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的总体要求,也是一种具体的课堂教学技术。它代表着进步的教学理念,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过程不仅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而且是情意、个性同步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是学生彼此之间的合作。
在我们的课堂里,合作学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关注并积极采用。然而,无数课堂实践证明,很多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也可以说是低效或失效的,种种课堂现象说明:学生还不太会合作、不太会交往。要想让合作学习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有效地利用合作学习。那么,究竟怎样有效利用合作学习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归纳总结如下:
1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员搭配要合理
一般来说,每个班级的学生按基础成绩可分为三个等级,即优、中、差三等,要坚持“一个都不少”的原则,“以优带差”,“影响和激励中等”,致力于全体学生平衡发展。其次,要根据学生个体实际,包括性格、责任、发展潜力、交际情况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合理有效地进行小组的人员搭配,争取做到每组都有发展潜力,团队氛围良好、健康,小组成员能各行其职,确保整体提高。
经过对学生基本情况及班级实际的充分了解后,以4~6人为一组组成学习小组,然后,在小组中选取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责任心重的2~3名学生为总负责人,确保小组工作有效、有序地进行。
2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在小组组成之后,切勿认为工作已经结束,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否则,这个小团体,只能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合作学习小组在正式开展小组工作之前,先要对小组各成员的分工明确,保证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具体做法是,每组组长不仅要负责组织课堂上的讨论及合作,而且要布置和检查本组各成员的作业,辅导其当堂未能消化的内容,及时保质保量地递交本组作业,并及时向老师反映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监督员要时刻监督本组各成员职能实施情况,督促其高效完成各项任务,及时上报本组情况。中等生在组长的辅导和影响下,一步步将成绩提高上来的同时,也要协助组长辅导后进生,并学会发扬长处,互相促进和提高。而后进生首先不能忽视的是其自信心的确立,通过优等生及中等生每天坚持的辅导、小组讨论时的带动效应等潜移默化,使其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从而一步步提高学习成绩。
3 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所以合作学习的内容要与之相适应,合作学习的内容还要有价值,要有探索性和开放性,难度也要适宜,应该是大于个体能力,小于小组合力。在遇到下列几种情况时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①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②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③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时,不妨让学生在争辩中寻求新知。合作学习的内容确定了,合作的时机也要选择在恰当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学生个人操作有困难或条件不足时、或意见有分歧时、或解答一些开放性问题时合作,因为此时学生本人有较强烈的合作愿望和探究意识,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达到最佳的参与状态。即使是这样,合作学习的次数仍不能过频。根据内容而定,一节课以一到两次为宜。
4 重视合作过程中的教师因素
合作学习是否更具实效,教师因素不可忽视。因为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转换角色,充分发挥作用。首先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进行角色定位。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合作学习中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合作学习的调控者、指导者,合作学习后的反思者。在合作过程中,教师作为合作小组的一员,要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分担一定的角色,以平等的态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干预和指导,对学生整个的合作过程和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教师还要科学监控合作交流时间,对于时间的把握,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合作学习最终是各小组向全班汇报学习结果,教师要要求学生交流时注意倾听同伴发言,同时简单记下本组遗漏的答案,以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通过比较、修订、综合,全班形成最佳方案。
5 平时教学中注意合作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
在平时的教学、学校活动或班级事务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至于合作方法的指导,首先是合作技能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积极参与、学会合作和做人。学会表达就是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又敢于对别人的见解说“不”、说“支持”或“建议”。学会倾听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既倾听老师的要求,又倾听同伴的发言,既倾听表扬之词,也听批评之言,别人发言时不插嘴,听后及时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积极参与就是重在用各种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合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在组内分配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如何在组内向同伴提问、如何辅导同伴、如何协调成员之间意见上的分歧、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等等,同时我们还要教育学生合作时要有相容心理,相互依赖,只有这样才能在合作学习中呈现出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最佳状态。但是这个渗透和指导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是急不来的。
6 设立竞争机制,创造一种竞争不忘合作的健康的团队氛围
当合作学习小组的工作取得阶段性的进展之后,学生已能够较自主地完成各项本职工作,班级管理和各项工作也逐渐进入正轨,这时,有意识地设立竞争机制,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班级凝聚力更强。所以,有效开展各项竞赛活动,进行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及评比,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培养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
在竞赛活动举行过程中,教师应时刻督促和指导,并向学生灌输竞争要不忘合作的健康的团队合作氛围,使学生明白:班级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团队,要想全面提高,只有在有效竞争的同时,不忘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密切配合与有效合作,这样,才能够打造真正优秀的集体!
