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山东、太原、山西、内蒙、吉林、新疆……全国很多城市留下了久安的足迹;污水、黑臭水体、海绵城市……很多污染难题都被久安一一地解决。
几个月前,2015年第七届“北京影响力50进20强晋级赛”结果隆重揭晓,北京碧水源久安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安”)董事长杨中春入围“前20强企业家”之列。
“影响者”虽然是一个重磅舞台,登上舞台的每一位参赛者都有足够的“料”,他们靠实力、内涵和自身魅力发光发热,时刻鼓舞和振奋着他人的心。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杨中春是获得该荣誉的唯一一位工程企业掌门人。对于久安来说,工程企业这个称谓不完全准确。毕竟,久安已经从一个建筑公司升级成为一家环保公司,为全国多个地区提供基于水治理的综合性环保解决方案。
久安是一家民营企业,杨中春白手起家,苦干实干,有了今天公司上市、市值达数十亿元的成绩。
久安从开始只做工厂,到做运营,后来又参与投资业务,直到现在将很多精力用于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踏实实。
从最开始开展污水处理工程,到自来水净化,再到河道工程,处理污泥,随着客户需求的增加,久安的业务范围也随之跟进和扩展。
河北、山东、太原、山西、内蒙、吉林、新疆……全国很多城市留下了久安的足迹;污水、黑臭水体、海绵城市……很多污染难题都被久安一一地解决。
“做工程的人,头脑要灵活,只要客户想到的,我就会去尝试,而不是固步自封,站在原地踏步。”杨中春对记者强调,这种基于客户需求的一站式环保解决方案,既让久安降低了运营成本,也让它的潜在市场越来越大。
“就像一户人家要请客,让我们去采买,回来后我捎带手把菜都给炒了。”
除此之外,久安团队的凝聚力也不可小觑。杨中春总结,久安之所以取得成功,还源于其价值观是将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客户利益放在第二位,股东利益放在第三位。
意义不止于此。
近几年来,这家传统企业通过一系列转变思维、公有制改造和产业升级,摇身一变成为新兴产业的弄潮儿。它顺应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如今,建筑行业产能过剩,效率低下,亟待改革。以北京为例,全市大约有上万家建筑企业,足够有竞争力的只有那么几家。
“与其只抱着这一棵大树等待死亡,不如大胆地迈出一步,尝试创新和转型,让老树开出新花,机会才会更多,路子才会更广。”杨中春强调。
成绩单
2015年之前,久安的愿景是“做最懂环保的建筑公司和最懂建筑的环保公司”。进入2015年,这个版本又升级了——杨中春打算要“做最有竞争力的生态型公司”。
短短十二个字,彰显了杨中春的“野心”,也绘就了久安的“宏图大略”。
杨中春的底气来自哪里?
不妨看看久安这几年的成绩单。正是这个成绩单,使得参与“北京影响力”的所有评委对杨中春和他的久安公司竖起了大拇指。
近几年来,久安专注污水治理,全面涵盖水务,凭借技术优势,提供覆盖膜投资、设计、集成、安装及运营管理的端到端解决方案,现已承建了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河西再生水厂、北小河污水处理厂、清河再生水厂、吴家村再生水厂、怀柔再生水厂等土建和设备安装工程,所建水厂遍布全国,受到业内称赞,现已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大型污水资源化工程建设的中坚力量。
尤其要强调的是,久安融入碧水源后,实力得到大大的提升。以自主研发、国际先进的膜技术解决“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的水环境问题,提供以膜法水处理为核心的整体技术和工程解决方案,业务领域涵盖水务全产业链:膜技术研发以及膜设备制造、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固废污泥处理、自来水处理、海水淡化、水务投融资以及水务工程建设。
母公司碧水源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PVDF增强型微/超滤膜、DF膜以及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联合久安共同攻克了“膜材料研发、膜设备制造和膜工艺应用”三大国际技术难题,是国内环保行业中的排头兵,是世界上同时拥有上述三项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少数企业之一。
污水资源化是解决治污的根本出路之一。目前,久安已完成数十项污水资源化工程,参与北京奥运龙形水系工程以及国家大剧院水处理工程、高碑店再生水厂工程以及太湖流域、滇池地区、南水北调丹江口水源保护地、国家水环境重点治理工程,并在新农村建设水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切实践行国家节能减排发展战略,为我国的水资源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非要寻找一条主线,来勾勒久安“老树新花”的成长路径,那么非技术莫属。公司在治理污水过程中勇于尝试,在技术上创新突破,成果丰硕。
第一,久安研发了河道原位清淤及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在北京北土城沟建立了试验点,美化河道的同时构建河道内生态环境,从而彻底解决河道黑臭问题。
第二,研发了污泥干化技术,2015年在河西再生水厂建立了试验基地,技术处理后的污泥不但体积减少了一半,而且,整个过程干净无异味,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
第三,研发海水淡化技术、研制海水淡化设备,引进更多的创新型环保技术,实现海水淡化设备的型化、移动化和简单化。
