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中职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有些方面仍存在着问题,如教材和教学等方面。这就需要我们中职教师从多方面努力,力图让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
关键词:国家;中职;教材;教学;喜;忧;信心;自主;创新;团队合作
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国家越来越对职业教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教材方面经过多次改动,使得教材日臻完善。在教学方面,大力发展素质教学,力求提高职高学生素质。但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教学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两方面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现行教材的喜
1 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语文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性基础学课,又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教材能体现这样的工具性,做到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重点,讲授知识“精要、好懂、有用”。训练能力讲求实效,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课本中阅读能力训练8项:①感知和领会;②理解和阐释;③积累和筛选;④概括和提要;⑤对照和比较;⑥辨析和品味;⑦引申和联想;⑧讨论和研究。阅读方法也有8项:①查辞书;②列提纲;③制卡片;④编文摘;⑤绘图查;⑥加圈查;⑦作批注;⑧写心得。这些知识的介绍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 体现规定性和机动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语文教学的要求,本教材教学内容分为必学部分和选学部分,从大多数学生实际出发,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对象,在内在处理、训练设计、难度要求,数量安排上体现弹性,便于教学中机动处理。这体现了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就让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授给学生任务,让好的学生吃的饱,让差的学生学得明白。孔子曾经根据学生程度的高低,因施施教,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也可以语上也。”(《从雍也》)这就是说,中等水平以上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不可以告诉他很深的学问。另外各部分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教学中可以灵活排列组合,以适应学分制和以弹性学制对教材的要求。
3 体现教和学相结合的原则,本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传道授业的凭借和依据,又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范本和示例。本教材能根据我省职业中学语文学习的实际,避免初中已学会的内容的循环、重复,克服以文体知识贯穿的陈旧感,组织新的知识内容吸引、激励学生,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使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看懂学会。
例如,对职高教材对作批注的介绍,编者一方面对作批注的有关知识作必要的介绍,另一方面,也选了一篇具体例文作详细的批注。这样便于学生有切实可行的向导,写出自已的批注语。
二、现行教材的忧
①教材内容结构不尽合理
每一册共6个单元,其中文言文就2个单元,文言文太多,导致学生背课文太多,而职教学生的自学能力,背诵能力、理解能力基础较差。文言文份量一多,会增加他们难度,常常会张冠李戴。反而降低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不利于职教学的进一步提高。
②有些课文理解难度较大,太空
例如职中教材第二册《屈原列传》、《兰亭集序》,这两篇文言文一篇太长,一篇太艰深,如果拿给基础较好的普高学生学习还能适合,因为对这些文章的掌握必须建立在较好的理解力和较高的文言基本功的基础之上,但让大部分基础较差的职中学生学习有些不太适合。
③有些地方课文和参考书解释不严密
例如《六国论》的“向使三国”中的“三国”,教材中解释为:“韩,魏,楚”。而参考书中又解释为“韩,魏赵”。《阿房宫赋》中的“廊腰缦回”的“缦”课文中解释为萦绕,参考书中解释为“像缦带一般”等等,这些。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的样本,。如果教材出现了错误会让老师和学生莫衷一是。特别是学生对老师和教材产生怀疑,会影响它的权威性。当然,有个别错误也在所难免,但可多次校对,力求将其降到最低限度,来保护我们教材自身的价值。
当前职教的教学现状及对策
时下大都教师都在感叹,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课堂上学生反应迟钝,教师上课好像对牛弹琴,甚而至于有些老师认为自已给他们上课纯粹在消耗生命。这些悲观的论调足以让人们看到职业教学的一些现状。
虽然国家三令五申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这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完成的,大部分好的生源还是挤入了普高的校门。来到职校的往往是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他们往往经过了中考的打击。对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做起,努力改变他们。
①唤起学生的信心意识
语文教师应以赏识的目光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专长。“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生在爱好、需求、气质、性格等方面各有侧重,互不相同,我们可以从与文学素养相关的不同侧面去发现他们的特点,例如,音乐、书法、绘画、演讲、写作等等可以确位,只要教师不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哪怕最后进的学生也会有很多的闪光点。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们可以让有善长朗读的同学读诗,可以让善长绘画的同学把诗中出现的几幅画面加入自已的想象,生动得画出来,也可以让一些同学试作用自已的语言来描绘徐志摩眼中的康桥,心中的情思。再如《琵琶行》可以请喜好古典音乐的学生为其选配背景乐曲,再让朗诵爱好者进行声情并茂的诗朗诵,等等。所有学生都平等地得到展示自已的机会,这样做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的手段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和谐的民主的人文情境中,学生培养了兴趣,增强了信心,弘扬了个性,最终达到了使他们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实现的目的。
