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讲解“大学计算机基础”电子表格软件Excel中的相对、绝对、混合三种引用,探讨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Excel 2007理论课和上机课的有效结合方式。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 引用
0 引言
计算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在现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计算机技术成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这门课程涉及计算机概述、数据编码、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多媒体技术基础等内容,其中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学习是上机课重点学习的内容。办公自动化软件主要包括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7、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7、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07。在这些软件中,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是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7,如何有效地结合理论课和上机课、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任课教师积极探索的。本文以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颜烨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理工类)第9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7”中相对、绝对、混合三种引用内容的讲解为例,探讨Excel 2007理论课与上机课的结合方式。
1 理论课与上机课的特点
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为例。根据该校现有的条件,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授课包括理论课和上机课,理论课和上机课交错排课。理论课以大班形式教学,一般120人左右;上机课一般60人左右。理论课以多媒体投影仪和板书展示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便于教师讲解、总结知识、提高学生注意力,缺点:学生不能动手操作,难以理解操作规律。上机课每个学生操作一台电脑,优点:学生通过操作熟练操作技能,消化理解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缺点:学生基础不同、操作进度不同,教师巡回个别辅导,工作量较大。为了充分发挥理论课和上机课的优点,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融会贯通。下面具体讲解教材中“9.1制作销售业绩统计表”中相对、绝对、混合三种引用内容的授课安排。
2 一学时上机课
首先提出上机任务:完成教材中“图9.1销售业绩统计表”的制作,以此任务,教师在上机课中讲解Excel工作簿的创建方法,使学生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之间的关系,学会单元格地址和单元格区域的表示方法、灵活使用填充柄在Excel发挥的作用,能够对单元格进行字体、字号、边框、底纹、数字、对齐等格式化操作。学生将基本表格制作完成之后,利用SUM函数或单元格地址直接相加计算出“销售总额”,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公式计算销售排名?引出公式中用到的内容:相对、绝对、混合三种引用的学习。
3 一学时理论课
理论上教师通过讲解、习题巩固两种方式讲授相对、绝对、混合三种引用。
3.1 教师讲解部分 相对引用的讲解:首先讲解相对引用的概念:相对引用是用户在公式中使用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引用。
接着举例说明相对引用在计算图1总分中的应用。
图1 使用相对引用计算总分
在图1F2单元格中填写李明的总分计算公式“=C2+D2+
E2”,该公式的形式为原单元格地址的直接引用,为相对引用形式。双击单元格F2的右下角的填充柄位置,发现李明下面的三个人的总分也计算出来了,而且发现总分的计算公式变化了,可知填充柄实现了公式的复制粘贴。通过复制粘贴公式来找具体的规律:选中F2单元格执行复制,然后选中F5单元格进行粘贴,双击F5单元格,看到F5单元格中的公式“=C5+D5+E5”,通过对比可知新单元格地址为F5,原单元格地址为F2,单元格地址的变化量为“列不变,行加3”;而单元格地址的公式由“=C2+D2+E2”变成了“=C5+D5+E5”,公式中的单元格地址对应起来发现对应的单元格列、行的变化量为“列不变,行加3”。通过分析可知单元格地址的变化量和公式中单元格列、行的变化量是一致的。再次验证一下这一规律:复制F2单元格中的公式“=C2+D2+E2”,粘贴至H6单元格,H6单元格中的结果为0,公式为“=E6+F6+G6”,可以看到此时的单元格地址的变化量和公示中单元格地址的变化量仍然是一致的。
由此总结出相对引用的规律:公式复制时单元格的相对引用会根据移动的位置自动调节公式中引用单元格的地址。
绝对引用的讲解:
首先讲解绝对引用的概念:绝对引用是指引用单元格的行列前加$。
接着举例说明绝对引用在图2总分中的应用。
图2 使用绝对引用计算总分
在图2的F2单元格中填写李明的总分计算公式“=$C$2+$D$2+$E$2”,利用填充柄得出其他三个人的总分,数值和李明的总分一样都是199,双击F3、F4、F5单元格,查看单元格中的公式都是“=$C$2+$D$2+$E$2”,单独复制F2单元格中的公式,粘贴至H6发现公式仍然是“=$C$2+$D$2+$E$2”。
