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问题设计 提高教学效果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教学改革上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无效和低效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课堂问题设计的不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如设计难度过大,缺乏层次感等,都严重影响着课堂效果的提高。本文以《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课例中的教学提问来谈谈问题设计有效性的落实和提高。
  一、树立课标意识
  问题设计要树立课标意识。上第一节课中,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读图找出与独立战争有关的地点,并且叙述史实。设计意图是希望通过找地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但是按照课程标准5-4“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基本过程,理解美国群众在独立战争这一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即可,而并没有要求学生联系地图。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因为脱离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对本课的美国历史有一定的陌生感),最终这节课这个环节无法完成预期目标。第二节我按照课程标准重新设计了教学流程,“忍痛割爱”,删了这个问题,教学过程更加流畅了。因此问题设计要做到课标化,要围绕课程标准展开,将“依标设问”作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二、树立主体意识
  问题设计要树立主体意识。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自学教材,然后自主设计问题。虽然知识性、浅表性的问题居多,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揭开战争序幕的是什么事件?战争的转折点的战役是什么?美国诞生的时间、标志是什么?等等。通过自主设计问题自学,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若加以引导,学生会慢慢学会更深层次的思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建议的“教师要设法使每一个儿童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技能和技巧。如果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的学习,那么学习对儿童来说可以成为一件有趣的、引人入胜的事情的。”因此在问题设计时不仅由老师设计问题,学生来解决,而且更主要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调动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因为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才有效果,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树立层次意识
  问题设计需树立层次意识。教师要按教材和学生熟悉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的原则进行设计。先提认知理解性问题,然后是分析综合性问题,最后是创设评价性问题。这样使教学活动层层深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在分析独立战争的背景时,我出示《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图》和《英国殖民压迫漫画图》,要求回答:从这两张图片中可以发现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读图比较马上得出独立战争的原因,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不能做到有效指导。在第二节课中我先出示了《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图》,设计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北美经济是否得到发展?再出示《英国殖民压迫漫画图》,设计问题:从漫画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再通过两张图表的分析,设问:结合两张图片可以发现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循循善诱,步步深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树立创新意识
  问题设计要树立创新意识。教师提问的内容要新奇别致,熟知的内容,要变换角度,使之有新鲜感才能激起积极思考。要是能够引起学生的争论,让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那就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第一节课中对于华盛顿的评价我原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观察视频并评价华盛顿这个人物。问题比较枯燥,学生就事论事,学习效果一般。第二节课我改变了问题的问法:观看视频,用几个词语来评价一下你心目中的华盛顿?同样的目的不一样的问题拉近了学生和华盛顿这个遥远的历史人物,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热情。可见,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创新意识,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树立时代意识
  历史与社会问题设计也要有时代特点,才能很好地为现实社会服务。在《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这课的导入中,用新任美国总统导入,能让学生了解时事热点,也便于切入主题。此外,在共和政体三权分立教学中,我展示了这样一个情境:现在美国面临着金融危机。美国政府拨款7500亿美元救助金融机构,但是遭到了国会的强烈反对.,双方僵持只好提交最高法院投票表决,经过激烈的讨论,最高法院裁定同意总统的提案。美国的资产阶级是用什么方式来管理国家事务的?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历史与时事政治有机结合,体现问题设计的时代气息,有利于培养学生广阔的国际视野。
  总之,利用所任班级进行主题磨课,可操作性强。不管收获多少,至少你每天都在琢磨与改进中成长。就“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这一教研主题来讲,还需我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磨,方能设计出精妙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初中语文课堂上经常遇到这样的窘况:教师提出了问题,学生们一个个把头埋得很低,没有几个主动起来回答的。特别是涉及到有关童年、自然的问题,学生们更是觉得没有什么可说的。   是啊,现代家庭结构的變化,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来往于家和学校之间,回归自然的机会大大减少,记忆深处明显的印记实在不多,出现这种“失语”病症,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且说得有中心、有条
期刊
一   在讲授Lesson 37 Where is it?一课时,笔者大胆改变了以往先讲解对话,再练习对话的常规教学模式,而是先利用学生周围的实物进行语言实践,习得语言,然后再学习文中的对话,取得了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   1.以趣启智,营造课改的新氛围   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摆脱了以往为了讲课文而讲课文的被动局面,把课文作为阅读理解材料来处理,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努力把课堂变
期刊
摘 要:以孩子买书、读书为载体,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主要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团队精神和爱心。   关键词:孩子;买书;读书;思想教育     开学不久,儿子就嚷嚷着要钱买书。儿子说:“老师让买的,课本上也要求的,每人要买一套。”后来,笔者知道老师要求买的书是初中生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丛书。笔者自己就是语文老师,这些书家里几乎都有,再买就是浪费。但儿子说不行,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必须得买。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十六个字高度概括了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并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做人的道理,同时也说明教师的重任在于教人做人。特别是小学教师,在教人做人方面担负着极其艰巨的任务。   一、了解学生是育人的第一步   教育不是抽象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要想育人必须先知人。刚入学的孩子,个个面孔陌生,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教育方式使他们各有不同的性格、习惯和爱
期刊
一   在花开的季节,我们朝夕相处了三年就要分别,又要送走一届学生。再听不到他们在学校里留下的欢声笑语,我想告诉他们——属于我们的回忆,哪怕是黑白也是美好的!   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有各自的轨迹,就像花儿,没有统一的开放时间,没有完全相同的形状。成长的过程没有重复,也不可复制,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差异,处理他们成长过程中问题的方式方法千差万别,各有特色,要学会从容地聆听,学会用赏花的心情去培
期刊
诸城市相州镇中心学校辖属两处初中、12处小学、35所幼儿园和一所社区教育分院。中心校始终坚持“安全优先、育人为本、促进公平、强化服务、提高质量”的工作原则,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扎实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在抓好学校安全常规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安全管理常态化、教育内容系统化、管理手段多样化、师资队伍专业化的“四化”管理模式,增强了学校安全工作的实效性,为全镇师生创造了更加安定和谐的教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1.政治学科的困境引发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追求材料的“新颖有趣”,而有意舍弃了教材提供的素材   政治课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的的,在学校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政治课却总是处于尴尬的境地。学生们大多不愿意上政治课,原因是有些理科学生认为不是高考内容,浪费时间,还不如把政治课的时间拿来做理科练习,而文科班又有些学生认为政治课
期刊
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多年来,始终遇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英语劲头十足,积极性也很高,成绩普遍较好。但时隔不久,有的仍然对学习英语十分感兴趣,成绩稳定,而有一些学生就落后掉队,不及格者、放弃不学者越来越多。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一般在初一第二学期开始出现,以后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体会成功呢?这便是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通过
期刊
一  所谓的163,即10%的学优生、60%的中等生、10%的学潜生建立互助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互助小组一般4~9人为一组,根据学生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差异,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构建,目的是从差异出发达到缩小(甚至消灭)差异。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其自然教育理论中强调,教育不但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还要适应儿童的个体差异。163策略,就是以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
期刊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是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修改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第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因此,教师要勇于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生成的问题。比如科学课堂中实验的失败,比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出现的知识讲解上的失误,学生提出的各种设计之外的问题。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突发这样或那样的事件,这些事件会影响和干扰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可为教学的发展提供契机。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