期间,教师仿照庙会习俗,为幼儿创设“风俗一条街”,将脸谱、肚兜、虎头鞋、香包等物品进行摆放,同时现场演绎家乡皮影戏,让幼儿在浓郁的庙会氛围下欣赏具有民族特征的手工艺品,既拓展幼儿民俗视野,同时也能够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再比如,教师在元宵节开展“赏花灯”的民俗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自己的“专属”花灯,既妙趣横生,又能够了解元宵节的节日文化。总之,民间风俗为幼儿课程发展注入更多新鲜的元素,幼儿教师也应该有一双敏锐的双眼发现有价值、有意义的乡土资源,为幼儿发展提供推动力。
三、区域活动装点幼儿课程
环境创设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意识与能力,同时也要立足幼儿的成长规律与实际认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进而提高幼儿综合实力。例如,我园结合家乡本土资源,创设了“家乡小茶庄”“家乡皮影戏小舞台”“民间民俗”“自然资源美术区”等活动区域,为幼儿课程装点相应的环境,让幼儿在玩耍中能够全方位地感知知识,掌握课程所传递的内容与精神。区域活动的特色装扮为幼儿提供了更加自主、个性化的发展方向,是促进幼儿多元化成长、综合发展的重要助力,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不遗余力地积极探索,将更多有意义的区域活动主题与资源进行挖掘与利用。
总而言之,家乡自然环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既能够以独特的形式丰富幼儿活动,同时也能够以浓厚的民间风俗拓展幼儿视野,让幼儿的发展更加全面。本课题研究还在不断地深化中,家乡自然环境资源也在不断地挖掘中,课题成员也在不停地探索更多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在经验总结中突破自我,在活动开展中用心实践,从而造就了本课题的丰富成果。以上是笔者根据课题研究部分内容所进行的总结,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程文艳. 汉中市泾洋镇幼儿园竹资源开发运用问题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9.
[2]陆晓旦.乡村资源在幼儿园本土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9(05):105-106.
关键词:幼儿园;自然资源;课程实践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对幼儿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为此,课题组成员将贴近幼儿生活,具有感性色彩的家乡环境融入幼儿课程实践中,致力于提高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增强幼儿乡土资源、民间风俗的认知,从而在幼儿的成长道路中留下斑斕色彩。
一、乡土资源丰富幼儿活动
幼儿园的空间环境是幼儿参与活动、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能够让幼儿在无形中受到熏陶,逐渐影响幼儿的未来发展。课题组利用本土的乡村资源,在安全、童趣、美观的基础上,将乡土资源加工与制作,或用于幼儿活动环境的点缀与装饰,或用于幼儿互动的工具,从而构建与活动主题相契合的环境氛围,让幼儿能够在视觉与触觉中感知乡土文化。主题活动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教师将乡土资源进行渗透,为幼儿设计特色课程,丰富幼儿日常活动内容与形式,既能够促进幼儿综合实力的增强,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家乡。
例如,教师根据桐柏地区的农作物豆类、玉米、稻子、花生、辣椒等设计“农家小能手”的主题活动。首先教师需要准备相关农作物材料创设乡土环境,如麻绳、筛子、树叶、麻包等,然后教师向幼儿介绍农作物的相关信息,让幼儿能够产生整体认知,紧接着教师将“辣椒装饰国旗+玉米粘贴五角星”的农作物手工制品展示给幼儿,并引导幼儿说出手工制品所用材料,即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又帮助幼儿加强对农作物的记忆,最后教师带领幼儿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有趣的手工作品。总之,幼儿在大自然的广阔天地中能够汲取丰富的知识经验,同时也能够多元的乡土资源中促进多元化发展。
二、民间风俗拓展幼儿视野
桐柏县位于江淮两大流域分水岭,在时间的积淀下形成了独特的桐柏文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与环境的向往越来越浓,也越来越关注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民间风俗作为独特的文化保留形式,为我们的生活增加色彩,同时也承载着文化的发展历程,在桐柏县著名的盘古祭祀大典,影响甚广,幼儿只知道气氛热闹,但是对于盘古的认识较少,为此教师在幼儿园内为幼儿创设小型的民间风俗活动,通过该活动让幼儿了解祭祀流程,认识盘古,从而拓展幼儿文化视野,增强传统文化的认知。
家乡的民间民俗多姿多彩,如庙会、节日、节气等都会呈现不同内容的民俗风情。在庙会期间,教师仿照庙会习俗,为幼儿创设“风俗一条街”,将脸谱、肚兜、虎头鞋、香包等物品进行摆放,同时现场演绎家乡皮影戏,让幼儿在浓郁的庙会氛围下欣赏具有民族特征的手工艺品,既拓展幼儿民俗视野,同时也能够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再比如,教师在元宵节开展“赏花灯”的民俗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自己的“专属”花灯,既妙趣横生,又能够了解元宵节的节日文化。总之,民间风俗为幼儿课程发展注入更多新鲜的元素,幼儿教师也应该有一双敏锐的双眼发现有价值、有意义的乡土资源,为幼儿发展提供推动力。
三、区域活动装点幼儿课程
环境创设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意识与能力,同时也要立足幼儿的成长规律与实际认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进而提高幼儿综合实力。例如,我园结合家乡本土资源,创设了“家乡小茶庄”“家乡皮影戏小舞台”“民间民俗”“自然资源美术区”等活动区域,为幼儿课程装点相应的环境,让幼儿在玩耍中能够全方位地感知知识,掌握课程所传递的内容与精神。区域活动的特色装扮为幼儿提供了更加自主、个性化的发展方向,是促进幼儿多元化成长、综合发展的重要助力,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不遗余力地积极探索,将更多有意义的区域活动主题与资源进行挖掘与利用。
总而言之,家乡自然环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既能够以独特的形式丰富幼儿活动,同时也能够以浓厚的民间风俗拓展幼儿视野,让幼儿的发展更加全面。本课题研究还在不断地深化中,家乡自然环境资源也在不断地挖掘中,课题成员也在不停地探索更多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在经验总结中突破自我,在活动开展中用心实践,从而造就了本课题的丰富成果。以上是笔者根据课题研究部分内容所进行的总结,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程文艳. 汉中市泾洋镇幼儿园竹资源开发运用问题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9.
[2]陆晓旦.乡村资源在幼儿园本土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9(0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