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概念教学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概念的形成:打开蕴含在数学概念中的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以一些实际事例为载体,带领学生分析各个实际事例、抽象出概念的共同本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所以数学概念教学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启发学生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达到理解概念的本质。
关键词:概念形成;本质属性;算术平方根;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15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推理的过程,而推理又离不开判断,判断又是以概念为基础的。所以,理解概念是一切数学活动的基础,概念不清就无法进一步开展其他数学活动。因而,我们数学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以概念的形成过程为基础,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起点,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学会概念形成的方法,为后续的学习积累概念学习的经验,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
笔者现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6章第一節“算术平方根”为例进行分析,请大家指导。
一、课例重现及设计意图
1. 温故知新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第一章我们学习了什么呢?
教师问:对于生产生活来说,有理数是否够用了呢?数的范围是否需要进一步发展呢?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回顾有理数的定义、性质、运算以及应用。学习是有用的,是一种需要。刺激学生深层次思考,接下去要学习什么新知识。
2. 问题情境
教师点出: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会有深刻的体会,下面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图形——正方形开始研究。
如果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那么它的面积是……
设计意图:连续几个问题就是分化出本质属性:从数的角度看,就是求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多少?从形的角度看,就是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求它的面积的问题。
教师再次提出: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碰到反过来的问题。比如,要制作一个面积为4的正方形,你会怎么做?
要做一个正方形,首先要找到它的边长。很自然地提出问题:
如果已知面积是1,边长是多少?面积是4呢?……和刚才的问题比较,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求什么?
小结:从形的角度看,已知面积求边长;从数的角度看,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如何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这种运算我们学过吗?(一种新的运算),这种新的运算与前面的平方运算有何联系?
參考文献:
[1] 曹才翰,章建跃.中学数学教学概论(3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浙江省仙居县第二中学 317300)
关键词:概念形成;本质属性;算术平方根;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15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推理的过程,而推理又离不开判断,判断又是以概念为基础的。所以,理解概念是一切数学活动的基础,概念不清就无法进一步开展其他数学活动。因而,我们数学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以概念的形成过程为基础,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起点,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学会概念形成的方法,为后续的学习积累概念学习的经验,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
笔者现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6章第一節“算术平方根”为例进行分析,请大家指导。
一、课例重现及设计意图
1. 温故知新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第一章我们学习了什么呢?
教师问:对于生产生活来说,有理数是否够用了呢?数的范围是否需要进一步发展呢?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回顾有理数的定义、性质、运算以及应用。学习是有用的,是一种需要。刺激学生深层次思考,接下去要学习什么新知识。
2. 问题情境
教师点出: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会有深刻的体会,下面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图形——正方形开始研究。
如果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那么它的面积是……
设计意图:连续几个问题就是分化出本质属性:从数的角度看,就是求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多少?从形的角度看,就是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求它的面积的问题。
教师再次提出: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碰到反过来的问题。比如,要制作一个面积为4的正方形,你会怎么做?
要做一个正方形,首先要找到它的边长。很自然地提出问题:
如果已知面积是1,边长是多少?面积是4呢?……和刚才的问题比较,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求什么?
小结:从形的角度看,已知面积求边长;从数的角度看,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如何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这种运算我们学过吗?(一种新的运算),这种新的运算与前面的平方运算有何联系?
參考文献:
[1] 曹才翰,章建跃.中学数学教学概论(3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浙江省仙居县第二中学 31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