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对中国青年群体人际关系的影响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045556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快速成长,“点赞”作为Web2.0时代供网民互动的运用插件,其“一键式”点赞的人际互动方式很大程度上适应了当下青年群体“快、便、短”的网络社交需要。“点赞”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也改变了青年群体的人际交往方式。“点赞”本身具有暧昧性,由于青年群体理解力的不同,微信“点赞”对青年群体产生了多重影响。文章结合“点赞”行为和动机,破析“点赞”行为对青年群体人际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  点赞;人际传播;青年群体;社交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5-0039-02
  1  “点赞”的起源和发展
  “点赞”功能最早源于2009年Fecebook推出的“like”按钮,随着国内各大同类网站,如博客论坛、微博等纷纷将这一应用引入,尤其是微信朋友圈的“点赞”工具的跟进,越来越多的网民群体习惯下意识的点个赞,使得“点赞”成为当下青年群体在社交网络平台上互动的新方式。微信“点赞”适应了网络时代“碎片化”阅读要求。
  “点赞”行为多集中于青年群体,点赞已经成为网络传播中青年群体最受欢迎的互动行为之一。依据美国加州大学罗森的抽样调查,发现有50%的“90后”少年每天点赞一次或多次,而且42%的“80后”青年也有类似的行为。此外,按照2014年6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来看,网民比例中青年群体的占比最大,其中20~29岁年龄阶段已经占到总体的31.2%。当前,“点赞”功能仍然活跃于中国主要的社交网络平台上,并且作为快捷的传播方式赢得了网民的喜爱。
  2  “点赞”行为的动因
  “点赞”反映了青年群体对点赞内容,发布人的认同或者习惯性行为,并帮助人们实现基于不同动机的社交需求,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当下中国青年群体的“点赞”动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表达虚拟的同感性为青年群体提供“支持与爱”
  当下,青年群体作为“点赞”族中重要的主体部分,他们伴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出身,对于媒介的依赖和使用程度較高,使用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已成为他们人际传播中重要的一部分。人们将“点赞”作为一种社交行为,“求回赞”,表明人们内心渴望获得他人的支持、认同。但在人际交往中,青年群体在现实面对面的人际传播中往往很难得到来自语言上的认同和鼓励,而在虚拟的社交网络平台上,微信中的“点赞”能够提供心理以及社会支持,使主体间发生情感的互动,能够通过这种互动连接彼此,让青年群体感受到其他群体远距离的情感认同,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吐露心声和表明观点,使自身在话题参与时获得一定的自我认同感。
  2.2  对人际传播“强弱关系”的自我调适
  通过微信“点赞”进行互动有强关系和弱关系两种参与,在中国人际传播中可体现为陌生人际关系和熟人人际关系。出于对这种人际关系的调试,人们通常会选择用点赞的方式“刷自我存在感”,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关注,并体现在对这两种关系的互动程度上。在陌生人际关系中“点赞”表示对方已接受到信息,而在熟人人际关系中,互动双方的程度更为深刻,“点赞”也蜕变成为社会中人际关系的一种反映。“点赞”作为网络人际传播中的交流互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现实互动情景中聆听、认可或点头的意义工具。
  2.3  出于娱乐或调侃的目的交流情感
  在网络亚文化成长下的青年群体,通常处于恶搞和娱乐的心态,对他人悲惨的遭遇或者难过的事情点赞,加以调侃以交流情感,这种调侃或带有鼓励的含义或带有“损”的含义,通过“损友”之间与对方的相互调侃缓解压力、打发闲暇时光,增进与对方的情感交流。这是青年群体受到网络亚文化心理影响产生的特殊行为表现。这种行为多是当下中国青年群体特有的娱乐精神和交流方式,其本意是好的。
  3  “点赞”行为对青年群体人际传播的影响
  3.1  “点赞”对人际传播的积极影响
