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理念在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践的反思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klovey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对“就业导向”理论的梳理和研究,结合多年来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矛盾,反思目前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相关建议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就业导向 中等职业教育 反思
  1 “就业导向”理念的时代背景
  “就业导向”这一理念最早出现在2002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普教、轻职教,重理论、轻实践”的社会偏见意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特色不突出,难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毕业生难以达到社会和行业的岗位要求等等。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济结构性调整造成大量城镇国企职工失业,加之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造成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在这样背景之下,“就业导向”理念顺应时代潮流的要求被提了出来。
  2 “就业导向”理念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第一,“就业导向”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引导性,决定了人才培养方式、专业课程设置等实践性教育教学的开展。2010年由国务院颁发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将有关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描述为“人才的培养一定要跟得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数量充足而且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基于“就业导向”理念,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兼顾数量、质量与结构,注重全局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的对接。
  第二,“就业导向”与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方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进行调整。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要求“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加强实习实作实践性教学,力争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工学结合”。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越来越多地呈现出途径广泛、形式多样的变化。
  第三,“就业导向”与专业和课程设置。2010年,教育部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详细规定了中职课程设置条件、程序等。通知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行业岗位的需要,调整其所设专业的内涵和教学内容等。这项文件的出台意味着中等职业学校办学逐渐过渡到“就业导向”阶段,职业教育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删减市场淘汰专业,新增市场需求专业。
  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行动计划》中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紧跟现代产业升级和发展的趋势需要,合理安排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提高课程实施效果。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
  第四,“就业导向”与“双师型”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拥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培养指导能力,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关技术等级证书。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随后在2006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对《决定》中关于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任务进行了具体化和制度化的规定,要求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参加实践至少两个月,保证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的落实实施。这项制度显著提升了教师能力素质,创新了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符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加强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3 “就业导向”理念在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践中的经验
  第一,突破传统职业教育理念。在“就业导向”的理念提出以前,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缺乏自身特色,盲目追求学历教育和升学率。历经十年的发展,随着“就业导向”理念实践的不断深入,使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逐渐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学科导向”转向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岗位需要的“就业本位”和“能力本位”。实现了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突破。
  第二,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2006年河南省政府下发的《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实习实训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大力推行该模式,通过“2+1模式”即2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顶岗实习的模式。到2012年底,河南省已建成的实习实训基地达到200个,基本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实习实训课程教学的需要。不断深入发展校企合作,为学生、学校和企业搭建互动体系平台,实现发展共赢。
  第三,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得到显著提升。河南省在“就业导向”理念实践过程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打破传统的“老三段式”课程模式,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模式,更新教学思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培养实践技能为教学目的,辅以工作过程导向、任务引领、项目教学等教学手段,强调学生实习实训课程教学,使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与就业岗位“零对接”。
  第四,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得以提高。河南省在“就业导向”理念实践过程中,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得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积极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广泛引进企业高精人才,取得不少宝贵经验和成效。河南省“十二五”期间,计划选派1500名左右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教师通过一定时间的企业实践,积极利用企业设备、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加快提高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的产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   第五,学生就业率为学校、社会所重视。在“就业导向”理念的指导下,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得到明显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学校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课程的改革。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努力把握企业的用人需求,不断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 “就业导向”理念在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第一,实训基地建设面临资金投入不足或设备闲置浪费等问题。目前,中央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河南省地方政府缺乏配套资金,这一问题是制约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瓶颈所在。导致很多职业学校设施陈旧落后,数量、工位不足现象普遍存在。在日常实习实作教学过程中只能老师演示,学生看;或者一部分学生做,一部分学生围观。严重影响了实习实作课程的教学效果。而对于已经建成的实训基地,设备先进,但由于相关课程设置跟不上,或者缺乏配套师资,导致实训基地闲置浪费现象出现。也就是说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不协调,缺乏项目建设的总体协调性和控制性,使有限的宝贵资源遭到浪费。
