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平衡的人生哲学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raner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讲/王占新
  地点/山大国学堂
  整理/本刊编辑部
  心平健康学是王中平创立的,其核心内容是围绕着自然力和平衡论来讲解的。它以自然力为核心,以平衡论为主导,来研究人和万事万物的关系。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无形的自然力,在协调着所有的平衡,而且和每个人都发生作用,包括在我们的思想上和表现上。例如我们害羞会脸红、吓一跳脸白、悲伤时流泪,这些都可以用心平健康学的理论和现实结合来说明,我们任何一种心情状态,自然力都会将体内的气血转换成各种定向的结果。
  自然力对各种事物的平衡控制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横向平衡;一类是纵向平衡。在很多事物发展中,横向和纵向是相互平衡的。为使我们理解方便和运用灵活,我把它分成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自然力横向平衡方式
  从一般人容易理解的角度讲,就是现在对现在的平衡。对自己来说是一个事物两个方面的平衡或几个方面的平衡;还有两个事物或几个事物之间的平衡。对于家庭来说,是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平衡。在单位是人与人、事与事之间的平衡。大到对全世界都在进行平衡,这种平衡随时对我们做出反应。
  比如人吃饭时,当吃到一定的量,就会产生饱的感觉,说明到此已经适度了,再继续往下吃,就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来进行平衡。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在吃饭的问题上没有绝对的标准,当我们想达到某一个目标时,如果我们想得太好了,干得太急了,就像饭吃多了这种不良的结果一样,迫使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如有些家长想让孩子多吃点,认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如果家长的心理不平静,带有欲望,孩子就会用少吃或不爱吃来平衡。
  在社会上、单位里、自然界中,都在维持着这种平衡。一方面对于亢奋的人要进行平衡,对另一方面消极不进的人也要进行平衡。当我们理解了自然力的平衡关系之后,才能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为我们今后生活的轻松和防病治病,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自然力纵向平衡方式
  我们现在所发生的事物和所得到的结果,是对我们过去的说法、想法和做法的平衡,也有一类是对未来的平衡。用整体观把现在、过去和未来看成是一个整体,来研究基本平衡关系叫作纵向平衡方式。当然纵向平衡是多方面的,返回来想一下同样的环境和条件,因为人的思维逻辑不一样,其结果也有很大差异。
  就拿人的婚姻来说,有些人当年找对象时,吹过牛,心理很不平衡,非要找这样的或找那样的,最终不能如愿以偿。表面上阴差阳错是偶然的,但实际上是必然的。有的人很冷静的根据自己的条件,通过努力找到了理想的人,这也是自然力的平衡。也有些人心情亢奋,即使找到了理想的人,自然力也会用悲惨的结果来平衡你的亢奋。
  实际上任何一个事物出现与发展,并不在于它本身的好与坏,而是我们怎样理解与对待,不是走两个极端。就拿钱来说,我们当年对钱存了很多信号,如越穷越光荣,对奖金挂帅、物质刺激的批判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今天的商品社会里,没钱办不了事,想挣大钱,为钱玩命,这些结果也是自然力对当年不平心情的一种平衡。我们要通过社会上这些现象,联想到我们自己,把当年存的信号分解掉。
  自然力良性平衡的三个条件:坦然、自然、适度。我们研究自然力,理解自然力,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是为了我们在生活中活得更轻松、自在,使那些恶性的平衡转向良性的平衡。
  坦然:是我们在做各种事物中心平的程度。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应该成功的事竟然不成功。我们所说的应该,一般是指需要而言,也就是办这样的事是自然的。如果心理不平衡、太急切和存有其他杂乱的心情,那么这件事的结果必然是失败。并不是想当然的事就一定成功,导致失败的原因是不坦然。如果有人给他人帮忙,有不平的心理,急于求成,那么你越帮人家越忙。这也是因为自己不坦然,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如果你给别人平静地帮,无怨无悔地帮,对人对己都有益,这才是自然力的良性平衡。
  自然: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社会上的很多事物,当我们改变不了它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应它。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不要苛求外在条件。如自然界里冬天的冷、夏天的热等很多现象,我们不能改变季节,但我们可以锻炼自己,使自己具备耐热、抗冷的能力。
