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大学的景观造景方式也是需要持续发展的,能够体现一个校园独有的魅力的方式,通过植物配置、景观设计、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来体现。
【关键词】风景园林理论:校园景观
1、大学校园景观功能分析
大学校园景观,可以认为是文化景观的精华,它是文化教育的体现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承载着一个学校的景观风貌而且也是一所大学的文化的体现,是人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并且肩负着这所大学将以什么样的特色面向学生的重要职责[3]。因此,大学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和建设应与城市其他景观建设有所区别,校园的环境建设还应体现这所学校特有的文化内涵、特色传统、发展历史、社会地位。
1.1 大学景观发展的历史
最早的大学是在摩洛哥非斯城的卡鲁因大学,而中国古代的“大学”则可以理解为官办的最高学府,我国传统大学的理想与追求是“大学学理,小学学事。”古代大学多在京师,当时的思想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导致当时校园景观大都十分刻板且严正,以突出等级制度和儒家思想。与此相反,私学则崇尚老庄的虚无遁世,返璞归真,因此校园环境颇具禅林特色,这种思想具体体现在书院选址方面[1] p8。
在近代中国大学创办上则大多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但是在景观设计方面还是遵循了中国古代的景观布局的习惯,将优美的山水搬进当代大学校园内,校园内部规划则体现了西方先进的设计思想,从而实现中西合璧的当代中国大学的校园景观规划。不可否认这样的大学无论是规划还是景观设计上都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要求,并将“园”与“林”合理结合,让校园中有园林,让园林中校园[7]。
1.2 当代大学校园发展现状
当代大学已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大学了,它已经成为某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体现的标志了,如果想要了解一个城市是否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可以到当地的大学看看,它是文化的象征,校园内部的景观布局是这个城市的缩影,它深刻的反应了当地最精髓的文化思想。学校之间已不再是原来的以文学研究为主,而是出现了攀比跟风现象,校园建设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扩建、改建,在这种高速建设的条件下大学校园景观能否发挥自身的功能满足师生的多元化需求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1.3 大学校园发展趋势
大学是人才培育的摇篮、是科学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所以在建设大学校园时要以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低碳环保为建设依据。“绿色校园”概念最早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美国家,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绿色校园”的概念[1]p13。“绿色校园”的建设是深入人心的,“绿色”的体现首先是在校园绿化覆盖率的建设上,其次是文化的体现,需要有绿色文化帮助学生实力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营造出令师生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绿色校园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充满绿化的校园,而要从不同的层次来认识绿色校园的发展趋势,绿色校园不仅是在物质层面上的建设,它也是精神方面的建设,人文历史方面的建设。
2、大学校园景观空间的设计
大学校园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校园的景观规划不仅是需要把绿化空间作为重中之重,更需要的是把环境划分出合理理想的生活空间,因此空间的塑造是一个大学景观设计的基本[4]。
2.1 活动空间
在大学中活动空间可分为两种形态一类是动态,如打球、跑步、散步等;一类是聊天、下棋、背书的静态空间。动态空间一般多为开敞性空间,视线较为开阔,开敞性空间是全校师生可共同分享的室外空间,例如操场、草坪、小游园、校园广场,给学生提供聚集,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如西南林业大学的开敞空间为第一教学楼草坪,这里是学生交流活动的空间,学生可在此开展各种户外活动[5]。校园的开敞空间是相对于建筑内部空间及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群围合的空间而言,主要指大学校园中由建筑、植物、建筑构件等界定的具有公共使用属性的室外空间[2]p73。虽然开敞空间是满足师生活动的重要场所,但是大学校园内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由于设计低劣而被废弃的开敞空间。大多数大学都采取的是入口-广场-图书馆的模式而缺乏新意,使得这一部分的开敞空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开敞空间的设计应以人自身出发,在规划时要充分关注空间使用者的心理活动,达到“以人为本”。
2.2 学习空间
学习思考空间在大学校园中的教学楼旁、图书馆旁随处可见,在校园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所承担了学生交流学习的作用,多为半私密空间[6]。当运用植物进行围合时则需要考虑该空间的具体位置和功能,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还需考虑空间上的动静安排。从空间布置上来看,既要在设计上拥有教育的功能,让师生在此空间可以受到启发与事物联想,激发创造力,做到既独立又要考虑空间与其他空间有所联系,成为室外学习思考的的课堂。
2.3 私密空间
大学校园需要私密空间,以满足学生独立思考的需求[7]。私密空间并不是完全的围合,而是在校园里用一块人心理上认为较私密的区域作为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大都采用植物围合的方式来分隔空间,利用植物的遮挡再配合尺度相对较小的空间状态,使人心理上得到私密空间的满足。静谧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与学习,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亲近大自然。私密空间多为林下空间,墙体附近、教学楼与乔灌木围合处。
结语:
在校园建设中有许多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校园内部的风景园林得以顺利规划发展,在校园中的植物景观应注意把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充分结合,并按照自然植被的分布特点进行植物配置,体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变特征。创建较稳定的校园植物群落并考虑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运用生态演替理论在校园植物景观构建中将不同景观组成又连续性的校园空间。因此在景观环境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其对学校整体形象的反映,又要具有特色,传承历史文化。将校园营造出面向新世紀的现代化、信息化、人性化的优美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叶徐夫.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14.8-20.
[2]叶乐.美丽校园植物景观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11.(4)40-106.
[3]简波,戴珊珊.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探析[J].南方建筑,2005.1.
[4]潘奕.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剑南文学,2013.6.
[5]陈晋.高校校园景观建设浅析[J].山西建筑,2009.11.
