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生活圈是指城市中居民实际生活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区域,合理规划城市生活圈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的存在的问题;接着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生活圈规划的创新策略。进而更好地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同时推动城市生活圈规划面向以人为本的方向进行转变。
关键词:城市;生活圈;规划
引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基于此,当前的城市规划工作正在面向以人为本、重视居民需求的方向进行转变。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出更多优化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的对策。
一、城市生活圈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范围与职能问题
一方面,是城市生活圈的规划范围难度较大。以往对于生活圈范围的界定是以居民住宅中心点,按照居民日常生活和行动的空间范围进行划分。但随着近几年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扩张范围和速度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居民的日常活动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城市的内部了,加大了规划城市生活圈范围的的难度。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圈规划职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城市生活圈规划职能的定义,就是可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以往的城市生活圈规划职能大部分只需要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通勤需求以及突发性活动需求,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的生活圈变得更加复杂,城市生活圈规划职能也需要随之改变。
(二)实施模式与制度保障之中的问题
当前背景下对于城市生活圈的规划工作,要求以人为本、重视居民需求,同时还需要居民、企业以及其他非营利机构积极地参与进去。例如:对于城市生活圈的界定,需要对居民日常生活范围进行充分调查,并由相关企业提供数据;对于基础设施的优化,需要居民充分提供自己的意见,使其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因此,需要保障制度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创新。而对于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的落实,则需要各个主体之间进行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的作用,但由于当前的实施模式与传统的实施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导致城市生活圈规划落实的并不完善。
(三)数据收集及管理问题
由于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需要从居民活动的角度出发,因此需要强大的数据进行支撑,包括房屋、交通路线、基础设施以及居民的活动偏好等方面,此外还需要大量的由居民个体产生的数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设备和软件在居民的生活中应用的愈发广泛,例如:微博签到、GPS定位、打车软件、外卖软件等信息。基于此,传统的城市生活圈规划中的数据收集和管理问题已经相对落后了,不能充分满足当前城市生活圈规划中的数据需求。
(四)规划方法与技术存在的问题
城市生活圈规划方法与技术问题是当前规划工作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城市生活圈规划涉及生活圈范围的界定、生活圈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对于生活圈的评估,在结合因人群、社区而不同的需求后,来进一步改善居民日常生活质量,因此需要科學、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支撑。但由于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程时间较短,对于城市生活圈的规划工作也不够成熟,因此在实际的城市生活圈规划落实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规划方法与技术上的问题,进而影响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城市生活圈规划的创新策略
(一)完善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
对于城市社区生活圈而言,其不仅要对城市居民在当前日常生活中面对的生活空间进行客观性描述,还要实现社区居民与公共资源的多种活动的规划与组织。基于此,优化调整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是必然选择,以此促使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所具备的引导性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践中,需要对与社区居民现实需求相匹配的社区生活圈半径与规模进行测定,推动生活圈半径与规划管理单元有机结合,对组合进行优化,完成高度科学、合理及可操作性强的社区生活圈组织规划方案的编制。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制社区生活圈组织规划方案的过程中,要在保证可以满足区域内居民生活空间与时间特性的基础上,促使社会生活圈与规划管理机制相匹配。
(二)建立生活圈规划创新机制
出于对行政管理工作实效性的考量,在设定、配置区域公共服务设施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将街道、居委会设定为管理单元。严格秉承公平性、均衡性、综合性原则,充分参考社区居民的异质化需求形成设施配置标准。在此基础上,还应当重点完成社区生活圈规划长效创新机制的构建,落实主动性的更新与周期评估。
对于城市社区居民来说,其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下,所以控规会被不断调整。现阶段,多数城市军要求着在滚动评估控规的基础上实施长效创新,以此达到大规模、主动性调整控规的效果。实践中,应当将基本单元设定为社区生活圈,这样的方法与当前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活动范围与边界更加吻合。
(三)对规划工作进行整体的统筹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规划管理单元的规模普遍处于较小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点,主要表现为:设施配置与用地规划布局相对分散、规模过剩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城市在进行规划管理时,在规划管理单元之上组建起了统筹单元,并与规划管理单元相结合,实现社区生活圈的组成。此时,该社区生活圈与区域内居民的空间分布、行为特征有着更高的相关性,推动着统筹协调控规单元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强化了城市生活圈规划的可操作性。总体而言,必须要参考区域内居民的现实需求、人口分布、资源布局现状等内容,完成城市生活圈的规划。
(四)积极对接行政管理单元的规划实施活动
在规划城市生活圈的过程中,应当主动与形成管理单位的规划实施活动进行对接,保证相应衔接内容包含生活圈与街道的边界、居住人口与区域设施建设等内容的管理权限,确定出社区生活圈建设的主体责任。积极联合行政管理单元,共同完成高质量社区生活圈的构建。同时,充分参考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形成更优质的城市社区生活圈规划方案。
结论:综上所述,在当前城市发展趋于人性化需求的背景下,对于城市生活圈的规划工作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由于目前的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问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建立创新规划机制,对规划工作进行整体统筹,积极对接行政管理单元的规划实施活动,进而更好地完善规划工作。
参考文献:
[1]柴彦威,李春江.城市生活圈规划:从研究到实践[J].城市规划,2019,43(05):9-16+60.
