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在中、高考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随着阅卷模式的改变,作文分数的差距拉大。写作能力如何提高,可以向阅读、感悟、品味、练笔、展示要分数。本文从“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品味”、“在品味中写作”、“在写作后展示”四方面来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写作; 阅读; 感悟; 品味; 练笔; 展示;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12-00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其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本文着重从阅读、感悟、品味、练笔、展示等方面来谈论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
一、在阅读中感悟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较好的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自身素质要不断提高,勤勉读书,终身学习,因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因此,我们在教学之余,要鼓励学生和自己一起多读名著,多读时文,鼓励交流阅读心得,鼓励写读书笔记,鼓励模仿写作,加强阅读指导,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提高其阅读品位。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感悟,时间一长,便容易厚积薄发,诉诸笔端,从读书笔记写起,再到信手拈来自如创作,水平将在无形中不断提升。
二、在感悟中品味
常听到有些老师这样反映:有的同学喜欢阅读,知识面宽,但就是写不好文章。原来阅读并没有带给他们写作的力量。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的阅读没有内化,缺少内省意识。首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补充阅读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写作知识点。其次,在具体的范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要站在读写联动的高度,让学生的写作基本技能建立在范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因此,以苏教版初中课本为例,我们不妨指导学生挖掘品味出这样的写作要点:欲扬先抑、虚实结合(鲁迅《雪》);借景抒情(柳宗元《小石潭记》);对比反衬、多种修辞(朱自清《绿》);夸张想象(屠格涅夫《蔚蓝的王国》);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吴均《与朱元思书》);前后照应、细节描写(茹志娟《百合花》);以小见大(萧乾《枣核》);场景描写(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以闹衬静(普里什文《林中小溪》)等等。会写文章的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不同途径,在写作的规律性知识方面积累较高理论素养或丰富的经验性体会。在许多范文中,蕴含某些写作规律和知识点,品味它们、学习它们、运用它们,就能掌握它们,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三、在品味中练笔
实践出真知。在感悟中品味之后,学生就可以不断积累写作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将写作知识点作用于练笔之中,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
(一)在课后,我曾经布置过这样的一些小练笔来建构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动:
练笔一:《与朱元思书》中“泉水激石……猿则百叫无绝”,用以闹衬静的手法,表现了山深无人的幽静。全文写景有俯视、有仰视,有视觉、有听觉,并使用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也写一处景物,至少使用3种不同的修辞,并运用以闹衬静的写作手法,250字左右。
练笔二:许多优秀的文章中,人物的眼神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心想筑高台阶的父亲“那专注的目光”;吝啬鬼葛朗台临死都“目不转睛的瞧着那些(镶银的)圣器”;成为“我”童年的朋友的外祖母“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这些描写眼神的精彩细节,让我们通过这扇窗户,就记住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和特点。请你描写一个同学(老师)在一个小场景中的眼神,让我们一下就猜出他(她)是谁。
练笔三:鲁迅的《雪》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反衬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江雪雪景的一派生机,用精彩的修辞及对比手法来描写南雪、北雪各自的特点,请你综合以上写作手法中3-4种来写“柳”,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
(二)在课上,“静静地写”有时作用大于“热闹地说”。通过课堂指导、练笔实践和交流探讨,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1.写在文本空白处。我教冰心的《母亲》,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在诗歌的空白处运用类比手法,模仿补充两节诗。
2.写在语言经典处。朱自清的散文《绿》中,“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通过对比,烘托出梅雨潭的绿是独特的,无法比拟的,它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我在引导学生品读之余,要求学生用对比手法写一景,既反映所写景物的特点,并体现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
3.写在学生兴致处。安徒生《皇帝的新装》是初一学生很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故事结束,学生意犹未尽,我便让学生运用想象、夸张、讽刺等手法来写“两个骗子混在人群中看皇帝游行会小声而得意地说什么”或“皇帝游行完后回到皇宫,会发生什么”。
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学生根植于课文,练笔于书外,进行课堂、课后小练笔,既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在实践中内化写作技能。
四、在练笔后展示
要创设一个让学生作文成功的环境(1、更新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观;2、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3、给学生一个锻炼写作的广阔空间。)还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成绩的平台,包括优美句段欣赏、班内优秀习作展示、校内优秀习作展示、作文发表四个方面。展示作品,对学生的再次写作具有激励和对比、提高作用。拿“班内优秀习作展示”来说,多位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习作片断后,经过再次修改,就能形成更为优秀的小文章。
一个人的认识和能力是有限的,展示交流,博采众长,反复修改,文章就能长进。
