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地区的文献资料的独特性一向受民族地区图书馆的重视,也受到国家研究机关和国外社科工作者的重视,传统的图书情报学把文献收藏与利用功能发展到了信息传播与服务的功能,然而忽视了知识功能的重要性。现代图书情报学则从文献层次向知识层次深化演进和发展。当人们从信息热向知识热转向时,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为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赋予了新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如何加强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服务。
关键词:文献资料;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服务功能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2
少数民族地方的文献的征集工作已是当今十分急迫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少数民族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丢弃了原有的文化传统,民族习俗和生活习惯,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语言、服饰、民族发展地、前辈的历史、传统。特别是一些老年人的去逝,很多珍贵的记忆随之而消亡。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痕迹随着新一代人的成长悄悄地被忘却,永远地遗失在历史长河之中,难以恢复。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文献资料的征集工作已是迫在眉睫的抢救工作。特别是无文字的少数民族文献征集工作则更加紧急。很多文献资料全凭口口相传,一旦某个链条缺失,这份资料便缺失难补,留下难以挽回的遗憾。
一、文献的搜集与运用
(一)民族文献资料征集的范围和类型
就征集范围来讲,我们认为除了历史沿革、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传统之外,应重点征集族源的由来、融合、分解、宗教(原始宗教和外传宗教)、语言的演变与融合。无数少数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息、迁徙、聚合、分裂,无数战争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这里发生,无数英雄人物在这里登台表演,同时也流下无数个历史上不解之谜。据此我们认为民族地区文献资料的收集工作应该先从该民族的历史潮流、发展、融合与分解、与之相关的社会发展情况入手进行文献收集工作。通过深入的调查走访考察地方文献与该地区的历史进程、文化习俗、经济形态宗教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才能区分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的差异。因此收集范围不可能局限在现成文字形成的地方志、出版物和一些文字记载中,必须采取不同方式方法采集相关民族地区能反映地方风貌、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宗教、风俗、生活习惯、以及地理、气候、自然资源方面的资料,才能全面、科学、系统反映这个民族的全貌。
(二)民族文献的价值
1、用于研究族源问题,还以土瓦人为例,土瓦人自称是蒙古人后裔,是跟随成吉思汗东征来到新疆喀纳斯的。查一查《蒙古秘》记载可知道蒙古成吉思汗时期确有一支称作林中百姓的渔猎部族加入蒙古人西征的队伍,当时被叫做乌梁该。土瓦人虽在新疆但不信伊斯兰教,而信喇嘛教,而且是宗咯巴创立的黄教,历史上确有记载。但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属古突厥语系,没有文字、学蒙语,却不用。
2、用于研究民族文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在收集这方面材料时我们遇到一个很遗憾的事,就是对一个部落名称的确认,在土瓦语中由于该民族的词汇少,一词多义,我们始终对于一个部落的名字的确切含义弄不清楚。当我们寻找到这个词比较接近的含义时,发现这个人已经带着他祖传的蓝箭袋去世了,据说这个词的含义是蓝箭袋,也就是这只部落是以此标志的部族,因为其它的部落族分别称为白色的、黑色的和红色的,而他的祖父正是佩着蓝箭去世的,因为该族冬天施行的是露天葬,这只唯一的蓝箭袋早已被风化了。我们没有看到实物,因此我們难以确认此事的真伪,由于下手太晚,抢救不及时而留下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3、用于研究民族艺术史、音乐史。土瓦有一种乐器,土瓦人称之为楚乌儿,它是用一种草杆制作的,极为简单,用这种简单的类似笛子的乐器,老民间艺人可以吹奏出三种合音,使音色复杂化,他奏出的乐曲都有名字和故事。但由于部落的不同,解释也不同,故事也不同。建议当地政府采纳丹麦人对普米族的作法。完整地保留原始村落的一切,将这个地区开发成旅游村,政府补贴他们的收入不低于丹麦人平均的生活水平。普米族的年轻人安排到丹麦各地工作,可以定时轮流回村,按原来民族习惯过一段生活,提供给参观者参观。
(三)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是传统服务和创新服务的有机结合
1、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要做好为读者服务
我们必须牢牢记住,服务读者不仅是应该做的,而且是必须做的。只要我们在图书馆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一天,就一天也离不开为读者服务,就应使岗位的本职服务得以体现。“服务读者”不是摆门面,做样子给别人看,而是真心实意替读者办事,急读者之所急、帮读者之所需,实际上是图书馆工作者的情感反映。在图书馆服务中,要把便利带给读者,为读者创造舒适条件、优质环境、和谐氛围。千万不可以把困难推给读者,把问题留给他人,自己反主为“客”,只享受权利不尽义务。于细微处见精神。耐心细致必不可少。精通业务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工作保证。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员,是不会满足现状,敷衍塞责的,而总是更上一层楼,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由会、熟、精通向绝佳、绝顶,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运用,在深化文献服务方面,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智力在其中,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网络服务系统。图书馆的工作已经转入了半地下式的工作了。当然,如何深化服务仍是一个严峻的课题。除树立开展好网络上的服务外,更重要的是尽快培育自身驾驭现代网络技术的素质。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只有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掌握和了解新的网络技术的应用。不断地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达到知识的更新和提高,不落后于时代,跟上时代的节奏。
