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严谨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整堂课起一个导向性的作用。教案之中各个环节、内容的安排是否有理、有序、有趣,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和课堂的质量。
比如教学目标,现行主要有2种设计模式,一种是理论型的,一种是实际型的,两者各有其特点。理论型的模式注重深层次的、意义广泛的要求等,比较贴近素质教育的宗旨,但缺乏实际评价的可测量性;实际型的模式则注重评价的可测性,比如学生领悟了多少知识、学会了多少方法和技巧等,比较易于评价和测量,但与新课标的要求似乎又有一些距离。如何将二者的优点有机结合,正确应用到备课中,还需要多下工夫。
2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笔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上音乐课不仅仅是听音乐,而是根据不同的课型,运用不同的讲授方法。笔者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入手,关注学生的愉快发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音乐为主动学习音乐,让他们真正地理解音乐、享受音乐。例如上欣赏课“世界音乐——器乐篇”,笔者先让学生了解世界音乐的历史和文化,播放教学光碟让学生听音乐的同时,又结合“洪恩”软件,介绍各种乐器及它们的音色特点,使学生有更大的想象音乐的空间。
3 师生互动,挖掘音乐苗子,使之报考音乐专业
在音乐教学中,笔者摒弃应试教育一味地走形式的方法,淡化教学活动中的那种纯粹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音乐学习,进行情感交流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笔者用心设计,用心去教,在传授音乐知识时教“学会做人”的道理,还渗透审美陶冶。这样的音乐课,有教学、有趣味、有知识,因此学生在上完这节课还盼望着下节课。笔者还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表现的过程,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具有情感熏陶的魅力。此外,笔者会定期更换音乐宣传栏的内容,激励学科意识,促进学科成长。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挖掘对音乐记忆力、感受力、节奏感、音高概念强的学生,鼓励他们报考音乐专业。
4 音乐与文学综合
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
如在教学欣赏课《十面埋伏》时,为了把这场战争讲得更精彩一些,笔者引用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项羽在这场战斗中面临失败的焦虑及儿女情长很好地表現出来。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笔者把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用大屏幕展示出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让学生一边听《思乡曲》,一边朗读《乡愁》。名曲配名诗,可谓是珠联璧合。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既得到美的享受,又复习了那首著名诗篇。再如欣赏“音乐与诗歌”中《阳关三叠》时,笔者让学生在了解了诗中伤感绝望的离乡之愁后,从已学过的古诗中寻找和这首诗情绪相反的诗句,这种做法很新鲜,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就很高,连许多平时上课不很积极的学生都在搜肠刮肚地思考。当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被找到后,学生的成就感和兴趣陡然提升。
5 用心辅导,辅助成材
高考音乐一般以声乐为主,因为舞蹈、钢琴、器乐等这些都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声乐却在学生的“本钱”的优势上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突破。例如教学生声乐,给学生练“哼鸣”的时候不要追求高音,到d2或e3就要往回走;也不能过分要求音量,用开口哼鸣,可先擤些气出来再练,放松口腔动作检查声音稳定性。另外坚持给学生练“wu”的练声曲,非常有效,让他们感觉是在头顶发出来的火车鸣笛声,上下是一条管子的状态,声音畅通舒服。舌头平放略带凹状轻松哼唱,吸气时感觉像慢慢地喝水,呼气像轻轻地吹蜡烛,位置跟“哼鸣”时一样,同样不能过分要求音量,到高音区带“O”来唱,但一般到f2或g2就要往回唱。再次,初学者练声曲中的i和a可以换成ü和o来唱,在高音区灵活地把闭口音唱成开口音,练声曲不要太长太复杂的,就比如“5 4|3 2|1-||”“1 3|5 3|1-||”“12 34|54 32|1-||”等这些简单的练习曲就可以。跳音练习要学会“哈气”发声和“狗喘气”快换气,灵活地把声带闭合发声。例如“1353 | 1 - ||mi hi ma ha mi”,而不是“mi i ma a mi”。这些练习的过程是从简单几个音的练声曲过渡到4小节甚至8小节的练气息、连贯、流动等这些方面的练声曲。如“i76 765|654 543|432 321|217 1||yihihi yahaha yihihi yahaha yihihi yahaha yihihi ya”等,要求学生用“哈气”和“哭腔”流动气息的感觉练习。(以上几点是笔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几个教师的方法总结出来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最后多唱些简单的意大利艺术歌曲,对咬字发音有不错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二中学)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整堂课起一个导向性的作用。教案之中各个环节、内容的安排是否有理、有序、有趣,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和课堂的质量。