②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
从小学到初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家长教师往往只注重让学生掌握书中的知识,而对学生缺乏人格的教育,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可持续的自学能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以为考上好中学就有出息,考不上就没有出息。认为自已到职中来自已在原来同学面前丢脸,父母在亲友面前很没有脸面。所以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主学习的动机,一切为了面子,为了父母。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教会学生正确看待自已,自主学习。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以前没学好不要泄气,要寻找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学会比较,学会欣赏。例如新教材《六国论》中的“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一句的理解,对于“三国”课文注释是“韩、魏、楚”,而教学参考书中则认为是“韩、魏、赵”,究竟哪种说法正确,我让学生自已阅读课文进行分析,学生分析的结果是,从上文看“刺客不行”应是“燕”,“朗将犹在”应是“赵”,下文有“齐人勿附于秦”的信息,六国中排除这三国,就只能是“韩、魏、楚”了。可再选一例,如,《游褒禅山记》中的“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缪也’。”其中三个“华”,它们究竟读什么音?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书说明理由。这样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反思。让学生尝到自主学习带来的喜悦,不再被动学习了。
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职校生到学校的目的,就是几年后到社会上就业,因而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跟着学习,及格万岁。创新对他们来说更是天方夜谭,但是作为我们教师不可在这方面忽视,因为将来社会需要的劳动力大军不是那些只满足原始技术就行了,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更新,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职工。
创新意识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创造心理”。根据心理学理论,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岁的青年学生,他们的智力发展已逐步成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他们对事物观察敏锐,理解加深,想象丰富,这为创造心理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智力条件,虽然他们中一部分人的创造心理带有强烈的功利目的,或是为了肯定自身的价值,或是为了炫耀自已与众不同,产生一鸣惊人的效果,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但这给教师提供了教育灵感,即抓住学生的这种创造心理特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到创造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固化其创造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给学生如何主动获取知识以方法上的指导,引导他们扩展视野,打破一些1日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方法,这种观念的观变、角度的转度,有利于形成融治的师生关系,营造宽容、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已的独特的见解,提高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可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形成个性化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教学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这种声情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融思想性、知识性、审美情趣为一体,形成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引导中,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从而发挥主观能力性,以展创新思维。
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如今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知识更新瞬息万变。有许多成绩的取得来源于大家共同合作的结果。试想我国著名跨栏健将刘翔的辉煌成绩,一是来源他自身的努力,更是来源于其身后默默的奉献者,没有他们与刘翔的精诚合作,哪有那耀眼的王翔。所以,有人说:“合作精神十分重要,小合作有小成功,大合作有大成功。”不合作不成功。而我们现任的职高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别人只能围绕他们转。到了学校,常常改不了以上毛病,不愿几别人共同合作。再加上由于竞争无处不在,学生之间产生戒备心理,封锁重要信息,资料不能及时流通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在高三的对口高考中,更会产生这种心理。
作为职教的教师首先要让他们树立团队的意识,多宣传合作的好处,古今中外都有典型的事例,他们的合作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打败美帝国主义武装到“牙齿”的蒋介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共产善于团结一切可以的力量,建立强大的人民统一战线。其次,教师平时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合作训练。比如,把某一大的论题分成几个小论题让几个小组分别讨论,然后进行比赛,最后选出最佳小组,对他们好的合作精神进行表扬。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学会了合作意识。
