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是一个有着众多巨型内陆湖的地区,看着博物馆中高大粗壮的硅化木和贝类鱼类化石,可以想象出1亿年前的新疆,气候温暖,水源丰富,处处是繁密的植被,水中岸边生长着无数恐龙赖以生存的藻类、蕨类植物和软体动物,各种各样的大小恐龙在这里繁衍生息
恐龙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是那么的陌生、古老和遥远,因为上亿年的时空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范围,但在走进昌吉恐龙馆的那一刻,这上亿年的历史仿佛立刻与现实融为一体,站在体积百倍于自己的庞然大物面前,给人以无比的震撼和回味。虽然我们相隔上亿年,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家乡——新疆。
很难想象,在数亿年前我们脚下的家园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的造山运动才使大海退去,形成了成片的湖盆区和陆地,如同一个个孕育生命的“大地之巢”。大量的海洋生命转移到了陆地,繁衍进化形成了一个生命竞相繁衍生息的喧嚣世界,考古学家称之为“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时代”。这是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和以硅化木前身为代表的裸子植物主宰的世界。到了1亿6千年前,新疆是一个有着众多巨型内陆湖的地区,看着博物馆中高大粗壮的硅化木和贝类鱼类化石,可以想象出1亿年前的新疆,气候温暖,水源丰富,处处是繁密的植被,水中岸边生长着无数恐龙赖以生存的藻类、蕨类植物和软体动物,各种各样的大小恐龙在这里繁衍生息,龟、鳖、鳄、蜥等两栖爬行类动物不断出没。从今日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奇台、吉木萨尔、阜康以及呼图壁,西部的克拉玛依、富蕴、沙湾、福海等县市,东疆的吐鲁番、鄯善和南疆的拜城等地都是一片片生机勃勃的“侏罗纪公园”。
自20世纪30年代在新疆地区发现第一件恐龙化石以来,近80年的时间里,中外科学家们在这片土地上积极寻找着亿年前的生命印迹,渐渐地揭开了“新疆侏罗纪公园”的神秘面纱。科研人员们在对新疆地区的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发现并采集了体长达35米的马门溪龙、凶猛的中华盗龙、体型娇小的泥潭龙、威武的将军龙、蜥脚类克拉美丽龙等大量恐龙化石标本,使得新疆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恐龙化石发现地之一。
2012年5月落成的昌吉恐龙馆也成为了新疆恐龙时代和远古历史的浓缩。整个恐龙馆分设科普教育区、娱乐互动区、科学研讨区、商务交流区4个部分。博物馆1层由梦想之旅、绽放之旅、联合之旅、丝路之旅和恐龙百科等8个部分100多个展板展示了新疆地区发掘恐龙的艰辛历程。1927年至1932年意义非凡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开启之旅;1932年至1949年中断20年之久的梦想之旅;1949年至1985年惊喜不断的绽放之旅;1986年至1990年发现“亚州最大的恐龙——中加马门溪龙”的联合之旅;1991年至2001年发掘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昌吉恐龙”丝路之旅;2002年至2011年全球直播亚洲最大恐龙发掘现场的辉煌之旅。
负1层展区完美地呈现了独特的古生动物乐园。主要展示在新疆挖掘出土的中加马门溪龙、江氏单脊龙、苏氏巧龙、戈壁克拉美丽龙、董氏中华盗龙,以及在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采集的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如古鳕类、叉鳞鱼、假鳄类、水龙兽、肯氏兽、恐龙、龟鳖类、桃树园吐鲁番鳕、六道湾乌鲁木齐鲵、博格达吐鲁番兽头骨、准噶尔翼龙头骨等化石和小新疆猎龙、乌尔禾龙化石100多块。
此外,在展厅里随处可见各类仿真群雕恐龙,使整个展厅显得生机勃勃。我们偶尔还会听到恐龙的一两声嘶叫,在1楼展厅内专门设有电子仿生恐龙生活场景模拟区,诸多仿生恐龙在馆中悠闲漫步,展示35亿年前至今演化历程的生命之旅,再现了侏罗纪、白垩纪时代恐龙的生活环境,让人惊叹。展厅内还提供了大型电子触摸屏、环形荧幕和电子翻书等高科技展示手段,通过声、光、电全方位的展示吸引参观者的关注。
