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美术课,学生往往会有浓厚的兴趣。然而许多学生对于完成的美术作业却不重视,时常丢失。所以对于美术作业的保存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美术作业保存管理
美术作业的呈现形式从以前配套的学习手册到现在的习画作业本,对此,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身为美术教师的我们不得不思索:低年级美术作业如何保管?笔者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简单罗列并尝试了一些具体做法:
一、问题现状
现状之一:孩子天生就喜欢涂涂画画,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他们的这种艺术天性依然保存得很好,有着极强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表现力。此时,美术课堂正好给了他们一个充分释放这些能力的空间。但是,绝大多数孩子在课堂上津津乐道的美术作业除部分被老师收起外,大多数作业在过了一段时间后便不见了踪影。问及去向,回答总是“放在家里被妈妈当垃圾扔了”或是“本来还在书包里的,现在不知哪里去了”……说到底,孩子们喜欢的是表现的过程,对于表现后的结果则全然没有那份执着与耐心。
现状之二:新课程改革带来了美术教材的不断更新变化。美术作业本的形式一改再改,从与教科书融合成册到单独成册,从作业纸的固定本到活页本,这也让孩子们对作业的保存和管理无所适从。以前的学习手册是单独的一本书,与语文、数学的练习册相似,所以包上书皮与书本放在一起,一般不容易弄丢,相对来说易于保存。而现在的作业纸是活页,薄薄的一张纸,放在书包里会弄皱,而夹在书里稍不留神就会不知去向。
二、问题思索
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孩子的每一份作业都反映了孩子在此学习过程的一种情绪和体验,对于衡定孩子美术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而且,好的美术作业也是一种再生的学习资源,对于以后的教学有多种使用的价值。对孩子来说,美术作业的保存实则是一种学习成果的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自己美术学习的轨迹,对提高自己的美术学习能力有很好的促进和激励作用。针对一系列的改革,现在的美术作业如何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妥善保存和管理,是摆在每个教师,尤其是低年级美术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策略微探
人美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课业的比例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造型表现占总课业的35%,设计应用占35%,欣赏评析占15%,综合探索占15%。不同课业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我根据不同课业的特点,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设计了如下保管方法:
(一)即画即存,点滴积累。
本套教科书造型表现的课业占35%。这类课业在作业要求上都针对了低年级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表现基础,这些内容的作业很能反映学生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对于这些作业,可以采用即画即存的方法。
具体做法:在每节课的第二课时—“学生创作环节”,教师发给学生习作画本中的相关活页纸,然后由学生在上面完成该课作业,一般要求当堂完成。完成后采用面批形式,点评学生作业并指导完善作品,最后打上星级评定的“☆”,告诉学生所得星数后,由学生自己在书本相应页面上打上同等星数,作业纸再转交老师帮助保存。等到期末考察结束后,老师再将一学期收藏的该学生作业纸全部交还给学生,并指导其设计一个封面,制作成自己的“快乐成果袋”。通过“快乐成果袋”的展评,不仅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家长也可以从中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二)动态收藏,精品推荐。
新课标提出: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美术静态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且需要注重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对于设计应用的课业,传统的作业纸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因为学生呈现的作品大多是立体的,不便保存。那么这一类作品我们该采用怎样的保存方式呢?
