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是五彩缤纷的,她最让人着迷的就是大胆的想象、飞越的神思,就是可以让人达到现实中难以达成的美好的梦想。新课程文本中,小学低段基本上是童话课文,高段也有许多优秀童话。因此,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有责任留住童话这份美,让学生的生活世界因童话充满童心、童趣。
一、正确解读童话
1.以常人之心读童话。新课程改革,许多教师最直接的反应是:教材内容儿童化了。的确,新课标教材与旧教材明显的不同是,选入课文的童话大多是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可以近距离对话的童话。但童话作品并不等同于儿童作品,虽然通俗易懂,可它本身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并不是一读就能感受的。因此,教师首先要以常人之心读童话,理解作品的背景资料及一些相关因素,对童话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
2.以教师之心理解童话。作为教师,与常人读童话、与学生读童话都应有所不同。与一般人读童话相比,教师要更多关注童话的教育性、人文性与丰富性,要在一般人的基础上对童话在教育意义、优美词句、表达方式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教师还要注意童话描写的角度,要思考应怎样引导学生理解童话,喜欢童话。
3.以学生之心解读童话。教师在正确理解童话的基础上,更应以“儿童本位”来解读童话,少一些分析,少一些深刻,多一点直观感动,多一点生命的触动。在平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对待童话的阅读上会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喜欢读课外童话,不喜欢阅读课文童话。究其原因却是因为他们讨厌对童话的分析和深入理解,不愿去问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为什么”;而阅读课外童话他们觉得更轻松,更自由,他们可以自由地想象,自由地倾听主人公的诉说。而这正是教师以学生之心阅读童话时应有的最基本的感受。
二、尊重学生对童话的多元理解
1.走出应试围城,正确设定教学目标。一位教育家说:“我认为儿童读物只要有趣即可,最多加上点想象力丰富、天马行空的要求,而什么知识性、教育功能只能是无意间所得,决不能刻意而为之。”的确,作为教师,绝不能为了应试,强制给学生一个标准化的答案,教师设定童话教学的目标应该做到三个化:一是儿童化,不提成人化的思想教育目标;二是多元化,不作无谓的标准形式规定;三是真实化,辩证对待童话本身。
2.重视教学过程,尊重学生多元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如何引导学生爱读童话、爱说童话上多动脑筋,要从“咬文嚼字”的僵化教法中解脱出来,引领学生置身于童话世界中,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使学生有三重理解:一是引导学生用童心理解。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用他们的想法解读童话;二是让学生个性理解。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童话的多元理解,或一些不着边际的想法,因为这一些被我们教师认为“无用”的东西往往是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三是引导学生从美好的层面理解。童话常带有讽刺性和批判性,但多是颂扬美好的事物,因此要引导学生从美好的角度理解,教师也要少一些批判性的说教。
三、留住学生心中的童话之美
1.让童话与“画”紧密联系。新课程教材,一篇优美生动的课文中常伴有形象的课文绘图。童话文是平面的,而通过童话绘图却能让童话“活”起来。因此,童话教学应十分重视童话绘图的作用,使“画”成为语言与形象的中间媒介。使学生学习童话的过程成为生动有趣的的过程,成为想象丰富、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最近,我上了一堂绘图童话课《小白兔与小灰兔》。课中,孩子们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完全沉浸在图的天地、童话的世界里。通过学习,他们都愿意学小白兔,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课后调查发现,90%的学生对家长或小伙伴说了“小白兔与小灰兔”的故事。的确,在读画之中读文,在阅读之中悦己。这样的阅读,不仅读画、读书、读文字,而且读人、读心、读世界。
2.让童话与“话”相依相存。童话教学课堂离不开评价,然而,课堂评价语的艺术与童话本身的艺术息息相关,教师在童话教学中应多一些“童话”,做到用“童话”评价童话。首先,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幽默风趣,要充分投入童话世界,多用儿童化语言。教师把童话讲给学生听,在讲的过程中与孩子交流,讲童话的过程就是一个亲情交流的过程。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对童话的不同需求,恰当地使用童话式评价语。再者,给学生一个展示“童话”的舞台。笔者在童话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喜欢读童话,喜欢说童话,不定期举办“童话节”。让学生在童话节这一天,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童话世界,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童话主人公的图片以及一些饰物贴在教室里。然后,每位学生都把自己假设为童话中的人物,戴上一些头饰,进行讲童话比赛。当然,让学生展示“童话”、爱上童话的途径很多,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心、有情去引导他们走进童话世界。
