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高中物理课堂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穿插问题,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以提问的方式为基础开展物理教学,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本文主要对以问题为中心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原则和策略进行分析,并希望通过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探讨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问题;教学模式
在高中学习中,物理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课程,同时高中阶段也是学习物理教学体系最为关键的时期,但是物理所涉及到的知识和内容范围较广,且知识体系繁杂,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知识的规律和特点,在物理学习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提问,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提升,一举多得。
1.问题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1.1问题设计的原则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设计问题这一环节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结合以下原则进行设计:①基础性原则:基础性原则主要是指设计问题的根本性原则,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自身能力和接受程度等情况,在学生知识和思维能力范围内设计问题,不要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否则问题的设置就失去了意义;②针对性原则:在设计问题时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能够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准确评估,然后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多层次、符合认知水平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因材施教”的最佳效果;③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是指在设计问题时要由浅到深、由简到繁,一步步加深问题的难度和深度,且每个问题之间最好具有关联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的掌握物理知识体系的结构和规律。
1.2问题设计的策略
1.2.1明确问题中心点
在设计问题时,要明确问题的中心点,确保问题的有效性,能够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1.2.2使问题具有悬念
为了使物理课堂教学具有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学习情景,从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的模式,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设计问题时保持问题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能够自发、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和解決问题。
1.2.3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对不同学生的回答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点评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回答中的不足,在评价的时候教师要给予鼓励,不要过度打击。
2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实施意义
2.1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但教学效果也不大理想,课堂效率也难以提升,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在于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而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穿插问题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做到“教”与“学”,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因为受到老师的肯定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在活跃状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教学的知识和内容,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中穿插问题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开展学习,保障教师的教学效果。
2.2为学生学习物理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实验的操作能力,但所有的学习都取决于前期稳定、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但是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水平并不是很理想,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学生积极性不高、对物理教学没有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但因为学生自身接受能力的不同,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掌握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并且这种教学模式不具有针对性,一个知识论点被反复讲解,学生明白的地方、不明白的地方,掌握的地方以及模糊的地方都没有得到教师针对性地讲解,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牢固。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把学生的不足暴露出来,教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和补充,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
3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在物理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3.1革新教学理念
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最关键的就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为了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就必须要让学生对物理教学保持积极的心态,能够自发、主动地参与进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发动思维、积极地思考,只有这样,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出它的意义和价值。为了使教学质量达到更优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质量与数量,涵盖课内知识点,并通过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2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层次性,首先可以将问题分为基础部分、记忆提高和能力提高等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问题难度逐渐增加,如果难度过大,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沟通、讨论,进而得出结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经过小组内的交流和探讨,帮助学生提高物理能力。
3.3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物理教学
高中物理的知识内容繁杂,且难度较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开展物理教学,让学生在课堂过程中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例如在学习“圆周运动”课程时,为了让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圆周运动,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火车的外轨比内轨高?”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火车在运行时的轨迹,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火车在直线时和转弯时的受力情况,理解什么是向心力,向心力的来源在哪里?并让学生尝试着推导出速度的表达式。并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的推导过程。通过这个阶段,利用问题引导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保护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以问题为中心轻松的解决了本节知识的重难点,让学生更快的掌握了本节知识。 3.4问题设置要具有针对性
学生不仅是知識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对问题进行回答的思考者,所以在物理课堂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使高中生能够最大程度地理解和吸收知识,但是每个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各不相同,因此要格外注意问题的针对性,通过针对性的问题加强学生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高一物理“功”这一节内容时,教学重点为“功”的概念和规律的计算公式,难点则是要理解功的公式的使用条件,体会处变力功的思想方法,理解正负功的涵义。课前老师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个同学拿一张薄纸巾,然后将小钢球放在上面,小钢球静止,纸巾玩好,然后老师将钢球举高之后再放下,会发现纸巾被钢球穿透。然后提问学生“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做功的例子吗?”由此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开展“能量转化的量度是功”的探讨。因为功本身的概念较为抽象,不易理解,所以为了能够让每个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可以通过事例分析加强学生的概念。教师提问“当你用力向前推一个物体时,发现物体没有移动的迹象,那么人是否在做功?”通过这个问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物体没有发生移动时,即便用力做功也等于零,然后教师二次提问“当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时,重力是否做功?”“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能够滑动的物体,各种力如何做功?”通过两者相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在合力为零的情况中物体并没有做功,而在小球自由落体过程中,重力有做功。通过以上两个问题让学生对功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师还可以通过功引导学生对力与运动夹角a之间的关系进行猜想,然后通过实验探讨证实其猜想,在探讨过程中提高学生物理能力。
4结束语
通过以问题为中心在物理课堂上开展教学,可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以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随着问题难度的增加,学生的物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谢志辉.核心素养背景下物理课堂问题驱动式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79-80.
[2]李滋文.问题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科技资讯,2020,18(20):125-127.
[3]任珍.问题情境设置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20(14):70-71.
