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的领军人物——语文教师,是不是该持续地追问:语文老师,你对教学的贡献在哪里?你对学生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过持久性的影响么?为此,笔者试图就个人的一些实践与思考,与同行们进行探讨。
一、 构建能支撑学生持续学习的语文场,使其在语言文化的熏陶中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所谓语文场,即是能引领学生持续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是一种具有内驱力和吸引力的文化源。它常常能在有意和无意间向学生发射磁力或施以诱导和暗示。我以为有效地语文场只能靠我们语文教师有心制造,它也是语文教师文化底蕴的展示,是才情的迸发,是个性的张扬。我的做法是:
(1)让黑板和墙壁说话。每天在黑板的一角工工整整地抄写一句话:上学期是二百多则成语,下学期写了一百五十多条名言警句。我们在教室两侧悬挂条幅,左侧“人生最大的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屡仆屡起。”右侧:“学习是快乐的,思考是快乐的,快乐永远与我们同行。”这样对学生来说,是知识的积累,也是素质的内化、提升。
(2)创建个性化的班风。为了提高班集体的亲和力和战斗力,我曾在第一期黑板报上写下这么一句对联:“四十九颗心心心相印,四十九个人人人争光。横批:49=1”。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赛事的进取心,我们班提出了“永远争第一”的口号。尽管理想和现实之间有一段很大的距离,但有了这个动员令,全班同学都能在比赛中表现出“舍我其谁”的霸气。我们的班训是:内涵丰富,个性鲜明,学会生活,适应竞争。我们在常规管理上提出:每一言都是文明的我,每一行都是规范的我,让每一寸光阴生金,把每件事做对。当一些约定俗成的口号积淀为一种班级文化的时候,必将成为学生追求管理科学、有品味,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
(3)开课前5分钟演讲。我们利用每天的晨读课和课外活动的后5分钟组织演讲活动。早上的演讲主要是配合语文课程的演讲,一般是每两周一个专题。如“与社会的交流”“与科学的交流”“与古代文化的交流”“与名人的交流”等。这既是对教材的复习巩固、拓展延伸,也是对学生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常效训练。课外活动的演讲由当天值日班长操作。这不是简单的对一天情况的总结和对次日工作进行安排。要求每次发言都要有主题,有个人的观点,有独到的发现,而且演讲要有一定的文采。像一些同学题为《今天我当家》《做班长的一天》《谈责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的演讲都非常精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九周纪传玉同学的演讲,题目是《离开红旗的日子》。他开头是这么说的:“又一轮红旗班级评比结束了,一(9)班再次名落孙山,亲爱的同学们,此刻你是无奈、是茫然、是自责、还是漠然?你不再愿与荣誉和进步为缘了么?……”我不敢说这位同学现实的语文水平和思想觉悟有多高,但一个善于砥砺自己又懂得教育他人的学生,谁能说他的情感和人格不在悄然升华?
二、 激情打造课堂,让人文主义的旗帜在学生心中高高飘扬
反思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依然停留在双基的机械训练,课文的抽象分析,而真正还文本以活力,还学生以灵性的课并不多见。新课改喊声震耳,应试教学仍我行我素,如此,我们语文教师素养的提高体现在哪里,学生的兴趣何在,学生的潜能发掘又该如何显现?
