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名教师,一直追求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被教师的教学水平所影响,而且教师的实际教学反思与总结也决定了课堂质量高低。那么,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呢?下面笔者就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147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对课堂的态度,由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课前做好备课,课上讲好课,并设计安排合适的作业,同时,作为学生也应该积极配合老师,做到课前预习、课堂听讲等相关学习要求。
作为老师,不能忽视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保证、补充和促进。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向课堂要质量和效益,坚决反对那种忽视课堂教学质量,加重学生课后负担的做法。我国的很多学校目前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那就是课堂教学质量普遍低下,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我觉得想不外乎以下两点:
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单一,不适应学生个人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前课堂上,总是会出现这样一幕景象:教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地讲课,而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地听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极少,甚至一堂课下来,双方根本没有交流。这样的话,教师又怎么能知道学生是否听懂了、学会了,是否当堂消化、吸收了呢?如果学生没有听懂,没有吸收,甚至不知老师所云,那么这堂课的教学质量又怎么会高呢?
第二,学生在课前没有预习课本,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教师的步伐。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或者交头接耳,或者看其他的书,亦或者走神等等,等到再次集中注意力听讲时,已经跟不上老师的步伐了。一旦学生没有做到当堂消化吸理解,势必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并且难以弥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提出一些具体的相应措施,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一,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采用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独立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新的挑战和要求,首先就是要求教师要摆脱以前的教学理念,比如,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新的学生观就是要求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积极健康的成长的,他们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这也就是说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学生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在一定意义上,学生的生活、命运全都掌握在老师的手里。因此,老师要努力使学生健康的成长、愉快的学习。
所谓教学方法,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是没有根据的,它需要遵循一些原则。比如,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要适应学生的发展以及学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还要使教学方法符合教师的业务水平。我国目前运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等,不管使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学生并不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而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完整个性的人,为学生创造完整的生活世界,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在教育中,学生是学习者,其主要任务是学习,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独立的主体,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也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强加给学生。这样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因此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窒息他们的思想,使他们产生某种程度的反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课堂上不要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探究知识,最好是能做到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中要看学习对象,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成绩的差异,男女生的性别差异等实施教学,有的放矢地使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思想品德等得到发展。要想因材施教,就要全面地了解学生,而要了解学生,就要分析研究学生,这主要包括,研究学生的已有知识型结构、能力型结构、非智力因素等。已有知识型结构,指的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能力型结构指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就是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尤其是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因为,一旦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育,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成绩水平来施教,在教学中发扬学生的长处,也要抓住个别学生的短处。比如,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加深对知识深度与广度的理解;对成绩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发展综合能力,逐步转变为优等生;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就要加强他们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第二,学生课前要预习功课,课堂上注意聽讲。预习功课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只有经过预习,学生才知道本节课教师将要讲的知识是什么,自己也能达到先熟悉知识这一目的,这样在课堂上,就不会出现跟不上教师步伐的问题了。而且,学生经过预习,就会知道自己哪里理解不透、看不懂,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才会聚精会神地听讲。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做到当堂消化吸收,课下一定要及时询问老师,尽早把自己的疑惑解决掉,否则,很不利于此后的学习。当然,学生课下也一定要及时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因为,这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一种方法,通过做作业,学生能更加明确自己是否掌握了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就是教师的追求,但是这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努力提高上课的质量,因为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上课的质量,而要提高上课质量,就要做到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因材施教,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等。作为学生,要在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争取做到课堂上就能消化吸收教师所讲的知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147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对课堂的态度,由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课前做好备课,课上讲好课,并设计安排合适的作业,同时,作为学生也应该积极配合老师,做到课前预习、课堂听讲等相关学习要求。
作为老师,不能忽视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保证、补充和促进。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向课堂要质量和效益,坚决反对那种忽视课堂教学质量,加重学生课后负担的做法。我国的很多学校目前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那就是课堂教学质量普遍低下,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我觉得想不外乎以下两点:
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单一,不适应学生个人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前课堂上,总是会出现这样一幕景象:教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地讲课,而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地听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极少,甚至一堂课下来,双方根本没有交流。这样的话,教师又怎么能知道学生是否听懂了、学会了,是否当堂消化、吸收了呢?如果学生没有听懂,没有吸收,甚至不知老师所云,那么这堂课的教学质量又怎么会高呢?
第二,学生在课前没有预习课本,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教师的步伐。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或者交头接耳,或者看其他的书,亦或者走神等等,等到再次集中注意力听讲时,已经跟不上老师的步伐了。一旦学生没有做到当堂消化吸理解,势必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并且难以弥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提出一些具体的相应措施,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一,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采用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独立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新的挑战和要求,首先就是要求教师要摆脱以前的教学理念,比如,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新的学生观就是要求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积极健康的成长的,他们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这也就是说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学生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在一定意义上,学生的生活、命运全都掌握在老师的手里。因此,老师要努力使学生健康的成长、愉快的学习。
所谓教学方法,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是没有根据的,它需要遵循一些原则。比如,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要适应学生的发展以及学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还要使教学方法符合教师的业务水平。我国目前运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等,不管使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学生并不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而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完整个性的人,为学生创造完整的生活世界,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在教育中,学生是学习者,其主要任务是学习,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独立的主体,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也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强加给学生。这样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因此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窒息他们的思想,使他们产生某种程度的反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课堂上不要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探究知识,最好是能做到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中要看学习对象,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成绩的差异,男女生的性别差异等实施教学,有的放矢地使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思想品德等得到发展。要想因材施教,就要全面地了解学生,而要了解学生,就要分析研究学生,这主要包括,研究学生的已有知识型结构、能力型结构、非智力因素等。已有知识型结构,指的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能力型结构指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就是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尤其是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因为,一旦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育,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成绩水平来施教,在教学中发扬学生的长处,也要抓住个别学生的短处。比如,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加深对知识深度与广度的理解;对成绩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发展综合能力,逐步转变为优等生;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就要加强他们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第二,学生课前要预习功课,课堂上注意聽讲。预习功课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只有经过预习,学生才知道本节课教师将要讲的知识是什么,自己也能达到先熟悉知识这一目的,这样在课堂上,就不会出现跟不上教师步伐的问题了。而且,学生经过预习,就会知道自己哪里理解不透、看不懂,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才会聚精会神地听讲。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做到当堂消化吸收,课下一定要及时询问老师,尽早把自己的疑惑解决掉,否则,很不利于此后的学习。当然,学生课下也一定要及时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因为,这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一种方法,通过做作业,学生能更加明确自己是否掌握了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就是教师的追求,但是这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努力提高上课的质量,因为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上课的质量,而要提高上课质量,就要做到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因材施教,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等。作为学生,要在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争取做到课堂上就能消化吸收教师所讲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