7 实行奖惩机制
一段学习之后,要对小组实行奖励机制。即小组之间进行阶段性互评、比较,选出每一时段最佳组长、最佳监督员和最佳进步者各一名。并给与适当的奖励。对于工作不够努力,成效不明显的小组或个人给予多形式的惩处方法。教师除了对中心发言人评价外,要更侧重于评价整个小组;对合作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又要侧重于合作过程的评价。评价模式应该是评价加鼓励,评价语言以表扬鼓励为主、建议为辅。总之一句话:合理评价,赞赏有度。
总之,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要根据班级实际,合理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加强管理和引导,班级就一定会不断进步,学生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高,真正实现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在我们的课堂里,合作学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关注并积极采用。然而,无数课堂实践证明,很多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也可以说是低效或失效的,种种课堂现象说明:学生还不太会合作、不太会交往。要想让合作学习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有效地利用合作学习。那么,究竟怎样有效利用合作学习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归纳总结如下:
1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员搭配要合理
一般来说,每个班级的学生按基础成绩可分为三个等级,即优、中、差三等,要坚持“一个都不少”的原则,“以优带差”,“影响和激励中等”,致力于全体学生平衡发展。其次,要根据学生个体实际,包括性格、责任、发展潜力、交际情况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合理有效地进行小组的人员搭配,争取做到每组都有发展潜力,团队氛围良好、健康,小组成员能各行其职,确保整体提高。
经过对学生基本情况及班级实际的充分了解后,以4~6人为一组组成学习小组,然后,在小组中选取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责任心重的2~3名学生为总负责人,确保小组工作有效、有序地进行。
2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在小组组成之后,切勿认为工作已经结束,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否则,这个小团体,只能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合作学习小组在正式开展小组工作之前,先要对小组各成员的分工明确,保证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具体做法是,每组组长不仅要负责组织课堂上的讨论及合作,而且要布置和检查本组各成员的作业,辅导其当堂未能消化的内容,及时保质保量地递交本组作业,并及时向老师反映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监督员要时刻监督本组各成员职能实施情况,督促其高效完成各项任务,及时上报本组情况。中等生在组长的辅导和影响下,一步步将成绩提高上来的同时,也要协助组长辅导后进生,并学会发扬长处,互相促进和提高。而后进生首先不能忽视的是其自信心的确立,通过优等生及中等生每天坚持的辅导、小组讨论时的带动效应等潜移默化,使其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从而一步步提高学习成绩。
3 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所以合作学习的内容要与之相适应,合作学习的内容还要有价值,要有探索性和开放性,难度也要适宜,应该是大于个体能力,小于小组合力。在遇到下列几种情况时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①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②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③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时,不妨让学生在争辩中寻求新知。合作学习的内容确定了,合作的时机也要选择在恰当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学生个人操作有困难或条件不足时、或意见有分歧时、或解答一些开放性问题时合作,因为此时学生本人有较强烈的合作愿望和探究意识,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达到最佳的参与状态。即使是这样,合作学习的次数仍不能过频。根据内容而定,一节课以一到两次为宜。
4 重视合作过程中的教师因素
合作学习是否更具实效,教师因素不可忽视。因为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转换角色,充分发挥作用。首先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进行角色定位。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合作学习中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合作学习的调控者、指导者,合作学习后的反思者。在合作过程中,教师作为合作小组的一员,要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分担一定的角色,以平等的态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干预和指导,对学生整个的合作过程和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教师还要科学监控合作交流时间,对于时间的把握,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合作学习最终是各小组向全班汇报学习结果,教师要要求学生交流时注意倾听同伴发言,同时简单记下本组遗漏的答案,以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通过比较、修订、综合,全班形成最佳方案。
5 平时教学中注意合作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
在平时的教学、学校活动或班级事务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至于合作方法的指导,首先是合作技能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积极参与、学会合作和做人。学会表达就是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又敢于对别人的见解说“不”、说“支持”或“建议”。学会倾听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既倾听老师的要求,又倾听同伴的发言,既倾听表扬之词,也听批评之言,别人发言时不插嘴,听后及时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积极参与就是重在用各种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合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在组内分配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如何在组内向同伴提问、如何辅导同伴、如何协调成员之间意见上的分歧、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等等,同时我们还要教育学生合作时要有相容心理,相互依赖,只有这样才能在合作学习中呈现出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最佳状态。但是这个渗透和指导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是急不来的。
6 设立竞争机制,创造一种竞争不忘合作的健康的团队氛围
当合作学习小组的工作取得阶段性的进展之后,学生已能够较自主地完成各项本职工作,班级管理和各项工作也逐渐进入正轨,这时,有意识地设立竞争机制,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班级凝聚力更强。所以,有效开展各项竞赛活动,进行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及评比,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培养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
在竞赛活动举行过程中,教师应时刻督促和指导,并向学生灌输竞争要不忘合作的健康的团队合作氛围,使学生明白:班级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团队,要想全面提高,只有在有效竞争的同时,不忘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密切配合与有效合作,这样,才能够打造真正优秀的集体!
7 实行奖惩机制
一段学习之后,要对小组实行奖励机制。即小组之间进行阶段性互评、比较,选出每一时段最佳组长、最佳监督员和最佳进步者各一名。并给与适当的奖励。对于工作不够努力,成效不明显的小组或个人给予多形式的惩处方法。教师除了对中心发言人评价外,要更侧重于评价整个小组;对合作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又要侧重于合作过程的评价。评价模式应该是评价加鼓励,评价语言以表扬鼓励为主、建议为辅。总之一句话:合理评价,赞赏有度。
总之,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要根据班级实际,合理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加强管理和引导,班级就一定会不断进步,学生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高,真正实现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