由此说明绝对引用的规律:复制绝对引用的公式时,绝对引用中的单元格将不随着公式的变化而变化。
混合引用的讲解:首先讲解混合引用的概念:混合引用是指单元格地址行或列前加$。
接着举例说明混合引用在图3中总分的应用。
图3 使用混合引用计算总分
在图3的F2单元格中填写李明的总分计算公式“=C2+$D$2+$E$2”,利用填充柄得出其他三个人的总分,数值发生了变化,打开F5中公式“=C5+$D$2+$E$2”,可以看出公式总的相对引用发生了变化,绝对引用部分没有发生变化,而且相对引用部分的变化量和单独的相对引用的规律是一样的。
得出混合引用的规律:在公式复制时,混合引用中的相对地址随着位置变化而变化,绝对地址保持不变。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Excel中复制公式时,得出新单元格中公式的方法:①分析原公式,确定公式中哪部分为相对引用、哪部分为绝对引用;②对比新公式的单元格地址和原公式的单元格地址,确定单元格地址的列和行的变化量;③将单元格地址的列、行变化量和原公式中的相对引用部分相加(减),绝对引用部分不变,得新公式。
3.2 习题巩固部分 为了使学生掌握三种引用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加深对三种引用规律的使用,在理论课上让学生思考例题:设工作表区域A1:A12各单元格从上而下顺序存储有某商店1~12月的销售额。为了在区域B1:B12各单元格从上向下顺序得到从1月到各月的累计销售额,可先在B1单元格中输入公式_______,然后将其中的公式向下填充复制到区B2:B12中即可。
由学生思考后找学生分析公式,然后教师点评学生的公式是否正确。
4 一学时上机课
为了巩固学习Excel中的公式,在上机课由学生自己利用RANK函数计算出理论教材中“图9.1销售业绩统计表”中的排名,然后操作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等内容。
5 上课效果反馈
经过笔者在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近几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部分理论课和上机课的教学,验证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了Excel中公式的使用。
总之,有效地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课和上机课,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Excel的兴趣,真正让办公软件体现出学习和工作助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颜烨,刘嘉敏.大学计算机基础(理工类)[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2]陈芝芬.《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高校讲坛,2010(33).
[3]杨慧.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8(05).
课题项目:文章来源是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 引用
0 引言
计算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在现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计算机技术成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这门课程涉及计算机概述、数据编码、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多媒体技术基础等内容,其中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学习是上机课重点学习的内容。办公自动化软件主要包括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7、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7、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07。在这些软件中,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是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7,如何有效地结合理论课和上机课、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任课教师积极探索的。本文以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颜烨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理工类)第9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7”中相对、绝对、混合三种引用内容的讲解为例,探讨Excel 2007理论课与上机课的结合方式。
1 理论课与上机课的特点
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为例。根据该校现有的条件,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授课包括理论课和上机课,理论课和上机课交错排课。理论课以大班形式教学,一般120人左右;上机课一般60人左右。理论课以多媒体投影仪和板书展示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便于教师讲解、总结知识、提高学生注意力,缺点:学生不能动手操作,难以理解操作规律。上机课每个学生操作一台电脑,优点:学生通过操作熟练操作技能,消化理解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缺点:学生基础不同、操作进度不同,教师巡回个别辅导,工作量较大。为了充分发挥理论课和上机课的优点,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融会贯通。下面具体讲解教材中“9.1制作销售业绩统计表”中相对、绝对、混合三种引用内容的授课安排。