当然,关于现行教材便用和教学现状可探讨的方面还很多,我这里仅仅谈了一些个人的见解,有不当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国家;中职;教材;教学;喜;忧;信心;自主;创新;团队合作
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国家越来越对职业教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教材方面经过多次改动,使得教材日臻完善。在教学方面,大力发展素质教学,力求提高职高学生素质。但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教学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两方面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现行教材的喜
1 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语文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性基础学课,又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教材能体现这样的工具性,做到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重点,讲授知识“精要、好懂、有用”。训练能力讲求实效,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课本中阅读能力训练8项:①感知和领会;②理解和阐释;③积累和筛选;④概括和提要;⑤对照和比较;⑥辨析和品味;⑦引申和联想;⑧讨论和研究。阅读方法也有8项:①查辞书;②列提纲;③制卡片;④编文摘;⑤绘图查;⑥加圈查;⑦作批注;⑧写心得。这些知识的介绍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 体现规定性和机动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语文教学的要求,本教材教学内容分为必学部分和选学部分,从大多数学生实际出发,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对象,在内在处理、训练设计、难度要求,数量安排上体现弹性,便于教学中机动处理。这体现了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就让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授给学生任务,让好的学生吃的饱,让差的学生学得明白。孔子曾经根据学生程度的高低,因施施教,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也可以语上也。”(《从雍也》)这就是说,中等水平以上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不可以告诉他很深的学问。另外各部分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教学中可以灵活排列组合,以适应学分制和以弹性学制对教材的要求。
3 体现教和学相结合的原则,本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传道授业的凭借和依据,又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范本和示例。本教材能根据我省职业中学语文学习的实际,避免初中已学会的内容的循环、重复,克服以文体知识贯穿的陈旧感,组织新的知识内容吸引、激励学生,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使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看懂学会。
例如,对职高教材对作批注的介绍,编者一方面对作批注的有关知识作必要的介绍,另一方面,也选了一篇具体例文作详细的批注。这样便于学生有切实可行的向导,写出自已的批注语。
二、现行教材的忧
①教材内容结构不尽合理
每一册共6个单元,其中文言文就2个单元,文言文太多,导致学生背课文太多,而职教学生的自学能力,背诵能力、理解能力基础较差。文言文份量一多,会增加他们难度,常常会张冠李戴。反而降低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不利于职教学的进一步提高。
②有些课文理解难度较大,太空
例如职中教材第二册《屈原列传》、《兰亭集序》,这两篇文言文一篇太长,一篇太艰深,如果拿给基础较好的普高学生学习还能适合,因为对这些文章的掌握必须建立在较好的理解力和较高的文言基本功的基础之上,但让大部分基础较差的职中学生学习有些不太适合。
③有些地方课文和参考书解释不严密
例如《六国论》的“向使三国”中的“三国”,教材中解释为:“韩,魏,楚”。而参考书中又解释为“韩,魏赵”。《阿房宫赋》中的“廊腰缦回”的“缦”课文中解释为萦绕,参考书中解释为“像缦带一般”等等,这些。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的样本,。如果教材出现了错误会让老师和学生莫衷一是。特别是学生对老师和教材产生怀疑,会影响它的权威性。当然,有个别错误也在所难免,但可多次校对,力求将其降到最低限度,来保护我们教材自身的价值。
当前职教的教学现状及对策
时下大都教师都在感叹,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课堂上学生反应迟钝,教师上课好像对牛弹琴,甚而至于有些老师认为自已给他们上课纯粹在消耗生命。这些悲观的论调足以让人们看到职业教学的一些现状。
虽然国家三令五申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这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完成的,大部分好的生源还是挤入了普高的校门。来到职校的往往是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他们往往经过了中考的打击。对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做起,努力改变他们。
①唤起学生的信心意识
语文教师应以赏识的目光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专长。“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生在爱好、需求、气质、性格等方面各有侧重,互不相同,我们可以从与文学素养相关的不同侧面去发现他们的特点,例如,音乐、书法、绘画、演讲、写作等等可以确位,只要教师不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哪怕最后进的学生也会有很多的闪光点。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们可以让有善长朗读的同学读诗,可以让善长绘画的同学把诗中出现的几幅画面加入自已的想象,生动得画出来,也可以让一些同学试作用自已的语言来描绘徐志摩眼中的康桥,心中的情思。再如《琵琶行》可以请喜好古典音乐的学生为其选配背景乐曲,再让朗诵爱好者进行声情并茂的诗朗诵,等等。所有学生都平等地得到展示自已的机会,这样做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的手段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和谐的民主的人文情境中,学生培养了兴趣,增强了信心,弘扬了个性,最终达到了使他们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实现的目的。