  1)青年群体能够更好的控制自我人际关系。在网络人际传播中由于交流双方无固定场所与地点,个体流动性较高,人际传播具有偶然性和不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青年群体人际传播的目标不是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而是出于某种需求出现的短暂性关系。青年群体可能会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进行付款,或者通过微商进行购物等出于暂时性的需求通过的“好友”请求。且双方可通过“清理”不必要的关系而轻易的结束这种购买关系,不会与其进行更多的互动。因此在网络人际传播中,交往对象的选择更为自主和可控制交往的进程,人际传播在“一键式”删除下,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短暂性,能够更好的控制自我人际关系。
  2)“点赞”重塑青年群体话语权和表达权。微信“点赞”能够为青年群体提供一个平等交流互动的平台,并且能够为他们获取相对应的话语和表达权。在微信为例的社交网络平台上,青年群体能够与不同的对象进行同等交流,通过发布朋友圈和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看法,此外还可以转发其他权威的观点间接表达自己不敢在现实人际传播中与长辈交流的问题,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通过“点赞”进行参与和发言,是一种直观的话语表达方式。同时,针对社会和生活中的重点事件和热点话题,青年群体能够通过微信转发和“点赞”来表达立场和意见观点。
  3)加强青年群体的人际互动。微信“点赞”作为供网民互动的小插件,加强了人与人间的交流互动,不拘束于现实人际传播模式,具有极其强大的包容性。“点赞”的非文字描述和语言的表达,适应了青年群体快节奏人际传播的需求,实现了打破时空的互动意愿。很多人通过“点赞”认识到有同样兴趣和关注的其他网民,通过加好友进行基于社交平台的沟通交流,通过“点赞”的初步互动和之后的深度交往互动,有利于青年群体之间的人际互动。   3.2  “点赞”对人际传播的负面影响
  1)“一键式”点赞,弱化现实人际互动。在现实的人际传播中,人们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谈话交流,来增加双方互动程度以增加彼此的了解。而微信的一键式“点赞”虽能快捷的应对各种虚拟对话场景,但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在快节奏的生活化场景中选取快捷的联系互动而忽视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种逃离真实的沟通倾向于浅层化的交流,使很多青年人在网络上“滔滔不绝”而在现实交流中“沉默寡言”进而弱化了现实中的人际互动。
  2)带来“攀比”心理,加重青少年对现实的不满。由于物质文化带来的“攀比”心理的影响,青年群体用户们往往会比较自己和好友收到的“赞”,认为“赞”越多表示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和支持度越高,更加具有“人缘”。为此,点赞也能成为“攀比”的目标,因此在社交网络中他们往往展示自己更好的一面:人们在吃饭前或旅游中,倾向于先拍照发朋友圈。晒美食、晒成就在朋友圈比比皆是,然而,通过这种信息传播会让他人产生一种对照,从而得出“别人比我过的幸福”的结论,加重青少年群体对现实生活状态的不满。
  3)“点赞”的语义表达的暧昧性阻碍了青年群体的传播。当下,中国青年群体是伴随大众传播媒介出生的一代,在网络亚文化的影响下,导致这一群体对于负面信息的解读也带有娱乐化色彩,这种调侃的点赞行为有时会被误读为恶意的嘲讽和“落井下石”,导致人际间的隔阂甚至是冲突。加上“赞”自身带有暧昧性,青年群体对信息的解读信息又带有明显的后现代化特征,容易進行去掐头去尾、囫囵吞枣的不当处理,这就造成单一功能的“点赞”难以完整的表达信息。人们会忍不住揣测对方点赞的内在态度和真实意图,这一心理过程加重了人际传播的焦虑感和负担。
  4  结束语
  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人际传播中的互动增多,中国人际关系中的因素对青年群体仍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一键式“点赞”的交流互动促进了青年群体的沟通,同时由于其暧昧性的含义以及解读差异阻碍了交流沟通的障碍,“点赞”表达虚拟的同感性能够给青年群体带来心理上的支持,帮助他们进行好友间的联系,但是通过这一“快、短、便”的传播方式并不能加深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只有线上线下组合式的人际互动才能更好促进青年群体的人际传播。
  参考文献
  [1]宋倩,廖昌荫.当代中国的人际关系特点分析[J].钦州学院学报,2007(1):105-107.