(1)关于语文课的结构。教育家埃克斯利说:“凡是课堂上绝大部分的活动是由学生而不是教师进行的课,则是成功的课。”新课程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强调师生的平等交流,强调课堂的全员互动、体验生活、展示生命的过程。因此,我以为语文课,无论它目标的定位,导语的设计,还是教学环节的起承转合,教师始终可以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合作交流,而正是在这种平等的开放的情景中达成了知识的创生和情感的融合。
(2)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要爱护和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即使错误的想法,也要给他一个说明理由的机会,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课课都能体现拓展训练或迁移训练这个环节。主要训练方式有:①接叙——引导学生把课文已经告一段落的故事,按事物发展趋势接着叙述。②插说——从课文一句话或几句话生发开去,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围绕课文插进一个或几个相关的故事。③创新——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试拟广告词,吸引更多的朋友爱读这两篇精美的散文。此外,“内容新编”“佳句品评”“类文赏析”“首尾变换”等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
(3)关于“语文味”和人文性。我一向以为语文姓“语”更姓“文”。好的语文课应像散文一样流畅活泼,像杂文一样深刻精警,像小说一样跌宕有致,像诗歌一样美妙隽永。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具有丰厚的学养和应变的机智。语文课是最富有魅力,最富含人文资源的课程。怎样才能上出“语文味”?我的体会是要在课堂上兼顾四点:一是在朗读中营造激情,二是在点拨中启迪灵性,三是在迁移中丰富情感,四是在拓展中升华人性。
三、 给学生搭建施展才艺的舞台,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渴望成功,体验成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成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是成功,同样,在日常学习中,我们给学生创设竞争氛围和展示成功的机会,也一样能激发他们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比如,我们每两周从作文课中抽出一节开设语文特色课,安排专题活动,像《读书报告会》《故事大观园》《专题演讲比赛》《科技博览》《模拟新闻发布会》《快乐45分钟》《辩论赛》等。再比如,鼓励学生给黑板报撰写刊首寄语,给班会课、活动课写开场白和结束语,给各种比赛设计标语口号等等。还有,推荐优秀的课堂作文参加各种级别的作文大赛或在报刊发表,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离自己并不遥远。(上学期我所代班级先后有20余篇作文获国家一、二、三等奖,并有十篇佳作在《徐州日报》《作文指导报》《少年智力开发报》《初中生世界》发表。)
总之,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善于捕捉时机,尽可能发掘各种环境和教材所负载的文化因素,激发学生潜能,丰富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要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乃至终身发展积淀文化底蕴,奠定坚实基础。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学生进入了大学,将来参加工作后,绝大多数能够说“我们最爱上语文课”,或者他们还能回忆起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是从我们语文老师身上学到的,我们也就教而无憾了。至少,我们也能套用一句同行的话,自豪地说:“作为语文老师,我教出了我自己的学生!”
(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一、 构建能支撑学生持续学习的语文场,使其在语言文化的熏陶中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所谓语文场,即是能引领学生持续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是一种具有内驱力和吸引力的文化源。它常常能在有意和无意间向学生发射磁力或施以诱导和暗示。我以为有效地语文场只能靠我们语文教师有心制造,它也是语文教师文化底蕴的展示,是才情的迸发,是个性的张扬。我的做法是:
(1)让黑板和墙壁说话。每天在黑板的一角工工整整地抄写一句话:上学期是二百多则成语,下学期写了一百五十多条名言警句。我们在教室两侧悬挂条幅,左侧“人生最大的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屡仆屡起。”右侧:“学习是快乐的,思考是快乐的,快乐永远与我们同行。”这样对学生来说,是知识的积累,也是素质的内化、提升。
(2)创建个性化的班风。为了提高班集体的亲和力和战斗力,我曾在第一期黑板报上写下这么一句对联:“四十九颗心心心相印,四十九个人人人争光。横批:49=1”。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赛事的进取心,我们班提出了“永远争第一”的口号。尽管理想和现实之间有一段很大的距离,但有了这个动员令,全班同学都能在比赛中表现出“舍我其谁”的霸气。我们的班训是:内涵丰富,个性鲜明,学会生活,适应竞争。我们在常规管理上提出:每一言都是文明的我,每一行都是规范的我,让每一寸光阴生金,把每件事做对。当一些约定俗成的口号积淀为一种班级文化的时候,必将成为学生追求管理科学、有品味,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
(3)开课前5分钟演讲。我们利用每天的晨读课和课外活动的后5分钟组织演讲活动。早上的演讲主要是配合语文课程的演讲,一般是每两周一个专题。如“与社会的交流”“与科学的交流”“与古代文化的交流”“与名人的交流”等。这既是对教材的复习巩固、拓展延伸,也是对学生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常效训练。课外活动的演讲由当天值日班长操作。这不是简单的对一天情况的总结和对次日工作进行安排。要求每次发言都要有主题,有个人的观点,有独到的发现,而且演讲要有一定的文采。像一些同学题为《今天我当家》《做班长的一天》《谈责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的演讲都非常精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九周纪传玉同学的演讲,题目是《离开红旗的日子》。他开头是这么说的:“又一轮红旗班级评比结束了,一(9)班再次名落孙山,亲爱的同学们,此刻你是无奈、是茫然、是自责、还是漠然?你不再愿与荣誉和进步为缘了么?……”我不敢说这位同学现实的语文水平和思想觉悟有多高,但一个善于砥砺自己又懂得教育他人的学生,谁能说他的情感和人格不在悄然升华?
