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烟霞随“我”生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anj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放个性、发展个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作文教学环境则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基本条件和决定因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遵循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的教育原则,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发展学生写作个性,推动综合素质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海阔天高任驰骋——发展学生写作个性的前提
  既然我们承认个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尊重学生个性,愿意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就要在作文教学设计上为学生的写作个性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1.鸢飞鱼跃,各显神通:营造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
  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说起作文时侃侃而谈,流露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真正下笔时却茫无头绪,不知所措。其根本原因就是被作文的条条框框所限,有的甚至还顾虑重重,害怕这样的作文写出去会遭老师斥责。
  所以,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要知道,作文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精神劳动,要靠个人的内在动力而非外在压力,没有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教师讲得再好也收效甚微。专制的、压抑的教学气氛只会窒息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才能轻松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发挥最大的学习潜能,思维的灵活性才会充分显示出来。
  2.五湖烟云,尽入寸里:创设新颖开放的命题形式
  命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写作欲望的强弱和思维的活跃程度。要使学生自由表达,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唯有如此,才能使大多数同学对写作由“知之”“好之”最后达到“乐之”。好的文题应兼具实用性、包容性、开放性等特征。
  一是文题要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尽量将学生的视线引向社会生活,使文章充满时代气息。命题时注意捕捉生活中新鲜的,能拨动学生心弦的东西。
  二是命题选材要建立宽泛的容纳机制。作文训练中,不但可以让学生写一些传统题材,还可以写数理化的实验报告,写班级工作计划、总结,写学校招生广告、写考试作弊心态剖析等等。写作题材一旦拓宽,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增,思维就会被激活,作文也就不可能被学生看成是应试的工具,是令人头痛的事了。
  三是就“写作要求”而言,好的命题应具有开放性。“写作要求”条条过多,就可能事与愿违,起到束缚心灵、扼杀个性的作用。所以,开放性作文命题,要避免指向趋同,文体划一,写法刻板。要让学生能够抒写性灵,自由挥发,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
  3.乾坤妙趣,源头活水:选择丰盈鲜活的生活素材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叶老这句哲语,生动地阐述了生活与文章的关系。作为教师应当让作文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在节假日观日出看日落、下河游泳、上山观光、聚会联欢、观看演出等,使他们从中受到人情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陶冶。让他们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从而写出具有个性色彩的好文章。
  二、山登绝顶我为峰——发展学生写作个性的关键
  学生写作文,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积极的评价,以得到情感的满足。因此,教师在作文训练的全过程中,都必须注意指导的艺术性、启发性和鼓励性。
  1.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导
  教师要通过由感性到理性、由表象到内蕴的启发,打开门扉,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当学生的想象驰骋到很远的地方时,我们还要引导他们收住缰绳,回到现实中来,“文章合为时而著”,解决现实问题。同时,注意引导他们既要大胆发挥,又要合情合理;既要舒展个性,又要塑造个性,把个性发展引导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
  2.方圆并用,宽严互存——鼓励
  这种鼓励不是安慰,而是由衷的尊重。只有尊重,才有发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了多少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有时一两句鼓励的批语,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
  3.言传为师,身教为范——示范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可低估。教师先要勇于表现自我——勤于写“下水文”,以文章显示自己的个性魅力,激发学生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和勇气。
  三、凌云健笔意纵横——发展学生写作个性的训练
  思维是需要训练的,增强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是作文训练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核心。在作文训练设计中,教师应把如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设计的首位。
  1.精鹜八极,神游万仞:培养联想想象能力
