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理性对政治性的支持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dbo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提出的“八个统一”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的政治性是这门课程的本质要求,政治性的构建往往采用灌输、举例论证等方式进行。虽然有成效也很有必要,但是在新形势下,传统政治性的构建方式因为存在不足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现在有必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理性在教学中的地位,通过学理性构建强化政治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理性;意识形态;理论实践
  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指明了方向。
  一、思想政治课政治性的构建
  思想政治课无疑是政治的,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政治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以“入心入脑”为最终目标。在高校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事关一个国家社会未来建设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任务。使思想政治理论入心入脑,并最终让学生自觉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言传身行,是每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当务之急。
  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发自内心地信服,达成这一目标的路径是多元的。我们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思想基础,教育者的特长和其他教育软硬件采取最适合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灌输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对受教育者持续稳定地进行价值和知识供给能够形成浓厚的政治导向。这种灌输是具有流动性的,或者说是思想、知识在权威势差的作用下形成的。这能从整体上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是最有效也是最为传统的教育方式。然而,灌输式教育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是被动的,虽然能熟记思想政治相关知识,但这些知识是作为模板被识记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前不仅需要具有指导性,也需要具有启发性,否则社会的发展和理论的创新就是一句空话。
  举例说教也是常用的教育方式。教育者根据所要学习的理论观点选取典型案例对受教育者进行阐述,以归纳的证明方式支撑观点并获得学生的认可。这样的方式固然可以快速简便地令学生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概貌,但毕竟归纳推理的说服力并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是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经得住历史的检验和推理,是典型的“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经过发展演化也可以指导实践。但在举例说教中,要么是以有限的事例单向地附和理论,要么是以有限的案例归纳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某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博大精深,应当全方位把握,将其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而非固化的理论文本。举例说教虽能将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直观化、通俗化,但在说服力上并不强,毕竟非典型和反面事例是客观存在的。
  类比同样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常用且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多个主体只要具有相似的特征似乎都可以将其拿来进行比较,并从这些相似性出发论证得出确然性的理论。虽然类比能够更简便地解释知识、事件的本来面目,能够更大程度上兼容受教育者不同的知识背景,但类比不可避免的缺陷就是失真,因为任何的人物、事件受制于其当下所处的种种处境,不可能存在一模一样的两个主体来供我们比较。任何参与类比的主体都天然地带有其特有的性质,因此我们通过类比得来的结论只是一种大致结论,却无法提供确切的结论。尽管如此,类比带给我们的大致结论却具有方向性特征,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就是这种方向性引导。在用类比方式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的过程中,类比对象知识性并非首先要考虑的内容,因为这些知识并非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知识,它们只是重构思想政治知识的原材料。所以,类比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在于勿将知识直接使用,而注重如何有目的性地運用理性构建思想和知识。至于比喻与象征,它们在类比的基础上更具有感情感染性,能激发起受教育者的爱国热情,通过道德体验等感性方式增进受教育者对自身实践活动的认同感和崇高感。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上述教育方式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们能够写意地勾勒出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图景的大模样,能够使受教育者在主观认识和情感上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入心入脑的要求下,这一类教育方式的确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上述教育方法在激发受教育者自觉认同并践行思想政治理论也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思想政治课学理性的构建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阶段性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公民长期接受的教育,公民在不同年龄阶段其知识背景和心理特征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时段,是公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段,这种变化更加明显。
  中学之前,学生的实践能力正处于培养时期,有限的实践不能支持理解能力快速成长。其次,受人类成长客观规律影响,学生的心智无法理解精深的理论,所以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从行为习得和道德模仿出发,培养受教育者基本的道德行为和爱国主义情操,是主观基础奠定的时期,因此,上述教育方式应是主要的。
  中学至大学阶段,受教育者智力的提升,获取信息渠道的拓宽和接触信息量的增长,受教育者的独立分析能力逐步成长。同时,受教育者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望也愈发强烈。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理性构建的迫切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真理,是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科学的理论。强大的理论说服力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发展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的重要保证,也是能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重要原因。
  在当今全球化日益加深时代,多元文化交织,这些文化良莠不齐,为国民思想的纯洁性带来了潜在威胁;社会分工进一步加深令社会阶层日益多样化,不同的知识与思想不断冲击着现代人的观念,价值观危机日益显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时代主旋律护卫者的任务也变得愈发艰巨。除了传播思想政治相关知识和精神之外,还需要教会学生明辨是非,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头脑。   前文所列举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几种方式存在启发性不足、说服力不强和结论不确切等缺陷。在面对新时代大学生活跃的思维时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因此,及时构建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性就显得非常迫切了。受教育在感性上的认同感是一种主观情感,其容易受到理性认识的干涉,尤其是当受教育者遭到外界错误思想影响并未能及时通过理性纠错的情况下。
  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者们面对学生时,应当建立起受教育者的理性纠错机制,确保学生面对良莠不齐的思潮时能理性批判,用正确的方式解决疑惑,避免堕入不智。因此在高等教育阶段,除了灌输、举例、类比、比喻、象征等教育方式之外,我们还应通过演绎获得更为可靠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相对更适合作为思想灯塔的感性与热情而言,通过理性、逻辑分析而来的思想政治学理性知识显得更加严密和细致。思想的主观基础具有冲动性而显得不稳定,理性知识不一定能让受教育者对意识形态内容的认同感更为强烈,却能让这种认同感更为坚韧和持久。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在指导实践过程中是一个实证的过程,“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在人的活动中贯穿始终,是人类文明前进发展的客观规律。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单纯通过灌输、举例等方式为受教育者塑造起的主观的,感性的理论和知识仅仅是一个将现成理论套用到实例的过程,缺失重要的实践强化理论的阶段,这样的知识和理论是不可发展的。只有以实例为基础,构造出实践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修改理论才能使“实践—理论—实践”继续下去。而通过实践创造理论这一过程并不是靠那些被灌输、举例等形成的知识和情感所能做到的;必须通过理性论证,才能将感性材料加工为理论知识。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的关系