比如教学目标,现行主要有2种设计模式,一种是理论型的,一种是实际型的,两者各有其特点。理论型的模式注重深层次的、意义广泛的要求等,比较贴近素质教育的宗旨,但缺乏实际评价的可测量性;实际型的模式则注重评价的可测性,比如学生领悟了多少知识、学会了多少方法和技巧等,比较易于评价和测量,但与新课标的要求似乎又有一些距离。如何将二者的优点有机结合,正确应用到备课中,还需要多下工夫。
2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笔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上音乐课不仅仅是听音乐,而是根据不同的课型,运用不同的讲授方法。笔者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入手,关注学生的愉快发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音乐为主动学习音乐,让他们真正地理解音乐、享受音乐。例如上欣赏课“世界音乐——器乐篇”,笔者先让学生了解世界音乐的历史和文化,播放教学光碟让学生听音乐的同时,又结合“洪恩”软件,介绍各种乐器及它们的音色特点,使学生有更大的想象音乐的空间。
3 师生互动,挖掘音乐苗子,使之报考音乐专业
在音乐教学中,笔者摒弃应试教育一味地走形式的方法,淡化教学活动中的那种纯粹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音乐学习,进行情感交流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笔者用心设计,用心去教,在传授音乐知识时教“学会做人”的道理,还渗透审美陶冶。这样的音乐课,有教学、有趣味、有知识,因此学生在上完这节课还盼望着下节课。笔者还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表现的过程,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具有情感熏陶的魅力。此外,笔者会定期更换音乐宣传栏的内容,激励学科意识,促进学科成长。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挖掘对音乐记忆力、感受力、节奏感、音高概念强的学生,鼓励他们报考音乐专业。
4 音乐与文学综合
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
如在教学欣赏课《十面埋伏》时,为了把这场战争讲得更精彩一些,笔者引用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项羽在这场战斗中面临失败的焦虑及儿女情长很好地表現出来。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笔者把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用大屏幕展示出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让学生一边听《思乡曲》,一边朗读《乡愁》。名曲配名诗,可谓是珠联璧合。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既得到美的享受,又复习了那首著名诗篇。再如欣赏“音乐与诗歌”中《阳关三叠》时,笔者让学生在了解了诗中伤感绝望的离乡之愁后,从已学过的古诗中寻找和这首诗情绪相反的诗句,这种做法很新鲜,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就很高,连许多平时上课不很积极的学生都在搜肠刮肚地思考。当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被找到后,学生的成就感和兴趣陡然提升。
5 用心辅导,辅助成材
高考音乐一般以声乐为主,因为舞蹈、钢琴、器乐等这些都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声乐却在学生的“本钱”的优势上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突破。例如教学生声乐,给学生练“哼鸣”的时候不要追求高音,到d2或e3就要往回走;也不能过分要求音量,用开口哼鸣,可先擤些气出来再练,放松口腔动作检查声音稳定性。另外坚持给学生练“wu”的练声曲,非常有效,让他们感觉是在头顶发出来的火车鸣笛声,上下是一条管子的状态,声音畅通舒服。舌头平放略带凹状轻松哼唱,吸气时感觉像慢慢地喝水,呼气像轻轻地吹蜡烛,位置跟“哼鸣”时一样,同样不能过分要求音量,到高音区带“O”来唱,但一般到f2或g2就要往回唱。再次,初学者练声曲中的i和a可以换成ü和o来唱,在高音区灵活地把闭口音唱成开口音,练声曲不要太长太复杂的,就比如“5 4|3 2|1-||”“1 3|5 3|1-||”“12 34|54 32|1-||”等这些简单的练习曲就可以。跳音练习要学会“哈气”发声和“狗喘气”快换气,灵活地把声带闭合发声。例如“1353 | 1 - ||mi hi ma ha mi”,而不是“mi i ma a mi”。这些练习的过程是从简单几个音的练声曲过渡到4小节甚至8小节的练气息、连贯、流动等这些方面的练声曲。如“i76 765|654 543|432 321|217 1||yihihi yahaha yihihi yahaha yihihi yahaha yihihi ya”等,要求学生用“哈气”和“哭腔”流动气息的感觉练习。(以上几点是笔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几个教师的方法总结出来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最后多唱些简单的意大利艺术歌曲,对咬字发音有不错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