[4]杨晓宇.巧用问题链激活高中物理课堂[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06):73.
[5]黄国安.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145.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问题;教学模式
在高中学习中,物理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课程,同时高中阶段也是学习物理教学体系最为关键的时期,但是物理所涉及到的知识和内容范围较广,且知识体系繁杂,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知识的规律和特点,在物理学习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提问,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提升,一举多得。
1.问题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1.1问题设计的原则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设计问题这一环节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结合以下原则进行设计:①基础性原则:基础性原则主要是指设计问题的根本性原则,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自身能力和接受程度等情况,在学生知识和思维能力范围内设计问题,不要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否则问题的设置就失去了意义;②针对性原则:在设计问题时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能够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准确评估,然后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多层次、符合认知水平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因材施教”的最佳效果;③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是指在设计问题时要由浅到深、由简到繁,一步步加深问题的难度和深度,且每个问题之间最好具有关联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的掌握物理知识体系的结构和规律。
1.2问题设计的策略
1.2.1明确问题中心点
在设计问题时,要明确问题的中心点,确保问题的有效性,能够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1.2.2使问题具有悬念
为了使物理课堂教学具有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学习情景,从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的模式,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设计问题时保持问题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能够自发、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和解決问题。
1.2.3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对不同学生的回答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点评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回答中的不足,在评价的时候教师要给予鼓励,不要过度打击。
2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实施意义
2.1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但教学效果也不大理想,课堂效率也难以提升,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在于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而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穿插问题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做到“教”与“学”,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因为受到老师的肯定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在活跃状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教学的知识和内容,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中穿插问题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开展学习,保障教师的教学效果。
2.2为学生学习物理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实验的操作能力,但所有的学习都取决于前期稳定、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但是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水平并不是很理想,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学生积极性不高、对物理教学没有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但因为学生自身接受能力的不同,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掌握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并且这种教学模式不具有针对性,一个知识论点被反复讲解,学生明白的地方、不明白的地方,掌握的地方以及模糊的地方都没有得到教师针对性地讲解,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牢固。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把学生的不足暴露出来,教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和补充,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
3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在物理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3.1革新教学理念
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最关键的就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为了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就必须要让学生对物理教学保持积极的心态,能够自发、主动地参与进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发动思维、积极地思考,只有这样,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出它的意义和价值。为了使教学质量达到更优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质量与数量,涵盖课内知识点,并通过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2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层次性,首先可以将问题分为基础部分、记忆提高和能力提高等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问题难度逐渐增加,如果难度过大,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沟通、讨论,进而得出结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经过小组内的交流和探讨,帮助学生提高物理能力。
3.3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物理教学
高中物理的知识内容繁杂,且难度较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开展物理教学,让学生在课堂过程中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例如在学习“圆周运动”课程时,为了让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圆周运动,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火车的外轨比内轨高?”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火车在运行时的轨迹,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火车在直线时和转弯时的受力情况,理解什么是向心力,向心力的来源在哪里?并让学生尝试着推导出速度的表达式。并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的推导过程。通过这个阶段,利用问题引导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保护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以问题为中心轻松的解决了本节知识的重难点,让学生更快的掌握了本节知识。 3.4问题设置要具有针对性
学生不仅是知識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对问题进行回答的思考者,所以在物理课堂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使高中生能够最大程度地理解和吸收知识,但是每个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各不相同,因此要格外注意问题的针对性,通过针对性的问题加强学生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高一物理“功”这一节内容时,教学重点为“功”的概念和规律的计算公式,难点则是要理解功的公式的使用条件,体会处变力功的思想方法,理解正负功的涵义。课前老师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个同学拿一张薄纸巾,然后将小钢球放在上面,小钢球静止,纸巾玩好,然后老师将钢球举高之后再放下,会发现纸巾被钢球穿透。然后提问学生“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做功的例子吗?”由此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开展“能量转化的量度是功”的探讨。因为功本身的概念较为抽象,不易理解,所以为了能够让每个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可以通过事例分析加强学生的概念。教师提问“当你用力向前推一个物体时,发现物体没有移动的迹象,那么人是否在做功?”通过这个问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物体没有发生移动时,即便用力做功也等于零,然后教师二次提问“当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时,重力是否做功?”“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能够滑动的物体,各种力如何做功?”通过两者相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在合力为零的情况中物体并没有做功,而在小球自由落体过程中,重力有做功。通过以上两个问题让学生对功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师还可以通过功引导学生对力与运动夹角a之间的关系进行猜想,然后通过实验探讨证实其猜想,在探讨过程中提高学生物理能力。
4结束语
通过以问题为中心在物理课堂上开展教学,可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以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随着问题难度的增加,学生的物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谢志辉.核心素养背景下物理课堂问题驱动式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79-80.
[2]李滋文.问题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科技资讯,2020,18(20):125-127.
[3]任珍.问题情境设置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20(14):70-71.
[4]杨晓宇.巧用问题链激活高中物理课堂[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06):73.
[5]黄国安.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