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项目开发与成果管理处 湖北省 武汉市?430072)
摘 要:教师职业道德,是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制约着教师的个人行为,同时也对青少年成长,甚至对整个社会生活都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高校教师,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大学教师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国教育的发展。本文旨在具体分析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加强大学教师自身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促进教师更好地进行专业教育。
关键词:大学教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职业倦怠;以人为本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推进,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职业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身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队伍也同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人类历史变迁中,教师承担着推动社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向前发展的重任。它不仅得到过崇高的赞誉,也被赋予过更多的要求,在当今社会尤其如此。作为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其中,育人尤为重要。作为施教的人,教师要胜任当代社会的教育工作,不仅要有精深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确立并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是当代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新时期大学教师所面临的职业道德修养问题
在社会大转型的今天,社会道德缺失来自于对一切社会道德规范的漠视,其根源在于文化精神的失落。也就是说,已有的道德规范缺乏现实性、缺乏人文关怀、缺乏专业性的规定,以及人们还没有很好理解规范的伦理意义等所致。 反映在高校教师身上,这种职业道德缺失主要体现为降低对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削弱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缺乏爱岗敬业、进取创新之心,对学生冷漠无情,;缺乏纪律性;缺乏学术诚信,甚至容易诱发一些教师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不安心本职工作,对本职教学工作心不在焉等等。
二、新时期大学教师所面临职业道德修养问题的成因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只是其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时的极端反应,更是教师伴随于长时间失衡心理体验下,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上的一种消耗殆尽的状态。典其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衰减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产生这种职业倦怠的原因,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工作量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大学一般采取大班上课,学生人数通常都在五十人以上,有时甚至超过百人。其教学工作的强度是小班教学的多倍。而面对学生人数众多的课堂,课堂控制需要教师的更多付出,教学效果实则难以把控。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课后备课及作业批改量都非常繁重。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劳动成果不是反映在教师个体,而是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来体现。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大学教师得不到教学成就感,导致教学积极性下降。
2. 疲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由于教学任务重,备课量大,课程形式单一,大学教师业余能投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其实是相当有限的。疲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也没有时间继续充电提高理论能力水平,导致大学教师理论水平的停留甚至倒退。另外,当前职称评定大多是以发表相应档次的论文及规定数量为重要参数指标的,这使得长期以教学为重的教学型教师们面临在教学与科研之间疲于奔命,却很难得到成果,甚至可能导致学术诚信的问题。
3. 评价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类评估盛行,学生给教师打分,学校对教师进行考核,虽然有其特定意义,但其中也有片面的甚至不公正的负面反馈会刺伤教师们的自尊和热情。学生们喜欢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幽默开朗,能做学生良师益友的教师。同时也会有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灵活性和幽默感、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虽也是一心一意搞教学,却也有可能遭到学生有失公允的比较和排斥。
三、当前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在这一复杂的系统中,实施教育的人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其中的关键。“以人为本”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素养,是强化高校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治本之策。因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以思想教育为主,辅之以行政办法,通过有效的途径把教师规范内化为大学教师的师德意识,进而成为教师的道德行为。
1.加强师德宣传,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言行规范对学生均产生着直接影响,在学生思想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不断地接受教师在思想、情操、作风等方面的教育的影响。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保证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的职业道德对青年学生的道德面貌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有深刻的影响。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应该热爱它,忠诚所选的事业,并始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
2.从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素质入手,加强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前进,作为大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时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学会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和尊重学生,才能为学生所爱戴;第二,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实现知识更新,消除思想困惑;第三,要大胆革新,积极探索适合本校课程特点、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学生实际状况的崭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职业工作的创造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以获得职业工作的成就感、满足感。
3.以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促进教师自我人格完善
由“以人为本”出发,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可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可强化教师的健康情绪体验。高等学校对于教师的吸引力,是可以有着更多的精神自由、科学活动中的选择自由、创造自由以及成就事业的机会较多、工作有弹性,加上文体活动较丰富、待遇稳定有保障,还能享受到一份宁静、悠闲与宽松的校园生活。因此,充分运用多种媒体来调节学校舆论环境,重视对教师的引导,强化责任意识、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培养崇高的精神境界,把加强师德修养变成青年教师自觉自愿的内在需求,以完美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教育学生,促其健康成长。
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师德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工作,使教师有法可依,提高教师依法执教、依法育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根本上促使教师践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师德管理,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和督导评估,建立和完善教师师德档案,并把师德和教师评选先进、职称评定、晋级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从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来看,社会一方面通过教育性机制、导向性机制要求并引导青年教师实践职业道德规范,但同时也必须考虑为其实践提供相应的保障。
四、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新形势、新问题下,提高大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多种,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教师职业道德的信念、理想,通過职业道德情感实践道德行为,同时通过教育活动实践完善和巩固职业道德信念,是提高大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经之路。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内在包含着育人的责任,参加社会实践,尤其是教研实践为基础的社会实践,在实踐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加强教师修养的有效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熟悉、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教育和教学中完成的。教师正是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和家长及教师和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得以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 龚乐进,素质教育下的教师道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第一版.