第四,创新承建了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地下是污水厂,地上是绿化公园,将污水变为资源的同时将水厂也变成景观,为日益紧张的城市用地开辟了新思路。
第五,久安对已经竣工项目或将要竣工的项目千方百计帮助业主在实际运营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明确专人负责,促其早投产,早达标。杨中春要求团队做好四个跟踪:跟踪全方位提供技术服务、跟踪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检查、跟踪协调并解决有关突发事情、跟踪培养管理和技术队伍。
提起改革 在所有环保建筑企业里,久安凭借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成为业内唯一一家上市的公司,目前市值已经达到了30亿元。
“上市公司是用效率来做事的。”这也是杨中春能够入选2015年“北京影响力20强企业家”的重要原因。
现在,举国热议供给侧改革,众多目光聚焦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杨中春说“供给侧改革,说白了,就是要提高效率,开展创新,就这两个办法。”
供给侧改革就是拒绝低效和腐败,伸张公平和效率。
“以建筑行业为例,很多企业管理不规范,腐败多发,几乎所有贪官都与建筑行业有关联。”
杨中春提出了一个建筑行业的怪现象:有数据显示,一方面,大多数以国企为代表的大中型建筑企业盈利水平远远低于整个行业水平,也远远低于中国工业平均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一部分以民企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盈利水平反倒是远远高于前者。
“民企搞工程有20-30%的利润率,而国企上报的利润不足2%,有些甚至连年亏损。同样一个项目,国企出价一百万元,民企只要五十万元,如果项目给了国企,中间多出了五十万元的差额,看似是GDP提升了,其实都白白浪费掉了。”
现在,国内还有一堆僵尸企业,效率很低,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大肆浪费社会资源,建筑行业尤其如此。“一个合同,僵尸企业可能要花30天干完,咱们只用一个星期。”
杨中春口中的僵尸企业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僵尸企业不同于因问题资产陷入困境的问题企业,能很快起死回生,僵尸企业的特点是“吸血”的长期性、依赖性。
僵尸企业吞噬了经济活力,因为它们消耗了原本可以投入新兴企业和部门的税款、资本和劳动力。另外,它还可能会拖垮状态较好的竞争对手。特别是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连年亏损,沦为“僵尸企业”,不仅拖累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更是占用着大量的经济、金融资源,延缓改革的推进。
“如果再不从效率着手改革,这个行业就没什么希望了。”杨中春强调。
2015年12月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在部署促进中央企业增效升级时指出,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
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实际上正是化解产能过剩、深化国企改革的一个突破口,目标在于提质增效升级。这也正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环节。
不得不承认,民企活力远远高于国企,这是由体制决定的。人有生老病死,很多国企至今已有70岁的年纪,体制僵化,生长机能弱化,只有进行改革,释放这部分产能,国家才能焕发新的活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创业的狂潮,众多中小型民营企业迅速成长,势如破竹。与此同时,国企改革也被提上了重要议程。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意见》聚焦“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等国资国企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强调,“改革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这是一个最核心的问题,而要提高运行效率就一定要有一个体制制度的基础,即有一定水平的能有效运行的市场经济制度。”
对此,杨中春强调,供给侧改革要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首先要盘活现有的存量,同时再考虑增量。“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得更带劲儿,成本更低。”而盘活存量的办法分别是创新、改革和产融结合。
早在2015年10月10日,吴敬琏在复旦大学举行的“首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提出,中国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或者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已整整20年,过去成效不大的原因在于存在实现这一转型的“体制性障碍”,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体制。