②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
从小学到初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家长教师往往只注重让学生掌握书中的知识,而对学生缺乏人格的教育,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可持续的自学能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以为考上好中学就有出息,考不上就没有出息。认为自已到职中来自已在原来同学面前丢脸,父母在亲友面前很没有脸面。所以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主学习的动机,一切为了面子,为了父母。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教会学生正确看待自已,自主学习。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以前没学好不要泄气,要寻找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学会比较,学会欣赏。例如新教材《六国论》中的“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一句的理解,对于“三国”课文注释是“韩、魏、楚”,而教学参考书中则认为是“韩、魏、赵”,究竟哪种说法正确,我让学生自已阅读课文进行分析,学生分析的结果是,从上文看“刺客不行”应是“燕”,“朗将犹在”应是“赵”,下文有“齐人勿附于秦”的信息,六国中排除这三国,就只能是“韩、魏、楚”了。可再选一例,如,《游褒禅山记》中的“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缪也’。”其中三个“华”,它们究竟读什么音?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书说明理由。这样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反思。让学生尝到自主学习带来的喜悦,不再被动学习了。
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职校生到学校的目的,就是几年后到社会上就业,因而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跟着学习,及格万岁。创新对他们来说更是天方夜谭,但是作为我们教师不可在这方面忽视,因为将来社会需要的劳动力大军不是那些只满足原始技术就行了,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更新,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职工。
创新意识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创造心理”。根据心理学理论,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岁的青年学生,他们的智力发展已逐步成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他们对事物观察敏锐,理解加深,想象丰富,这为创造心理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智力条件,虽然他们中一部分人的创造心理带有强烈的功利目的,或是为了肯定自身的价值,或是为了炫耀自已与众不同,产生一鸣惊人的效果,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但这给教师提供了教育灵感,即抓住学生的这种创造心理特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到创造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固化其创造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给学生如何主动获取知识以方法上的指导,引导他们扩展视野,打破一些1日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方法,这种观念的观变、角度的转度,有利于形成融治的师生关系,营造宽容、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已的独特的见解,提高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可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形成个性化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教学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这种声情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融思想性、知识性、审美情趣为一体,形成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引导中,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从而发挥主观能力性,以展创新思维。
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如今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知识更新瞬息万变。有许多成绩的取得来源于大家共同合作的结果。试想我国著名跨栏健将刘翔的辉煌成绩,一是来源他自身的努力,更是来源于其身后默默的奉献者,没有他们与刘翔的精诚合作,哪有那耀眼的王翔。所以,有人说:“合作精神十分重要,小合作有小成功,大合作有大成功。”不合作不成功。而我们现任的职高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别人只能围绕他们转。到了学校,常常改不了以上毛病,不愿几别人共同合作。再加上由于竞争无处不在,学生之间产生戒备心理,封锁重要信息,资料不能及时流通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在高三的对口高考中,更会产生这种心理。
作为职教的教师首先要让他们树立团队的意识,多宣传合作的好处,古今中外都有典型的事例,他们的合作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打败美帝国主义武装到“牙齿”的蒋介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共产善于团结一切可以的力量,建立强大的人民统一战线。其次,教师平时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合作训练。比如,把某一大的论题分成几个小论题让几个小组分别讨论,然后进行比赛,最后选出最佳小组,对他们好的合作精神进行表扬。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学会了合作意识。
当然,关于现行教材便用和教学现状可探讨的方面还很多,我这里仅仅谈了一些个人的见解,有不当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