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传统美德 成就爱的教育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on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无锡市仓下中学以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为切入点,立足乡土文化,全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逐渐形成了富有仓中特色的“爱的教育”模式。
  底蕴深厚,立足校本资源彰显传统美德文化魅力
  无锡市仓下中学坐落在唐朝诗人李绅、元末明初大画家倪瓒的故里—云林街道。学校创办于1949年,是在仓下小学开设的初中补习班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了,1952年在当时的无锡县县长张卓如的建议下,将学校迁至祇陀寺,并命名为无锡县私立仓下初中,后几经变迁于2001更名为无锡市仓下中学。因为学校是在原江南十大古刹之一的祇陀寺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因此,目前还保留有一些文物古迹,有两座桥—宋代的飞虹桥、明末清初的香花桥,有两颗古树—银杏、黄杨,还有“文昌阁”,据传倪云林的清閟阁就在学校的边上。仓中人遵循着“天道酬勤、学无止境、厚德载物、玉汝于成”的古训,浸润着书卷的气息和水墨的芳香,以“爱”为校训,坚持“以爱心育人,育有爱心之人,让校园充满爱”的办学理念,努力实现师生齐心、家长称心、社会放心的“三心”办学宗旨,努力把学校办成“书园、乐园、花园”式的学校,让学校成为教师享受生活、追求卓越的天地,学生发展个性、健康成长的乐园。
  古韵悠存,依托文化建设营造传统美德育人氛围
  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发展。长期以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已对学校的五栋主体建筑命名,行政综合楼命名为“仁爱楼”,教学楼命名为“笃爱楼”,实验楼命名为“博爱楼”,食堂命名为“珍爱楼”,宿舍楼命名为“友爱楼”(未来,学校可以容纳15轨45个教学班)。我校还在飞虹桥北建一石牌坊,两面刻上楹联,一面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横批是“爱满天下”,另一面为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横批为“志存高远”。为了挖掘和利用好这些文化古迹,我们在学校东面建造了华夏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德馨苑(取自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要求教师要品德高尚,要求学生要品行端正),其中主要建筑有二贤堂、听秋轩和厚德亭,命名“二贤堂”主要是为了纪念两位历史名人李绅和倪云林,这里是学生研习古文、诵读古诗、传承经典的主要场所,题写了楹联“高士挥毫留逸笔,名臣落墨悯农夫”“地曾偏僻凸显双峰可让同侪骄傲,天自阳和奔腾万马方为今日荣光”。听秋轩源于倪云林的清閟阁,题写了楹联“风雨过耳云霞入目心潮早已飞天外,诗书在手仁义存怀责任原来在眼前”“半亩方塘来活水,满园嘉树笑春风”。厚德亭撰联“仰思俯读赖君治学,蓄德求仁看我树人”。目前,校园内古树参天,花木繁多,四季飘香,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漫步校园,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处处充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高大醒目的“爱”字巨石,彰显了仓中教师持之以恒的教育追求;颇有云林遗风的文昌阁,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虬枝旁逸,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银杏,见证了学校的成长与进步。仓下中学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树德修身,践行传统美德实现民族精神星火相传
  德为立身之本,注重自身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已经成为全体仓中人的共识。在六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特色建设是增强学校竞争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积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办学道路,确立了以“爱”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形成了常态化、系列化的德育活动,逐步形成了学校教育的特色。
  金秋艺术节活动我们已连续举办了25届,它已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才能的舞台;一事一议活动,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弟子规》学习与践行活动,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活动不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午间读报、校园广播和有爱电视台播放,成为宣传文明新风、了解国家大事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成为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模式,2010年秋学期,我校决定自编校刊《银杏》,每期的刊名由不同的学生题写,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更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校刊《银杏》成为师生交流、家校互动、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以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
  一系列的活动将爱自然、爱环境、爱科学、爱学习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使“爱”的教育得到进一步深华。
  活动一:诵读校本教材—《走进经典》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省与知行统一是中国传统道德修养与实践的宗旨。这种自省是熟悉并运用社会道德规范评价自己、观察他人、警觉自己、检点行为的过程。因此,学校从《论语》《孟子》等中国古代众多经典中选择优秀篇目,编纂成校本教材《走进经典》。全书分3册,收录了为学、义利、修身、仁爱等方面具有教育启迪意义的文章。同时,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特辟一间用于诵读经典的教室,要求每班每周开设不少于1课时的经典诵读课。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每周通过诵读,饱览传统经典,理解涵义,从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到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再到精忠报国,不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最终完成美德的内化。
  活动二:精彩人生从《弟子规》开始
  学校多年来以“敬长辈、行孝道、献爱心”为主题,坚持在师生中开展“精彩人生从《弟子规》开始”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以期在全体师生中实现孝的传承、爱的传递。
  在以弘扬“孝”道文化为核心的实践活动中,全体与会者首先富含深情地齐声诵读了《弟子规 入则孝》篇。而后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相继发言,从老师的关爱、父母的期望角度向学生们诉说最真挚的情感。   带着一份感动,怀着一片孝心,来自各年级的学生代表随后登上讲坛,与同学们分享了践行《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并号召大家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学校还为荣获“践行《弟子规》小使者”荣誉称号的学生颁发了奖状,并组织学生在“践行《弟子规》从我做起”承诺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引导学生要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中华美德。
  活动三:凭吊“许巷惨案”遇难同胞
  每年清明时节,学校都会组织初一年级学生步行四十余分钟前往云林街道许巷村,向“许巷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敬献花圈,深切缅怀在“许巷惨案”中惨死在日军屠刀下的223位家乡同胞。伫立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学生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手持白花,以红旗引路,为遇难同胞敬献花圈、默哀、宣誓、敬礼。
  当“许巷惨案”的幸存者再次为学生讲述起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时,大家不由得为日军的残忍而愤怒,为民族的衰亡而叹息,强烈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哀乐声中,学生们用手中的鲜花向遇难同胞表达了最诚挚的哀思。
  一系列的活动从“学而知”入手,逐步达到“知而行”,从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过程。爱国、爱家、爱亲人、爱师长、爱学习这些中华传统美德,真正让爱成为唱响和谐校园的主旋律,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基石。