2 一学时上机课
首先提出上机任务:完成教材中“图9.1销售业绩统计表”的制作,以此任务,教师在上机课中讲解Excel工作簿的创建方法,使学生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之间的关系,学会单元格地址和单元格区域的表示方法、灵活使用填充柄在Excel发挥的作用,能够对单元格进行字体、字号、边框、底纹、数字、对齐等格式化操作。学生将基本表格制作完成之后,利用SUM函数或单元格地址直接相加计算出“销售总额”,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公式计算销售排名?引出公式中用到的内容:相对、绝对、混合三种引用的学习。
3 一学时理论课
理论上教师通过讲解、习题巩固两种方式讲授相对、绝对、混合三种引用。
3.1 教师讲解部分 相对引用的讲解:首先讲解相对引用的概念:相对引用是用户在公式中使用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引用。
接着举例说明相对引用在计算图1总分中的应用。
图1 使用相对引用计算总分
在图1F2单元格中填写李明的总分计算公式“=C2+D2+
E2”,该公式的形式为原单元格地址的直接引用,为相对引用形式。双击单元格F2的右下角的填充柄位置,发现李明下面的三个人的总分也计算出来了,而且发现总分的计算公式变化了,可知填充柄实现了公式的复制粘贴。通过复制粘贴公式来找具体的规律:选中F2单元格执行复制,然后选中F5单元格进行粘贴,双击F5单元格,看到F5单元格中的公式“=C5+D5+E5”,通过对比可知新单元格地址为F5,原单元格地址为F2,单元格地址的变化量为“列不变,行加3”;而单元格地址的公式由“=C2+D2+E2”变成了“=C5+D5+E5”,公式中的单元格地址对应起来发现对应的单元格列、行的变化量为“列不变,行加3”。通过分析可知单元格地址的变化量和公式中单元格列、行的变化量是一致的。再次验证一下这一规律:复制F2单元格中的公式“=C2+D2+E2”,粘贴至H6单元格,H6单元格中的结果为0,公式为“=E6+F6+G6”,可以看到此时的单元格地址的变化量和公示中单元格地址的变化量仍然是一致的。
由此总结出相对引用的规律:公式复制时单元格的相对引用会根据移动的位置自动调节公式中引用单元格的地址。
绝对引用的讲解:
首先讲解绝对引用的概念:绝对引用是指引用单元格的行列前加$。
接着举例说明绝对引用在图2总分中的应用。
图2 使用绝对引用计算总分
在图2的F2单元格中填写李明的总分计算公式“=$C$2+$D$2+$E$2”,利用填充柄得出其他三个人的总分,数值和李明的总分一样都是199,双击F3、F4、F5单元格,查看单元格中的公式都是“=$C$2+$D$2+$E$2”,单独复制F2单元格中的公式,粘贴至H6发现公式仍然是“=$C$2+$D$2+$E$2”。
由此说明绝对引用的规律:复制绝对引用的公式时,绝对引用中的单元格将不随着公式的变化而变化。
混合引用的讲解:首先讲解混合引用的概念:混合引用是指单元格地址行或列前加$。
接着举例说明混合引用在图3中总分的应用。
图3 使用混合引用计算总分
在图3的F2单元格中填写李明的总分计算公式“=C2+$D$2+$E$2”,利用填充柄得出其他三个人的总分,数值发生了变化,打开F5中公式“=C5+$D$2+$E$2”,可以看出公式总的相对引用发生了变化,绝对引用部分没有发生变化,而且相对引用部分的变化量和单独的相对引用的规律是一样的。
得出混合引用的规律:在公式复制时,混合引用中的相对地址随着位置变化而变化,绝对地址保持不变。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Excel中复制公式时,得出新单元格中公式的方法:①分析原公式,确定公式中哪部分为相对引用、哪部分为绝对引用;②对比新公式的单元格地址和原公式的单元格地址,确定单元格地址的列和行的变化量;③将单元格地址的列、行变化量和原公式中的相对引用部分相加(减),绝对引用部分不变,得新公式。
3.2 习题巩固部分 为了使学生掌握三种引用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加深对三种引用规律的使用,在理论课上让学生思考例题:设工作表区域A1:A12各单元格从上而下顺序存储有某商店1~12月的销售额。为了在区域B1:B12各单元格从上向下顺序得到从1月到各月的累计销售额,可先在B1单元格中输入公式_______,然后将其中的公式向下填充复制到区B2:B12中即可。
由学生思考后找学生分析公式,然后教师点评学生的公式是否正确。
4 一学时上机课
为了巩固学习Excel中的公式,在上机课由学生自己利用RANK函数计算出理论教材中“图9.1销售业绩统计表”中的排名,然后操作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等内容。
5 上课效果反馈
经过笔者在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近几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部分理论课和上机课的教学,验证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了Excel中公式的使用。
总之,有效地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课和上机课,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Excel的兴趣,真正让办公软件体现出学习和工作助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颜烨,刘嘉敏.大学计算机基础(理工类)[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2]陈芝芬.《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高校讲坛,2010(33).
[3]杨慧.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8(05).
课题项目:文章来源是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