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正式颁发了新的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至此中国教育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从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收集,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对传统教学与当前实施的新课程标准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存在的弊端,并尝试从树立新理念,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结合教学实际,阐述新时期体育教师如何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体育教学 传统体育教学 比较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1-0127-02
1 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在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下,为实现体育课目的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项任务,即: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与道德品质教育。为完成这三项教学任务,教师备教材,备器械,写教案,吃力地去教,学生费劲地去学;心血与汗水付出多多,回报与收益却少之又少:以至于学生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仍不知体育课上都学了些什么?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学模式上的遗憾。而新课标推陈出新,以发展的观点提出了五个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知识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这五个领域目标较之于三项任务,更加完善、具体。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更适应于现代化社会教育,适应于社会的未来。本文就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着重对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进行自身比较,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访问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法。
3 比较与分析
3.1 比较。
3.1.1 名称不同。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科书为(体育);新课程标准中体育教科书为《体育与健康》。
3.1.2 观念不同。传统体育教学只抓体育技能、技术教学,忽视群众体育,忽视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养成。把传授技术,技能当成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向。新课标要求在体育教学时间中,既要强调体质,发展学生的体能特长,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大量的体育活动中把知识的学习,即时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意志品质的培养、心理需求的满足、情感的体验相结合。确立“健康第一”思想,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3.1.3 内容标准不同。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保健和体育知识较少,重视技术、技能、传统娱乐健身内容较少,有些竞技体育充当教材,没有加以改造,难以适合学生需要。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其次,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
3.1.4 教学方法不同。传统的体育教学以直接灌输式为主。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应以间接引导为主,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特征,启发学生自行掌握量、强度和密度。主要采用的方式有:运动技能传授模式、主动体育模式、合作竞争模式、师生合作模式、发现式、交流式、快乐式。要求教师学的意识要强于教的意识,交流意识要强于传授意识,帮的意识要强于管的意识,长远意识要强于眼前意识。
3.1.5 学习领域不同。传统体育学习领域是学习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支持和鼓励学生相互接纳,重视在失败中找经验,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以人为最高目标,要求社会需要与主体需要相结合;育体与育心相结合;增强体质与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相结合。
3.1.6 学段评分不同。传统体育教学1年一个学段并评分:高中体育的模块教学具有实效性、系统性、延续性、规范性、实行学分际。高一年级4学分,分必修课和自选系列。高二年级4学分,分必修和自选系列。高三年级3学分,分必修课和自选系列。
3.2 在体育教学的优、劣势比较。
3.2.1 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传统体育教学与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相比,在许多方面已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表现为教学目标单一、狭窄;教材体系和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实行训练法和公式化,教学形式上单调枯燥;评估模式单一陈旧。
3.2.2 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的优势。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的显著特征是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备课,努力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健身内容的比例不断上升。促进学生以后继续参加体育活动。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实现目标的成就感、投身体育的满足和得到发展的喜悦感。
3.2.3 两种教学模式之间的比较。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教学最通常采用课的类型可以归纳为下面形式:集中认识课的学习目标——分成若干合作小组,按照学习内容的要求在小组内互帮互学——教师巡回指导——可能组织各个小组进行效果展示——发现不足——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纠正——学生改进学习——实践与应用。
3.3 分析。
3.3.1 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新课程课程标准与传统体育教学大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新课标”建立了一个三级目标体系,教学过程是以达成目标为依据的,所选取的手段与内容可以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的体育课,首先确定的是教学目标,然后是选择学习内容,教师以不同的学习内容及手段去实现这个教学目标。这样的做法给体育教学留下很大的空间,形成了课堂——课外——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主体大课堂。传统体育教学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对教学内容是有具体规定的,而每~节课所要完成的目标则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的。
3.3.2 目标的设置以学生为主。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提法,立场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使用的语言大多是“使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等。这种提法的本身,就反映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必然是被动的和统一的。新课程标准体育的教学,由于先确定学习目标,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达到,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中进行。也可以自己选择练习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由于学习手段的多样性,主体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练习进行。此时,学习目标仅对学生有一种约束力,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时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3.3.3 教学内容的选择搭配,教学程序的进展情况,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认识能力的变化。几十年来,传统体育教学一直是采用一课两教材制的教学形式,特别是在增强体质教学思想指导下,往往采用一个主教材加一个素质练习作为运动量的补充,由于受传统格式的束缚,目前仍有很多教师用一种定势思维来处理教学,人为地、机械地采用一课两教材的做法。而以新课程标准知道下的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生理、心理、认识能力的变化过程,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我们高中体育课实行模块教学,它具有实效性、系统性、延续性、规范性。
4 小结