  [2]王斌.“点赞”:青年网络互动新方式的社会学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4(7):20-24.
  [3]屈勇.网络人际交往对中国人际关系模式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08(5):46-50.
其他文献
摘 要 從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对于北京市大学生群体中的云吸猫群体进行调查,探求该群体的精神需求和获得的满足感之间的关联,分析青年群体实际的精神面貌、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 需求层次;云吸猫;亚文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5-0076-02  从2017年开始,在中国,云吸猫便作为一个新兴的网络流行用语诞生,并迅速
期刊
摘 要 意见领袖存在于网络媒体的各个方面,引导人们的思想、消费、态度、观点等。研究者们发现,新时代的意见领袖由于其在相关领域方面的专业性、网络背景时代下的互动性、对产品的深度涉入性等优势,往往对促进消费者购买产品方面具有更突出的优势。文章以重庆市西南大学学生受小红书意见领袖的影响为例,探究意见领袖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购买意愿影响。  关键词 意见领袖;大学生;网络购买意愿;小红书  中图分类号 G2
期刊
摘 要 以火箭军官方微博@东风快递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传播形式、表达方式、内容选择等方面探讨其在传播技巧上的突破和创新。@东风快递传播形式多样,表达方式新颖,内容选择不拘一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为涉军新媒体的运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涉军微博;传播技巧;火箭军官方微博;@东风快递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
期刊
摘 要 近几年短视频的快速发展,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成为人们推崇的焦点,抖音在众多短视频中脱颖而出。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抖音国内日活跃用户突破1.5亿,月活跃用户超过3亿。文章基于视觉文化传播的角度,从视觉与当代流行文化间的关系、视觉参与下的大众流行机制、传播技术与未来视觉传媒产品应用流行的趋向三个方面对抖音短视频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抖音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给短视频发展提供借
期刊
摘 要 笔者从黑龙江大学的几个主要微信公众号的实际运营角度出发,探讨高校微信公众号的特点、问题以及传播策略。  关键词 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1-0062-02  1 高校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点  1.1 传播的时效性  微信公众号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时效性。作为高校微信公众号,刊登的信息内容都是学
期刊
摘 要 从大众传播学解释传播现象的经典理论——“5W”模式出发,梳理英语学习类App的传播现状,并选取英语流利说的成功模式作为案例分析,建议英语学习类App从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知识精准传播、融入社交元素进行社群传播推广、增强意见领袖和明星代言的品牌传播力、设置游戏和激励机制增强用户黏性4方面来增强传播效果。  关键词 英语学习;App;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
期刊
摘 要 在媒介生态的相关理论支撑下,以全国第一家“O+O”(Online+Offline即线上+线下)实体商业书店——长沙梅溪书院作为个案分析对象,分析其媒介生态并据此提出媒介生态平衡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 城市文化空间;媒介生态;实体书店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5-0071-02  1 城市文化空间的媒介生态平衡  城市文化空间既处
期刊
摘 要 针对奥格威“内容与表现手法关系”的创作原则,反思该观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得出“内容与形式并重”的结论。  关键词 内容与表现手法;互联网时代;意义变革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5-0104-02  大衛·奥格威被广告业界奉为大师级人物,其著作《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更是成为广告学生和从业者的必读书目。但其观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期刊
摘 要 文章主要讨论城市形象传播构建媒介从电视报刊至网站—移动图文—移动端短视频变化背景下,如何发掘南京这座城市在短视频领域中的特色,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打造城市口碑,擦亮城市名片。  关键词 南京;短视频;城市形象构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5-0037-02  1 导语  想到南京,是不是立即想到了“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或“六朝
期刊
摘 要 为更好地引领舆论主流,不断提升广播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广播新闻节目应“因台制宜、扬长避短”,探索融合创新、协同发展之路,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 融媒体;广播新闻节目;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5-0087-02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以及网络广播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促进了媒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