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一门外国语言,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传统的英语教学认为学生在语音,语法,语体,语态,文化等方面犯错误是一种消极现象,是教学失败的体现。本文总结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犯错误的规律,并就老师对学生犯错误应当采取何种态度,及如何纠正学生所犯错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错误 态度 纠正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在语音,语法,语体,文化等各个方面犯意想不到的错误。我们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有两种最基本的态度即“学生上课未注意听讲”,“老师讲解不够明了”。且大多数老师认为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是教学失败的表现,学生自己也觉着沮丧难堪,为了不使自己难堪或不受老师批评,他们往往会有如下表现:尽量课堂上不说或少说英语;讲话时停顿太多,尽量用头脑中认为正确的语言形式来说。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而学生的这种反应违反了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的原则。下面笔者就错误的规律性,老师应采取何种态度及纠正方法等反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错误是如何产生的
英语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住一些单词、结构、语法等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这种表达人的感受、思想、行为等内容的媒介,以达到与他人进行交流的目的。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再创造过程。交流最重要的是表达双方的思想,以达到沟通的目的,而非语言的正确形式。学生犯错误只是个人处在不同的英语学习阶段的见证。谁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误,这不足为奇。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会产生一些不正确、不连贯的英语,标志着他们处于对英语从无知到有知,从结结巴巴到熟练运用的不同阶段。因此分析错误的种类和来源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很有帮助。S.P.Corder是当代一位颇有影响的语言学家,在应用语言学范畴里,他对错误分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学习者的错误在语言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他把学生所犯的错误分为两大类:能力错误(Competence errors)和运用错误(Performance errors)。前者是因为不知道英语的语言规则或是虽然学习了,但是没有理解掌握英语的有关知识或语言规则。它属于系统性错误,常被称为错误(errors),这一类错误可反映出学生在某一阶段所掌握的媒介语的状况及他们的外语水平。这种错误一般需要老师指出,并帮助加以纠正。后者错误的原因归因于生理或心理状况,如疲乏、紧张、遗忘、情绪激动等。这些外来因素影响下的语言行为并不能说明语言能力有问题。一般情况下,这类错误一旦出现,学习者本人就能立刻认识到,并自行纠正它们。这称为差错(mistakes)。
据S.P.Corder所称的能力错误(Competence errors),可把英语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分为母语干扰性错误,发展性错误,语内错误等几类。
1.母语干扰性错误。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往往会借助母语来帮助消化理解英语,例如一些初学英语者,在记单词的发音时常用汉语把发音记下来帮助记忆,如把“student”用汉语“斯丢丹特”来注音,再如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转换规则,又比如对反义疑问句肯定与否定的回答都可能因为汉语与英语的差异导致学生反错误。母语干扰范围相当广泛它可能出现在语音、语法、句法等很多方面。这种现象是在学生正确熟练掌握英语之前所要经过的必然阶段。
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想用英语表达自己,但又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就用头脑中汉语的模式逐字逐句翻译成英语。此时学生所用的英语是介于英语和母语之间的过渡语,这类错误在与人对话及写作中都可能出现。例如:
(1)I very like beef steak.
(2)Tough I am very tired , but I have to go on working.
(3) I don’t know who is Lily.
这些错误句子的产生都是因为学生套用了头脑中汉语的模式来表达英语的信息时出现的。显然,例句(1)是汉语“我很喜欢吃牛排。”直接翻译过去的,其中“很”的位置就受到汉语副词应放到动词之前的用法干扰,而例句(2)显然受汉语中关联词前后要搭配的影响。例句(3)I“我不知道谁是丽丽。”在语法上同样犯了照搬汉语语序的错误,而英语语序则要求在宾语从句中要用陈述语序。
2.发展性错误。当学生掌握了一些英语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后,由于不够熟练,在使用时很容易把不同的结构混合起来用,例如:
(1)He is read the book now.
(2)If I will have time tomorrow, I will take part in your party.
(3)I ask him what does he like to eat.
(4)She can speaks English.