面对21世纪的学校体育,如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新一代人才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运动中的乐趣,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已成为目的。为体育教育事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里程碑。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体育教学 传统体育教学 比较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1-0127-02
1 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在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下,为实现体育课目的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项任务,即: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与道德品质教育。为完成这三项教学任务,教师备教材,备器械,写教案,吃力地去教,学生费劲地去学;心血与汗水付出多多,回报与收益却少之又少:以至于学生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仍不知体育课上都学了些什么?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学模式上的遗憾。而新课标推陈出新,以发展的观点提出了五个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知识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这五个领域目标较之于三项任务,更加完善、具体。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更适应于现代化社会教育,适应于社会的未来。本文就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着重对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进行自身比较,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访问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法。
3 比较与分析
3.1 比较。
3.1.1 名称不同。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科书为(体育);新课程标准中体育教科书为《体育与健康》。
3.1.2 观念不同。传统体育教学只抓体育技能、技术教学,忽视群众体育,忽视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养成。把传授技术,技能当成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向。新课标要求在体育教学时间中,既要强调体质,发展学生的体能特长,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大量的体育活动中把知识的学习,即时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意志品质的培养、心理需求的满足、情感的体验相结合。确立“健康第一”思想,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3.1.3 内容标准不同。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保健和体育知识较少,重视技术、技能、传统娱乐健身内容较少,有些竞技体育充当教材,没有加以改造,难以适合学生需要。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其次,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
3.1.4 教学方法不同。传统的体育教学以直接灌输式为主。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应以间接引导为主,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特征,启发学生自行掌握量、强度和密度。主要采用的方式有:运动技能传授模式、主动体育模式、合作竞争模式、师生合作模式、发现式、交流式、快乐式。要求教师学的意识要强于教的意识,交流意识要强于传授意识,帮的意识要强于管的意识,长远意识要强于眼前意识。
3.1.5 学习领域不同。传统体育学习领域是学习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支持和鼓励学生相互接纳,重视在失败中找经验,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以人为最高目标,要求社会需要与主体需要相结合;育体与育心相结合;增强体质与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相结合。
3.1.6 学段评分不同。传统体育教学1年一个学段并评分:高中体育的模块教学具有实效性、系统性、延续性、规范性、实行学分际。高一年级4学分,分必修课和自选系列。高二年级4学分,分必修和自选系列。高三年级3学分,分必修课和自选系列。
3.2 在体育教学的优、劣势比较。
3.2.1 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传统体育教学与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相比,在许多方面已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表现为教学目标单一、狭窄;教材体系和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实行训练法和公式化,教学形式上单调枯燥;评估模式单一陈旧。
3.2.2 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的优势。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的显著特征是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备课,努力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健身内容的比例不断上升。促进学生以后继续参加体育活动。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实现目标的成就感、投身体育的满足和得到发展的喜悦感。
3.2.3 两种教学模式之间的比较。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教学最通常采用课的类型可以归纳为下面形式:集中认识课的学习目标——分成若干合作小组,按照学习内容的要求在小组内互帮互学——教师巡回指导——可能组织各个小组进行效果展示——发现不足——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纠正——学生改进学习——实践与应用。
3.3 分析。
3.3.1 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新课程课程标准与传统体育教学大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新课标”建立了一个三级目标体系,教学过程是以达成目标为依据的,所选取的手段与内容可以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的体育课,首先确定的是教学目标,然后是选择学习内容,教师以不同的学习内容及手段去实现这个教学目标。这样的做法给体育教学留下很大的空间,形成了课堂——课外——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主体大课堂。传统体育教学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对教学内容是有具体规定的,而每~节课所要完成的目标则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的。
3.3.2 目标的设置以学生为主。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提法,立场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使用的语言大多是“使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等。这种提法的本身,就反映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必然是被动的和统一的。新课程标准体育的教学,由于先确定学习目标,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达到,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中进行。也可以自己选择练习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由于学习手段的多样性,主体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练习进行。此时,学习目标仅对学生有一种约束力,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时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3.3.3 教学内容的选择搭配,教学程序的进展情况,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认识能力的变化。几十年来,传统体育教学一直是采用一课两教材制的教学形式,特别是在增强体质教学思想指导下,往往采用一个主教材加一个素质练习作为运动量的补充,由于受传统格式的束缚,目前仍有很多教师用一种定势思维来处理教学,人为地、机械地采用一课两教材的做法。而以新课程标准知道下的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生理、心理、认识能力的变化过程,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我们高中体育课实行模块教学,它具有实效性、系统性、延续性、规范性。
4 小结
面对21世纪的学校体育,如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新一代人才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运动中的乐趣,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已成为目的。为体育教育事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