  新形势下,文化的杂多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步入改革深水区,利益诉求和社会结构多样化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必须更加显著。如果没有主旋律,社会将会失去发展的节奏,失去了旗帜,社会发展将失去前进的方向。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建设是迫切的。
  以往的教学方式在新形势中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和社会客观现实的需要,无法进一步强化本应强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理論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因此,我们必须将学理性建设视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的重要方法,只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理性基础夯实才能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与其说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还不如说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自己获得的,无论是通过类比重建理论获得的知识还是通过理性分析获得的更为可靠的知识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自发生成的。在构建相关知识学理性的同时,就是受教育者在理论指导之下的实践过程,本身就是政治性强化的过程。
  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性和政治性是统一的,学理性是“实践—理论”的重要过程,是保证政治性的持久和坚韧的重要保障。必须通过理性构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性,才能真正实现其政治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第9页,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1995年,人民出版社。
  注: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第9页,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1995年,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产学践习项目背景、情况介绍,引出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在进行产学践习项目后的教学反思。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与企业前沿变化,应当不断对教学进行思考与改善,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使教师成为双师型育人者。  关键词:产学践习;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反思;技能型;双师型  一、践习背景  近年来,高职会计专业一直以国赛(即“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标准作为教学指引,主要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相应技能
期刊
摘 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让建筑行业的规模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建筑拔地而起,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问题的不断暴露,传统的建筑项目管理的方法让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使之不能够按照现代化需求来进行工作的开展。在智能建筑崛起的信息化时代当中,只有积极的探索创新建筑项目管理,完善管理模式、优化建筑项目管理方法,才可以适应智能化建筑的不斷发展,提高行业水平和竞争力,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不断发展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的更新,现代教育更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人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亲情教育,也就是在教学中要把情感教育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汉字的力量,能够彻底发挥出语言文字的能量,将亲情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本文主要围绕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亲情教育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的英语课堂上,合作学习仍存在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对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低效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望减少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  关键词: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效率;对策  1.前言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期刊
摘 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自动化建设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价值日益显现,为电网稳定、经济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加快智能化电网建设是电网调度发展的重要方向,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全社会生产、生活用电基本要求,不断强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综合监控与智能化水平,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电网调度自动化;综合监控;智能化  引言  电力系统
期刊
摘 要:教育科研发展是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领域急需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充分利用教育科学研究这一契机,引领我国一线教师实现自我成长,有效提升我国人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利用教育科学研究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教育科研;教育改革;途径  二十一世纪以来教育科研对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尤其是当前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
期刊
摘 要: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这是培养学生们成为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重要内容。而本文就是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探讨,主要是根据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意见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问题  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这是使用相应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对成员进行有组织的培养、教育的一种活动,从而使他们具备符合社会发展的思想政治水平要求。总之,思政教育对学生们价值观
期刊
摘 要:汽车销售市场不断扩大,与汽车市场相关的汽车配件销售市场也随之扩大,本文主要对汽车配件销售特点、配件消耗的规律、汽车配件市场细分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汽车配件;销售特;市场细分  一、汽车配件销售特点  1.较强的专业性  汽车配件涉及许多不同品种和规格的配件,而统一品种、规格的配件又分不同的生产厂家、价格和质量,汽车配件销售的品种多样化较强。另外,销售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不同汽车配件的
期刊
摘 要:怎样将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是如今在提倡“大思政”理念的背景下,每一位高职教师都必须要深思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并探讨怎样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学语文课程的条件和路径。充分发挥各学科的长处,实现全面的“立德树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大学语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原来的知识型人才开始转向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就迫使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产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建筑电气的施工也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建筑电气施工涉及范围较广,并在整个工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需要工作人员的良好配合。本文就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常见问题以及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技术;问题;要点分析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准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在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背景之下建筑施工项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