学生的世界是多元的,是五彩缤纷的,充满着创造,充溢着灵性。作为教师的我们,没有权利让学生过早地步入成人社会。我们应该多反思教学,多理解学生,从而多方式地让学生的童年多一些童话,多一份童真,多一点童心!■
一、正确解读童话
1.以常人之心读童话。新课程改革,许多教师最直接的反应是:教材内容儿童化了。的确,新课标教材与旧教材明显的不同是,选入课文的童话大多是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可以近距离对话的童话。但童话作品并不等同于儿童作品,虽然通俗易懂,可它本身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并不是一读就能感受的。因此,教师首先要以常人之心读童话,理解作品的背景资料及一些相关因素,对童话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
2.以教师之心理解童话。作为教师,与常人读童话、与学生读童话都应有所不同。与一般人读童话相比,教师要更多关注童话的教育性、人文性与丰富性,要在一般人的基础上对童话在教育意义、优美词句、表达方式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教师还要注意童话描写的角度,要思考应怎样引导学生理解童话,喜欢童话。
3.以学生之心解读童话。教师在正确理解童话的基础上,更应以“儿童本位”来解读童话,少一些分析,少一些深刻,多一点直观感动,多一点生命的触动。在平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对待童话的阅读上会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喜欢读课外童话,不喜欢阅读课文童话。究其原因却是因为他们讨厌对童话的分析和深入理解,不愿去问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为什么”;而阅读课外童话他们觉得更轻松,更自由,他们可以自由地想象,自由地倾听主人公的诉说。而这正是教师以学生之心阅读童话时应有的最基本的感受。
二、尊重学生对童话的多元理解
1.走出应试围城,正确设定教学目标。一位教育家说:“我认为儿童读物只要有趣即可,最多加上点想象力丰富、天马行空的要求,而什么知识性、教育功能只能是无意间所得,决不能刻意而为之。”的确,作为教师,绝不能为了应试,强制给学生一个标准化的答案,教师设定童话教学的目标应该做到三个化:一是儿童化,不提成人化的思想教育目标;二是多元化,不作无谓的标准形式规定;三是真实化,辩证对待童话本身。
2.重视教学过程,尊重学生多元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如何引导学生爱读童话、爱说童话上多动脑筋,要从“咬文嚼字”的僵化教法中解脱出来,引领学生置身于童话世界中,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使学生有三重理解:一是引导学生用童心理解。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用他们的想法解读童话;二是让学生个性理解。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童话的多元理解,或一些不着边际的想法,因为这一些被我们教师认为“无用”的东西往往是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三是引导学生从美好的层面理解。童话常带有讽刺性和批判性,但多是颂扬美好的事物,因此要引导学生从美好的角度理解,教师也要少一些批判性的说教。
三、留住学生心中的童话之美
1.让童话与“画”紧密联系。新课程教材,一篇优美生动的课文中常伴有形象的课文绘图。童话文是平面的,而通过童话绘图却能让童话“活”起来。因此,童话教学应十分重视童话绘图的作用,使“画”成为语言与形象的中间媒介。使学生学习童话的过程成为生动有趣的的过程,成为想象丰富、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最近,我上了一堂绘图童话课《小白兔与小灰兔》。课中,孩子们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完全沉浸在图的天地、童话的世界里。通过学习,他们都愿意学小白兔,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课后调查发现,90%的学生对家长或小伙伴说了“小白兔与小灰兔”的故事。的确,在读画之中读文,在阅读之中悦己。这样的阅读,不仅读画、读书、读文字,而且读人、读心、读世界。
2.让童话与“话”相依相存。童话教学课堂离不开评价,然而,课堂评价语的艺术与童话本身的艺术息息相关,教师在童话教学中应多一些“童话”,做到用“童话”评价童话。首先,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幽默风趣,要充分投入童话世界,多用儿童化语言。教师把童话讲给学生听,在讲的过程中与孩子交流,讲童话的过程就是一个亲情交流的过程。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对童话的不同需求,恰当地使用童话式评价语。再者,给学生一个展示“童话”的舞台。笔者在童话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喜欢读童话,喜欢说童话,不定期举办“童话节”。让学生在童话节这一天,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童话世界,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童话主人公的图片以及一些饰物贴在教室里。然后,每位学生都把自己假设为童话中的人物,戴上一些头饰,进行讲童话比赛。当然,让学生展示“童话”、爱上童话的途径很多,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心、有情去引导他们走进童话世界。
学生的世界是多元的,是五彩缤纷的,充满着创造,充溢着灵性。作为教师的我们,没有权利让学生过早地步入成人社会。我们应该多反思教学,多理解学生,从而多方式地让学生的童年多一些童话,多一份童真,多一点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