  适度:可以叫火候。就像我们穿衣服一样,不冷不热叫适度。在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因人、因事、因地、因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人们希望家庭和谐、婚姻美满,在家庭里总想以自己对对方的好,换回对方对自己的好。如果火候掌握的不好,对方会感到反感。为了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关心,让对方多吃点东西,多穿点衣服没有错,但好心过了,对方就会感到不舒服,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果不管对方,就会使对方感觉到凄凉,导致家庭的矛盾。所以我们要理解对方,了解自己,掌握火候,不要总是站在自己是好心的论点上看待问题。即使是好心,如不掌握火候,也能引起不良的结果。在复杂的人生道路中,如果我们不理解自然力和平衡论的微妙关系,一念之差对人、对事的结果会有天壤之别,人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中国传统文化中说的好,“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体现了平衡论自古以来的应用和君子之道合二为一,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准则。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上海城隍庙大殿门口的石柱上刻着一副著名的楹联: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意思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好人,那么你就会心底坦荡无私,与世无争,坦然面对世态炎凉,这样,你就会身体安康,延年益寿,吃得好,睡得香;如果一个人做了善事,即使你不说,人不知道,天地会知道,就连鬼神也会对你钦敬有加。这副对联,言简意明,奉劝世人积德行善。  何为德?何为行?德是个人的高尚情操,但并不是“先天”
期刊
《周礼》《仪礼》《礼记》称为“三礼”。孔子所说的“礼经”是《仪礼》,“三礼”《仪礼》是孔子修订的。汉朝五经中的“礼”也是指的《仪礼》。唐朝以后的“礼”基本都是指的《礼记》。《礼经》指《周礼》的时代比较少,只有王莽、王安石等特定的时期。三礼中《周礼》讲天子礼,《仪礼》讲士大夫的礼,《礼记》是孔子以后到西汉前期儒生们作的与礼相关的各种论文的汇编。《周礼》又名“周官”,相传是汉景帝的儿子河间献王刘德从民
期刊
这是古代一位母亲写给儿子的一封信,短简,字微,充分发挥中国汉字的蕴籍和古典,有妙趣。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然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写信的母亲叫郑淑云,是明代女作家。我没有读过她的作品,单从这一短简,倒也叫我生出三分钦佩。  信里,母亲是这样讲的:人的这一生时常会遭
期刊
古人常把那些为官清廉的官吏作为“官镜”,写入历史典籍,以褒扬他们的功德和事迹,为后来的做官者留一个榜样。近日读史,看到三面这样的“官镜”,今天读来,仍感一股正气扑面。从政者常照照这样的镜子,当会有所教益。  ◎“傻官”丙吉  西汉时有一位操守廉洁,被人们称为“傻官”的丙吉。他出身低微,由于为人敦厚,正直能干,一步一步做到了宰相的高位。当初,皇帝刘询被贬为庶民时,曾受到他的特别保护,之后,又是他扶助
期刊
楚汉相争是中国历史上不朽的传奇。后人经常对项羽的失败和刘邦的胜利表示遗憾,但两人相比,刘邦确实更适合做一个统治天下的皇帝,而项羽只适合做一个在战场中所向披靡的统帅。  作为两汉四百年基业的奠定者,刘邦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出身平凡的人并没有多少过人的才华,但他却具有几项与生俱来的出众能力:卓越的领导才能、为所欲为的勇气、远大而明确的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个目标而抛弃一切的决断力。  刘
期刊
走过了22年的人生路,迄今为止,最无悔的时光就是大学期间身着汉服生活的三年。男子蓄发、把汉服作为生活的常服,这些行为在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也许正因为有了这样不被理解的大环境,这三年多的经历才让我学到不少,其中最为可贵的我想是一种信仰。  初识汉服还是在读高中的时候。老实说,开始我对汉服的喜爱既不是因为文化认同也不是因为民族情感。我仅仅是觉得汉服很美,加上那时自己对所谓“古代”的一些东
期刊
古人的智慧常令后人叹为观止。在清幽淡远的秋天,有一个极具人文元素的节日被人们打上千年的烙印。农历九月九日,双九重逢,故称“重九”,九是阳数,又称“重阳”。高旷开阔,是秋天的感受;缤纷豪迈,是重阳的诗情;吟咏感喟,是人生的况味。  ◎相携登高意味浓  在古代,民间有重阳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想想看,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时节,登上高处一览大自然之美,怎不令人心旷神怡,烦
期刊
中国的传统节日,常常在农历的“五”日居多,如元月十五上元节、二月十五花朝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而以“九”为节的似乎只有重阳节。《易·乾》有云:“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孔颖达疏:“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 六十四卦中,乾卦的卦象是六条横线,实际是两个接续的乾卦,分别为六十四卦的上下二卦,自下而上分别为初
期刊
编者按:  曾经的他,是一名业务精湛的资深律师,为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而勤恳工作奋斗;如今的他,还投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的教育与实践,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和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成为知名德育专家。他曾被聘为海南省监狱管理局传统文化顾问,全面参与了海南监狱系统“传统文化进监狱”项目,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服刑人员,引起国内外瞩目;更因年轻时拜太极拳八卦掌名家杨家仓先生为师,习练太极拳三十余年,成为了
期刊
China,当这个名字传入华夏大地的时候,中国人只是微微扬了扬眉,继续揉弄手中的泥巴。他们正在从事的不过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周而复始一直如此,但这把泥与水变成如玉似晶的陶瓷的魔术,在罗马帝国的黄金贵族与沙漠绿洲里的银刀部落眼里,就是不折不扣活生生的神话。  China,秦呐,这个名字由Sina演变而来,西域人就是如此称呼着中国。罗马帝国早期与中国对应的朝代是秦,当古罗马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到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