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农村小学生习作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一个是教师怕教作文,再就是学生怕写作文,这种现象在信息相对闭塞、教学设施相对不完备的农村小学极为普遍。学生习作总是一副老面孔,不少学生习作题材雷同,语言没有个性,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部分学生的习作水平在低水平徘徊,同一题材反复做文章,没有创意,学生习作兴趣普遍不高。还有农村家长对孩子阅读的不重视,孩子的阅读局限于学校。孩子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文章也就不会精彩。这些就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 中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习作不只是作文课的事,习作的基础在阅读,习作的源泉在生活,习作的成功在大量的练习,要想提高习作教学质量必须进行这几方面的整合。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新的作文教学思想: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到作大自然中和社会生活中去学习
现在好多孩子一写作文就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地编写别人的故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缺少感情,有时还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这也使得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其实我们教师应引导我们的孩子回到广大无边的农村中、回到我们自己身边去发现素材、积累素材、提炼素材,以丰富作文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第一,家乡之美,这是孩子们写景极好的题材资源。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积累到自己的作文当中,这样可以避免舍近就远、浪费资源、避免猎奇心理,又可以锻炼孩子们捕捉素材的能力,激发小作者对家乡热爱之情。
第二,生活感悟, 通过让学生从身边的父母开始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在劳动中交流情感,提炼最有感受的写作素材,这样可以避免虚构故事,泛泛而谈,假情假义的作文现象。
一是感悟劳动辛苦。对于当今农民的后代来说,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千百年旧思想影响,年轻的父母,往往本着让孩子跳出“农门”的宿愿,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里地头东跑西摸。因此,许多农村孩子写劳动,只言片语,写不实在,写不生动。我们通过让他们跟随父母参加家里劳动,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并加以提炼,上升到学习农民勤劳纯朴品质的层面上。
二是品尝劳动果实 。现在的孩子缺少责任心、耐心,可以让孩子对其劳动果实写下观察日记。这样的日记内容是孩子们非常有兴趣的,因为他们有东西可写,有感情可发。长期积累下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耐心、责任心,还能够提高去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第三,农村新变化。国家的新农村建设,给我们农村带来了无限生机。农村孩子要反映家乡发展变化,要实实在在从身边开始深入农村新居采集、了解情况,积累素材,不能走马观花,随随便便,要以小见大,观察农家院,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写作中才能表达真情实感。
真实,是作文的灵魂。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库,是一个展示真情实感的大舞台。叔本华说过: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农村的孩子们踏遍自己家乡这块热土,寻找身边的人,捕捉身边的故事,学作文,也学做人,让孩子们能“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心”,让农村孩子的作文回归农村。
二、教师要引领学生去书的海洋中遨游,去书的海洋中汲取营养
它可以让学生体验真实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单单依靠在学校里有限的时间来提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第一,和家长进行密切交流。我们可以通过看家长会的方式改变他们的认识,让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读书交流会看到孩子的优秀表现;我们可以向家长发放一封书信,告知了我们在学生中开展课外阅读的目的、意义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以期取得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把开展课外阅读的意义真正宣传到家长们的心底,让其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第二,通过课堂的延伸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了《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孙漂流记》后,学生们被课文中精彩细致的描写所吸引,就可以介绍他们去读整本书,并告诉他们还有好多精彩的文章等着去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被大大的激发。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就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吸收越充分表达就越贴切,详尽。”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 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孩子有了大量的阅读做基础,再写文章就容易多了。
三、作文的提高还需大量的练习,以及教师的指导和点评
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正常的个人磋商是写作教学的基础”。农村小学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生活比较单调、刻板。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以鼓励、肯定,增强学生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所以不论是面批、讲评课上的口头评语,还是作文本中的书面批语,教师必须认真、仔细地听取和阅读。对于学生作文中精彩的、生动的、感情充沛的语言表达,要给予肯定;对于学生作文中的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地方,必须要指出问题所在,应该怎么修改,规范学生的写作,使学生直接受益。
大量的阅读,精细的指导,加上这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让我们农村孩子的作文在这上面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
《语文课程标准》 中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习作不只是作文课的事,习作的基础在阅读,习作的源泉在生活,习作的成功在大量的练习,要想提高习作教学质量必须进行这几方面的整合。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新的作文教学思想: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到作大自然中和社会生活中去学习
现在好多孩子一写作文就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地编写别人的故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缺少感情,有时还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这也使得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其实我们教师应引导我们的孩子回到广大无边的农村中、回到我们自己身边去发现素材、积累素材、提炼素材,以丰富作文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第一,家乡之美,这是孩子们写景极好的题材资源。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积累到自己的作文当中,这样可以避免舍近就远、浪费资源、避免猎奇心理,又可以锻炼孩子们捕捉素材的能力,激发小作者对家乡热爱之情。
第二,生活感悟, 通过让学生从身边的父母开始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在劳动中交流情感,提炼最有感受的写作素材,这样可以避免虚构故事,泛泛而谈,假情假义的作文现象。
一是感悟劳动辛苦。对于当今农民的后代来说,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千百年旧思想影响,年轻的父母,往往本着让孩子跳出“农门”的宿愿,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里地头东跑西摸。因此,许多农村孩子写劳动,只言片语,写不实在,写不生动。我们通过让他们跟随父母参加家里劳动,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并加以提炼,上升到学习农民勤劳纯朴品质的层面上。
二是品尝劳动果实 。现在的孩子缺少责任心、耐心,可以让孩子对其劳动果实写下观察日记。这样的日记内容是孩子们非常有兴趣的,因为他们有东西可写,有感情可发。长期积累下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耐心、责任心,还能够提高去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第三,农村新变化。国家的新农村建设,给我们农村带来了无限生机。农村孩子要反映家乡发展变化,要实实在在从身边开始深入农村新居采集、了解情况,积累素材,不能走马观花,随随便便,要以小见大,观察农家院,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写作中才能表达真情实感。
真实,是作文的灵魂。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库,是一个展示真情实感的大舞台。叔本华说过: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农村的孩子们踏遍自己家乡这块热土,寻找身边的人,捕捉身边的故事,学作文,也学做人,让孩子们能“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心”,让农村孩子的作文回归农村。
二、教师要引领学生去书的海洋中遨游,去书的海洋中汲取营养
它可以让学生体验真实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单单依靠在学校里有限的时间来提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第一,和家长进行密切交流。我们可以通过看家长会的方式改变他们的认识,让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读书交流会看到孩子的优秀表现;我们可以向家长发放一封书信,告知了我们在学生中开展课外阅读的目的、意义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以期取得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把开展课外阅读的意义真正宣传到家长们的心底,让其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第二,通过课堂的延伸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了《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孙漂流记》后,学生们被课文中精彩细致的描写所吸引,就可以介绍他们去读整本书,并告诉他们还有好多精彩的文章等着去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被大大的激发。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就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吸收越充分表达就越贴切,详尽。”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 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孩子有了大量的阅读做基础,再写文章就容易多了。
三、作文的提高还需大量的练习,以及教师的指导和点评
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正常的个人磋商是写作教学的基础”。农村小学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生活比较单调、刻板。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以鼓励、肯定,增强学生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所以不论是面批、讲评课上的口头评语,还是作文本中的书面批语,教师必须认真、仔细地听取和阅读。对于学生作文中精彩的、生动的、感情充沛的语言表达,要给予肯定;对于学生作文中的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地方,必须要指出问题所在,应该怎么修改,规范学生的写作,使学生直接受益。
大量的阅读,精细的指导,加上这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让我们农村孩子的作文在这上面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