去年,国家推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概念;今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各地都在致力于“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非常多,但病根都是体制问题。
有专家担忧,此次供给侧改革,最怕政府官员沿用老办法,即企图用高投资、高补贴推出一个科技创新的高潮。可是近年来的经验证明,优化结构必须优化良好的体制机制,再辅助必要的行政手段。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调结构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作为民企带头人,杨中春还希望国家能够规范政府采购制度,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有效杜绝寻租现象的发生。不过,“注册制”、“重监管轻审批”的推进也让他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实干家
“既要做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的促进派,又做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的实干家”,杨中春是其中一个。
实干不仅表现在他对环境保护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升,还表现在公私合营实施资源整合的做法上。有胆有谋!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城镇污水和污泥产量也逐年增加。
污水中原有的重金属、有机物、细菌、有害微生物等,大半留在污泥里,业界称之为“毒泥”。污水处理必有污泥处理,国外一些发达城市把污泥与污水处理置于同等重要地位。这些未经处理的污水和污泥已经成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早前,国务院下发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到2015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但是,现实情况远不尽如人意。 2015年底,北京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表示,北京污泥无害化处理率低,仅为23%左右。这与预期污泥处置目标相差甚远,要实现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需加快污泥处理步伐。
对于常年奔走于污水处理一线的杨中春来说,污泥处理是早晚要涉足的领域。“因为污水处理完以后,就会留下固体废物污泥。通常而言,客户会把污泥运送到垃圾填埋场焚烧掉,但其中的有害成分是分解不了的。这样的做法既要搭上运输成本,还要耗费大量的能耗。”
“如果能一并解决了污泥问题,对当地环保就是一个大的提升。”2015年以来,杨中春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寻找和提升污泥处理解决方案上。最终,久安与南京一位环保专家达成合作,开展协同创新,最新技术结合生产实践,产生出一套通过干燥方法实现污泥资源化的方案。
在丰台区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里,有一套中型污泥处理设备正在试运转,污泥从前端进入,通过干燥、去重金属等多个环节,最后变成营养丰富的有机肥料。这一技术上的创新,既解决了污染难题,又降低了能源消耗,更为重要的是,将污泥这一有害废物变成了一种有用的资源,可以广泛用于林业种植等领域。
污泥变肥料一旦规模化生产,就会成为久安的一项新业务。杨中春不仅为公司提升了盈利空间,还践行了社会责任。一举两得。
除了技术创新外,杨中春还特别看重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对大自然的污染愈来愈受到人类的重视,久安在总结污水处理装置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可地埋设置的应用MBR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方案,如今,它已被应用于门头沟区第二再生水厂工程里。这一项目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好评,有望角逐“鲁班”奖。
这一方案的表现,下面是膜式污水处理设备,上面是公园,种植花草树木,供附近居民休闲游玩。这种方案污水处理效果好,不扰民,而且占地少,维护也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水厂采用PPP模式运营。PPP就是所谓的公私合营,它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不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都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措施。“一方面,通过创新提升产业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资源整合降低交易成本。”
不仅如此,久安还在朝着生态型企业前进。用杨中春的话说,“我们要采用蜂群战术,聚集一批细分领域做得好的企业,攥成一股绳,实现小而全,通过提出更有效更可行的综合环保解决方案,来合理攻克黑臭水体、海绵城市等一个个污染难题。”
作为一个企业家,到底是追求义,还是追求利?杨中春回答,“义是表达自己的情怀,利是履行自己的责任。”
杨中春心中有一股侠义精神,他认为每个人都要有他的社会价值和担当,企业家更是如此。“人要是多为别人着想,利益自然就来了。”
两个月后,杨中春就要踏上去往美国硅谷的列车,他想亲眼看看国外的环保建筑和理念,从而提升自己的视野,让久安集团站得越高、走得更远。