在《花点心》、《巧用纸餐具》的教学过程中,我时常穿梭于学生的制作台之间,将学生的制作场面和好的作品全部拍摄下来,并趁此机会在每个孩子的美术书相应页面上用星级评定的方式给孩子的作品打上“☆”。在课将要结束的几分钟时间里,将刚才制作过程中拍摄的照片传到电脑上,通过投影放映给学生看,集体点评作品。最后指导学生如何将这些易碎易坏的作品带回家保存。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作品有了一个动态的收藏,也多了交流的渠道,增加了学生参与表现的积极性。
(三)主题展览,欢乐共赏。
在《大家一起画》这课中,作如下尝试:准备八张2开纸
分别贴于教室四周的墙壁上,然后将班中学生分成八小组,每组5~6名同学,按着顺序到指定的白纸上绘画自己想好的1~2个内容,由全组同学共同完成一张完整的画,等每组同学都画完后,大家再一起来评一评哪幅作品最完整,哪幅作品排布最合理,协调地最好。当画完成以后,再把每组同学召集到画前合影留念,而2开的大画则贴在了教室的四周和教室后的文化展板上。这样的形式不但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合作的快乐,对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课堂作业与艺术作品一样,包含着学生的情感、价值判断方式,以及他们的审美取向和个性倾向特征。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对学生的美术课堂作业要重新认识,以发挥其价值。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作业保存管理
美术作业的呈现形式从以前配套的学习手册到现在的习画作业本,对此,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身为美术教师的我们不得不思索:低年级美术作业如何保管?笔者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简单罗列并尝试了一些具体做法:
一、问题现状
现状之一:孩子天生就喜欢涂涂画画,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他们的这种艺术天性依然保存得很好,有着极强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表现力。此时,美术课堂正好给了他们一个充分释放这些能力的空间。但是,绝大多数孩子在课堂上津津乐道的美术作业除部分被老师收起外,大多数作业在过了一段时间后便不见了踪影。问及去向,回答总是“放在家里被妈妈当垃圾扔了”或是“本来还在书包里的,现在不知哪里去了”……说到底,孩子们喜欢的是表现的过程,对于表现后的结果则全然没有那份执着与耐心。
现状之二:新课程改革带来了美术教材的不断更新变化。美术作业本的形式一改再改,从与教科书融合成册到单独成册,从作业纸的固定本到活页本,这也让孩子们对作业的保存和管理无所适从。以前的学习手册是单独的一本书,与语文、数学的练习册相似,所以包上书皮与书本放在一起,一般不容易弄丢,相对来说易于保存。而现在的作业纸是活页,薄薄的一张纸,放在书包里会弄皱,而夹在书里稍不留神就会不知去向。
二、问题思索
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孩子的每一份作业都反映了孩子在此学习过程的一种情绪和体验,对于衡定孩子美术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而且,好的美术作业也是一种再生的学习资源,对于以后的教学有多种使用的价值。对孩子来说,美术作业的保存实则是一种学习成果的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自己美术学习的轨迹,对提高自己的美术学习能力有很好的促进和激励作用。针对一系列的改革,现在的美术作业如何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妥善保存和管理,是摆在每个教师,尤其是低年级美术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策略微探
人美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课业的比例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造型表现占总课业的35%,设计应用占35%,欣赏评析占15%,综合探索占15%。不同课业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我根据不同课业的特点,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设计了如下保管方法:
(一)即画即存,点滴积累。
本套教科书造型表现的课业占35%。这类课业在作业要求上都针对了低年级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表现基础,这些内容的作业很能反映学生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对于这些作业,可以采用即画即存的方法。
具体做法:在每节课的第二课时—“学生创作环节”,教师发给学生习作画本中的相关活页纸,然后由学生在上面完成该课作业,一般要求当堂完成。完成后采用面批形式,点评学生作业并指导完善作品,最后打上星级评定的“☆”,告诉学生所得星数后,由学生自己在书本相应页面上打上同等星数,作业纸再转交老师帮助保存。等到期末考察结束后,老师再将一学期收藏的该学生作业纸全部交还给学生,并指导其设计一个封面,制作成自己的“快乐成果袋”。通过“快乐成果袋”的展评,不仅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家长也可以从中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二)动态收藏,精品推荐。
新课标提出: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美术静态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且需要注重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对于设计应用的课业,传统的作业纸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因为学生呈现的作品大多是立体的,不便保存。那么这一类作品我们该采用怎样的保存方式呢?
在《花点心》、《巧用纸餐具》的教学过程中,我时常穿梭于学生的制作台之间,将学生的制作场面和好的作品全部拍摄下来,并趁此机会在每个孩子的美术书相应页面上用星级评定的方式给孩子的作品打上“☆”。在课将要结束的几分钟时间里,将刚才制作过程中拍摄的照片传到电脑上,通过投影放映给学生看,集体点评作品。最后指导学生如何将这些易碎易坏的作品带回家保存。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作品有了一个动态的收藏,也多了交流的渠道,增加了学生参与表现的积极性。
(三)主题展览,欢乐共赏。
在《大家一起画》这课中,作如下尝试:准备八张2开纸
分别贴于教室四周的墙壁上,然后将班中学生分成八小组,每组5~6名同学,按着顺序到指定的白纸上绘画自己想好的1~2个内容,由全组同学共同完成一张完整的画,等每组同学都画完后,大家再一起来评一评哪幅作品最完整,哪幅作品排布最合理,协调地最好。当画完成以后,再把每组同学召集到画前合影留念,而2开的大画则贴在了教室的四周和教室后的文化展板上。这样的形式不但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合作的快乐,对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课堂作业与艺术作品一样,包含着学生的情感、价值判断方式,以及他们的审美取向和个性倾向特征。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对学生的美术课堂作业要重新认识,以发挥其价值。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