恐龙馆的中心是亚洲最大的恐龙——中加马门溪龙,是一种大型蜥脚类恐龙,是目前已知亚洲最大、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发掘最大的一节颈椎有1.5米,颈肋长4米,整个个体体长达到35米,其脚踩在恐龙馆的负1层,头却达到了恐龙馆的3层,这个庞然大物不愧为“亚洲第一龙”。站在它的脚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远古生命的那种雄伟和强健,仰望的眩晕间产生一种透彻魂魄的振奋。
馆内还有一件镇馆之宝就是震惊世界的“九龙壁”——短吻西域肯氏兽化石。1963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察队在准噶尔盆地三叠纪地层中挖掘到了一块长7米、宽2.2米、重10吨的岩块,上面保存了9个完整的小型爬行动物肯氏兽化石,有几个骨架排列在一起,头头相对,尾尾相连,亲密地依偎在一起。
苏氏巧龙是一种小型的勺齿型蜥脚类恐龙,它们是在准噶尔盆地成群结队生活的群居恐龙,位居克拉玛依地区的恐龙沟单一个遗址就发掘出17具巧龙个体,其颈项短小,颈椎中央大约是背脊椎的1.2倍长。1982年,发现的幼年个体化石,身长4.45米,背高1.1米,体宽仅为0馏米。因此,推断其成年后体型也较小,生活于沼泽地区或湖边湿地,具有勺型齿,以植物为食,也吃一些软体动物。
博物馆展出的“大块头”除了恐龙以外还有一些巨型古兽,如在哈密地区发现的一个天山副巨犀的巨型兽头,这种巨兽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至少要吃500公斤食物,此巨兽复原后肩高4米多,身长9米多,体重约30吨,是现代非洲大象体重的4倍,可以说是陆地上曾经生活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
博物馆还有诸如博格达鲵、吐鲁番耳曲鲵、大鳍中华鳕、斯氏准噶尔鳄、准噶尔新疆龟等鲵、鳕、鳄、龟、鱼、鲨类古生物。其中,被称为恐龙时代的“娃娃鱼”的中国短头鲵早在2.5亿年前的三叠纪就消失了。游览于这些古生物中使人不禁感叹于今日新疆的千里大漠戈壁、雅丹“魔鬼城”、五彩怪石沟的“前生”居然是如此湿润秀美的美景,有着丰富多样的生物。
昌吉恐龙馆作为新疆首家古生动物博物馆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奇和美妙,在开馆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吸引了20余万游客的参观。置身于其中,便进入了一个穿梭于纵横数亿年的时空隧道,感悟于新疆由海洋湖泊到草原戈壁的地理变迁,激情于新疆远古生命雄伟强健的天地造化,骄傲于自己的家乡不仅有着“丝绸之路”的人文辉煌,还有着“恐龙时代”的自然壮丽。
恐龙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是那么的陌生、古老和遥远,因为上亿年的时空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范围,但在走进昌吉恐龙馆的那一刻,这上亿年的历史仿佛立刻与现实融为一体,站在体积百倍于自己的庞然大物面前,给人以无比的震撼和回味。虽然我们相隔上亿年,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家乡——新疆。
很难想象,在数亿年前我们脚下的家园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的造山运动才使大海退去,形成了成片的湖盆区和陆地,如同一个个孕育生命的“大地之巢”。大量的海洋生命转移到了陆地,繁衍进化形成了一个生命竞相繁衍生息的喧嚣世界,考古学家称之为“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时代”。这是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和以硅化木前身为代表的裸子植物主宰的世界。到了1亿6千年前,新疆是一个有着众多巨型内陆湖的地区,看着博物馆中高大粗壮的硅化木和贝类鱼类化石,可以想象出1亿年前的新疆,气候温暖,水源丰富,处处是繁密的植被,水中岸边生长着无数恐龙赖以生存的藻类、蕨类植物和软体动物,各种各样的大小恐龙在这里繁衍生息,龟、鳖、鳄、蜥等两栖爬行类动物不断出没。从今日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奇台、吉木萨尔、阜康以及呼图壁,西部的克拉玛依、富蕴、沙湾、福海等县市,东疆的吐鲁番、鄯善和南疆的拜城等地都是一片片生机勃勃的“侏罗纪公园”。
自20世纪30年代在新疆地区发现第一件恐龙化石以来,近80年的时间里,中外科学家们在这片土地上积极寻找着亿年前的生命印迹,渐渐地揭开了“新疆侏罗纪公园”的神秘面纱。科研人员们在对新疆地区的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发现并采集了体长达35米的马门溪龙、凶猛的中华盗龙、体型娇小的泥潭龙、威武的将军龙、蜥脚类克拉美丽龙等大量恐龙化石标本,使得新疆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恐龙化石发现地之一。
