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延续多年来对大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诸多弊端凸显,优化学习评价模式势在必行。通过增加平时成绩权重,改善教师现行状态,评价结果量化透明,学习评价方式多元化等举措对评价模式进行改革,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高校教学,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词:学习评价;模式改革;多元化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教育形势下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冲击,教育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授课方法等诸多方面,对学生的教与学,尤其如何优化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模式,也引起了诸多教师的深入思考。
2、传统学习评价模式
对于我国大部分高校,延续多年使用的主要评价模式是将总成绩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有些通选课或者选修课,没有特别要求,一般是写篇课程论文作为最终成绩,这种情况不在我们的研究之列。因此,造成的现象是,平时学习懒散,期末考试前进行突击,因考试的两门课之间至少会有一到两天的复习时间。这样只要抓牢期末的卷面,基本可以顺利过关。这种学习评价模式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评价教师形成惰性
对于平时成绩,一般高校没有具体的考核要求,主要由任课教师自行完成对学生的评定,因此大部分教师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评价多数流于形式,考核笼统模糊。大多数情况下,平时成绩的作用就是为期末考试成绩在及格边缘的学生服务的。对平时成绩的忽视,使得评价教师对学生平时学习状态不了解、不思考,期末成绩的强化,使得评价教师懒于深思平时成绩评定办法,探寻提高学生能力的途径。随着教龄的增长,形成更大惰性。
2.2 不利于因材施教
大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期,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不能停留在期末的一纸卷面上。更多的是对学生平时学习的关注。平时的积极考核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大学为有志于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同学提供了沃土,教师的正确引导恰如为沃土上这样幼小的树苗施肥浇水。不重视平时的考核,看不到学生的差异,不能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学生的潜能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这不仅是学校的损失同时也是国家的损失。
2.3 学生养成懒散敷衍作风
平时学习过程的弱化考核,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对平时学习的不重视,平时不努力,考试“抱佛脚”,而且关键是此方法十分奏效,致使相当的学生采用该方法,久而久之,养成懒散敷衍作风,并且把这种作风沿用到工作中,导致最终结果是害人害己。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但是仅仅专注于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育人,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在言传,更重要的在身教。教师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的心血,同时是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
2.4 无法展示学生真正能力
以卷面成绩为主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能力,一次考试成绩的好坏有许多因素构成,比如复习内容的偏差,身体因素的影响,平时知识点的累积,考试临场发挥的好坏,尤其许多实践类比较强的课程,纸质的考卷更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的课程平时的实操环节可能更能说明一个学生对于该门课程内容的掌握。
3、学习评价模式改进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学习评价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而且部分高校、部分专业也已进行了相当部分的改进。笔者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加强。
3.1 增加平时成绩权重
为了不会形成一卷定成绩的局面,弱化期末成绩比例,让学生即使期末成绩是满分也不会及格,必须重视平时成绩部分,重视平时学习的积累[3],有效增加平时成绩权重,增加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比如可以一两个单元学习完后,进行一个小型测试。测试可根据课程类别不同采用不同方式,比如报告、课堂展示、纸质小测验等等。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有收获,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大学阶段的学习掌握专业领域知识的最佳时期,年轻人朝气蓬勃,要督促并促进学生善于利用该时期。
3.2 改善教师现行状态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教师生存现状是普遍向科研看齐,鲜有重视教学领域,评职称、看成果主要是看科研,拿项目有经费,导致教师们无心钻研教学,教学工作浮于表面,应付了事,而且教师行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年轻教师收入低、花费大,仅通过教学无法获得生活的改善,因此如果鼓励教师拿出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投入,需要更多的支持政策出台。当然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可喜的变化,许多高校对教师进行了科研型和教学型的分类,让不同能力的教师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让致力于教学的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不仅看到学生的成长,更能得到学校社会的肯定。
3.3 学习评价结果量化透明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量化公开,每一次评价都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查、公开透明。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不足,明确差距和努力方向,更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肯定。量化减少了教师主观测评引起的偏差,降低了个人偏好,能夠更加客观的反映学生平时学习状态,公开化体现教师公平公正同时,让学生明确评价细则,信服评价结果,对后续学习有的放矢,提高学习主动性。对大学生学习的评价从来不是以分数为目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3.4 学习评价方式多元化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要不拘泥一种,尽量使评价方式多元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评价方式要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将传统评价方式与信息化的评价手段相结合,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相结合。通过单一题目考察学生个人能力,通过项目展示考察学生合作能力,通过综合题目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4 结论
教学工作任重道远,教师教的好不代表学生学得好。做好学生学习评价工作,是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是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学生学习紧迫感、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长效机制,是向国家输送合格人才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郝新春.基于网络空间新学习模式下的学习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4):15-17.
[2]吕建林.教-学-评一致实现专业化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17(9):17-20.
[3]肖龙海,管颐.新课堂:表现性学习与评估一体化[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3):18-23.
