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的深意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zhofp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现象值得反省:没上学之前,孩子们无一例外地有着强烈的上学欲望,而真正背上书包走进课堂后,他们很快会对上学失去兴趣,个别人甚至开始厌学。习作教学的情况与此极其类似。走出困境的方法,在我看来,是从入学开始,就小心翼翼而又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动力,呵护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每日一句,“忽悠”着坚持
  10月份刚过完,我就给这群刚满六岁的孩子每人一本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写着“每日一句”的汉语拼音本,并告诉他们,每人每天在本子上写一句话,多写几句也可以。每天的主题怎么定?最开始,我指定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写,慢慢地就变得很随意,学生可以自由地找一幅插图来写,也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方式和时间方面的要求也很宽松:会写的字写汉字,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代替;可以在课间休息时写,也可以回家写。不过,有一条纪律,每天中午必须交给我批阅。每天中午,坐在走廊上批改“每日一句”时的热闹至今难忘:孩子们把我围得水泄不通,得了三面红旗的会欢呼一声“耶——”,得了一面红旗的则会小声嘀咕“唉——”。当然,除非没写,否则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得到我精心描绘的红旗。
  这期间,我会变着花样组织评比活动。比如:“看看谁的红旗多”;“我来写,你来评”;“好句读给妈妈听,妈妈给我点个赞”;“我的‘金’句子上墙啦”,等等。一群六岁多的孩子被我忽悠着,坚持写了近一年的“每日一句”。坚持的结果很不错,孩子们的汉语拼音拼写能力提升很快,会认会写的汉字也比其他班的学生要多。
  二、接力写话,合作出精彩
  二年级上学期,“每日一句”变成了“接力写话”,单打独斗变成了小组合作。我把学生分为五人一组,要求他们从周一到周五轮流写话,字数不限,有话就多写,没话就少写。第二名学生当“小老师”批改第一名学生的写话作业,要求发现错别字等要用红笔圈出并纠正,还要用画星星的方式做出评价。以此类推,一周下来,每人一次写话作业,每人一次当“小老师”的机会。月末组织一次评比,各小组推荐出最优秀的四篇写话粘贴到教室后的展示墙上,我则会把它们打印出来,装入《班级优秀写话集》。
  接力写话持续了两个多月后,我发现部分学生开始应付。这不能怪学生,再好玩的事情日复一日地做,也会感到厌倦。该变个什么花样呢?那就来个升级版的接力编故事吧:五人小组不变,从周一到周五轮流写的要求也不变,但规定第一名学生写故事的开头,中间三名学生写故事的过程,最后一名学生写故事的结尾;写作时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向家长求助;而写作素材由我来定,有时我会抛出两三个动画片主人公的名字,有时我会随机从班级里抽出几名学生的名字,有时我会给出几个玩具,有时我会出示一张图画。每周一下午的语文课成了固定的故事会时间,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讲述他们合作编写的故事。获得前三名的故事能幸运地得到我的指导,并进行二次修改,然后打印出来,汇编进《班级优秀写话集》。
  放寒假时,我把这些写话集和“学生评价手册”一起发给学生。看着面前一张张自豪、满足的小脸,我想,这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新年礼物了。
  三、动物日记,兴趣是动力
  二年级下学期正值春暖花开的三月份,校门口有小贩开始出售蚕卵。一边养蚕、一边写日记既可以解决內容枯燥无味的问题,又可以丰富写作素材、培养观察能力,但是在教室里养蚕会不会影响学生上课呢?再三考虑后,我把决策权交给了学生。班会课上,一场热火朝天的讨论开始了。第一个问题:养不养?学生以举手表决的形式一边倒地同意:养!第二个问题:怎么养?这个问题有些复杂,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了一番,最后统一了意见:小组合作养,白天带到学校来,晚上由小组成员轮流带回家,养蚕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请家长指导。我告诉学生,蚕的生长周期有50多天,既然决定了养蚕,就要提前了解蚕的生长规律、饲养注意事项等,还要提前做好分工,确保蚕顺利生长。
  当然,我不忘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每人每周写一篇养蚕日记,记录自己养蚕的过程和心情,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50多天一晃而过,当一堆或金灿灿或白晃晃的蚕茧送到我面前时,每名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养蚕日记系列。
  我们来欣赏下面两则日记:
  3月20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缠着妈妈在校门口小贩那里买了一些蚕宝宝。说是蚕宝宝,其实就是一张白纸上爬着的一条条黑色的虫子,像一只只蚂蚁。第一次见到它们,我心里很有点害怕,但这是全班同学一起同意的养蚕任务,我只能硬着头皮把它们带回家。
  小区东面有一棵桑树,妈妈带我去采了一些桑叶回来。我把桑叶放进盒子里,蚕宝宝快速爬上去。没过多久,桑叶上出现了很多小洞。啊,好神奇!这么小的蚕宝宝,吃桑叶的速度竟然这么快!看来,我以后要经常去采桑叶了。
  4月26日 星期三 多云
  今天,终于轮到我带蚕宝宝回家了。我轻轻打开盒盖,发现10只胖乎乎的蚕宝宝身上不再是纯白,而微微有些发黄。
  吃完晚饭,我摸摸自己圆鼓鼓的肚子,感觉蚕应该也饿了,就拿出几片桑叶去喂它们。蚕宝宝闻到香味,都慢慢地往桑叶上面爬。——咦,这两只怎么不吃啊!一只弯曲着身体躲在角落里,一只缓慢地爬到了“房”顶上。爷爷说,它们可能要结茧了。
  第二天早上,盒子里只剩下8只蚕了,却多了一个白色和一个黄色的椭圆形的东西。这就是蚕茧吧!