  想象和联想,“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是创新作文腾飞的双翼。我们注意首先鼓励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游目骋怀,海阔天空,然后加强具体指导,让学生注意联想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注意联想的桥梁,注意联想的丰富性,注意联想的定位和联想的拓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但增强了写联想类作文的能力,重要的是增强了创造思维能力,在表现个性的过程中发展了个性。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着眼,从多方面探讨答案的思维过程。如以“伞”为话题作文,可多角度立意:(1)炎炎夏日,伞顶住烈日,把凉爽留给人们;暴风骤雨,伞使人们免受淋漓之苦。伞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风格。(2)从纸伞、油布伞到形形色色的折叠伞、自动伞、帽子伞……折射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青年一代不应在大人的“保护伞”下虚度光阴。同样是伞的联想,角度不同发散出的立意也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立意就不会千篇一律了。
  3.翻案文章,反弹琵琶: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也叫反常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向思维用之于写作,即古人说的“翻案法”,要求学生“反其道而思之”,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探索。例如写质疑问难的争鸣文章。把优秀作文粘贴在习作专栏上,让学生同题异作,写文章商榷。“石木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良玉在切磋中生辉,思想锋刃在砥砺中闪光。鼓励学生写论争作文,打“笔墨官司”,既可以训练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事实证明,大量这样的训练,可以逐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创设良好的作文环境。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一中。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写文章并形成良好写作素养的活动。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改革作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作文教学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实行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才能做到“育人”与“练文”并举的效果。作文教学应追求真、美、新,从学生自身生活出发,作文教学要求真;从学生阅读出发,作文教学要求新;从学生实际出发,作文教学要求美,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
伊泰洛·卡尔维诺的《牲畜林》通过设置危机和延迟尽显张弛之美,表现了作家高超的手法,深邃的思想,揭示了战争是导致人们困苦的根源和歌颂了人们的精神财富——打败法西斯的乐观主义精神。  《牲畜林》讲述的是德国兵扫荡村子,一个叫朱阿的农夫为了保护自己的大花奶牛而一路跟踪抢牛的德国兵,路上一次次因别人的阻碍而放下猎枪,最终德国兵与一只野猫一起跌下悬崖丧命的故事。故事以线性结构展开,作者在设置危机的同时故意“
曾几何时,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似乎成了一对矛盾的事物,谈教学艺术则难及教学效果,谈教学效果则不及教学艺术。这样的判断来自于我们的教学实际,一般来说教学艺术是教学名家的事,与普通教师无关。普通语文教师执教于一线课堂,注重效果主要是应试效果几乎是唯一的任务。而教学名家做课于大众面前,艺术性是至高追求,对于教学效果反不太关心,反正一节课也看不出什么效果。这种将艺术与效果对立起来的二元认识,导致高中语文教学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对文学的鉴赏能力。为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作文教学 积累 仿写 写作能力  很多学生都是一提到作文就头大,觉得作文没啥可写,或是心中有话但不知道怎么表达,写出的文章自然也就空洞、乏味。针对这种现象,我在写作教学中的尝试如下:  一、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  在高调提倡
压缩语段和扩展语句是语言表达考查的内容之一,属于“语言表达”里“应用”层级中的第四项要求。虽然本考点的考查重点在“应用“,但要做好这一试题仍离不开理解这一基础。从以往高考的命题看,似乎是两个考查点轮换,那么,高考似乎应该在两手都要抓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一部分试题往往提供特定的情形、条件,所选材料时代性强、生活气息浓,调查学生对基本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考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思维方法都提出
《祝福》是鲁迅经典名篇,对于文中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学界历来看法不一。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该文时,往往依据教参所载,认定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在于“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即传统意义上的“四大绳索”。对此,笔者以为此种结论有待商榷。  一、烙上劣根性的鲁镇社会:冷漠、麻木  鲁镇社会,处处笼罩着层层的阴影——冷漠、麻木。现以鲁镇闲人们、鲁四老爷、四婶为例,略作分析。  (一)鲁镇闲人  祥
语言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腐朽为神奇,优化课堂教
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以人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着新课改的理念实施教学,向学生提出“我的学习我做主”的口号,感觉还是颇有成效的。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具体实施做法,和大家共享。  一、课前预习放手让学生去做  以往的教学中,每课的课前预习该预习哪些内容总是布置得详详细细,恐怕有疏漏,而学生也就在你所限制的范围内学习,绝不越轨。学生很被动,
一、语文教学语言具有独特性  课堂教学语言不同于一般语言,它在教育科学性、规范性的基础上形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完成教学任务而运用的一种专门行业的交际用语,是师生教与学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它准确简明、逻辑性强、生动形象且富有情感。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更需要独特魅力,既要符合语文人文工具性特点,又要富有激励性、启发性、形象性、感染性,还要追求音韵美、情感美、幽默美。  二
高中新课程作文教学,“离开理想的境界还有相当的距离”,学生作文梦境多了,真情少了;历史多了,现实少了;深沉多了,清纯少了;感悟多了,经历少了……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可以并且完全应该“探讨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当中学作文教学“亮起红灯”,我们的实践与思考归结起来,就这样的五个词语:真情、趣味、个性、文本、素材。  一、重体验,真情写生活  李白坚先生说:写作应着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