  以爱育人,坚持“三全三情”提升仓中学子人文情怀
  多年来,仓下中学坚持把“用爱心育人,育有爱心之人”作为育人的目标和手段。因此,学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落实是以“爱”的教育为突破口的。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把弘扬传统美德与学科教学紧紧联系在一起,将中华文化中的宽容、理解、尊重、谦让等美德高度整合为“爱”的教育,并贯穿于各学科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
  2007年以来,学校立足丰厚人文底蕴和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倡导构建人文课堂,开始探索以“全体参与、全程关注、全面提升,情境创设、情愫交流、情感升华”为内容的“三全三情”人文课堂教学模式,营建一个宽松的氛围,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宽容和爱心关注每位学生,不断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仓下中学的课堂是平等和谐的课堂,是包容共进的课堂,是闪烁着人文光芒的课堂。在爱意融融的教室里,学生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获得了受用终身的立身之本。
  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目的在于继承民族灿烂文化,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培养高素质人才。仓下中学充分发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学生乐于接受的新颖方式,让传统美德为教育服务。作为仓中人,我们有义务用自己的努力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之花盛开得更加鲜艳!
其他文献
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职业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工作。学习倦怠是指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而感到精力耗竭,对学习缺乏热情,感到能力不足。中职学生的学习倦怠是中职生沮丧、疲乏、不满意、焦虑、抑郁、冷漠、迷惑、无力、低自尊等消极学习心理的表现,反映了中职生对待学习的负面态度,对中职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职业学校肩负着为未来社会输送合格劳动者的重任,学生对文化知识及实践技能掌握情况直接关
期刊
羊尖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1995年,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与经验积累,在基本建设、规范运作、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校先后获区、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全国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TOP TEN(十佳)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并成为锡山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锡山区心理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江苏省心理课程基地等。学校在心里健康教育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期刊
在1月13日召开的“2016全民互联网嘉年华”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表示,经过几年“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光纤入户渗透率远超欧美,宽带用户光纤到户服务渗透率已经提升到了51.8%。  邬贺铨说,截止到2015年10月,中国8M及以上接入带宽占比提升到63%,20M及以上提升到27.5%,全国固定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到20M。去年第三季度和2012年相比,网络下载速率和视频
期刊
一般提起教学资源,往往只谈及教学环境、教科书、教具学具等固定资源,而忽视了课堂教学双边活动中时刻存在着的学生和教师这一现有的鲜活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学关系双边的教师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正是教学资源创新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是孤立地看待学生和教师的个体差异资源,应该将其整合起来,创造性地发掘和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师生之间的差异、教师之间的差异,通过差异交叉互补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将这一创新资源应用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创新时代的到来,教育界也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很多教育工作者不断发挥创新思维,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着青春和智慧。这其中,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学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樊百林,是一位佼佼者。她通过刻苦钻研和不断实践,首次在国内创建了现代工程实践教学这一新学科,为我国的创新人才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拓创新,引领未来  原本在北京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负责传统工艺实
期刊
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近年来,学校以“勤学、文明、团结、创新”为校风,坚定“本真”的理念,本着以“更具特色”达成“更高品质”的建设品牌学校的价值诉求,积极推进特色建设,全面丰富学校内涵,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较好地促进了学校的优质发展,尤其在本真课堂、校本课程研究、师资培养等方面具有了一定的发展优势。学校成为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江苏省第二批中华经典诵读基地学校、
期刊
古老的《易经》“三才之道”讲:“《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唐代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中道:“故知人才有殊,相去若是,校其优劣,讵可同年?”2015年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可见,自古至今,人才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期刊
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请你两手十指交叉,竖起两根食指,两眼紧盯两食指,你就会发现两食指在慢慢靠拢。试一试?  你一定会很惊讶地回答我:真的,两食指真的靠拢了!是的,朋友,让我告诉你,这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在教学中,暗示可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入理。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有效地渗透暗示手段,使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认为,一堂完整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如一篇“雏散神聚”的散文,将暗示等各种传知手
期刊
一、问题提出  课堂教学不仅要有精心的预设,更要利用教学智慧让课堂成为生成的舞台,只有让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体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当精心的预设在课堂教学中执行不了或受阻时,应剖析为什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解决。  二、预设遇阻的原因剖析  1.教学成为忠实推进预设的复制过程  上课是预设推进的过程,教师往往对自己设计的过程和思路烂熟于心,当课堂出现意外情况时,不善于根据教学情境、学生反馈调整自
期刊
从双星导航定位系统立项,到22颗北斗导航卫星嵌满天穹,从融入百姓生活,到走向全球组网,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经过22年艰辛探索,终于以中国标准屹立于世界之林。  在北斗问天征程上,镌刻着中国工程院院士、某卫星导航定位总站高级工程师谭述森奋进的人生足迹。  不畏艰难的躬行者  千百年来,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通过日月升坠辨东西,通过星斗高低量远近。进入信息化时代,“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星星”的宿习终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