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城镇的发展越来越快,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河道进行规划和综合治理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河道规划治理,它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和自然达到和谐统一,同时又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提升城镇的层次,使人们更能感受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通过治理规划,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造福于人类。
【关键词】 河道;治理规划;发展策略
一、当前城镇河道面临的问题
(一)河道的排洪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现有的一些河道,尤其是城区段的河道,长时间缺乏维修,造成河道淤积严重,一些河段的河堤遭到破坏,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涝灾,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而,关于城镇河道的防涝排洪问题越来越制约着城镇的发展。
(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各方面污染非常严重
由于管理不善,现在有一些企业单位的污水排放未达到要求,不经严格处理、净化,就直接排入河中,再加上大量的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河水又臭又黑,浑浊不堪,行人避而远之。本来水的清是体现一个城镇的灵性,现在却成为城镇的污点,严重影响了城镇的形象,阻碍了城区更好地发展。
(三)不能发挥河道对城镇美丽空间的打造功能
靠近城区边的河道,本身也是一种城镇的风景区,也是体现城镇的外在环境,有着巨大的价值,如果河水污染严重,环境恶劣,就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难以发掘这种滨河的自然景观,也难以实现城镇的现代化建设。所以,为了让居民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应加强对河道等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还城镇一片绿色显得尤为重要。
二、城区河道规划的思路及原则目标
(一)河道进行规划的思路
对河道进行治理,除了要保证其泄洪的一般功能之外,还要考虑到河道的天然特性,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要有多种多样的水流,以此保证水中生物的多样性。可以根据河道的天然情况,宽窄结合,有深有浅,急缓流交错,还要有水草存在的河流,让各种水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栖息环境,既体现生态平衡,又体现河道的现代化因素
(二)河道进行综合治理规划的原则及目标
对河道进行规划原则总体上是以保证泄洪防涝为基础,同时也要注意塑造城镇整体绿色景观,体现人们娱乐休闲等多方面的要求,把河道要规划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创造一个优美的城镇河道绿色世界,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保持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统一,共同发展。
治理标准:根据国家强制性《防洪标准》(GB5020l一94),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防洪标准。对河道进行规划的目标:首先要保证其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本着创造高质量的河道水景观,建设具有当地特色、自然舒展的河流,以清亮的水质,优美的环境,给居民及游人以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画卷。借此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现代化城镇的高品位,打造成一个景观优美,生态平衡,人水和谐,综合竟争强,发展潜力巨大的知名城镇。
三、河道的综合治理规划
(一)防洪排涝的具体工程规划
首先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符合当地河道的具体情况,确定有没有必要重新或者修建改造治理,对于城区河道的防洪标准要复核好,标准要高于其它的河段,其它的河道尽可能保持好其原有的中心线,不做大的变动治理。
(二)打造绿色生态景观的具体规划措施
1、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运用
城镇河道的规划设计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运用,主要变现在河道景观的局部处理以河道入口处的景观设计。在河道景观的局部处理上,可以从当地具有标志作用的景点、园林装饰图案、建筑物等上下功夫,在细节上体现城市河道景观的魅力,彰显城市的底蕴与内涵;在河道入口景观的设计方面,要给人一种视觉上耳目一新的感觉,设计出的成品要具有一定的特色、具有标志性的作用,而且还要传承出当地的传统文化。
对于沿河两岸的环境要着眼于尽量地加大沿河绿地的建设,以绿色为主体来优化环境,打造绿色的城镇氛围,体现现代化城镇健康、优美的新形象,在连续的绿化带中,要多以花草并茂,并且树木种类要多样化,在绿化体系中要体现层次性,堤内、堤外草皮、树木各异,夹杂一些花草为图形的多层次的绿化空间,增强视觉的效果。为了增加绿地的美感,也可在其中设一些园林建筑类的小品,如亭宇、石刻的桌椅、走廊等,游人累了可以为游人休息之所,也可以较近处安装一些健身类的器材,如秋千、摇摆椅之类,游人有一个好的环境,又能健身,达到既娱乐又健身的目的。远处可设置带灯光调节的喷泉等,既充分调动了游人视觉感官,又丰富了绿化带景观。
2、重视并重点设计水景观的设计要素
水景观的设计要素包括水景观的布局、水景观的空间营造、造景的手法以及其他方面的要素。首先是水景观的布局和空间营造,设计师要摆脱传统设计思想的束缚,应在河道景观的设计中将河道的平面布局规划与河道的实际情况、具体的环境巧妙的结合,设计要顺应地势、审时度势。其次,设计规划者要不断改善完善造景的方法,通过造景分方式将主景与配景、前景与背景以及夹景与框景这三方面进行巧妙的安排与结合,并突出河道景观中的视线焦点、色彩突出等。最后是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中山、石等这些其他要素的设计,关于山、石可以有多种的设计手法和表现手法,比如审时度势的就地取材,通过多点缀景石形成美丽的景观效果。