“我给我的员工承诺,我要带他们永远立在潮头上。”这是杨中春发下的誓言。
几个月前,2015年第七届“北京影响力50进20强晋级赛”结果隆重揭晓,北京碧水源久安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安”)董事长杨中春入围“前20强企业家”之列。
“影响者”虽然是一个重磅舞台,登上舞台的每一位参赛者都有足够的“料”,他们靠实力、内涵和自身魅力发光发热,时刻鼓舞和振奋着他人的心。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杨中春是获得该荣誉的唯一一位工程企业掌门人。对于久安来说,工程企业这个称谓不完全准确。毕竟,久安已经从一个建筑公司升级成为一家环保公司,为全国多个地区提供基于水治理的综合性环保解决方案。
久安是一家民营企业,杨中春白手起家,苦干实干,有了今天公司上市、市值达数十亿元的成绩。
久安从开始只做工厂,到做运营,后来又参与投资业务,直到现在将很多精力用于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踏实实。
从最开始开展污水处理工程,到自来水净化,再到河道工程,处理污泥,随着客户需求的增加,久安的业务范围也随之跟进和扩展。
河北、山东、太原、山西、内蒙、吉林、新疆……全国很多城市留下了久安的足迹;污水、黑臭水体、海绵城市……很多污染难题都被久安一一地解决。
“做工程的人,头脑要灵活,只要客户想到的,我就会去尝试,而不是固步自封,站在原地踏步。”杨中春对记者强调,这种基于客户需求的一站式环保解决方案,既让久安降低了运营成本,也让它的潜在市场越来越大。
“就像一户人家要请客,让我们去采买,回来后我捎带手把菜都给炒了。”
除此之外,久安团队的凝聚力也不可小觑。杨中春总结,久安之所以取得成功,还源于其价值观是将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客户利益放在第二位,股东利益放在第三位。
意义不止于此。
近几年来,这家传统企业通过一系列转变思维、公有制改造和产业升级,摇身一变成为新兴产业的弄潮儿。它顺应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如今,建筑行业产能过剩,效率低下,亟待改革。以北京为例,全市大约有上万家建筑企业,足够有竞争力的只有那么几家。
“与其只抱着这一棵大树等待死亡,不如大胆地迈出一步,尝试创新和转型,让老树开出新花,机会才会更多,路子才会更广。”杨中春强调。
成绩单
2015年之前,久安的愿景是“做最懂环保的建筑公司和最懂建筑的环保公司”。进入2015年,这个版本又升级了——杨中春打算要“做最有竞争力的生态型公司”。
短短十二个字,彰显了杨中春的“野心”,也绘就了久安的“宏图大略”。
杨中春的底气来自哪里?
不妨看看久安这几年的成绩单。正是这个成绩单,使得参与“北京影响力”的所有评委对杨中春和他的久安公司竖起了大拇指。
近几年来,久安专注污水治理,全面涵盖水务,凭借技术优势,提供覆盖膜投资、设计、集成、安装及运营管理的端到端解决方案,现已承建了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河西再生水厂、北小河污水处理厂、清河再生水厂、吴家村再生水厂、怀柔再生水厂等土建和设备安装工程,所建水厂遍布全国,受到业内称赞,现已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大型污水资源化工程建设的中坚力量。
尤其要强调的是,久安融入碧水源后,实力得到大大的提升。以自主研发、国际先进的膜技术解决“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的水环境问题,提供以膜法水处理为核心的整体技术和工程解决方案,业务领域涵盖水务全产业链:膜技术研发以及膜设备制造、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固废污泥处理、自来水处理、海水淡化、水务投融资以及水务工程建设。
母公司碧水源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PVDF增强型微/超滤膜、DF膜以及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联合久安共同攻克了“膜材料研发、膜设备制造和膜工艺应用”三大国际技术难题,是国内环保行业中的排头兵,是世界上同时拥有上述三项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少数企业之一。
污水资源化是解决治污的根本出路之一。目前,久安已完成数十项污水资源化工程,参与北京奥运龙形水系工程以及国家大剧院水处理工程、高碑店再生水厂工程以及太湖流域、滇池地区、南水北调丹江口水源保护地、国家水环境重点治理工程,并在新农村建设水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切实践行国家节能减排发展战略,为我国的水资源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非要寻找一条主线,来勾勒久安“老树新花”的成长路径,那么非技术莫属。公司在治理污水过程中勇于尝试,在技术上创新突破,成果丰硕。
第一,久安研发了河道原位清淤及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在北京北土城沟建立了试验点,美化河道的同时构建河道内生态环境,从而彻底解决河道黑臭问题。
第二,研发了污泥干化技术,2015年在河西再生水厂建立了试验基地,技术处理后的污泥不但体积减少了一半,而且,整个过程干净无异味,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
第三,研发海水淡化技术、研制海水淡化设备,引进更多的创新型环保技术,实现海水淡化设备的型化、移动化和简单化。
第四,创新承建了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地下是污水厂,地上是绿化公园,将污水变为资源的同时将水厂也变成景观,为日益紧张的城市用地开辟了新思路。