2012年5月落成的昌吉恐龙馆也成为了新疆恐龙时代和远古历史的浓缩。整个恐龙馆分设科普教育区、娱乐互动区、科学研讨区、商务交流区4个部分。博物馆1层由梦想之旅、绽放之旅、联合之旅、丝路之旅和恐龙百科等8个部分100多个展板展示了新疆地区发掘恐龙的艰辛历程。1927年至1932年意义非凡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开启之旅;1932年至1949年中断20年之久的梦想之旅;1949年至1985年惊喜不断的绽放之旅;1986年至1990年发现“亚州最大的恐龙——中加马门溪龙”的联合之旅;1991年至2001年发掘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昌吉恐龙”丝路之旅;2002年至2011年全球直播亚洲最大恐龙发掘现场的辉煌之旅。
负1层展区完美地呈现了独特的古生动物乐园。主要展示在新疆挖掘出土的中加马门溪龙、江氏单脊龙、苏氏巧龙、戈壁克拉美丽龙、董氏中华盗龙,以及在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采集的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如古鳕类、叉鳞鱼、假鳄类、水龙兽、肯氏兽、恐龙、龟鳖类、桃树园吐鲁番鳕、六道湾乌鲁木齐鲵、博格达吐鲁番兽头骨、准噶尔翼龙头骨等化石和小新疆猎龙、乌尔禾龙化石100多块。
此外,在展厅里随处可见各类仿真群雕恐龙,使整个展厅显得生机勃勃。我们偶尔还会听到恐龙的一两声嘶叫,在1楼展厅内专门设有电子仿生恐龙生活场景模拟区,诸多仿生恐龙在馆中悠闲漫步,展示35亿年前至今演化历程的生命之旅,再现了侏罗纪、白垩纪时代恐龙的生活环境,让人惊叹。展厅内还提供了大型电子触摸屏、环形荧幕和电子翻书等高科技展示手段,通过声、光、电全方位的展示吸引参观者的关注。
恐龙馆的中心是亚洲最大的恐龙——中加马门溪龙,是一种大型蜥脚类恐龙,是目前已知亚洲最大、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发掘最大的一节颈椎有1.5米,颈肋长4米,整个个体体长达到35米,其脚踩在恐龙馆的负1层,头却达到了恐龙馆的3层,这个庞然大物不愧为“亚洲第一龙”。站在它的脚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远古生命的那种雄伟和强健,仰望的眩晕间产生一种透彻魂魄的振奋。
馆内还有一件镇馆之宝就是震惊世界的“九龙壁”——短吻西域肯氏兽化石。1963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察队在准噶尔盆地三叠纪地层中挖掘到了一块长7米、宽2.2米、重10吨的岩块,上面保存了9个完整的小型爬行动物肯氏兽化石,有几个骨架排列在一起,头头相对,尾尾相连,亲密地依偎在一起。
苏氏巧龙是一种小型的勺齿型蜥脚类恐龙,它们是在准噶尔盆地成群结队生活的群居恐龙,位居克拉玛依地区的恐龙沟单一个遗址就发掘出17具巧龙个体,其颈项短小,颈椎中央大约是背脊椎的1.2倍长。1982年,发现的幼年个体化石,身长4.45米,背高1.1米,体宽仅为0馏米。因此,推断其成年后体型也较小,生活于沼泽地区或湖边湿地,具有勺型齿,以植物为食,也吃一些软体动物。
博物馆展出的“大块头”除了恐龙以外还有一些巨型古兽,如在哈密地区发现的一个天山副巨犀的巨型兽头,这种巨兽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至少要吃500公斤食物,此巨兽复原后肩高4米多,身长9米多,体重约30吨,是现代非洲大象体重的4倍,可以说是陆地上曾经生活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
博物馆还有诸如博格达鲵、吐鲁番耳曲鲵、大鳍中华鳕、斯氏准噶尔鳄、准噶尔新疆龟等鲵、鳕、鳄、龟、鱼、鲨类古生物。其中,被称为恐龙时代的“娃娃鱼”的中国短头鲵早在2.5亿年前的三叠纪就消失了。游览于这些古生物中使人不禁感叹于今日新疆的千里大漠戈壁、雅丹“魔鬼城”、五彩怪石沟的“前生”居然是如此湿润秀美的美景,有着丰富多样的生物。
昌吉恐龙馆作为新疆首家古生动物博物馆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奇和美妙,在开馆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吸引了20余万游客的参观。置身于其中,便进入了一个穿梭于纵横数亿年的时空隧道,感悟于新疆由海洋湖泊到草原戈壁的地理变迁,激情于新疆远古生命雄伟强健的天地造化,骄傲于自己的家乡不仅有着“丝绸之路”的人文辉煌,还有着“恐龙时代”的自然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