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爱温润孩子的心灵是教师永恒的教育主题。“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这需要教师用宽阔的胸襟,博大的爱心,极大的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因此,教育要有爱心,把真情撒给每一个学生;教育要宽容,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教育要坚持民主,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爱心宽容民主走进心灵
爱——教师永恒的教育主题。教师常常被誉为“桃李满天下”,而陶行知先生却告戒教师要“爱满天下。”师爱是因,桃李是果。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的生命就会枯竭,教育的生命就会死亡。师生之间不存在血液关系,可教师的爱必须超越父爱、亲情、友情的情感,它必须是博大宽厚的民族情感,祖国情感,人类终极关怀情感的一种具体化。而且这种爱应该是稳定持久的情感,是一种与生命同在的情感。努力让每一个学生成长为“一个人,一个好人,一个有用的人”是教师爱的最好注解。
一、教育要有爱心,把真情撒给每一个学生
对于后进生,最忌讳的莫过于“放弃”和“歧视”。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用爱心精心呵护。许多后进生恰恰是缺乏“爱”的产物,因此,在他们身上倾注满腔关爱之情,无异于“久旱逢甘雨”,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新的理念决定了我们必须改变教育观念,让教师要有一颗“海纳百川”的心;要宁可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梦幻;要少一份责难,多一份宽容;少一点担忧,多一点欣慰。后进生也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充满生机的人,我们应该给他们的是更多的温情关爱。
陶老先生说:“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但愿爱你,不愿害你。如果害你,便是害己。”我们的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从一开始就失败了。” 热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的天职。老师必须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老师都要一视同仁,真情实意地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如在班里,有个学习困难生叫冯刚,学习特别吃力,考试总是不及格,但我从不责备她懒散,或脑子笨,对她寄予希望,从没有丧失信心,在精神上给予比常人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这样做确实需要很大的耐心,虽然我在看到这孩子一连几星期都没有任何收获的时候,或者看到她花了很大的努力才取得微小、极其有限的进步的时候,也十分着急,但我对她却充满了如父母对卧床不起的重病患儿一般的信心和希望。有一次作业,批阅后,我发现她10个中只对了两个。尽管错8个,但她却写对了两个!已经不容易了,对她来说,这也是个了不起的进步。于是我回到教室,用略带夸耀的口气笑着对她说:“老师挺佩服你的呢!她终于有了一点点进步。现在她总是笑呵呵的,充满自信,感觉良好。一边是“你能行!”“有进步!”“你真棒”;一边是“你真傻!”“你怎么那么笨呢?”“你真是烦死人了。”两者相比,相信大家一定认为,前者的鼓励会像雨露一样滋润在学生的心田里。学生们尝到了甜头,就会找到成功的感覺。由此可见,教师如能对后进生也倾注一点爱心,就一定能够唤起他们学海扬帆的信心。
二、教育要宽容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教育者要想爱迪生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我们要像利波老板那样学会宽容法拉第……”。的确,作为教师应该学会宽容。如果能巧妙地对学生宽容一点,有时可能会收到比严格更好的教育效果。
“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陶先生的教诲,使我明白了要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教师需放下教师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朋友的身份,虚心的心态,去和学生交谈。初中学生人小,,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行为上、能力上都处于不稳定、不成熟时期,犯错误是难免的。学生有错误,教师为什么不能多给学生一点真诚的宽容和同情呢?如果能以“换位意识”,宽容学生的过失,善解学生的心意,免其自尊心受损,可能会使学生刻骨铭心,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如陶老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宽容是教师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走进学生的通行证,以一颗宽容的爱心,一步步走在通往学生心灵的小径上。宽容是教育的秘诀,宽容比惩罚更有收获。为师之本在于“善”。作为老师,需时刻牢记宽容和善待每个学生。
三、教育要坚持民主走进学生的心灵
“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首诗: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我想,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教育要坚持民主,只要坚持教育民主,才能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使每一位学生个性潜能的生长都有一块良好的土壤。如今的学生,他们的个性发展越来越鲜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更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特别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理解学生的世界。学生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我们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用一颗非常年轻的、民主的心走进他们,去与他们沟通,去理解他们。
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忙于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心理的一些需求,看不到他们情感脆弱、敏感多情的一面;看不到他们极强的自尊心。对于一些学生表现出来的言行,没有从原因上去分析,单一地从严要求,导致教育教学的失败。在教育中,我们老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满足他们内心的正常需要,然后再来规范他们的言行。这种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幸福的,对于老师来说,是快乐的。
