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扬起课外阅读的风帆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ing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阅读积累,加强课外阅读是一条有效途径。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小学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是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质量不容乐观。
  
  一、课外阅读面临“五没”的情况
  
  1,没时间看
  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没时间看。小学低年级作业量虽不多。但由于学生在大脑、肌肉等方面还未发育完全,所以完成任务的速度慢。很多学生又参加了各种兴趣班、特长班,所以没有时间去课外阅读。
  2,没有书看
  现在读物多了,信息多了,要找一本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阅读的书要花去大量的时间,其中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低级趣味的内容。鉴于儿童的鉴别能力和抵制能力较弱,不良读物的流传对儿童的精神有毒害作用,再加上一些对教育比较重视的家长只给学生买教辅用书,造成学生们面对各种读物只能迷茫了,只能“没书”看了。
  3,没兴趣看
  目前,电视、电脑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电视、网络,吸引力远大于书籍。不少学生放学一回家就坐在电视机前看个没完。看电视、玩游戏挤掉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这对学生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4,没阅读习惯
  低年级学生阅读纯粹是为了“读”而读,为了娱乐而读。想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的无计划、无方向的低效阅读更是比比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无法真正提高阅读能力的。
  5,没阅读方法
  低年级的学生学到的阅读方法较少,且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该精读细品的地方不知如何玩味欣赏,草草读过,不求甚解;而略读粗看的段落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感情,浪费时间。阅读效果可想而知;还有些学生则太过于依赖家长,没有家长的陪读、导读,自己就完全不会读书了。
  以上这些情况不能等闲视之,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鼓励他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才能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有效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针对课改要求、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也要作相应的调整。近年来,全国各小学都迈大了课外阅读活动的步子,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值得借鉴。
  1,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1)推荐好书引趣。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种自主的、非强制性的活动,兴趣性是第—位的。因此,课外阅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可以推荐:
  ①篇幅短小,内容完整的故事。
  ②介绍自然、动物的读物。
  ③文字活泼,内容变化大,情节起伏,充满热闹、愉快气氛的读物。
  (2)树立榜样诱趣。学生从小就有仰慕英雄,崇拜伟人,追逐名人的心理特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常向学生们讲讲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科学家小时侯刻苦读书的故事,在无形中就让学生们了解到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大的阅读原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就此产生。
  (3)开展活动激趣。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天真好动,爱讲故事,爱表演。结合他们的这些年龄特征,可以经常进行类似唱儿歌、猜谜语、演故事、说笑话、画成语、赛诗会等丰富的语文活动。
  2,营造阅读氛围
  在一个优雅的氛围里,人的言谈举止也会不由自主地优雅起来。要学生喜欢阅读读书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
  (1)设立班级图书角。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仍不失为一个有效阅读的做法。“书非借不能读也”,很多家长反应。给学生买了许多书,可他就是不爱看。而一旦让每个学生从家中带来一两本课外书成立一个“图书角”后,情况就迥然不同了。不同风格、种类的书籍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范围,那种看别人的书的愉悦感更促使学生不断地去阅读、阅读、再阅读。
  (2)障课外阅读时间。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余,怎样抽出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挤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交流。如每节课开头5分钟可进行古诗、三字经的诵读;每周用一节早读课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好书推介等活动。
  (3)渲染、烘托阅读氛围。积极健康的阅读氛围能掀起一个又一个的阅读大浪潮。在班级墙壁的醒目处张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就是一种无声的正面宣扬。平时经常在学生面前大力表扬爱读书的学生,更是一种班级文化走向的风向标。在开家长会时,要赢得家长的配合。帮助家长和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鼓励家长和学生共读一本好书,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一起成长进步。
  3,教授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低年级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切不可简单的理解为单纯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时要培养学生耐心、尽心、静心、精心地回读态度。要善于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书本向生活拓展,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汲取源头活水,开掘学生发自内心的对阅读的接纳与喜爱。
  (2)教绘学生一些简单易做的阅读方法。学生一开始课外阅读,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游览等,要求不宜过高,贵在养成习惯。
  ①圈圈画画。教师指导学生把优美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标志标出。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段、讲书中的故事、优美词句大接龙等形式,督促、鼓励学生“眼看”、“耳记”和“心想”。
  ②剪剪贴贴。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需要,把感兴趣的图片或内容剪下来,收集在一起,配上插图和注释,制作成独具个性的图画书或百宝书。培养动手能力。
  (3)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要“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此外,还有一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测览目录,了解读物概要;阅读课题、中心句段进行跳读,了解读物构架;书本与眼睛保持一尺。既扫视拼音又看清汉字。一目双行等。
  总之,小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要相信他们,不断创新、充实、改善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小学生扬起阅读的风帆,让他们更轻松、更快乐地学习、阅读、成长。
其他文献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现知识,去观察,去实践”。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目标就以导学性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  然而,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自学提纲中设计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的问题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仅就知识点提问题,缺乏生活性,也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问题的设计紧紧围绕课本知识点
美术欣赏课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早已成为普通高级中学的必修课,各普通高级中学对这门课程也越来越重视。从事美术欣赏教学已有多年,从笔者个人不成熟的经验来看,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应重视这样几个问题,即理性与感性、西方与中国、继承与创新、做事与做人,在这几个问题中,又应有所侧重。  一、美术欣赏教学中,更注重感性教育  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很多
更年期为妇女卵巢功能逐渐消退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一般发生于45~55岁之间.近年来更年期年龄有提前趋势.联合国更年期研究小组将更年期年龄定为40~65岁.部分妇女在此期间
脑出血为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以原发性高血压病最为多见.该病常累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1].特别是高血压晚期病例,可不同程度地出现脑、肺、心脏、肾脏、肝脏以及
于永正老师曾强调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可是,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却时时看到这样的教学现状:若要求背诵时尚朗朗有声,不要求背诵时则声若蚊蝇;课堂上齐读尚能有声,但停顿、拖腔、唱读现象严重;个别朗读时不是结结巴巴,就是缺乏感情,索然无味;自由朗读时,又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心不在焉,乱翻书本,甚至发呆。于是很多专业人士都指出,应让语文课堂上重新响起朗朗的读书声。  朗读为
咯血是肺结核病的常见症状,约见于1/3~1/2的病人临床表现为轻重不一,轻者仅为痰血,重者可大咯血窒息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危及生命.因此,对咯血病人应进行细致周密的病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