基金项目:济南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1613)
作者简介:郭春燕(1976——),女,山东禹城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信息管理、软实力研究。
关键词:学习评价;模式改革;多元化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教育形势下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冲击,教育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授课方法等诸多方面,对学生的教与学,尤其如何优化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模式,也引起了诸多教师的深入思考。
2、传统学习评价模式
对于我国大部分高校,延续多年使用的主要评价模式是将总成绩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有些通选课或者选修课,没有特别要求,一般是写篇课程论文作为最终成绩,这种情况不在我们的研究之列。因此,造成的现象是,平时学习懒散,期末考试前进行突击,因考试的两门课之间至少会有一到两天的复习时间。这样只要抓牢期末的卷面,基本可以顺利过关。这种学习评价模式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评价教师形成惰性
对于平时成绩,一般高校没有具体的考核要求,主要由任课教师自行完成对学生的评定,因此大部分教师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评价多数流于形式,考核笼统模糊。大多数情况下,平时成绩的作用就是为期末考试成绩在及格边缘的学生服务的。对平时成绩的忽视,使得评价教师对学生平时学习状态不了解、不思考,期末成绩的强化,使得评价教师懒于深思平时成绩评定办法,探寻提高学生能力的途径。随着教龄的增长,形成更大惰性。
2.2 不利于因材施教
大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期,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不能停留在期末的一纸卷面上。更多的是对学生平时学习的关注。平时的积极考核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大学为有志于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同学提供了沃土,教师的正确引导恰如为沃土上这样幼小的树苗施肥浇水。不重视平时的考核,看不到学生的差异,不能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学生的潜能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这不仅是学校的损失同时也是国家的损失。
2.3 学生养成懒散敷衍作风
平时学习过程的弱化考核,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对平时学习的不重视,平时不努力,考试“抱佛脚”,而且关键是此方法十分奏效,致使相当的学生采用该方法,久而久之,养成懒散敷衍作风,并且把这种作风沿用到工作中,导致最终结果是害人害己。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但是仅仅专注于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育人,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在言传,更重要的在身教。教师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的心血,同时是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
2.4 无法展示学生真正能力
以卷面成绩为主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能力,一次考试成绩的好坏有许多因素构成,比如复习内容的偏差,身体因素的影响,平时知识点的累积,考试临场发挥的好坏,尤其许多实践类比较强的课程,纸质的考卷更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的课程平时的实操环节可能更能说明一个学生对于该门课程内容的掌握。
3、学习评价模式改进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学习评价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而且部分高校、部分专业也已进行了相当部分的改进。笔者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加强。
3.1 增加平时成绩权重
为了不会形成一卷定成绩的局面,弱化期末成绩比例,让学生即使期末成绩是满分也不会及格,必须重视平时成绩部分,重视平时学习的积累[3],有效增加平时成绩权重,增加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比如可以一两个单元学习完后,进行一个小型测试。测试可根据课程类别不同采用不同方式,比如报告、课堂展示、纸质小测验等等。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有收获,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大学阶段的学习掌握专业领域知识的最佳时期,年轻人朝气蓬勃,要督促并促进学生善于利用该时期。
3.2 改善教师现行状态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教师生存现状是普遍向科研看齐,鲜有重视教学领域,评职称、看成果主要是看科研,拿项目有经费,导致教师们无心钻研教学,教学工作浮于表面,应付了事,而且教师行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年轻教师收入低、花费大,仅通过教学无法获得生活的改善,因此如果鼓励教师拿出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投入,需要更多的支持政策出台。当然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可喜的变化,许多高校对教师进行了科研型和教学型的分类,让不同能力的教师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让致力于教学的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不仅看到学生的成长,更能得到学校社会的肯定。
3.3 学习评价结果量化透明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量化公开,每一次评价都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查、公开透明。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不足,明确差距和努力方向,更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肯定。量化减少了教师主观测评引起的偏差,降低了个人偏好,能夠更加客观的反映学生平时学习状态,公开化体现教师公平公正同时,让学生明确评价细则,信服评价结果,对后续学习有的放矢,提高学习主动性。对大学生学习的评价从来不是以分数为目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3.4 学习评价方式多元化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要不拘泥一种,尽量使评价方式多元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评价方式要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将传统评价方式与信息化的评价手段相结合,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相结合。通过单一题目考察学生个人能力,通过项目展示考察学生合作能力,通过综合题目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4 结论
教学工作任重道远,教师教的好不代表学生学得好。做好学生学习评价工作,是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是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学生学习紧迫感、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长效机制,是向国家输送合格人才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郝新春.基于网络空间新学习模式下的学习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4):15-17.
[2]吕建林.教-学-评一致实现专业化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17(9):17-20.
[3]肖龙海,管颐.新课堂:表现性学习与评估一体化[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3):18-23.
基金项目:济南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1613)
作者简介:郭春燕(1976——),女,山东禹城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信息管理、软实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