例句(1)错在一般现在时与进行时混用;例句(2)错在把“if”条件句用法与一般将来时混淆;例句(3)错在陈述句与特殊疑问句结构混用造成语序错误;例句(4)错在情态动词后用第三人称单数的动词变化形式。这些错误都是在学生刚接触英语但对规则的使用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产生的。当然,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老师不会将易混淆的结构教给学生,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自己会把所学的知识混起来用。这是由于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英语学习后,接触了较多的语言知识,但对这些语言的用法还没来得及消化理解,正确的语言形式还没在他们头脑中固定下来,因此在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极易混淆。
3.语用错误。由于中英两国语言在历史、地理、宗教、人文等诸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英语学习者也极易在文化方面犯错误。对同一种事物中西方人的理解相差会很远。例如,白色在中国常被用来做丧服,却是西方人婚礼的盛装;用狗形容一个中国人,他会认为你在骂他,而英国人却很乐意人称其为a lucky dog(幸运儿),这种差异不胜枚举。即使是日常生活中会话的习语也可能有它的历史渊源。比如“It′s Greek to me”意思不是“和我说希腊语”,而是“一窍不通”之意。要克服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错误,只有老师和学生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多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民情,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
对待错误应持何种态度及如何纠正错误
通过以上对错误产生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学英语时犯错误不能简单归因于“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或粗心大意,这些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可一味地责备学生,要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学生犯错误。对学生过多的指责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对学英语产生厌恶情绪。若学生的表达能达到交际的目的,老师就不要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纠正学生的错误上。英语的学习应强调语言的使用(use),而不是语言的用法(usage)上。学生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防止出错上,那说出的英语就断断续续让人难以理解。学生只有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即不怕老师批评,同学耻笑的情况下,才能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才能讲出流利自然的英语。同时,老师要帮助学生克服种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的、大声的说出来,正如“疯狂英语“所倡导的那样:声音要够大,发音要够长,底气要够强。
在明确了对错误应有一种容忍态度的同时,老师对错误也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因为语言的准确性与流利性同样重要。再流利的英语若错误百出,也让人无法明白;再正确的语言形式若表达的结结巴巴,也达不到良好的沟通效果。所以老师有必要且必须纠正学生的错误。但在课堂上老师纠正错误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在学生讲英语时一出错就打断,或在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交上来的作文上用红笔画得到处是圈或线,让学生心灰意冷。老师在纠正学生错误时应采取其他不损伤学生自尊心的方式。同时,老师在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要给予肯定,鼓励他们,使他们更加有信心地去学习,克服对英语学习的畏惧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在口语方面,学生在朗读或交谈时会在单词的重音,元音或辅音的发音上犯错误,这时老师应把学生所犯的错误记下来集中讲解纠正。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所犯错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教师可以面对全体学生指出错误,而不要针对某个学生纠正错误。在学生进行对话表演或复述时,老师在学生出错时不要马上打断,在表演结束后先肯定学生做得好的方面,然后再把错误的部分指出来,由于老师此时指出的错误和学生的学习密切相关,定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写作方面,学生出错也是难免的。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写得好的部分要用红笔重点批注。因为学生在每次的认真写作之后都会期待着老师的注意,期待着自己的进步,若学生的变化或进步没有引起老师的注意,就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及写作热情。老师应多鼓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发现了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可在学生的作文后写一些表扬性的批语,如Great! Try to do it better. I’m so happy for your progress.等。对于作文中的错误可照搬集中起来,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找错误并加以改正,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错误的类型,以便在将来的写作中引起注意。
当然避免错误的最好的方法是预防,老师可凭借以往的经验把易犯错误的地方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预防错误的发生。但老师和学生都要有心理准备,预防错误的发生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的产生,且同一个错误可能会一犯再犯。学生犯错误说明没有放弃英语学习,犯错误是学习的一个必经阶段,老师应该让学生在不断纠正他们自己的错误过程中提高英语水平。
综上所述,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必然的。老师应持容忍的态度,不应过多批评学生,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是容忍并不意味着姑息,否则会害了学生。老师在纠正错误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歧视和嘲讽,而是帮助他们提高。学生学英语的过程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将所学的词汇、语法、结构、文化综合起来,通过再创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达到与他人交流的目的,这个过程是老师所不能替代的。
参考文献:
Corder,S.P.1967.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 In Richards, Jack C. (Eds,),Errors Analysis: Perspectiv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ong Kong: Longman.