第五,久安对已经竣工项目或将要竣工的项目千方百计帮助业主在实际运营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明确专人负责,促其早投产,早达标。杨中春要求团队做好四个跟踪:跟踪全方位提供技术服务、跟踪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检查、跟踪协调并解决有关突发事情、跟踪培养管理和技术队伍。
提起改革 在所有环保建筑企业里,久安凭借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成为业内唯一一家上市的公司,目前市值已经达到了30亿元。
“上市公司是用效率来做事的。”这也是杨中春能够入选2015年“北京影响力20强企业家”的重要原因。
现在,举国热议供给侧改革,众多目光聚焦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杨中春说“供给侧改革,说白了,就是要提高效率,开展创新,就这两个办法。”
供给侧改革就是拒绝低效和腐败,伸张公平和效率。
“以建筑行业为例,很多企业管理不规范,腐败多发,几乎所有贪官都与建筑行业有关联。”
杨中春提出了一个建筑行业的怪现象:有数据显示,一方面,大多数以国企为代表的大中型建筑企业盈利水平远远低于整个行业水平,也远远低于中国工业平均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一部分以民企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盈利水平反倒是远远高于前者。
“民企搞工程有20-30%的利润率,而国企上报的利润不足2%,有些甚至连年亏损。同样一个项目,国企出价一百万元,民企只要五十万元,如果项目给了国企,中间多出了五十万元的差额,看似是GDP提升了,其实都白白浪费掉了。”
现在,国内还有一堆僵尸企业,效率很低,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大肆浪费社会资源,建筑行业尤其如此。“一个合同,僵尸企业可能要花30天干完,咱们只用一个星期。”
杨中春口中的僵尸企业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僵尸企业不同于因问题资产陷入困境的问题企业,能很快起死回生,僵尸企业的特点是“吸血”的长期性、依赖性。
僵尸企业吞噬了经济活力,因为它们消耗了原本可以投入新兴企业和部门的税款、资本和劳动力。另外,它还可能会拖垮状态较好的竞争对手。特别是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连年亏损,沦为“僵尸企业”,不仅拖累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更是占用着大量的经济、金融资源,延缓改革的推进。
“如果再不从效率着手改革,这个行业就没什么希望了。”杨中春强调。
2015年12月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在部署促进中央企业增效升级时指出,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
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实际上正是化解产能过剩、深化国企改革的一个突破口,目标在于提质增效升级。这也正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环节。
不得不承认,民企活力远远高于国企,这是由体制决定的。人有生老病死,很多国企至今已有70岁的年纪,体制僵化,生长机能弱化,只有进行改革,释放这部分产能,国家才能焕发新的活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创业的狂潮,众多中小型民营企业迅速成长,势如破竹。与此同时,国企改革也被提上了重要议程。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意见》聚焦“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等国资国企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强调,“改革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这是一个最核心的问题,而要提高运行效率就一定要有一个体制制度的基础,即有一定水平的能有效运行的市场经济制度。”
对此,杨中春强调,供给侧改革要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首先要盘活现有的存量,同时再考虑增量。“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得更带劲儿,成本更低。”而盘活存量的办法分别是创新、改革和产融结合。
早在2015年10月10日,吴敬琏在复旦大学举行的“首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提出,中国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或者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已整整20年,过去成效不大的原因在于存在实现这一转型的“体制性障碍”,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体制。
去年,国家推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概念;今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各地都在致力于“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非常多,但病根都是体制问题。
