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非遗

来源 :中国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5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间节会此起彼伏,民俗活动遍布全县,拥有万人扯绳赛、洮砚雕刻、洮州刺绣、牛氏铜器铸造、古战申氏银匠、洮州龙神赛会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洮砚雕刻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洮砚雕刻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洮砚始于唐、盛于宋,至今不衰。洮砚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損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成为宫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宝,馈赠亲友的佳礼,古玩库存中的奇葩,饮誉海内外。
  洮砚精美的雕刻工艺,融合了洮砚石料的特质和砚雕艺人心血,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艺。洮砚雕刻主要使用浮雕和透雕两种技法。砚雕工艺极其精细,从设计开始到完成工序是一次性的,历代砚雕技艺主要是父子传承,代代相传。没有熟练的技术难以雕成一方好砚。
  万人扯绳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万人扯绳赛是甘肃省临潭县的一项传统民俗体育活动,实际是一种大型的拔河比赛,在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晚上举行。该活动来源于明朝驻古洮州临洮军中之强身游戏。临潭县万人扯绳赛,以其绳之最重、直径最大、长度最长、人数最多而著名。该习俗体现了劳动人民勇敢的尚武精神和民族气质,有凝聚民心、维护团结的作用。2001年7月,该活动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属于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洮州龙神赛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每年端午节,临潭县新城举办龙神赛会,近几年发展成为洮州民俗文化节。临潭民风淳朴,先辈多为明代将领及其麾下军士,后世为了怀念祖上开国定鼎勋业,依据明太祖关于徐达、常遇春等开国将领配享太庙的昭示,将徐达尊为新城龙神、常遇春为冶力关龙神、李文忠为端阳沟龙神、胡大海为青龙山南路龙神等等。13位明代开国将领,加上5位神灵,共尊供为十八龙神。
  龙神赛会缘于江南的龙舟赛,既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对先辈们的怀念,又有对神灵的崇拜。江南移民把家乡的赛龙舟改为龙神赛。赛会共分三天举行,整个过程重演了当年将士攻打城门、捕虏残部、迎战来敌的过程。
  洮州刺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洮河两岸妇女的刺绣,统称洮绣。洮绣品种繁多,有花枕头、花荷包、花针插儿、花鞋、花兜兜、花缠腰、花系腰、花膝裤儿、花袜溜根儿等等。做针线绣花,无论藏、汉妇女都把它像做饭一样,作为生活的基本要求。
  洮绣既要讲究针法,又要讲究绣法。针法有平针、参针、挑针、长短针、空心针等;绣法有锁针绣、错针绣、网地绣等。同时还要看式样,式样有盘花、剁花、贴花、拼花等。不同的针法、绣法,施以不同的式样,共同在色彩搭配中形成强烈的对比。淡雅中带有娇态,异彩中显露庄重,把农家妇女独具特色的审美意趣表露无遗。
其他文献
三月的天乍暖还寒,谁家的春燕早早筑起了新巢。山野之间几树桃花灿烂,春意盎然。汽车沿着蜿蜒的河道缓慢行驶,远处,雪山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犹如佛光初现。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理县,再见理县,仍无法忘怀它耶特别的云——空中漂浮的云朵,山巅环绕的云带,林间缥缈的云雾。尤其是那山巅环绕的云带,神秘而奇妙,仿佛某个仙人的洞府设立在山中,想要一探究竟,却苦于山高路远,只能静静仰望。  桃坪羌寨带活一方经济、致富
进村入户的小道是石头铺成的,墙壁是石头垒的,屋顶是石头搭的,院子里也尽是石头,石头地坪、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围墙……这里完全是一个石头的世界。这里的山水不仅养育树木花草,还生长石头。承载着盖房铺路重任的石头随处可取,取来就用,无需过多的人工改造。这些石头颜色青灰,石质坚硬,岁月的摩擦使石头棱角圆润光亮,但却光而不滑,干爽洁净。掩映石头村的是一棵棵高大茁壮的核桃树。我们到来时,正是核桃树叶繁茂核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政党都必须讲规矩。中国共产党是世界第一大党,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党章,是党内的根本大法,是立党、管党、治党的总体章程,是党的组织制度的理论基石,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依据,是全党必须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