[2] 金忠明,林炊利,编著.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3] 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4] 刘 杰,许运清,“以人为本”与师德建设 [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作者简介:曾彦,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项目开发与成果管理处,副主任秘书。
摘 要:教师职业道德,是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制约着教师的个人行为,同时也对青少年成长,甚至对整个社会生活都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高校教师,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大学教师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国教育的发展。本文旨在具体分析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加强大学教师自身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促进教师更好地进行专业教育。
关键词:大学教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职业倦怠;以人为本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推进,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职业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身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队伍也同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人类历史变迁中,教师承担着推动社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向前发展的重任。它不仅得到过崇高的赞誉,也被赋予过更多的要求,在当今社会尤其如此。作为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其中,育人尤为重要。作为施教的人,教师要胜任当代社会的教育工作,不仅要有精深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确立并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是当代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新时期大学教师所面临的职业道德修养问题
在社会大转型的今天,社会道德缺失来自于对一切社会道德规范的漠视,其根源在于文化精神的失落。也就是说,已有的道德规范缺乏现实性、缺乏人文关怀、缺乏专业性的规定,以及人们还没有很好理解规范的伦理意义等所致。 反映在高校教师身上,这种职业道德缺失主要体现为降低对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削弱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缺乏爱岗敬业、进取创新之心,对学生冷漠无情,;缺乏纪律性;缺乏学术诚信,甚至容易诱发一些教师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不安心本职工作,对本职教学工作心不在焉等等。
二、新时期大学教师所面临职业道德修养问题的成因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只是其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时的极端反应,更是教师伴随于长时间失衡心理体验下,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上的一种消耗殆尽的状态。典其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衰减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产生这种职业倦怠的原因,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工作量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大学一般采取大班上课,学生人数通常都在五十人以上,有时甚至超过百人。其教学工作的强度是小班教学的多倍。而面对学生人数众多的课堂,课堂控制需要教师的更多付出,教学效果实则难以把控。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课后备课及作业批改量都非常繁重。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劳动成果不是反映在教师个体,而是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来体现。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大学教师得不到教学成就感,导致教学积极性下降。
2. 疲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由于教学任务重,备课量大,课程形式单一,大学教师业余能投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其实是相当有限的。疲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也没有时间继续充电提高理论能力水平,导致大学教师理论水平的停留甚至倒退。另外,当前职称评定大多是以发表相应档次的论文及规定数量为重要参数指标的,这使得长期以教学为重的教学型教师们面临在教学与科研之间疲于奔命,却很难得到成果,甚至可能导致学术诚信的问题。
3. 评价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类评估盛行,学生给教师打分,学校对教师进行考核,虽然有其特定意义,但其中也有片面的甚至不公正的负面反馈会刺伤教师们的自尊和热情。学生们喜欢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幽默开朗,能做学生良师益友的教师。同时也会有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灵活性和幽默感、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虽也是一心一意搞教学,却也有可能遭到学生有失公允的比较和排斥。
三、当前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在这一复杂的系统中,实施教育的人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其中的关键。“以人为本”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素养,是强化高校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治本之策。因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以思想教育为主,辅之以行政办法,通过有效的途径把教师规范内化为大学教师的师德意识,进而成为教师的道德行为。
1.加强师德宣传,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言行规范对学生均产生着直接影响,在学生思想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不断地接受教师在思想、情操、作风等方面的教育的影响。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保证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的职业道德对青年学生的道德面貌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有深刻的影响。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应该热爱它,忠诚所选的事业,并始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
2.从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素质入手,加强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前进,作为大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时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学会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和尊重学生,才能为学生所爱戴;第二,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实现知识更新,消除思想困惑;第三,要大胆革新,积极探索适合本校课程特点、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学生实际状况的崭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职业工作的创造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以获得职业工作的成就感、满足感。
3.以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促进教师自我人格完善
由“以人为本”出发,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可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可强化教师的健康情绪体验。高等学校对于教师的吸引力,是可以有着更多的精神自由、科学活动中的选择自由、创造自由以及成就事业的机会较多、工作有弹性,加上文体活动较丰富、待遇稳定有保障,还能享受到一份宁静、悠闲与宽松的校园生活。因此,充分运用多种媒体来调节学校舆论环境,重视对教师的引导,强化责任意识、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培养崇高的精神境界,把加强师德修养变成青年教师自觉自愿的内在需求,以完美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教育学生,促其健康成长。
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师德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工作,使教师有法可依,提高教师依法执教、依法育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根本上促使教师践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师德管理,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和督导评估,建立和完善教师师德档案,并把师德和教师评选先进、职称评定、晋级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从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来看,社会一方面通过教育性机制、导向性机制要求并引导青年教师实践职业道德规范,但同时也必须考虑为其实践提供相应的保障。
四、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新形势、新问题下,提高大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多种,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教师职业道德的信念、理想,通過职业道德情感实践道德行为,同时通过教育活动实践完善和巩固职业道德信念,是提高大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经之路。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内在包含着育人的责任,参加社会实践,尤其是教研实践为基础的社会实践,在实踐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加强教师修养的有效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熟悉、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教育和教学中完成的。教师正是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和家长及教师和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得以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 龚乐进,素质教育下的教师道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第一版.
[2] 金忠明,林炊利,编著.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3] 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4] 刘 杰,许运清,“以人为本”与师德建设 [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作者简介:曾彦,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项目开发与成果管理处,副主任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