作者单位:广东省增城市华立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
贸易学部应用英语系
关键词:错误 态度 纠正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在语音,语法,语体,文化等各个方面犯意想不到的错误。我们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有两种最基本的态度即“学生上课未注意听讲”,“老师讲解不够明了”。且大多数老师认为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是教学失败的表现,学生自己也觉着沮丧难堪,为了不使自己难堪或不受老师批评,他们往往会有如下表现:尽量课堂上不说或少说英语;讲话时停顿太多,尽量用头脑中认为正确的语言形式来说。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而学生的这种反应违反了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的原则。下面笔者就错误的规律性,老师应采取何种态度及纠正方法等反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错误是如何产生的
英语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住一些单词、结构、语法等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这种表达人的感受、思想、行为等内容的媒介,以达到与他人进行交流的目的。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再创造过程。交流最重要的是表达双方的思想,以达到沟通的目的,而非语言的正确形式。学生犯错误只是个人处在不同的英语学习阶段的见证。谁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误,这不足为奇。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会产生一些不正确、不连贯的英语,标志着他们处于对英语从无知到有知,从结结巴巴到熟练运用的不同阶段。因此分析错误的种类和来源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很有帮助。S.P.Corder是当代一位颇有影响的语言学家,在应用语言学范畴里,他对错误分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学习者的错误在语言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他把学生所犯的错误分为两大类:能力错误(Competence errors)和运用错误(Performance errors)。前者是因为不知道英语的语言规则或是虽然学习了,但是没有理解掌握英语的有关知识或语言规则。它属于系统性错误,常被称为错误(errors),这一类错误可反映出学生在某一阶段所掌握的媒介语的状况及他们的外语水平。这种错误一般需要老师指出,并帮助加以纠正。后者错误的原因归因于生理或心理状况,如疲乏、紧张、遗忘、情绪激动等。这些外来因素影响下的语言行为并不能说明语言能力有问题。一般情况下,这类错误一旦出现,学习者本人就能立刻认识到,并自行纠正它们。这称为差错(mistakes)。
据S.P.Corder所称的能力错误(Competence errors),可把英语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分为母语干扰性错误,发展性错误,语内错误等几类。
1.母语干扰性错误。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往往会借助母语来帮助消化理解英语,例如一些初学英语者,在记单词的发音时常用汉语把发音记下来帮助记忆,如把“student”用汉语“斯丢丹特”来注音,再如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转换规则,又比如对反义疑问句肯定与否定的回答都可能因为汉语与英语的差异导致学生反错误。母语干扰范围相当广泛它可能出现在语音、语法、句法等很多方面。这种现象是在学生正确熟练掌握英语之前所要经过的必然阶段。
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想用英语表达自己,但又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就用头脑中汉语的模式逐字逐句翻译成英语。此时学生所用的英语是介于英语和母语之间的过渡语,这类错误在与人对话及写作中都可能出现。例如:
(1)I very like beef steak.
(2)Tough I am very tired , but I have to go on working.
(3) I don’t know who is Lily.
这些错误句子的产生都是因为学生套用了头脑中汉语的模式来表达英语的信息时出现的。显然,例句(1)是汉语“我很喜欢吃牛排。”直接翻译过去的,其中“很”的位置就受到汉语副词应放到动词之前的用法干扰,而例句(2)显然受汉语中关联词前后要搭配的影响。例句(3)I“我不知道谁是丽丽。”在语法上同样犯了照搬汉语语序的错误,而英语语序则要求在宾语从句中要用陈述语序。
2.发展性错误。当学生掌握了一些英语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后,由于不够熟练,在使用时很容易把不同的结构混合起来用,例如:
(1)He is read the book now.
(2)If I will have time tomorrow, I will take part in your party.
(3)I ask him what does he like to eat.
(4)She can speaks English.
