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帝内经》不仅是一本综合性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養生学”“运气学”等多家学说,更是一部感悟天人之道、经世致用的管理思想宝典。《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是唯一一本以帝王命名的书。生命之学其理通于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天下即人身,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它自己有一个和谐的机制。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
本文接上篇所述继续从管理视角挖掘《黄帝内经》的智慧,从如下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黄帝内经》的管理智慧及其实战应用:“阴阳和合”的平衡之道,“整体施治”的全局观念,“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前置思维。
“阴阳和合”的平衡之道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不懂阴阳就不配做中医。有句俗话叫“治病不懂阴阳,患者离不开床;养生不懂阴阳,病了实在冤枉”。我举个例子:很多人肾虚要进补,那么如何进补就很有学问。首先,要辨明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其次,要搞清楚我们选的滋补品是补肾阴的还是补肾阳的;这个千万不能搞错,不能胡乱进补,否则对身体有伤害。中医里有方药叫六味地黄丸,是专治肾阴虚的,懂得阴阳之理就不会错用来补肾阳。
阴阳之道也是天地之大道。万物不离阴阳,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全在于阴阳二气的运动。当我们懂了阴阳,就能了解事物发展规律,比如:为什么有春夏秋冬四季呢?因为天地间阴阳两气的转换;人为什么生病呢?因为阴阳不平衡,就连我们平常用的成语,如阴差阳错、阳奉阴违等都包含了阴阳的智慧。所以说,万物的玄机都在这阴阳两个字里。《黄帝内经》曾多处大篇幅论及阴阳,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中,开篇就说:“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意思是:“黄帝说:阴阳是天地大道、是宇宙间普遍的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很多大道理都在乎其中。凡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而道理也不外乎阴阳二字。拿自然界变化来比喻,清阳之气聚于上而成为天,浊阴之气积于下而成为地。阴是比较静止的,阳是比较躁动的;阳主生成,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阳能化生力量,阴能构成形体。”
那么何谓阴阳,阴阳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最简单的理解,阴阳就是同一事物相对立的两个面:有上就有下,有左就有右,有南就有北,有白就有黑,这都是阴阳。阴阳都有很鲜明的性格——对立。凡是向上的、运动的、温热的、积极的,属于阳;反过来,向下的、静止的、寒凉的、消极的,就属于阴。在《黄帝内经》中讲到阴阳关系有四个规律,也就是阴阳的四种运动变化,这才是精髓:互根互用、对立制约、消长平衡、相互转化。所谓“互根”,是指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正所谓“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其他三个规律不需我解释,大家一看字面意思就能理解。
阴阳之道贵在平衡,有道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极阴极阳之谓病”。“阴阳和合”的平衡之道不仅适用于养生,也适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如何利用此道达到公司发展的和谐境界呢?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企业经营管理者一定要在实践中培养“阴阳太极”思维,用动态、辩证的角度去判断人、事、物,去做决策。当企业在某一方面处于优势的时候,就要立马想到优势背后的劣势;当企业面临危机的时候,就要很快转念思考这个危机背后蕴含了哪些机会,如此等等。这种思维能让我们的心智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避免过与不及;这就是儒学所讲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中庸状态。
企业经营管理者要以阳刚向上的正能量来消弭企业的负能量,这就是运用阴阳消长的道理。有句话说得很好:驱走黑暗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光明进来。
企业经营管理者还要善于用反面来修炼自己和企业的内功,这是运用了阴阳互化之理。老子在《道德经》上说“反者道之动”,就是说道体的运动永远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以趋向于平衡,我们要善于运用这种规律,要善于逆向用功、以反佐正,积极推动阴阳两面的转化。
“整体施治”的全局观念
中医治疗特别强调“整体施治”,绝不同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西医理念。头痛的问题也可以用脚部按摩的方式解决,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也是我们老祖宗的高明之处。这里边包含了很深的整体思维和全局观念。
“天人合一”是整体思维的根本特点。所谓整体思维,就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及一切事物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把整个世界视为一个大的有机整体,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连续的、不可割裂的,事物和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把每一个事物的各部分又各自视为一个小的有机整体,部分作为整体的构成要素,其本身也是一个连续、不可割裂的整体,部分与部分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黄帝内经》又将传统哲学的整体性思维具体化、科学化。在整体思维指导下,《黄帝内经》建构了一个三才合一的整体医学模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并以三才为经、五行为纬,论述天、地、人诸事物的类属及其相互关系。整体思维体现在《黄帝内经》藏象学说、病机学说、诊法学说、治疗学说、养生学说等各方面。
将“整体施治”的全局观念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有如下心得:
对于公司的战略选择,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规划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来平衡企业的短利与长利;也一定要以整体、全局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进行战略取舍,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有道是“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对于企业的产品线组合,也要有整体观。要做好谋势产品、谋市产品和谋利产品的有机组合,不能期望所有产品都挣钱;有的产品是用来打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有的产品是用来抢夺市场份额的,有的产品是承载销售上量的,有的产品是谋求高利润率的。总之,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整体观来组合产品、优化配置资源。
对于人才的评价,也要看整体、看全局,不要被局部的优、缺点所障碍。
关于企业竞争策略,在整体资源不足、竞争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细分市场或细分品类或局部区域做重点投入、深耕细作、创造局部竞争优势,再以局部带动全局。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前置思维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给我很大的启发,原文如下:“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所以圣人不提倡已病后的治疗,而重视未病之先的预防,不提倡乱已形成之后的治理,而重视未乱之先的防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假如病已形成再去治疗,乱已形成再去治疗,岂不成了临渴掘井、临战铸器,不也太晚了吗?”
