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直是我国文化产业当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扮演中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文章中对公共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优势进行了分析,之后对公共图书馆如何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历史当中所提炼和萃取出的民族文化精华,其代表的是我国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我国精神文明的象征。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丢失事件频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公共图书馆作为统计、保管、传播文化的重要基地,其不仅担负着为百姓提供知识与文化的职能,更肩负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着特殊的责任和义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公共图书馆有着不可替代的职能。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公共图书馆的优势
(一)足够的场所。公共图书馆是基于服务百姓文化知识需求而建立起的服务机构,在功能性方面图书馆具有报告厅、展览厅、阅读室以及充足的文化资源储藏室。空间上的充足性,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足够的场所,这是除公共图书馆之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到公共图书馆当中,这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一个保护、展示、宣传、研究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二)丰富的资源。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图书馆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庞大的资料库,在资料库当中有着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资源,这些资源的存在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提供便利条件。在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文献收集与利用本身就是较为基础的工作内容,当工作人员在进行这一工作内容时,他们就已经完成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蕴含在这些文献当中。目前,图书馆已经实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的分类保存,具体内容的分类主要包括:①能够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资源;②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③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保护的理论、成果资源。
(三)大量的读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价值在于其能够通过传播实现对文化的传承。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角度分析,其所具有的多样性与特殊性特征,决定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过程中,图书馆虽然无法在法律与经济层面对其予以支持,但是其具备的教育引导、文化熏陶以及道德影响等软性保护功能是其它保护措施所不具备的。图书馆所拥有的庞大数量的读者能够让非物质文化遗传在受到保护的同时能够得以传承,这为弘扬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四)先进的技术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知识的动态表述方式,其与图书馆这类公共文化空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如何将其全面、长期的保存下来就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在这种需求下,图书馆所具备的先进性软硬件设备能够有效完成这一工作,这是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所不具备的优势。在软硬件设备的支持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整理、保存、保护、数字化转变以及资料抢修等工作都能够得以有效实现。
二、公共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
(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提供文献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定、研究和保护需要大量的文献资料,在申报过程中历史文献是非常重要的考证资料。图书馆作为对本地区政治、文化、历史等文献进行收集和保存的功能性公共服务机构,其为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提供文献资料是其所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目前,图书馆在这一职能方面正在完善,相信在公共图书馆的不懈努力下,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必然能够得到发挥。
(二)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传承的精萃,在现代社会发展状态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让百姓认识、了解和掌握,才能够达到传播、推广的目的,进而实现对非物質文化遗传的保护。在这一环节工作中,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教育中心,其应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特点,来展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在宣传过程中,图书馆可以依靠自身丰富的文化传播方式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的传播,例如利用图书馆的网络载体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专题网站建设,这样不仅可以将本地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为丰富的姿态展现给读者,同时还能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的更为全面。
(三)运用新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个体传播的零散性、多样性和模糊性特征。图书馆在对其进行保护时,可以通过摄像、录音等方式实现对多种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对于一些难以用语言、文字概括的表述,图书馆可以通过将其刻制为光盘或转换为数字化的形式,从而将其物化,成为文献予以保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过程中,这些非文本类型的音像资料、数字化多媒体资料都可以作为申报资料来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申报。与此同时,这些资料还可以作为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加以收藏,从而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促进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来说,公共图书馆始终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一个肩负着保护、传播民族文化遗产的公共服务单位,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当作是自己的基本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自己的内心中深深的烙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印记,并把它当作自己的基本工作去做。相信在公共图书馆不断的努力下,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一定能够得到发挥,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主要阵地。
参考文献:
[1]于荣全.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定位与措施[J].新世纪图书馆,2011,10:91-93.
[2]摆建红.县级公共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图书与情报,2011,05:85-87.
[3]赵阳.图书馆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吉林大学,2013.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历史当中所提炼和萃取出的民族文化精华,其代表的是我国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我国精神文明的象征。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丢失事件频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公共图书馆作为统计、保管、传播文化的重要基地,其不仅担负着为百姓提供知识与文化的职能,更肩负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着特殊的责任和义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公共图书馆有着不可替代的职能。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公共图书馆的优势
(一)足够的场所。公共图书馆是基于服务百姓文化知识需求而建立起的服务机构,在功能性方面图书馆具有报告厅、展览厅、阅读室以及充足的文化资源储藏室。空间上的充足性,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足够的场所,这是除公共图书馆之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到公共图书馆当中,这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一个保护、展示、宣传、研究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二)丰富的资源。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图书馆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庞大的资料库,在资料库当中有着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资源,这些资源的存在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提供便利条件。在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文献收集与利用本身就是较为基础的工作内容,当工作人员在进行这一工作内容时,他们就已经完成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蕴含在这些文献当中。目前,图书馆已经实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的分类保存,具体内容的分类主要包括:①能够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资源;②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③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保护的理论、成果资源。
(三)大量的读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价值在于其能够通过传播实现对文化的传承。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角度分析,其所具有的多样性与特殊性特征,决定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过程中,图书馆虽然无法在法律与经济层面对其予以支持,但是其具备的教育引导、文化熏陶以及道德影响等软性保护功能是其它保护措施所不具备的。图书馆所拥有的庞大数量的读者能够让非物质文化遗传在受到保护的同时能够得以传承,这为弘扬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四)先进的技术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知识的动态表述方式,其与图书馆这类公共文化空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如何将其全面、长期的保存下来就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在这种需求下,图书馆所具备的先进性软硬件设备能够有效完成这一工作,这是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所不具备的优势。在软硬件设备的支持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整理、保存、保护、数字化转变以及资料抢修等工作都能够得以有效实现。
二、公共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
(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提供文献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定、研究和保护需要大量的文献资料,在申报过程中历史文献是非常重要的考证资料。图书馆作为对本地区政治、文化、历史等文献进行收集和保存的功能性公共服务机构,其为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提供文献资料是其所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目前,图书馆在这一职能方面正在完善,相信在公共图书馆的不懈努力下,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必然能够得到发挥。
(二)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传承的精萃,在现代社会发展状态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让百姓认识、了解和掌握,才能够达到传播、推广的目的,进而实现对非物質文化遗传的保护。在这一环节工作中,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教育中心,其应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特点,来展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在宣传过程中,图书馆可以依靠自身丰富的文化传播方式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的传播,例如利用图书馆的网络载体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专题网站建设,这样不仅可以将本地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为丰富的姿态展现给读者,同时还能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的更为全面。
(三)运用新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个体传播的零散性、多样性和模糊性特征。图书馆在对其进行保护时,可以通过摄像、录音等方式实现对多种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对于一些难以用语言、文字概括的表述,图书馆可以通过将其刻制为光盘或转换为数字化的形式,从而将其物化,成为文献予以保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过程中,这些非文本类型的音像资料、数字化多媒体资料都可以作为申报资料来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申报。与此同时,这些资料还可以作为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加以收藏,从而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促进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来说,公共图书馆始终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一个肩负着保护、传播民族文化遗产的公共服务单位,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当作是自己的基本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自己的内心中深深的烙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印记,并把它当作自己的基本工作去做。相信在公共图书馆不断的努力下,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一定能够得到发挥,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主要阵地。
参考文献:
[1]于荣全.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定位与措施[J].新世纪图书馆,2011,10:91-93.
[2]摆建红.县级公共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图书与情报,2011,05:85-87.
[3]赵阳.图书馆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吉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