例句(1)错在一般现在时与进行时混用;例句(2)错在把“if”条件句用法与一般将来时混淆;例句(3)错在陈述句与特殊疑问句结构混用造成语序错误;例句(4)错在情态动词后用第三人称单数的动词变化形式。这些错误都是在学生刚接触英语但对规则的使用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产生的。当然,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老师不会将易混淆的结构教给学生,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自己会把所学的知识混起来用。这是由于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英语学习后,接触了较多的语言知识,但对这些语言的用法还没来得及消化理解,正确的语言形式还没在他们头脑中固定下来,因此在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极易混淆。
3.语用错误。由于中英两国语言在历史、地理、宗教、人文等诸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英语学习者也极易在文化方面犯错误。对同一种事物中西方人的理解相差会很远。例如,白色在中国常被用来做丧服,却是西方人婚礼的盛装;用狗形容一个中国人,他会认为你在骂他,而英国人却很乐意人称其为a lucky dog(幸运儿),这种差异不胜枚举。即使是日常生活中会话的习语也可能有它的历史渊源。比如“It′s Greek to me”意思不是“和我说希腊语”,而是“一窍不通”之意。要克服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错误,只有老师和学生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多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民情,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
对待错误应持何种态度及如何纠正错误
通过以上对错误产生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学英语时犯错误不能简单归因于“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或粗心大意,这些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可一味地责备学生,要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学生犯错误。对学生过多的指责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对学英语产生厌恶情绪。若学生的表达能达到交际的目的,老师就不要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纠正学生的错误上。英语的学习应强调语言的使用(use),而不是语言的用法(usage)上。学生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防止出错上,那说出的英语就断断续续让人难以理解。学生只有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即不怕老师批评,同学耻笑的情况下,才能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才能讲出流利自然的英语。同时,老师要帮助学生克服种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的、大声的说出来,正如“疯狂英语“所倡导的那样:声音要够大,发音要够长,底气要够强。
在明确了对错误应有一种容忍态度的同时,老师对错误也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因为语言的准确性与流利性同样重要。再流利的英语若错误百出,也让人无法明白;再正确的语言形式若表达的结结巴巴,也达不到良好的沟通效果。所以老师有必要且必须纠正学生的错误。但在课堂上老师纠正错误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在学生讲英语时一出错就打断,或在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交上来的作文上用红笔画得到处是圈或线,让学生心灰意冷。老师在纠正学生错误时应采取其他不损伤学生自尊心的方式。同时,老师在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要给予肯定,鼓励他们,使他们更加有信心地去学习,克服对英语学习的畏惧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在口语方面,学生在朗读或交谈时会在单词的重音,元音或辅音的发音上犯错误,这时老师应把学生所犯的错误记下来集中讲解纠正。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所犯错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教师可以面对全体学生指出错误,而不要针对某个学生纠正错误。在学生进行对话表演或复述时,老师在学生出错时不要马上打断,在表演结束后先肯定学生做得好的方面,然后再把错误的部分指出来,由于老师此时指出的错误和学生的学习密切相关,定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写作方面,学生出错也是难免的。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写得好的部分要用红笔重点批注。因为学生在每次的认真写作之后都会期待着老师的注意,期待着自己的进步,若学生的变化或进步没有引起老师的注意,就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及写作热情。老师应多鼓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发现了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可在学生的作文后写一些表扬性的批语,如Great! Try to do it better. I’m so happy for your progress.等。对于作文中的错误可照搬集中起来,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找错误并加以改正,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错误的类型,以便在将来的写作中引起注意。
当然避免错误的最好的方法是预防,老师可凭借以往的经验把易犯错误的地方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预防错误的发生。但老师和学生都要有心理准备,预防错误的发生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的产生,且同一个错误可能会一犯再犯。学生犯错误说明没有放弃英语学习,犯错误是学习的一个必经阶段,老师应该让学生在不断纠正他们自己的错误过程中提高英语水平。
综上所述,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必然的。老师应持容忍的态度,不应过多批评学生,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是容忍并不意味着姑息,否则会害了学生。老师在纠正错误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歧视和嘲讽,而是帮助他们提高。学生学英语的过程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将所学的词汇、语法、结构、文化综合起来,通过再创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达到与他人交流的目的,这个过程是老师所不能替代的。
参考文献:
Corder,S.P.1967.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 In Richards, Jack C. (Eds,),Errors Analysis: Perspectiv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ong Kong: Longman.
作者单位:广东省增城市华立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
贸易学部应用英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