  这是尹晴同学的两则观察日记。这样的文字生动真实,读起来饶有趣味。更重要的是,它们不是在教师的强迫要求之下完成的,而来自于学生的真实观察,所以学生是在愉悦的状态中完成习作的,这个过程是美的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
  四、模仿写话,方法来奠基
  经过一年多自由随意的写话训练,学生基本上处于“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状态了。马上要升入三年级,进行正式的习作训练了。我想,应该给学生一点方法的指导了。怎样做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呢?我决定以教材中优秀的范文为例,对学生进行句段仿写训练。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其中的优秀篇章比比皆是。二年级下册《泉水》中有这样的句式:
  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泉水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
  这几个段落句式相同,读起来有一种韵律美。教学时,我先带着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文本独特的语言美,然后出示“泉水流过 ,看见 。泉水说:‘ 。’”要求学生仿写。这样的写话训练很受学生欢迎,他们发挥想象,写出了很多与课本里的文字同样优美的话:泉水流过稻田,田野里的禾苗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喝饱了,你们就能结出金黄的谷穗。”
  英国有这样一句谚语:“兴趣是不会说谎的。”学生有没有习作兴趣,我们从他们凝神习作时的神态和最终形成的文字中一眼就能看出来。然而,看出来不是目的,真正目的应是找到维持学生兴趣的方法,而这需要教师付出心血与智慧。
  (作者单位: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姜楚华
其他文献
“学记语文”是在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和21世纪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启发下进行的一项语文教学研究。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从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是教学实效性不强,效率不高)出发,探索语文教学的“突围之路”。  我们从哪里“突围”?在大家(包括决策者和实施者)把寻觅改革良方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国外的时候,湖北仙桃有一群人在向爱平老师的带领下,把目光投向本土,投向我国古代的教育论著,从中寻找
试若循琅琅书声,登岭拾阶,徽派的青灰砖瓦墙与红漆点金大门显得古朴,砖柱楹联“桃岭育新苗披一岭诗意,杏园读经典沁满园墨香”。桃花岭小学便是这宜昌市西陵区繁华闹市中的一方育人净土。  五年前,贺金莲校长在此播撒了“阅读生根计划”的种子,读名著、诵诗词、背经典……学校行成读书尚文之风,学生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成长。桃小探索“整本书阅读”,随着课程的发展,构建了一个被学生热爱的大阅读课程体系。  传承与发扬
一、开门放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为了解决学生生活范围窄以及观察不细、积累不够导致的作文内容空泛等问题,实验学校和教师克服困难,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刘隔中学、里潭中学除了平时布置“上学路上”“秋收一景”“趣事”“丰收时节”“鱼市”等命题观察日记外,还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到田野、乡村、社区开展活动,观察生活。韩集中学七年级学完《春》《济南的冬天》等课文后,组织学生观察家乡风貌,进
《认识图形》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与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培养空间观念,给予孩子充分的体验感知时空。  直观渗透 承上启下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你们能说出它们是什么图形吗?(展示药盒、魔方和水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中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师:你们知道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哪些图形吗?(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找出
预习设计是生态课堂的必要环节。设计中,可以渗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关注学习重点,帮助教师客观地掌握学情,成为“顺学而导,突破难点”的依据。  我们可以从“读、思、问、找”四个方面考虑预习内容的设计。  读。作为语文学科的预习,读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在读的预习设计中应该包括:1.字词预习,扫清学生读的障碍;2.读的预习,帮助学生提高语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关于字词预习。生字预习,可以练习题的形式检
从2014年开始,宜昌市作为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其主要任务之一是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框架、评价标准,研制开发评价工具,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此,我们宜昌市初中生物学业评价课题组的教师展开了基于课标的初中生物学业评价标准构建的相关研究。  所谓标准,是指衡量事物的准则,是对事物进行评判的尺度,是按要求完成的程度或水平。美国学者林恩·克拉克认为,标准分为两种
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校以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开发实施《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校本课程,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有效结合,引领学生走进传统、亲近经典,帮助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实现文化自信的终极目标。  立春草木知——课程开发循序渐进  文化选择是教育所承担的一项重要文化功能,而课程是学校教育进行文化传承的主要媒介。我校立足地域文化特色,紧紧
《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两位数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十进位制计数法的启蒙阶段,该内容对于后续知识的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关蓓工作室的成员对该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全市进行了展示,这节课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如下:  一、解读教材,整合资源  首先,综观全局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小学阶段对于数概念的教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阶段,一年级下学期100以内数
打开课本,又是曾经的老朋友——鄂教版《语文》六年级《鲁智深行侠桃花庄》。此课曾经上过四遍,其中还有一次是作为区级交流课给区内教师展示。但是这一次再给孩子们上此课,孩子们的表现却意外给我的教学开启了另一扇窗!  照例,课前让孩子们预习课文:预先扫清阅读障碍,结合课后的理解运用学习课文。到了上课的时候,依旧是原来的“配方”——检查预习、概括文章内容、剖析人物形象、情感朗读,但孩子们的表现却让我感受到了
《家乡的艺术——阳新布贴》是一节以高年段学生为授课对象的小学美术欣赏课,在进行授课前,笔者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教学重点放在欣赏与理解上,让学生对本土文化产生兴趣与喜爱,再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学习。重组原有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其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参考。  一、实物直观溯起源  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