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及设计的理解
新课程改革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课程教材是师生能体验的感受的领悟的课程,是依据语文课标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及语文课程可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
由于个体个性,师生对教学内容给出独特的理解和解读,并对其进行创造革新,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师生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建设、开发和创造,依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使用的教材课程资源作相应的“剪辑、整合”,拓展其内涵及外延,达到高效教学,这个过程就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一轮课改的真正目的。
“教材只能用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叶圣陶的善于运用就是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的编写者依据课标精心编制教材,为老师的教学及学生的钻研留有空间和余地。与教材打交道的时间最长的一线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观点、方法和表述形式等研究最具体详细,更具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条件。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课堂教学高效的需要。研究教材,首先要尊重教材、用好教材,但又不迷信教材。
二、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设计要处理好的方面
1.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对学生而言,教材是他们从事语文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
2.教师要结合师生的实情创造性地选择、发挥适合教材的教学模式。
3.教材与学生学习个性的关系。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设计就是把具有普遍性共性的教材进行因地制宜的个性化处理。
4.知识的呈现方式会影响学习效果,我们要研究各种知识内容的最有效的呈现方式,研究学生的接受效果。
三、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设计中课程内容选取的方法研究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要研究教材的内容、教材的结构、教材的呈现方式。标准提出的六条基本理念是我们进行教材编写、教学改革、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遵循的纲领性文件。
1.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的教学素材。
语文源于生活实际,产生于现实需要,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实际。语文课程素材涉及民生、环保、科技等重大课题,也联系工农业、经济、语言文字、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甚至与医药、天文、计算机等学科知识密切相关的材料都可作为教学的素材,逐步树立“语文生活化”的观点。
2.选取有利于融入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的教学素材。
(1)语文实践是教师根据表现某一社会问题的各种元素创设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试验等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总结新结论。学生从已有的“语文经验”出发,通过动手、动脑获得新知,构建并完善、发展语文认知结构。
语文实践追求的是对知识的再发现和创新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语文精神,是求实和创新的过程。
(2)语文实践教学的设计。选用的社会实践教材必须充分体现标准的理念,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应用和拓展”的方式呈现知识。要结合具体的语文知识点,精选恰当的学习素材,介绍知识的背景,精心设计必要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与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到问题的结论和方法之间的精彩过程,把新知正确地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并亲身感悟到语文知识的形成过程。
①针对要学习的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设计并实施一定的实验步骤,做到清晰地表达问题、体验问题和理解问题。
②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要重视观察、调查、分析与思考、获得的结论过程和细节的设计。
③归纳或猜想的设计。根据实践获得结论,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提出假设、猜想,并且生发新问题,做后续的深入调查和研究。
3.选取“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素材进行小课题研究设计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设计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
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能够引发语文兴趣,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切身体验;在研究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锻炼学生的表达、交流等社交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研究活动中,让学生逐步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地研究、准确地分析和计算获得结论,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将课堂内的语文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检验、推理论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四、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1.深入钻研教材。
教师要有讲透教材思想原理的能力,教会学生解题方法的能力,吸引学生热爱所教学科的能力,而其重要途径就是钻研教材。
(1)从全局理解教材。了解整套教材的内容、编排意图、顺序、组织结构,掌握各阶段教材体系间的联系,合理衔接,重难点突出。特别注意要把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起来钻研理解,掌握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习什么和解决什么,应形成的思维体系是什么等问题,包括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教学思想方法等。
(2)从线上理顺教材。对课本知识进行排列、梳理,形成知识系列,明确该知识在语文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理顺教材着眼于将知识一线串,研究教法和学法、共性和个性,培养学生联想和类比学习的能力。
(3)从全书理解单章。掌握单章教学任务和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找出与本章有联系的知识,把握编排内容的目的,处理好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的关系。
(4)从单元钻研单课。对每课时教材的钻研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是设计教法、改革教学的关键,独立认真深入地从各方面钻研教材,每节教材胸有成竹,并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才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案。
2.更新理念,放手教学。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积极挖掘各种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要尊重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为学生创造可操作的教学素材。
3.教学需要,再组教材。
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学时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脱离教材。
学好教材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师生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上。
新课改下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4]GHB0219