[2]莫伟.城市社区生活圈规划创新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55.
(鞍山市政务服务中心 辽宁 鞍山 114000)
关键词:城市;生活圈;规划
引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基于此,当前的城市规划工作正在面向以人为本、重视居民需求的方向进行转变。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出更多优化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的对策。
一、城市生活圈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范围与职能问题
一方面,是城市生活圈的规划范围难度较大。以往对于生活圈范围的界定是以居民住宅中心点,按照居民日常生活和行动的空间范围进行划分。但随着近几年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扩张范围和速度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居民的日常活动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城市的内部了,加大了规划城市生活圈范围的的难度。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圈规划职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城市生活圈规划职能的定义,就是可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以往的城市生活圈规划职能大部分只需要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通勤需求以及突发性活动需求,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的生活圈变得更加复杂,城市生活圈规划职能也需要随之改变。
(二)实施模式与制度保障之中的问题
当前背景下对于城市生活圈的规划工作,要求以人为本、重视居民需求,同时还需要居民、企业以及其他非营利机构积极地参与进去。例如:对于城市生活圈的界定,需要对居民日常生活范围进行充分调查,并由相关企业提供数据;对于基础设施的优化,需要居民充分提供自己的意见,使其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因此,需要保障制度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创新。而对于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的落实,则需要各个主体之间进行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的作用,但由于当前的实施模式与传统的实施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导致城市生活圈规划落实的并不完善。
(三)数据收集及管理问题
由于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需要从居民活动的角度出发,因此需要强大的数据进行支撑,包括房屋、交通路线、基础设施以及居民的活动偏好等方面,此外还需要大量的由居民个体产生的数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设备和软件在居民的生活中应用的愈发广泛,例如:微博签到、GPS定位、打车软件、外卖软件等信息。基于此,传统的城市生活圈规划中的数据收集和管理问题已经相对落后了,不能充分满足当前城市生活圈规划中的数据需求。
(四)规划方法与技术存在的问题
城市生活圈规划方法与技术问题是当前规划工作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城市生活圈规划涉及生活圈范围的界定、生活圈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对于生活圈的评估,在结合因人群、社区而不同的需求后,来进一步改善居民日常生活质量,因此需要科學、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支撑。但由于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程时间较短,对于城市生活圈的规划工作也不够成熟,因此在实际的城市生活圈规划落实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规划方法与技术上的问题,进而影响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城市生活圈规划的创新策略
(一)完善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
对于城市社区生活圈而言,其不仅要对城市居民在当前日常生活中面对的生活空间进行客观性描述,还要实现社区居民与公共资源的多种活动的规划与组织。基于此,优化调整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是必然选择,以此促使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所具备的引导性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践中,需要对与社区居民现实需求相匹配的社区生活圈半径与规模进行测定,推动生活圈半径与规划管理单元有机结合,对组合进行优化,完成高度科学、合理及可操作性强的社区生活圈组织规划方案的编制。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制社区生活圈组织规划方案的过程中,要在保证可以满足区域内居民生活空间与时间特性的基础上,促使社会生活圈与规划管理机制相匹配。
(二)建立生活圈规划创新机制
出于对行政管理工作实效性的考量,在设定、配置区域公共服务设施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将街道、居委会设定为管理单元。严格秉承公平性、均衡性、综合性原则,充分参考社区居民的异质化需求形成设施配置标准。在此基础上,还应当重点完成社区生活圈规划长效创新机制的构建,落实主动性的更新与周期评估。
对于城市社区居民来说,其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下,所以控规会被不断调整。现阶段,多数城市军要求着在滚动评估控规的基础上实施长效创新,以此达到大规模、主动性调整控规的效果。实践中,应当将基本单元设定为社区生活圈,这样的方法与当前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活动范围与边界更加吻合。
(三)对规划工作进行整体的统筹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规划管理单元的规模普遍处于较小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点,主要表现为:设施配置与用地规划布局相对分散、规模过剩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城市在进行规划管理时,在规划管理单元之上组建起了统筹单元,并与规划管理单元相结合,实现社区生活圈的组成。此时,该社区生活圈与区域内居民的空间分布、行为特征有着更高的相关性,推动着统筹协调控规单元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强化了城市生活圈规划的可操作性。总体而言,必须要参考区域内居民的现实需求、人口分布、资源布局现状等内容,完成城市生活圈的规划。
(四)积极对接行政管理单元的规划实施活动
在规划城市生活圈的过程中,应当主动与形成管理单位的规划实施活动进行对接,保证相应衔接内容包含生活圈与街道的边界、居住人口与区域设施建设等内容的管理权限,确定出社区生活圈建设的主体责任。积极联合行政管理单元,共同完成高质量社区生活圈的构建。同时,充分参考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形成更优质的城市社区生活圈规划方案。
结论:综上所述,在当前城市发展趋于人性化需求的背景下,对于城市生活圈的规划工作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由于目前的城市生活圈规划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问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建立创新规划机制,对规划工作进行整体统筹,积极对接行政管理单元的规划实施活动,进而更好地完善规划工作。
参考文献:
[1]柴彦威,李春江.城市生活圈规划:从研究到实践[J].城市规划,2019,43(05):9-16+60.
[2]莫伟.城市社区生活圈规划创新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55.
(鞍山市政务服务中心 辽宁 鞍山 1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