有专家担忧,此次供给侧改革,最怕政府官员沿用老办法,即企图用高投资、高补贴推出一个科技创新的高潮。可是近年来的经验证明,优化结构必须优化良好的体制机制,再辅助必要的行政手段。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调结构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作为民企带头人,杨中春还希望国家能够规范政府采购制度,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有效杜绝寻租现象的发生。不过,“注册制”、“重监管轻审批”的推进也让他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实干家
“既要做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的促进派,又做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的实干家”,杨中春是其中一个。
实干不仅表现在他对环境保护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升,还表现在公私合营实施资源整合的做法上。有胆有谋!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城镇污水和污泥产量也逐年增加。
污水中原有的重金属、有机物、细菌、有害微生物等,大半留在污泥里,业界称之为“毒泥”。污水处理必有污泥处理,国外一些发达城市把污泥与污水处理置于同等重要地位。这些未经处理的污水和污泥已经成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早前,国务院下发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到2015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但是,现实情况远不尽如人意。 2015年底,北京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表示,北京污泥无害化处理率低,仅为23%左右。这与预期污泥处置目标相差甚远,要实现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需加快污泥处理步伐。
对于常年奔走于污水处理一线的杨中春来说,污泥处理是早晚要涉足的领域。“因为污水处理完以后,就会留下固体废物污泥。通常而言,客户会把污泥运送到垃圾填埋场焚烧掉,但其中的有害成分是分解不了的。这样的做法既要搭上运输成本,还要耗费大量的能耗。”
“如果能一并解决了污泥问题,对当地环保就是一个大的提升。”2015年以来,杨中春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寻找和提升污泥处理解决方案上。最终,久安与南京一位环保专家达成合作,开展协同创新,最新技术结合生产实践,产生出一套通过干燥方法实现污泥资源化的方案。
在丰台区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里,有一套中型污泥处理设备正在试运转,污泥从前端进入,通过干燥、去重金属等多个环节,最后变成营养丰富的有机肥料。这一技术上的创新,既解决了污染难题,又降低了能源消耗,更为重要的是,将污泥这一有害废物变成了一种有用的资源,可以广泛用于林业种植等领域。
污泥变肥料一旦规模化生产,就会成为久安的一项新业务。杨中春不仅为公司提升了盈利空间,还践行了社会责任。一举两得。
除了技术创新外,杨中春还特别看重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对大自然的污染愈来愈受到人类的重视,久安在总结污水处理装置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可地埋设置的应用MBR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方案,如今,它已被应用于门头沟区第二再生水厂工程里。这一项目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好评,有望角逐“鲁班”奖。
这一方案的表现,下面是膜式污水处理设备,上面是公园,种植花草树木,供附近居民休闲游玩。这种方案污水处理效果好,不扰民,而且占地少,维护也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水厂采用PPP模式运营。PPP就是所谓的公私合营,它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不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都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措施。“一方面,通过创新提升产业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资源整合降低交易成本。”
不仅如此,久安还在朝着生态型企业前进。用杨中春的话说,“我们要采用蜂群战术,聚集一批细分领域做得好的企业,攥成一股绳,实现小而全,通过提出更有效更可行的综合环保解决方案,来合理攻克黑臭水体、海绵城市等一个个污染难题。”
作为一个企业家,到底是追求义,还是追求利?杨中春回答,“义是表达自己的情怀,利是履行自己的责任。”
杨中春心中有一股侠义精神,他认为每个人都要有他的社会价值和担当,企业家更是如此。“人要是多为别人着想,利益自然就来了。”
两个月后,杨中春就要踏上去往美国硅谷的列车,他想亲眼看看国外的环保建筑和理念,从而提升自己的视野,让久安集团站得越高、走得更远。
“我给我的员工承诺,我要带他们永远立在潮头上。”这是杨中春发下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