新课程改革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课程教材是师生能体验的感受的领悟的课程,是依据语文课标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及语文课程可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
由于个体个性,师生对教学内容给出独特的理解和解读,并对其进行创造革新,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师生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建设、开发和创造,依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使用的教材课程资源作相应的“剪辑、整合”,拓展其内涵及外延,达到高效教学,这个过程就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一轮课改的真正目的。
“教材只能用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叶圣陶的善于运用就是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的编写者依据课标精心编制教材,为老师的教学及学生的钻研留有空间和余地。与教材打交道的时间最长的一线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观点、方法和表述形式等研究最具体详细,更具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条件。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课堂教学高效的需要。研究教材,首先要尊重教材、用好教材,但又不迷信教材。
二、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设计要处理好的方面
1.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对学生而言,教材是他们从事语文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
2.教师要结合师生的实情创造性地选择、发挥适合教材的教学模式。
3.教材与学生学习个性的关系。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设计就是把具有普遍性共性的教材进行因地制宜的个性化处理。
4.知识的呈现方式会影响学习效果,我们要研究各种知识内容的最有效的呈现方式,研究学生的接受效果。
三、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设计中课程内容选取的方法研究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要研究教材的内容、教材的结构、教材的呈现方式。标准提出的六条基本理念是我们进行教材编写、教学改革、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遵循的纲领性文件。
1.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的教学素材。
语文源于生活实际,产生于现实需要,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实际。语文课程素材涉及民生、环保、科技等重大课题,也联系工农业、经济、语言文字、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甚至与医药、天文、计算机等学科知识密切相关的材料都可作为教学的素材,逐步树立“语文生活化”的观点。
2.选取有利于融入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的教学素材。
(1)语文实践是教师根据表现某一社会问题的各种元素创设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试验等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总结新结论。学生从已有的“语文经验”出发,通过动手、动脑获得新知,构建并完善、发展语文认知结构。
语文实践追求的是对知识的再发现和创新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语文精神,是求实和创新的过程。
(2)语文实践教学的设计。选用的社会实践教材必须充分体现标准的理念,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应用和拓展”的方式呈现知识。要结合具体的语文知识点,精选恰当的学习素材,介绍知识的背景,精心设计必要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与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到问题的结论和方法之间的精彩过程,把新知正确地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并亲身感悟到语文知识的形成过程。
①针对要学习的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设计并实施一定的实验步骤,做到清晰地表达问题、体验问题和理解问题。
②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要重视观察、调查、分析与思考、获得的结论过程和细节的设计。
③归纳或猜想的设计。根据实践获得结论,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提出假设、猜想,并且生发新问题,做后续的深入调查和研究。
3.选取“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素材进行小课题研究设计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设计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
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能够引发语文兴趣,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切身体验;在研究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锻炼学生的表达、交流等社交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研究活动中,让学生逐步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地研究、准确地分析和计算获得结论,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将课堂内的语文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检验、推理论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四、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1.深入钻研教材。
教师要有讲透教材思想原理的能力,教会学生解题方法的能力,吸引学生热爱所教学科的能力,而其重要途径就是钻研教材。
(1)从全局理解教材。了解整套教材的内容、编排意图、顺序、组织结构,掌握各阶段教材体系间的联系,合理衔接,重难点突出。特别注意要把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起来钻研理解,掌握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习什么和解决什么,应形成的思维体系是什么等问题,包括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教学思想方法等。
(2)从线上理顺教材。对课本知识进行排列、梳理,形成知识系列,明确该知识在语文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理顺教材着眼于将知识一线串,研究教法和学法、共性和个性,培养学生联想和类比学习的能力。
(3)从全书理解单章。掌握单章教学任务和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找出与本章有联系的知识,把握编排内容的目的,处理好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的关系。
(4)从单元钻研单课。对每课时教材的钻研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是设计教法、改革教学的关键,独立认真深入地从各方面钻研教材,每节教材胸有成竹,并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才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案。
2.更新理念,放手教学。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积极挖掘各种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要尊重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为学生创造可操作的教学素材。
3.教学需要,再组教材。
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学时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脱离教材。
学好教材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师生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上。
新课改下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4]GHB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