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贵州省是“欠开发,欠发展”的大省,虽然近年来全省的教育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义务教育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不稳固、易反复阶段,集中表现在一些地方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大幅反弹。随着遵义市工业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等问题凸显。因此,全面稳步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发展职业教育力度显得十分紧迫。为此,本文在9+3教育模式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9+3教育模式 职业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61-01
一、遵义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学校定位不明确
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不同,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应该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可是,职业院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办学定位不明确,存在着办学定位过高或过低的问题,这种不明确的定位直接导致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进展缓慢,屡遭“滑铁卢”。
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遵义市总共有中等职业院校 26 所, 其中 6 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院校, 8 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的是否长久稳定的发展依仗于是否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否社会做出贡献。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学生的素质,可是,经过调查发现,在遵义市的中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中存在着冷门专业更新换代不及时,专业课程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设特色专业,反而是盲目跟风,开展了大批例如计算机专业以及幼师专业等早已饱和性的专业课程。
3.缺乏校企合作模式
遵义市的职业院校大多数是政府集资办学,社会企业参与度较低。这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脱节、院校发展缓慢等问题。职业院校办学应该采取依据市场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促进该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除了学校不断进行改革外,更加需要社会企业的参与办学。让企业提供就业导向,职业院校依此开展特色化办学,为企业培养定向化人才。
二、 9+3计划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途径
1.开设特设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的开设要通过以市场为宗旨,以就业导向,按照“中职办到园区去、车间搬到学校来、专业围绕产业办、毕业就近找工作”的思路,努力培养技能型人才[2]。因此,遵义市重点对特色轻工、能源、化工、材料战略性新兴以及装备制造等6大支柱产业进行建设;同时在遵义特色的农业产业进行重点扶植,其中包括茶叶、辣椒、商品蔬菜、干鲜果等产业;另外遵义市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旅游服务和管理等产业也不断得到发展。为此,围绕“名烟名酒名茶”基地,遵义市职业院校开设的专科课程体系应该颇具当地特色,例如可以开设茶专业、茶艺文化、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种植养殖专业、白酒酿造专业、旅游管理与开发等专业课程体系。学生除了在教学内接受理论学习外,还可以深入当地的相关专业企业中进行实践性学习。通过这些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为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
2.多渠道招聘教师,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质量,关系到人才质量的好坏。为此,遵义市开展“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以及“骨干教师计划”等活动,大规模的多方面全方位的提高教师的素质,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发展。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各类经验丰富的工人进入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或者技术指导,多渠道的拓宽教师的双师型队伍。
3.增强校企合作机制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社会范围内资源共享。需要改进办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地点从校园教室转移到工厂企业基地,让企业工厂中经验丰富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现场演示性教学,其次,学校要不断联系企业,根据市场导向,了解企业所需类型人才,从而改进专业课程设置,让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将学校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做到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遵义市中等职业院校以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为重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3],深入院校与企业合作机制,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4.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园区建设
遵义市加强“百校大战”项目建设,实现校合作,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园区。以红花岗区为主体,整合中心城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主要是民办职业技术学校,规划建设占地1000亩的遵义职教园区,打造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4],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统一化集团化培养人才的目标。
三、结束语
遵义市“9+3”教育模式在2013年得到大力实施推广,但是少数民族以及偏远贫困和封建落后等观念的牵制,使得9+3教育模式未能推广全市,为此政府需要加大9+3教育模式的宣传力度以及财政支持力度,争取早日实现9+3教育模式辐射全市适龄人口。此外,还应该加大对9+3教育模式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支持力度,实现9+3教育模式的外延,从而为本土化的经济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逐.遵义市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6:46— 54.
[2]石影.我市“9+3”计划稳步推进.[J].遵义日报.2014.11.
[3]http://www.zyiedu.cn/Item.aspx?id=1148(2014年遵义市教育工作要点)
[4]http://www.gz.xinhuanet.com/2013-12/31/c_118786561.htm(遵义市2015年将建成职业 教育体系)
【关键词】9+3教育模式 职业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61-01
一、遵义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学校定位不明确
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不同,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应该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可是,职业院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办学定位不明确,存在着办学定位过高或过低的问题,这种不明确的定位直接导致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进展缓慢,屡遭“滑铁卢”。
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遵义市总共有中等职业院校 26 所, 其中 6 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院校, 8 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的是否长久稳定的发展依仗于是否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否社会做出贡献。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学生的素质,可是,经过调查发现,在遵义市的中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中存在着冷门专业更新换代不及时,专业课程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设特色专业,反而是盲目跟风,开展了大批例如计算机专业以及幼师专业等早已饱和性的专业课程。
3.缺乏校企合作模式
遵义市的职业院校大多数是政府集资办学,社会企业参与度较低。这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脱节、院校发展缓慢等问题。职业院校办学应该采取依据市场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促进该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除了学校不断进行改革外,更加需要社会企业的参与办学。让企业提供就业导向,职业院校依此开展特色化办学,为企业培养定向化人才。
二、 9+3计划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途径
1.开设特设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的开设要通过以市场为宗旨,以就业导向,按照“中职办到园区去、车间搬到学校来、专业围绕产业办、毕业就近找工作”的思路,努力培养技能型人才[2]。因此,遵义市重点对特色轻工、能源、化工、材料战略性新兴以及装备制造等6大支柱产业进行建设;同时在遵义特色的农业产业进行重点扶植,其中包括茶叶、辣椒、商品蔬菜、干鲜果等产业;另外遵义市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旅游服务和管理等产业也不断得到发展。为此,围绕“名烟名酒名茶”基地,遵义市职业院校开设的专科课程体系应该颇具当地特色,例如可以开设茶专业、茶艺文化、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种植养殖专业、白酒酿造专业、旅游管理与开发等专业课程体系。学生除了在教学内接受理论学习外,还可以深入当地的相关专业企业中进行实践性学习。通过这些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为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
2.多渠道招聘教师,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质量,关系到人才质量的好坏。为此,遵义市开展“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以及“骨干教师计划”等活动,大规模的多方面全方位的提高教师的素质,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发展。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各类经验丰富的工人进入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或者技术指导,多渠道的拓宽教师的双师型队伍。
3.增强校企合作机制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社会范围内资源共享。需要改进办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地点从校园教室转移到工厂企业基地,让企业工厂中经验丰富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现场演示性教学,其次,学校要不断联系企业,根据市场导向,了解企业所需类型人才,从而改进专业课程设置,让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将学校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做到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遵义市中等职业院校以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为重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3],深入院校与企业合作机制,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4.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园区建设
遵义市加强“百校大战”项目建设,实现校合作,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园区。以红花岗区为主体,整合中心城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主要是民办职业技术学校,规划建设占地1000亩的遵义职教园区,打造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4],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统一化集团化培养人才的目标。
三、结束语
遵义市“9+3”教育模式在2013年得到大力实施推广,但是少数民族以及偏远贫困和封建落后等观念的牵制,使得9+3教育模式未能推广全市,为此政府需要加大9+3教育模式的宣传力度以及财政支持力度,争取早日实现9+3教育模式辐射全市适龄人口。此外,还应该加大对9+3教育模式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支持力度,实现9+3教育模式的外延,从而为本土化的经济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逐.遵义市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6:46— 54.
[2]石影.我市“9+3”计划稳步推进.[J].遵义日报.2014.11.
[3]http://www.zyiedu.cn/Item.aspx?id=1148(2014年遵义市教育工作要点)
[4]http://www.gz.xinhuanet.com/2013-12/31/c_118786561.htm(遵义市2015年将建成职业 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