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与法律机构的关系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3897736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0089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
  小说中所描述的这一看似荒诞的诉讼,实际上揭示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与机构关系,通过约瑟夫·K的经历,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人在面对法律机构时的态度,这里既包括在机构内工作的公职人员,也包括像约瑟夫·K这样有求于法律机构的被告。小说通过大段的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展现了人与机构的关系,这便是本篇文章将要分析的重点。
  一、《诉讼》中法律机构的特点
  法律机构的构成复杂,等级分明。自K被捕之日起,机构中的工作者便相继登场了,这其中包括法庭的看守、监察员、预审法官、听差、鞭笞手、咨询员、监狱的神父,以及其他许多坐在阁楼上的办公室里的法院职员等。这个机构的组成人员众多、构成复杂,而且人们各司其职、等级分明,除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任务外,对机构的运转几乎一无所知。
  法律机构无处不在。在“鞭笞手”一章中,鞭笞手在K工作的银行的杂物间里对看守们行刑了,当K求情未果而万分惊恐地逃离了刑场后,却在第二天发现,那里“一切都没有变化,跟他在前一天晚上开门时看到的一模一样”,此时的K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机构,一定觉得惊恐万分、无处可逃。
  诉讼一旦开始便难以脱身。《诉讼》中的法院“被罪责所吸引”,“绝不会改变自己的信念”,完全终结诉讼几乎是不可能的,诉讼一旦开始,人与机构的关系就处于无限的发展中,再难脱身。
  二、法律机构中的工作者与法律机构的关系
  法律机构中的工作者虽然是法律机构的组成人员,但他们只了解自己工作的范畴,而对法律机构运转的整体程序并不甚知悉。“诉讼程序对低级官员也是保密的”,“审讯是不公开进行的”,“法院的终审判决是不公开发表的,甚至连法官们也都不得而知”。
  虽然他们不了解法律程序的整体运作程序,但他们对外代表法律机构,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掌握着权力,因此有利用法律机构谋取私利的便利。就连职位最低的看守也会吃掉被逮捕人的早餐,“仓库里的衣物常常被侵吞”,预审法官甚至可以利用职权支走法庭听差而霸占听差的妻子。
  然而,法律机构的工作者却也受到法律机构的束缚,在K眩晕时帮助K的姑娘说,“也许我们中间没有一个是狠心的人,也许我们大家都愿意帮助别人,可是作为法院的职员,我们很容易给人以心狠、不愿意帮助别人的印象”。从这段话我们似乎可以看出法律机构工作者内心的挣扎,一方面,他们是有自由意志的人,他们愿意帮助别人、不想给人以心狠的印象;另一方面,他们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回归理智、告别情感,逐渐成为法律机构这一庞大机器中的一个冰冷的零件。
  三、被告与法律机构的关系
  (一)被告对法律机构的通常态度
  法庭对于被告人来说具有权威性和神秘性,被告通常会对法律机构表现出无条件的服从和畏惧。法院走廊里的被告“看上去个个循规蹈矩”,虽然大多数人看起来“属于较上层的阶级”,但却“穿戴得马马虎虎”,一看见K和听差走过来,“便站起来致意”,“他们从不站得笔直,背躬着、膝屈着,他们像街头乞丐那样站立”。他们已如惊弓之鸟一般,看见法律机构工作人员模样的人,便条件反射地起身致意,“他们多么谦卑啊”。
  (二)约瑟夫·K的英雄行为
  从被捕的一刻开始,约瑟夫·K没有停止对自己无罪的辩解,这在当时的体制下是一种对法律机构的反抗,这样的反抗在初审的法庭上达到了巅峰。正式的审判开始后,预审法官只问了一句“您是油漆匠?”,此后便再也没有审讯的机会,而由约瑟夫·K开始了对整个事件的控诉。K首先指出这是一场“潦草马虎”的诉讼,因为法律机构甚至不了解被告人的情况,诉讼程序存在很大纰漏;而后,他重现了自己被捕的情形,并称法律机构中的看守“都是道德敗坏的家伙”,监察员则“呆笨、傲慢”;最终,K将矛头直指法律机构,“在逮捕和今天的审讯背后,存在着一个庞大的机构”,这个机构的意义就在于“逮捕无辜的人并对他们提起毫无意义的,并且往往就像在我这种情况下那样无结果的诉讼”。K的此番演讲精准、犀利地指出了法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弊病,而且在众多人面前毫不退缩,体现出他非凡的勇气。
  然而,K的反抗在庞大的法律机构面前却显得十分渺小,他还是没有窥探到法律机构的全貌,而且,他的生活和工作也不可避免地被打乱了,最终,他还是被判处了死刑。直到执行死刑之前,K还在感慨,“他从未见过的那个法官在哪里?他从未进入过的那个高等法院在哪里?”,走到生命的尽头,他仍然没有放弃对法律机构诉讼程序的质疑。尽管K的一系列反抗最终并没有成功,但对于此时的K来说,死已经是摆脱这场诉讼最好的方法了,K的死充满了无奈,“就好像,他人虽死羞耻感却犹存”,但他的死却也是一种解脱、是对法律机构的一种无声的反抗。
  四、两种人与法律机构关系的相似处
  其一,法律机构中的工作与被告一样,对法律机构的整体运行不甚了解。其二,法律机构中的人与被告一样,可能受到法律机构的惩罚。其三,法律机构中的人与被告一样,被禁锢在机构之中。其四,约瑟夫·K看似是法律机构之外的被告,其实却和法律机构中的人一样,早已处在法律机构之中。
  在《诉讼》所描绘的荒诞的诉讼背后,深藏着现代人与法律机构的关系。《诉讼》中的法律机构一直保持着神秘感,没有人知道它如何运作,也没有人能预料到案子下一步会走向哪里,它构成复杂而且等级分明,它无处不在,一旦深陷其中就难以脱身。依照现代社会的权力观念,法律赋予机构权力,同时也应当限制机构的权力,但在法律机构的运转程序和诉讼结果都不可知的情况下,限制权力当然也是空谈,这也是《诉讼》中展现出的人与机构困境的症结。法律机构犹如一个庞大的机器,法律机构中的人是构成它的零件,他们受制于法律机构,却不明确整个机构运转的道理;被告有求于法律机构,他们以为法律机构并没有接纳他们,却不知自己早已作为一个零件而在法律机构内部运转。这便是现代社会中人与机构的困境。
其他文献
(401120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重庆)  摘 要:本文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试行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碳排放交易的本质入手,运用假设数据的方法描述碳排放权交易的具体过程。结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立法现状与实践情况,通过分析研究欧盟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总结其先进经验,为构建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提供参考。最后将重点落到重庆市试点上,通过事实与数据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在立法位阶、市场活跃