我们还要让作文教学延伸到课后。只要我们带好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品味、在品味中练笔、在练笔后展示,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关键词:写作; 阅读; 感悟; 品味; 练笔; 展示;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12-00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其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本文着重从阅读、感悟、品味、练笔、展示等方面来谈论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
一、在阅读中感悟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较好的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自身素质要不断提高,勤勉读书,终身学习,因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因此,我们在教学之余,要鼓励学生和自己一起多读名著,多读时文,鼓励交流阅读心得,鼓励写读书笔记,鼓励模仿写作,加强阅读指导,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提高其阅读品位。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感悟,时间一长,便容易厚积薄发,诉诸笔端,从读书笔记写起,再到信手拈来自如创作,水平将在无形中不断提升。
二、在感悟中品味
常听到有些老师这样反映:有的同学喜欢阅读,知识面宽,但就是写不好文章。原来阅读并没有带给他们写作的力量。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的阅读没有内化,缺少内省意识。首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补充阅读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写作知识点。其次,在具体的范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要站在读写联动的高度,让学生的写作基本技能建立在范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因此,以苏教版初中课本为例,我们不妨指导学生挖掘品味出这样的写作要点:欲扬先抑、虚实结合(鲁迅《雪》);借景抒情(柳宗元《小石潭记》);对比反衬、多种修辞(朱自清《绿》);夸张想象(屠格涅夫《蔚蓝的王国》);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吴均《与朱元思书》);前后照应、细节描写(茹志娟《百合花》);以小见大(萧乾《枣核》);场景描写(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以闹衬静(普里什文《林中小溪》)等等。会写文章的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不同途径,在写作的规律性知识方面积累较高理论素养或丰富的经验性体会。在许多范文中,蕴含某些写作规律和知识点,品味它们、学习它们、运用它们,就能掌握它们,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三、在品味中练笔
实践出真知。在感悟中品味之后,学生就可以不断积累写作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将写作知识点作用于练笔之中,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
(一)在课后,我曾经布置过这样的一些小练笔来建构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动:
练笔一:《与朱元思书》中“泉水激石……猿则百叫无绝”,用以闹衬静的手法,表现了山深无人的幽静。全文写景有俯视、有仰视,有视觉、有听觉,并使用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也写一处景物,至少使用3种不同的修辞,并运用以闹衬静的写作手法,250字左右。
练笔二:许多优秀的文章中,人物的眼神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心想筑高台阶的父亲“那专注的目光”;吝啬鬼葛朗台临死都“目不转睛的瞧着那些(镶银的)圣器”;成为“我”童年的朋友的外祖母“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这些描写眼神的精彩细节,让我们通过这扇窗户,就记住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和特点。请你描写一个同学(老师)在一个小场景中的眼神,让我们一下就猜出他(她)是谁。
练笔三:鲁迅的《雪》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反衬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江雪雪景的一派生机,用精彩的修辞及对比手法来描写南雪、北雪各自的特点,请你综合以上写作手法中3-4种来写“柳”,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
(二)在课上,“静静地写”有时作用大于“热闹地说”。通过课堂指导、练笔实践和交流探讨,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1.写在文本空白处。我教冰心的《母亲》,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在诗歌的空白处运用类比手法,模仿补充两节诗。
2.写在语言经典处。朱自清的散文《绿》中,“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通过对比,烘托出梅雨潭的绿是独特的,无法比拟的,它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我在引导学生品读之余,要求学生用对比手法写一景,既反映所写景物的特点,并体现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
3.写在学生兴致处。安徒生《皇帝的新装》是初一学生很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故事结束,学生意犹未尽,我便让学生运用想象、夸张、讽刺等手法来写“两个骗子混在人群中看皇帝游行会小声而得意地说什么”或“皇帝游行完后回到皇宫,会发生什么”。
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学生根植于课文,练笔于书外,进行课堂、课后小练笔,既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在实践中内化写作技能。
四、在练笔后展示
要创设一个让学生作文成功的环境(1、更新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观;2、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3、给学生一个锻炼写作的广阔空间。)还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成绩的平台,包括优美句段欣赏、班内优秀习作展示、校内优秀习作展示、作文发表四个方面。展示作品,对学生的再次写作具有激励和对比、提高作用。拿“班内优秀习作展示”来说,多位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习作片断后,经过再次修改,就能形成更为优秀的小文章。
一个人的认识和能力是有限的,展示交流,博采众长,反复修改,文章就能长进。
我们还要让作文教学延伸到课后。只要我们带好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品味、在品味中练笔、在练笔后展示,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