二、 激情打造课堂,让人文主义的旗帜在学生心中高高飘扬
反思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依然停留在双基的机械训练,课文的抽象分析,而真正还文本以活力,还学生以灵性的课并不多见。新课改喊声震耳,应试教学仍我行我素,如此,我们语文教师素养的提高体现在哪里,学生的兴趣何在,学生的潜能发掘又该如何显现?
(1)关于语文课的结构。教育家埃克斯利说:“凡是课堂上绝大部分的活动是由学生而不是教师进行的课,则是成功的课。”新课程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强调师生的平等交流,强调课堂的全员互动、体验生活、展示生命的过程。因此,我以为语文课,无论它目标的定位,导语的设计,还是教学环节的起承转合,教师始终可以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合作交流,而正是在这种平等的开放的情景中达成了知识的创生和情感的融合。
(2)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要爱护和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即使错误的想法,也要给他一个说明理由的机会,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课课都能体现拓展训练或迁移训练这个环节。主要训练方式有:①接叙——引导学生把课文已经告一段落的故事,按事物发展趋势接着叙述。②插说——从课文一句话或几句话生发开去,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围绕课文插进一个或几个相关的故事。③创新——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试拟广告词,吸引更多的朋友爱读这两篇精美的散文。此外,“内容新编”“佳句品评”“类文赏析”“首尾变换”等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
(3)关于“语文味”和人文性。我一向以为语文姓“语”更姓“文”。好的语文课应像散文一样流畅活泼,像杂文一样深刻精警,像小说一样跌宕有致,像诗歌一样美妙隽永。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具有丰厚的学养和应变的机智。语文课是最富有魅力,最富含人文资源的课程。怎样才能上出“语文味”?我的体会是要在课堂上兼顾四点:一是在朗读中营造激情,二是在点拨中启迪灵性,三是在迁移中丰富情感,四是在拓展中升华人性。
三、 给学生搭建施展才艺的舞台,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渴望成功,体验成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成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是成功,同样,在日常学习中,我们给学生创设竞争氛围和展示成功的机会,也一样能激发他们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比如,我们每两周从作文课中抽出一节开设语文特色课,安排专题活动,像《读书报告会》《故事大观园》《专题演讲比赛》《科技博览》《模拟新闻发布会》《快乐45分钟》《辩论赛》等。再比如,鼓励学生给黑板报撰写刊首寄语,给班会课、活动课写开场白和结束语,给各种比赛设计标语口号等等。还有,推荐优秀的课堂作文参加各种级别的作文大赛或在报刊发表,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离自己并不遥远。(上学期我所代班级先后有20余篇作文获国家一、二、三等奖,并有十篇佳作在《徐州日报》《作文指导报》《少年智力开发报》《初中生世界》发表。)
总之,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善于捕捉时机,尽可能发掘各种环境和教材所负载的文化因素,激发学生潜能,丰富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要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乃至终身发展积淀文化底蕴,奠定坚实基础。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学生进入了大学,将来参加工作后,绝大多数能够说“我们最爱上语文课”,或者他们还能回忆起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是从我们语文老师身上学到的,我们也就教而无憾了。至少,我们也能套用一句同行的话,自豪地说:“作为语文老师,我教出了我自己的学生!”
(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