期刊
(030024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 太原)  摘 要:高校教师“能进能出”原则是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建立的,该原则打破了高校教师“终身制”的羁绊,在教师中间实现了公平竞争上岗,并且可以将教学资源给与效率化配置,这与“十三五”期间开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是相一致的。但是高校教师“能进能出”原则的实施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风险,只有将风险降至最低,并配合一些制度性改进措施,该项制度的价值则可以
期刊
(401120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  摘 要:法院专递是我国法律文书邮寄送达采用的重要形式。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法院专递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从当前情况来看,必须从制度完善、投递规范和普法宣传三个方面寻找出路,完善法院专递相关制度,以保证法院专递邮寄送达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法院专递;邮寄送达;邮政投递  法院专递,是人民法院将诉讼文书交由邮政机构并以特快专递进行邮寄送达的一种方式。自
期刊
(650500 云南大学法学院 云南 昆明)  摘 要: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产生,因此,著作权登记显得似乎没有必要。但由于作品创作的独立性和隐秘性,作品的创作过程往往很难再现,证据的缺乏加大了著作权维权的难度。著作权登记制度的目的就在于维护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解决因著作权归属产生的纠纷,并为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因此,著作权登记制度在著作权的确权
期刊
(621700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四川 绵阳)  摘 要: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严峻的腐败犯罪,立法机关在贪贿犯罪中增设了“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旨在从立法角度严惩腐败犯罪,进一步完善我国刑法体系。笔者以此为题开展讨论,通过比较国内外终身监禁制度,表达笔者对我国刑法引入终身监禁制度的思考,并就终身监禁在实行过程中的溯及力问题和全国统一罪犯处遇标准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贪贿犯罪;终身
期刊
(100097 北京爱尔公益基金会 北京)  摘 要:所谓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所谓公共安全管理,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各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做出的各种行政活动的总和。但在秩序行政法学领域,公共安全仅仅指治安安全,即社会及公众不受危险或事故威胁,其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有
期刊
(362400 1.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法院 2.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检察院 福建 泉州)  一、引言  据《光明日报》的报导,目前我国青少年中,患上网瘾的比例达到26%,另有12%的青少年存在着网瘾倾向,其中13-17岁青少年网瘾比例最高,为30.5%;其次为18-23岁青少年网民,网瘾比例为26.6%,且主要是沉迷于网络游戏。[1]这一系列的数据,既包含了互联网普及程度提高的喜悦,也有对沉迷网络给青少
期刊
(550025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贵阳)  摘 要:单位犯罪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由于立法不完善,我国单位犯罪的规定存在着概念模糊、主体不明确、行为难以界定、量刑设置不合理等等众多现实问题,导致实践中对单位犯罪无统一认识,处理案件标准不一,严重破坏了法律的权威性和统一性。笔者在本文中将尝试从单位犯罪的概念、刑罚的考量两个方面入手,在提出其面临的现实困境时,以期能对单位犯罪进行理性认识。  关
期刊
(710127 西北大学法学院 陕西 西安)  摘 要:要改变民间借贷的乱象,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改变监管现状,重新构建合理高效的监管体系,有针对性地对民间借贷进行监管。以陕北神木县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切入,推而广之,反思我国民间借贷的现实问题。继而,试图对我国民间借贷予以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制,以使其合法有序发展。  关键词:民间借贷;陕北神木;法律规制  一、民间借贷现状—基于陕北神木的实地调研  1.
期刊
(610207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摘 要:劳动者在遭受交通事故且又构成工伤时,有权获得第三人民事侵权和工伤保险待遇的双重赔偿,但工伤保险待遇中仅包括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而不包括用人单位支付的部分。  关键词:交通事故;工伤;竞合;双重赔偿;范围限制  本案是发生在四川省的一个真实案件:陈某某于2006年1月1日与劳务派遣单位人才开发公司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并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被派往用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