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业管理既是一个融管理、经营、服务为一体的服务行业,又是包含机、电、建、热、气、水、通讯、计算机等多门工业与信息技术的行业,是一个典型的需要大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行业。目前物业管理市场突出表现为物业管理专业人员比例不足,且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状况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物业管理的发展。这种现状为开办物业管理专业提供了良好的招生条件和就业的机会。因此,办好高职高专物业管理专业具有重要意义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1 通过对物业管理市场的调查,确定本专业培养方向的定位
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荼,但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高职院校生源竞争与毕业生就业问题将成为今后几年的紧迫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但对高职教育的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如何进行合理、准确的定位,则是一个前提性、关键性的问题。物业管理是以提供服务为主要目标的行业,其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但对各专业人员(如绿化、维修等)的需求又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目前行业缺少的是具有物业管理专业知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因此,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物业管理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这类人才大多在中高层管理岗位上工作(少数在基层),一方面发挥管理职能,另一方面又承担所属部门或技术系统的实际业务。因此要求他们既精通实践业务,又善于处理工作难题和人事问题,发挥监督和协调职能。
2 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实现模块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是一种学科体系的形式,缺少必要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对一些外界的新的有用的科学知识内容的包容性比较差,这使得我们的学生学到的都是一些相对比较陈旧的知识,另外在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也不够,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实现培养目标为宗旨,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环节设立了基础课、基本素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模块和选修课模块。实验实训模块设置了实验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模块。“理论教学模块”以职业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要求,优化课程设置、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实现基础理论课为实验实训课服务、为培养学生素质、技能、能力服务的目的;在实践教学中,完善实践教学的模块运行方式,注重学生的能力、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知识本位的学科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其最终目标是指向培养富有能力的劳动者、问题解决者和终身学习者。课程设置既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又具有多样性和适用性,能让学生的一般素质和工作任务相整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 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培养学生的现场管理能力,实现培养目标
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怎样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特色、教育质量、办学效益的目标,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管理是否到位、手段先进与否,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对实践环节的管理上在硬件设施和场地上,我们一方面加大了在校内的实验设施与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与现场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验设施与场地的建设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为核心,建立了会计、房屋建筑维修、房屋设备维修等实验场地,基本上保证了对操作技能的要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学校发展规划目标所设专业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目前我校与焦作市金山、合家安等物业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建立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有效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位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
4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推动毕业生就业
目前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业管理员(国家二级)和物业管理师(国家四级)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根据职业资格证的鉴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材内容的调整,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基本完成职业资格鉴定的辅导工作。从学生就业的情况看,已获得物业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较受现场的欢迎。通过参加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提高,确实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这也是我们办学目标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 薛姝、胡群.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高等建筑教育.2003(6)
[2] 李金良.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6)
[3] 俞万源.我国物业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宿州师专学报,2004(6)
收稿日期:2007-10-26
1 通过对物业管理市场的调查,确定本专业培养方向的定位
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荼,但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高职院校生源竞争与毕业生就业问题将成为今后几年的紧迫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但对高职教育的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如何进行合理、准确的定位,则是一个前提性、关键性的问题。物业管理是以提供服务为主要目标的行业,其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但对各专业人员(如绿化、维修等)的需求又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目前行业缺少的是具有物业管理专业知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因此,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物业管理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这类人才大多在中高层管理岗位上工作(少数在基层),一方面发挥管理职能,另一方面又承担所属部门或技术系统的实际业务。因此要求他们既精通实践业务,又善于处理工作难题和人事问题,发挥监督和协调职能。
2 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实现模块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是一种学科体系的形式,缺少必要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对一些外界的新的有用的科学知识内容的包容性比较差,这使得我们的学生学到的都是一些相对比较陈旧的知识,另外在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也不够,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实现培养目标为宗旨,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环节设立了基础课、基本素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模块和选修课模块。实验实训模块设置了实验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模块。“理论教学模块”以职业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要求,优化课程设置、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实现基础理论课为实验实训课服务、为培养学生素质、技能、能力服务的目的;在实践教学中,完善实践教学的模块运行方式,注重学生的能力、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知识本位的学科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其最终目标是指向培养富有能力的劳动者、问题解决者和终身学习者。课程设置既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又具有多样性和适用性,能让学生的一般素质和工作任务相整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 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培养学生的现场管理能力,实现培养目标
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怎样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特色、教育质量、办学效益的目标,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管理是否到位、手段先进与否,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对实践环节的管理上在硬件设施和场地上,我们一方面加大了在校内的实验设施与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与现场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验设施与场地的建设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为核心,建立了会计、房屋建筑维修、房屋设备维修等实验场地,基本上保证了对操作技能的要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学校发展规划目标所设专业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目前我校与焦作市金山、合家安等物业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建立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有效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位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
4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推动毕业生就业
目前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业管理员(国家二级)和物业管理师(国家四级)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根据职业资格证的鉴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材内容的调整,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基本完成职业资格鉴定的辅导工作。从学生就业的情况看,已获得物业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较受现场的欢迎。通过参加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提高,确实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这也是我们办学目标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 薛姝、胡群.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高等建筑教育.2003(6)
[2] 李金良.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6)
[3] 俞万源.我国物业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宿州师专学报,2004(6)
收稿日期:200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