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低磷性红尿病是一种营养代谢病,临床上以低磷酸盐血症、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常发生于产后不久的3~6胎高产奶牛,病死率高达25%~30%。
一、病因
主要是因奶牛饲料中磷缺乏或含量低,加上母牛产奶量高,磷排出量增加,导致磷供应不足出现低磷酸盐血症,从而引发本病。
二、发病原理
有研究证实,无机磷是红细胞无氧糖酵解过程中的一个必要因子,磷缺乏时,红细胞的无氧糖酵解不能正常进行,作为酵解产物的三磷酸腺苷相应减少,而三磷酸腺苷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红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三磷酸腺苷减少,会造成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红细胞发生变形、溶解,产生血红蛋白。
三、临床症状
红尿是本病的明显症状。轻症的多在分娩后不久突然排出泡沫状血红蛋白尿,颜色逐渐由淡红色、红色、赤褐色到咖啡色;病牛排尿次数增多,但每次排尿量相对减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牛食欲下降,反刍、嗳气功能紊乱,瘤胃蠕动减弱;呼吸次数增加,脉搏增数,心搏动加快加强,颈静脉怒张,产奶量降低;可视黏膜苍白、黄染,血液稀薄,凝固性降低,血清呈樱桃红色;心脏听诊,偶尔发现杂音,肝区叩诊呈现疼痛反应。
四、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数减少,由正常的(5~6)×1012个/升降到(1.5~2.0)×1012个/升,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降低。血清无机磷含量由正常的1.29~2.58毫摩尔/升降到0.13~0.48毫摩尔/升,个别严重的病牛甚至可降到0.06毫摩尔/升。血清钾含量也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增多,尿液含有血红蛋白、蛋白质、尿素氮。
五、诊断
根据奶牛的发病特点、特征性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但应注意与临床常见的奶牛焦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相鉴别。
奶牛焦虫病是环形泰勒焦虫寄生于牛红细胞内所致的以高热、贫血、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流行依靠蜱传播,多发于气温较高的6~9月份。病牛体温升高,消化紊乱,贫血,黏膜苍白、黄染,出现血红蛋白尿。血液涂片在红细胞中可见到环形焦虫虫体。
钩端螺旋体病是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以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黏膜和皮肤坏死及短期发热为特征。此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秋鼠类大量繁殖活动时期,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病牛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可视黏膜苍白、黄染,鼻唇部黏膜坏死,并表现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尿。通过微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查可确诊。
六、防治
1. 给予病牛全价日粮,注意添加麸皮、高粱、米糠、骨粉、豆饼等含磷丰富的饲料。
2. 根据病牛体重大小,静脉注射磷酸二氢钠300~500毫升,间隔12小时第二次注射,一般注射用药两次后红尿即可消失。
3. 病重牛同时口服“速补磷”(主要成分为磷酸二氢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B族维生素、氨基酸),每次250毫升,每天两次,连用3天。
4. 为补充血容量,增加机体能量,应适当补给生理盐水、氨基酸、维生素C、葡萄糖和维生素A等。
5. 对于奶牛贫血,可使用右旋糖酐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物质,严重贫血的要及时采取输血疗法。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行唐县兽医防疫站 邮编:050600)
一、病因
主要是因奶牛饲料中磷缺乏或含量低,加上母牛产奶量高,磷排出量增加,导致磷供应不足出现低磷酸盐血症,从而引发本病。
二、发病原理
有研究证实,无机磷是红细胞无氧糖酵解过程中的一个必要因子,磷缺乏时,红细胞的无氧糖酵解不能正常进行,作为酵解产物的三磷酸腺苷相应减少,而三磷酸腺苷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红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三磷酸腺苷减少,会造成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红细胞发生变形、溶解,产生血红蛋白。
三、临床症状
红尿是本病的明显症状。轻症的多在分娩后不久突然排出泡沫状血红蛋白尿,颜色逐渐由淡红色、红色、赤褐色到咖啡色;病牛排尿次数增多,但每次排尿量相对减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牛食欲下降,反刍、嗳气功能紊乱,瘤胃蠕动减弱;呼吸次数增加,脉搏增数,心搏动加快加强,颈静脉怒张,产奶量降低;可视黏膜苍白、黄染,血液稀薄,凝固性降低,血清呈樱桃红色;心脏听诊,偶尔发现杂音,肝区叩诊呈现疼痛反应。
四、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数减少,由正常的(5~6)×1012个/升降到(1.5~2.0)×1012个/升,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降低。血清无机磷含量由正常的1.29~2.58毫摩尔/升降到0.13~0.48毫摩尔/升,个别严重的病牛甚至可降到0.06毫摩尔/升。血清钾含量也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增多,尿液含有血红蛋白、蛋白质、尿素氮。
五、诊断
根据奶牛的发病特点、特征性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但应注意与临床常见的奶牛焦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相鉴别。
奶牛焦虫病是环形泰勒焦虫寄生于牛红细胞内所致的以高热、贫血、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流行依靠蜱传播,多发于气温较高的6~9月份。病牛体温升高,消化紊乱,贫血,黏膜苍白、黄染,出现血红蛋白尿。血液涂片在红细胞中可见到环形焦虫虫体。
钩端螺旋体病是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以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黏膜和皮肤坏死及短期发热为特征。此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秋鼠类大量繁殖活动时期,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病牛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可视黏膜苍白、黄染,鼻唇部黏膜坏死,并表现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尿。通过微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查可确诊。
六、防治
1. 给予病牛全价日粮,注意添加麸皮、高粱、米糠、骨粉、豆饼等含磷丰富的饲料。
2. 根据病牛体重大小,静脉注射磷酸二氢钠300~500毫升,间隔12小时第二次注射,一般注射用药两次后红尿即可消失。
3. 病重牛同时口服“速补磷”(主要成分为磷酸二氢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B族维生素、氨基酸),每次250毫升,每天两次,连用3天。
4. 为补充血容量,增加机体能量,应适当补给生理盐水、氨基酸、维生素C、葡萄糖和维生素A等。
5. 对于奶牛贫血,可使用右旋糖酐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物质,严重贫血的要及时采取输血疗法。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行唐县兽医防疫站 邮编:05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