[6]孙大为.校园景观生态分析与优化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9.
[7]纪惠敏.关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4.
【关键词】风景园林理论:校园景观
1、大学校园景观功能分析
大学校园景观,可以认为是文化景观的精华,它是文化教育的体现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承载着一个学校的景观风貌而且也是一所大学的文化的体现,是人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并且肩负着这所大学将以什么样的特色面向学生的重要职责[3]。因此,大学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和建设应与城市其他景观建设有所区别,校园的环境建设还应体现这所学校特有的文化内涵、特色传统、发展历史、社会地位。
1.1 大学景观发展的历史
最早的大学是在摩洛哥非斯城的卡鲁因大学,而中国古代的“大学”则可以理解为官办的最高学府,我国传统大学的理想与追求是“大学学理,小学学事。”古代大学多在京师,当时的思想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导致当时校园景观大都十分刻板且严正,以突出等级制度和儒家思想。与此相反,私学则崇尚老庄的虚无遁世,返璞归真,因此校园环境颇具禅林特色,这种思想具体体现在书院选址方面[1] p8。
在近代中国大学创办上则大多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但是在景观设计方面还是遵循了中国古代的景观布局的习惯,将优美的山水搬进当代大学校园内,校园内部规划则体现了西方先进的设计思想,从而实现中西合璧的当代中国大学的校园景观规划。不可否认这样的大学无论是规划还是景观设计上都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要求,并将“园”与“林”合理结合,让校园中有园林,让园林中校园[7]。
1.2 当代大学校园发展现状
当代大学已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大学了,它已经成为某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体现的标志了,如果想要了解一个城市是否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可以到当地的大学看看,它是文化的象征,校园内部的景观布局是这个城市的缩影,它深刻的反应了当地最精髓的文化思想。学校之间已不再是原来的以文学研究为主,而是出现了攀比跟风现象,校园建设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扩建、改建,在这种高速建设的条件下大学校园景观能否发挥自身的功能满足师生的多元化需求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1.3 大学校园发展趋势
大学是人才培育的摇篮、是科学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所以在建设大学校园时要以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低碳环保为建设依据。“绿色校园”概念最早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美国家,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绿色校园”的概念[1]p13。“绿色校园”的建设是深入人心的,“绿色”的体现首先是在校园绿化覆盖率的建设上,其次是文化的体现,需要有绿色文化帮助学生实力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营造出令师生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绿色校园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充满绿化的校园,而要从不同的层次来认识绿色校园的发展趋势,绿色校园不仅是在物质层面上的建设,它也是精神方面的建设,人文历史方面的建设。
2、大学校园景观空间的设计
大学校园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校园的景观规划不仅是需要把绿化空间作为重中之重,更需要的是把环境划分出合理理想的生活空间,因此空间的塑造是一个大学景观设计的基本[4]。
2.1 活动空间
在大学中活动空间可分为两种形态一类是动态,如打球、跑步、散步等;一类是聊天、下棋、背书的静态空间。动态空间一般多为开敞性空间,视线较为开阔,开敞性空间是全校师生可共同分享的室外空间,例如操场、草坪、小游园、校园广场,给学生提供聚集,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如西南林业大学的开敞空间为第一教学楼草坪,这里是学生交流活动的空间,学生可在此开展各种户外活动[5]。校园的开敞空间是相对于建筑内部空间及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群围合的空间而言,主要指大学校园中由建筑、植物、建筑构件等界定的具有公共使用属性的室外空间[2]p73。虽然开敞空间是满足师生活动的重要场所,但是大学校园内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由于设计低劣而被废弃的开敞空间。大多数大学都采取的是入口-广场-图书馆的模式而缺乏新意,使得这一部分的开敞空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开敞空间的设计应以人自身出发,在规划时要充分关注空间使用者的心理活动,达到“以人为本”。
2.2 学习空间
学习思考空间在大学校园中的教学楼旁、图书馆旁随处可见,在校园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所承担了学生交流学习的作用,多为半私密空间[6]。当运用植物进行围合时则需要考虑该空间的具体位置和功能,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还需考虑空间上的动静安排。从空间布置上来看,既要在设计上拥有教育的功能,让师生在此空间可以受到启发与事物联想,激发创造力,做到既独立又要考虑空间与其他空间有所联系,成为室外学习思考的的课堂。
2.3 私密空间
大学校园需要私密空间,以满足学生独立思考的需求[7]。私密空间并不是完全的围合,而是在校园里用一块人心理上认为较私密的区域作为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大都采用植物围合的方式来分隔空间,利用植物的遮挡再配合尺度相对较小的空间状态,使人心理上得到私密空间的满足。静谧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与学习,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亲近大自然。私密空间多为林下空间,墙体附近、教学楼与乔灌木围合处。
结语:
在校园建设中有许多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校园内部的风景园林得以顺利规划发展,在校园中的植物景观应注意把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充分结合,并按照自然植被的分布特点进行植物配置,体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变特征。创建较稳定的校园植物群落并考虑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运用生态演替理论在校园植物景观构建中将不同景观组成又连续性的校园空间。因此在景观环境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其对学校整体形象的反映,又要具有特色,传承历史文化。将校园营造出面向新世紀的现代化、信息化、人性化的优美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叶徐夫.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14.8-20.
[2]叶乐.美丽校园植物景观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11.(4)40-106.
[3]简波,戴珊珊.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探析[J].南方建筑,2005.1.
[4]潘奕.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剑南文学,2013.6.
[5]陈晋.高校校园景观建设浅析[J].山西建筑,2009.11.
[6]孙大为.校园景观生态分析与优化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9.
[7]纪惠敏.关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