在河道中还可修几道彩色橡胶坝,这样既可以增加蓄水量,又可以形成一个美丽的人工湖,在旁边可以设计一些平台、小桥、水车等,供游人玩耍,欣赏美景,还可以在湖中放一些小船,让游客、市民体验一下水中的乐趣,既能增加了收入,又能娱乐,给游人、市民一个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在橡胶坝中还可以安装进水、退水的闸,用来调节水位,在近岸地方建一个人工海滩,这样又可为儿童孩子们提供一个好的娱乐场所,大人们也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儿时的乐趣,再加上远处的一些美景,动静结合、穿插,这样既改善和美化了生态环境,又给市民和游人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
3、河道景观效果、生态环境以及水利工程之间的融合
河道景观效果、生态环境以及水利工程这三者之间的融合是河道规划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关于如何协调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保持这种关系能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考虑。其一,协调好城市用地与河道水景观之间的关系。城市用地是影响河道景观建设、布局的重要因素,建立完整的河道生态系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其中保证沿河两侧至少30m的绿色保护带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基本的保证。其二,是建立完整的河流绿色廊道。这是三者融合的关键环节,而且建立完整的河道绿色走廊也可作为河道的突出景观。其三,是充分发挥河道的旅游资源。这里面要求河道景观的设计规划者在进行设计规划石,尽可能的从色彩、比例、质感等角度综合考虑,创造出具备美学价值的景观。
生态护堤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也更好地对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繁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坡面种植草皮,能更好地保护提,还能体现绿色的生态环境。在一些坡面陡的地方,可以采用石块或木桩等措施,这样能更好地保护河堤,保证河床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真正做到了美观实用的双重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江,谭周洋.城镇河道生态水景观设计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12).
[2]许泉,胡希军,邓益亮.基于生态化景观设计的居住区和谐邻里关系的营建[N].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3]王泽伟,范楚平,秦汉郡县制对我国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启示[J].理论探索,2004,04:97
[4]俞孔坚.城市景观作为生命系统——2010年上海世博后滩公园[J].建筑学报,2010(7)30-35.
[5]洛林·LaB·施瓦茨等编著.绿道.余青,柳晓霞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 河道;治理规划;发展策略
一、当前城镇河道面临的问题
(一)河道的排洪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现有的一些河道,尤其是城区段的河道,长时间缺乏维修,造成河道淤积严重,一些河段的河堤遭到破坏,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涝灾,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而,关于城镇河道的防涝排洪问题越来越制约着城镇的发展。
(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各方面污染非常严重
由于管理不善,现在有一些企业单位的污水排放未达到要求,不经严格处理、净化,就直接排入河中,再加上大量的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河水又臭又黑,浑浊不堪,行人避而远之。本来水的清是体现一个城镇的灵性,现在却成为城镇的污点,严重影响了城镇的形象,阻碍了城区更好地发展。
(三)不能发挥河道对城镇美丽空间的打造功能
靠近城区边的河道,本身也是一种城镇的风景区,也是体现城镇的外在环境,有着巨大的价值,如果河水污染严重,环境恶劣,就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难以发掘这种滨河的自然景观,也难以实现城镇的现代化建设。所以,为了让居民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应加强对河道等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还城镇一片绿色显得尤为重要。
二、城区河道规划的思路及原则目标
(一)河道进行规划的思路
对河道进行治理,除了要保证其泄洪的一般功能之外,还要考虑到河道的天然特性,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要有多种多样的水流,以此保证水中生物的多样性。可以根据河道的天然情况,宽窄结合,有深有浅,急缓流交错,还要有水草存在的河流,让各种水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栖息环境,既体现生态平衡,又体现河道的现代化因素
(二)河道进行综合治理规划的原则及目标
对河道进行规划原则总体上是以保证泄洪防涝为基础,同时也要注意塑造城镇整体绿色景观,体现人们娱乐休闲等多方面的要求,把河道要规划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创造一个优美的城镇河道绿色世界,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保持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统一,共同发展。