总之, 孩子都是天真烂漫的。在他们心中,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可能做到的。而如果我们还是以成人所谓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可能就会扼杀孩子的天性。作为老师,应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这样我们收获的就不仅是美丽,还有未来。
关键词:爱心宽容民主走进心灵
爱——教师永恒的教育主题。教师常常被誉为“桃李满天下”,而陶行知先生却告戒教师要“爱满天下。”师爱是因,桃李是果。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的生命就会枯竭,教育的生命就会死亡。师生之间不存在血液关系,可教师的爱必须超越父爱、亲情、友情的情感,它必须是博大宽厚的民族情感,祖国情感,人类终极关怀情感的一种具体化。而且这种爱应该是稳定持久的情感,是一种与生命同在的情感。努力让每一个学生成长为“一个人,一个好人,一个有用的人”是教师爱的最好注解。
一、教育要有爱心,把真情撒给每一个学生
对于后进生,最忌讳的莫过于“放弃”和“歧视”。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用爱心精心呵护。许多后进生恰恰是缺乏“爱”的产物,因此,在他们身上倾注满腔关爱之情,无异于“久旱逢甘雨”,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新的理念决定了我们必须改变教育观念,让教师要有一颗“海纳百川”的心;要宁可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梦幻;要少一份责难,多一份宽容;少一点担忧,多一点欣慰。后进生也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充满生机的人,我们应该给他们的是更多的温情关爱。
陶老先生说:“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但愿爱你,不愿害你。如果害你,便是害己。”我们的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从一开始就失败了。” 热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的天职。老师必须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老师都要一视同仁,真情实意地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如在班里,有个学习困难生叫冯刚,学习特别吃力,考试总是不及格,但我从不责备她懒散,或脑子笨,对她寄予希望,从没有丧失信心,在精神上给予比常人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这样做确实需要很大的耐心,虽然我在看到这孩子一连几星期都没有任何收获的时候,或者看到她花了很大的努力才取得微小、极其有限的进步的时候,也十分着急,但我对她却充满了如父母对卧床不起的重病患儿一般的信心和希望。有一次作业,批阅后,我发现她10个中只对了两个。尽管错8个,但她却写对了两个!已经不容易了,对她来说,这也是个了不起的进步。于是我回到教室,用略带夸耀的口气笑着对她说:“老师挺佩服你的呢!她终于有了一点点进步。现在她总是笑呵呵的,充满自信,感觉良好。一边是“你能行!”“有进步!”“你真棒”;一边是“你真傻!”“你怎么那么笨呢?”“你真是烦死人了。”两者相比,相信大家一定认为,前者的鼓励会像雨露一样滋润在学生的心田里。学生们尝到了甜头,就会找到成功的感覺。由此可见,教师如能对后进生也倾注一点爱心,就一定能够唤起他们学海扬帆的信心。
二、教育要宽容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教育者要想爱迪生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我们要像利波老板那样学会宽容法拉第……”。的确,作为教师应该学会宽容。如果能巧妙地对学生宽容一点,有时可能会收到比严格更好的教育效果。
“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陶先生的教诲,使我明白了要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教师需放下教师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朋友的身份,虚心的心态,去和学生交谈。初中学生人小,,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行为上、能力上都处于不稳定、不成熟时期,犯错误是难免的。学生有错误,教师为什么不能多给学生一点真诚的宽容和同情呢?如果能以“换位意识”,宽容学生的过失,善解学生的心意,免其自尊心受损,可能会使学生刻骨铭心,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如陶老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宽容是教师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走进学生的通行证,以一颗宽容的爱心,一步步走在通往学生心灵的小径上。宽容是教育的秘诀,宽容比惩罚更有收获。为师之本在于“善”。作为老师,需时刻牢记宽容和善待每个学生。
三、教育要坚持民主走进学生的心灵
“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首诗: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我想,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教育要坚持民主,只要坚持教育民主,才能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使每一位学生个性潜能的生长都有一块良好的土壤。如今的学生,他们的个性发展越来越鲜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更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特别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理解学生的世界。学生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我们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用一颗非常年轻的、民主的心走进他们,去与他们沟通,去理解他们。
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忙于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心理的一些需求,看不到他们情感脆弱、敏感多情的一面;看不到他们极强的自尊心。对于一些学生表现出来的言行,没有从原因上去分析,单一地从严要求,导致教育教学的失败。在教育中,我们老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满足他们内心的正常需要,然后再来规范他们的言行。这种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幸福的,对于老师来说,是快乐的。
总之, 孩子都是天真烂漫的。在他们心中,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可能做到的。而如果我们还是以成人所谓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可能就会扼杀孩子的天性。作为老师,应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这样我们收获的就不仅是美丽,还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