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要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前置思维,具体如何做呢?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做到下三个方面:防患于未然的危机意识、事事提前准备的预见性思维、结果倒逼的前置思维。
本文接上篇所述继续从管理视角挖掘《黄帝内经》的智慧,从如下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黄帝内经》的管理智慧及其实战应用:“阴阳和合”的平衡之道,“整体施治”的全局观念,“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前置思维。
“阴阳和合”的平衡之道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不懂阴阳就不配做中医。有句俗话叫“治病不懂阴阳,患者离不开床;养生不懂阴阳,病了实在冤枉”。我举个例子:很多人肾虚要进补,那么如何进补就很有学问。首先,要辨明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其次,要搞清楚我们选的滋补品是补肾阴的还是补肾阳的;这个千万不能搞错,不能胡乱进补,否则对身体有伤害。中医里有方药叫六味地黄丸,是专治肾阴虚的,懂得阴阳之理就不会错用来补肾阳。
阴阳之道也是天地之大道。万物不离阴阳,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全在于阴阳二气的运动。当我们懂了阴阳,就能了解事物发展规律,比如:为什么有春夏秋冬四季呢?因为天地间阴阳两气的转换;人为什么生病呢?因为阴阳不平衡,就连我们平常用的成语,如阴差阳错、阳奉阴违等都包含了阴阳的智慧。所以说,万物的玄机都在这阴阳两个字里。《黄帝内经》曾多处大篇幅论及阴阳,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中,开篇就说:“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意思是:“黄帝说:阴阳是天地大道、是宇宙间普遍的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很多大道理都在乎其中。凡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而道理也不外乎阴阳二字。拿自然界变化来比喻,清阳之气聚于上而成为天,浊阴之气积于下而成为地。阴是比较静止的,阳是比较躁动的;阳主生成,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阳能化生力量,阴能构成形体。”
那么何谓阴阳,阴阳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最简单的理解,阴阳就是同一事物相对立的两个面:有上就有下,有左就有右,有南就有北,有白就有黑,这都是阴阳。阴阳都有很鲜明的性格——对立。凡是向上的、运动的、温热的、积极的,属于阳;反过来,向下的、静止的、寒凉的、消极的,就属于阴。在《黄帝内经》中讲到阴阳关系有四个规律,也就是阴阳的四种运动变化,这才是精髓:互根互用、对立制约、消长平衡、相互转化。所谓“互根”,是指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正所谓“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其他三个规律不需我解释,大家一看字面意思就能理解。
阴阳之道贵在平衡,有道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极阴极阳之谓病”。“阴阳和合”的平衡之道不仅适用于养生,也适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如何利用此道达到公司发展的和谐境界呢?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企业经营管理者一定要在实践中培养“阴阳太极”思维,用动态、辩证的角度去判断人、事、物,去做决策。当企业在某一方面处于优势的时候,就要立马想到优势背后的劣势;当企业面临危机的时候,就要很快转念思考这个危机背后蕴含了哪些机会,如此等等。这种思维能让我们的心智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避免过与不及;这就是儒学所讲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中庸状态。
企业经营管理者要以阳刚向上的正能量来消弭企业的负能量,这就是运用阴阳消长的道理。有句话说得很好:驱走黑暗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光明进来。
企业经营管理者还要善于用反面来修炼自己和企业的内功,这是运用了阴阳互化之理。老子在《道德经》上说“反者道之动”,就是说道体的运动永远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以趋向于平衡,我们要善于运用这种规律,要善于逆向用功、以反佐正,积极推动阴阳两面的转化。
“整体施治”的全局观念
中医治疗特别强调“整体施治”,绝不同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西医理念。头痛的问题也可以用脚部按摩的方式解决,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也是我们老祖宗的高明之处。这里边包含了很深的整体思维和全局观念。
“天人合一”是整体思维的根本特点。所谓整体思维,就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及一切事物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把整个世界视为一个大的有机整体,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连续的、不可割裂的,事物和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把每一个事物的各部分又各自视为一个小的有机整体,部分作为整体的构成要素,其本身也是一个连续、不可割裂的整体,部分与部分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黄帝内经》又将传统哲学的整体性思维具体化、科学化。在整体思维指导下,《黄帝内经》建构了一个三才合一的整体医学模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并以三才为经、五行为纬,论述天、地、人诸事物的类属及其相互关系。整体思维体现在《黄帝内经》藏象学说、病机学说、诊法学说、治疗学说、养生学说等各方面。
将“整体施治”的全局观念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有如下心得:
对于公司的战略选择,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规划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来平衡企业的短利与长利;也一定要以整体、全局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进行战略取舍,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有道是“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对于企业的产品线组合,也要有整体观。要做好谋势产品、谋市产品和谋利产品的有机组合,不能期望所有产品都挣钱;有的产品是用来打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有的产品是用来抢夺市场份额的,有的产品是承载销售上量的,有的产品是谋求高利润率的。总之,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整体观来组合产品、优化配置资源。
对于人才的评价,也要看整体、看全局,不要被局部的优、缺点所障碍。
关于企业竞争策略,在整体资源不足、竞争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细分市场或细分品类或局部区域做重点投入、深耕细作、创造局部竞争优势,再以局部带动全局。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前置思维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给我很大的启发,原文如下:“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所以圣人不提倡已病后的治疗,而重视未病之先的预防,不提倡乱已形成之后的治理,而重视未乱之先的防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假如病已形成再去治疗,乱已形成再去治疗,岂不成了临渴掘井、临战铸器,不也太晚了吗?”
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要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前置思维,具体如何做呢?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做到下三个方面:防患于未然的危机意识、事事提前准备的预见性思维、结果倒逼的前置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