治理标准:根据国家强制性《防洪标准》(GB5020l一94),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防洪标准。对河道进行规划的目标:首先要保证其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本着创造高质量的河道水景观,建设具有当地特色、自然舒展的河流,以清亮的水质,优美的环境,给居民及游人以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画卷。借此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现代化城镇的高品位,打造成一个景观优美,生态平衡,人水和谐,综合竟争强,发展潜力巨大的知名城镇。
三、河道的综合治理规划
(一)防洪排涝的具体工程规划
首先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符合当地河道的具体情况,确定有没有必要重新或者修建改造治理,对于城区河道的防洪标准要复核好,标准要高于其它的河段,其它的河道尽可能保持好其原有的中心线,不做大的变动治理。
(二)打造绿色生态景观的具体规划措施
1、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运用
城镇河道的规划设计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运用,主要变现在河道景观的局部处理以河道入口处的景观设计。在河道景观的局部处理上,可以从当地具有标志作用的景点、园林装饰图案、建筑物等上下功夫,在细节上体现城市河道景观的魅力,彰显城市的底蕴与内涵;在河道入口景观的设计方面,要给人一种视觉上耳目一新的感觉,设计出的成品要具有一定的特色、具有标志性的作用,而且还要传承出当地的传统文化。
对于沿河两岸的环境要着眼于尽量地加大沿河绿地的建设,以绿色为主体来优化环境,打造绿色的城镇氛围,体现现代化城镇健康、优美的新形象,在连续的绿化带中,要多以花草并茂,并且树木种类要多样化,在绿化体系中要体现层次性,堤内、堤外草皮、树木各异,夹杂一些花草为图形的多层次的绿化空间,增强视觉的效果。为了增加绿地的美感,也可在其中设一些园林建筑类的小品,如亭宇、石刻的桌椅、走廊等,游人累了可以为游人休息之所,也可以较近处安装一些健身类的器材,如秋千、摇摆椅之类,游人有一个好的环境,又能健身,达到既娱乐又健身的目的。远处可设置带灯光调节的喷泉等,既充分调动了游人视觉感官,又丰富了绿化带景观。
2、重视并重点设计水景观的设计要素
水景观的设计要素包括水景观的布局、水景观的空间营造、造景的手法以及其他方面的要素。首先是水景观的布局和空间营造,设计师要摆脱传统设计思想的束缚,应在河道景观的设计中将河道的平面布局规划与河道的实际情况、具体的环境巧妙的结合,设计要顺应地势、审时度势。其次,设计规划者要不断改善完善造景的方法,通过造景分方式将主景与配景、前景与背景以及夹景与框景这三方面进行巧妙的安排与结合,并突出河道景观中的视线焦点、色彩突出等。最后是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中山、石等这些其他要素的设计,关于山、石可以有多种的设计手法和表现手法,比如审时度势的就地取材,通过多点缀景石形成美丽的景观效果。
在河道中还可修几道彩色橡胶坝,这样既可以增加蓄水量,又可以形成一个美丽的人工湖,在旁边可以设计一些平台、小桥、水车等,供游人玩耍,欣赏美景,还可以在湖中放一些小船,让游客、市民体验一下水中的乐趣,既能增加了收入,又能娱乐,给游人、市民一个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在橡胶坝中还可以安装进水、退水的闸,用来调节水位,在近岸地方建一个人工海滩,这样又可为儿童孩子们提供一个好的娱乐场所,大人们也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儿时的乐趣,再加上远处的一些美景,动静结合、穿插,这样既改善和美化了生态环境,又给市民和游人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
3、河道景观效果、生态环境以及水利工程之间的融合
河道景观效果、生态环境以及水利工程这三者之间的融合是河道规划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关于如何协调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保持这种关系能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考虑。其一,协调好城市用地与河道水景观之间的关系。城市用地是影响河道景观建设、布局的重要因素,建立完整的河道生态系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其中保证沿河两侧至少30m的绿色保护带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基本的保证。其二,是建立完整的河流绿色廊道。这是三者融合的关键环节,而且建立完整的河道绿色走廊也可作为河道的突出景观。其三,是充分发挥河道的旅游资源。这里面要求河道景观的设计规划者在进行设计规划石,尽可能的从色彩、比例、质感等角度综合考虑,创造出具备美学价值的景观。
生态护堤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也更好地对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繁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坡面种植草皮,能更好地保护提,还能体现绿色的生态环境。在一些坡面陡的地方,可以采用石块或木桩等措施,这样能更好地保护河堤,保证河床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真正做到了美观实用的双重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江,谭周洋.城镇河道生态水景观设计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12).
[2]许泉,胡希军,邓益亮.基于生态化景观设计的居住区和谐邻里关系的营建[N].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3]王泽伟,范楚平,秦汉郡县制对我国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启示[J].理论探索,2004,04:97
[4]俞孔坚.城市景观作为生命系统——2010年上海世博后滩公园[J].建筑学报,2010(7)30-35.
[5]洛林·LaB·施瓦茨等编著.绿道.余青,柳晓霞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