  第二,专业教师“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困惑。国家倡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的初衷很好,被形象的称为“走出去”。但在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困难重重,甚至仅仅成为一个口号。例如,学校方面,有的学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考虑到日常教学安排的需要,而不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有的学校相关政策不明,不能保证教师到企业实践期间的工资费用,导致教师参与积极性差。企业方面,有的企业出于经济效益考虑,认为教师实践技能达不到企业要求,无法给企业带来利益,因此不给教师分配实际任务。有的企业处于商业秘密的考虑,不愿让教师参与核心工作开发。对于优质人才“引进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中等职业学校过分追求教师高学历,导致“唯学历是举”现象严重,企业中拥有熟练技能的优秀人才无法加入教师队伍。而对于已经引进的优秀企业人才,学校在人事、财政等制度方面无法给予保证,不能解决教师的编制问题,或者学校所付的薪酬难以和企业薪酬媲美,因此,学校难以吸引企业优质人才。
  第三,毕业生的知识和技能仍然难以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目前,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都在以“就业导向”理念为指导,积极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和完善学生实习实作课程教学,力求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对接”。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行业岗位的要求,但从企业所反映的情况来看,仍有很多企业对所任用的毕业生感到不满意。原因何在?经过调查发现,学校从教学内容、实训设施和专业师资方面,都无法与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先进设备和一线操作能手相比。因此,学校所教授给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够切合实际的,学生通过相关考试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与企业岗位要求的技能也是不相符的。
  5 反思与展望
  第一,“就业导向”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硬件建设。实训设备和设施是中职实习实训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的物质保障。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中,必须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力度,号召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的硬件实施建设。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结合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真实地模拟职业工作场景和技术情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探索学习,自主性的获得专业技能和知识,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最终达到较好的实习实训教学效果。实训基地建设除了要注重购置先进的机械设备、原料等,还应配备相应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等教学设备,达到教学做一体化功能。
  第二,“就业导向”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软件建设。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应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以“行业需求”为本、以“就业导向”为思路、以“服务学生”为宗旨的办学思想,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为教学实施路线,以“行动导向”的先进教学提升职教效果。通过全国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示范性中职教材建设、精品课建设等软件建设。
  第三,切实做好专业教师的“走出去、引进来”工作。河南省在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素质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好“走出去、引进来”呢?政府应从以下几点加强制度建设。首先,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相关政策,让学校和教师愿意“走出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防止教师下企业实践形式化、口号化。其次,政府和学校联合甄选一批优秀企业作为教师实践基地,并应进一步明确企业职责,以制度化、政策化规范企业行为,保证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的效果和权益。再次,对于“引进来”的企业优秀人才,给予政策保障,尽快解决他们的编制问题,对于他们的课题研究给予大力的财政等物资保证。
  总之,我们更应该树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信心,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戴启昌.企业用人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差异的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3).
  [2]何文明.正确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8(11).
  [3]孙连栋,李晓敏.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07).
  [4]张晓红,刘荣才.关于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6(0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指出了Java3D技术特点,并对通过Java3D如何构建虚拟校园场景的方法进行了一番论述。  关键词:Java3D 虚拟校园 场景构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普遍应用,比如,科学计算可视化、教育与训练、医学、娱乐等诸多方面。而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虚拟现实等各项技术的全面发展,实现了建立基于Web的虚拟校园目标,用户只需要利用互联网就能够观察到校园的景观、诸多的
通过对第3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自由体操半决赛及决赛进行统计分析,着重阐述了当前世界男子自由体操项目成套动作起评分、各动作组别的合理配置、完成动作的高质量要求以及
自动转换开关作为应急备用电源系统的核心,实现主用电源与应急备用发电机组间的自动可靠转换。本文介绍了自动转换开关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并详细介绍了这四类开关设备的优势,为备用电源系统中选择自动转换开关设备提供参考。
摘要:针对我矿地质条件复杂,掘进效率较低,生产接替压力大的特点,改进掘进工艺,打破掘进机上山掘进最大坡度为16°的限制,在26度上山煤巷掘进中成功应用掘进机掘进。对施工工艺、支护工艺及设备使用安全做出分析,推广开来实现复杂条件下安全高效掘进。  关键词:掘进机 26度上山煤巷 安全高效掘进  1 基本情况介绍  葛泉矿井田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赋存不规则,在工作面顺槽的掘进中煤层经常出现异常,需要大坡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目前,中小企业占到全部企业总数的99%,总产值和销售收入也占到一半以上,提供
通过实地调查,对粤湘桂黔滇5省少数民族全民健身活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
从考古发现、军旅及宫廷武技,古代教育与民间习俗,徒手武技的表现形式,器械武技与流行技法,瑜伽术与武技活动中的精神修炼等几个方面概述了印度从上古到近世的武技文化状况,
病虫害防治是无公害梨在生产中的关键环节,通过综合利用生物制剂、农用抗菌素和物理防治法等防治梨园在休眠期、萌芽前、花前花后等不同生长时期的病虫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由'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创收模式向'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体育部门资产管理的方式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做出
高职汽修专业培养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现代汽车运用与维修要求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本文主要是采用实地调查访谈,电话采访,专家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