2、利用主动服务吸引读者
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经受着传统与创新结合的服务方式双重挑战。对于传统性的服务东西,我们要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对于创新的服务方式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的主题,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早地开展工作,开展好咨询和定题服务,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在利用文献与情报服务方面,主动了解科研人员对于文献资料的需求,当好知识的导航员,开展专题服务、定题服务、查新查重服务和跟踪服务,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标引文献,如编制各种专题目录、索引、文摘、对馆藏进行多层次、深层次、多形式的揭示报道,利用触摸屏,及时对馆藏信息进行内容更新,为读者当好向导,同时开展新书报通讯及新书征订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向读者宣传馆藏和完善服务设施及功能,让读者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有一个正确全面和全新的认识,吸引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3、图书馆工作要有创新型的工作思维
图书馆又是服务性机构,对于图书馆的投入,不能以市场经济尺度来衡量,一定要按比例保证足够图书馆业务经费投入。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必须保证财政按一定比例拨款到位,专款专用;二是发挥图书馆独特优势,深化服务层次,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图书资料信息资源;三是寻找创收途径,补充图书馆经费的不足;四是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中,图书馆必须结合自己的采购方针,给馆藏发展定好位、把好关,提高采购分编质量,合理确定文献布局和借阅规则,最大限度地提高文献信息资料的利用率;五是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以资助、捐款,送书等形式补充图书馆的藏书不足。我们在服务理念上要创新,就是继续坚持传统服务与创新服务并重,把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得更好。
4、强化内部管理,做好文献信息资源开发服务的基础工作。
图书馆要想在新形势下不负重任,有所作为,就要进行文献馆藏结构的重组,改变服务条件和服务方式。在工作流程、工作时间、服务方式上吸纳开放式管理机制,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在工作中心、工作方式、馆藏形式、检索手段、服务对象、服务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已习惯于传统图书馆工作流程和方法的图书馆人员势必带来巨大的冲击。它要求图书馆员除了掌握传统的分类、编目、标引、检索等基本理论的实际操作技术外,更要注意提高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和应用水平。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继续扮演文化管理者,社会精神财富保管者,读者与图书之间中介者的角色,还要为各类读者充当助手和顾问,教育者、网上导航员、知识导航员的角色。配置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
5、图书馆有责任尽量多地帮助少数民族农牧乡、村建立起适合农牧民需要的图书室
农牧区图书室是提高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发家致富本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乡、村图书室地處农牧区,是直接向农牧民提供信息服务的前沿阵地,是公共图书馆在农牧区的延伸。由于乡镇、村财力有限,农牧区图书室不可能像公共图书馆那样拥有良好的设备、图书、专职人员。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图书放在最需要的地方。在农牧区图书室建设上要从本乡镇本牧区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特点,有的放矢,创办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点的图书室,或可偿试建立流动图书室以补充乡、村图书馆藏书的不足。
二、结论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料的收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给我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积淀,也留下数不清的疑点、难点,这些都形成了不尽的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投入用到这项事业中来。同时我们应该吸收该民族的人参加到这项事业中来,以便准确地作好这项价值极高的有益后人的千秋大业,填补一个又一个的空白点,为各民族文化宝藏增添坚实可信的材料,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改革的深入,科学技术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科学与文化,知识与信息的需求,以及各民族素质的提高,必然对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开展信息咨询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大公共图书馆各项事业发展力度,才能更好地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丽.论民族地区图书馆的资源开发与利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22)
[2]具桂顺.浅谈民族地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存在问题及对策[J].延边党校学报.2010(02)
关键词:文献资料;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服务功能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2
少数民族地方的文献的征集工作已是当今十分急迫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少数民族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丢弃了原有的文化传统,民族习俗和生活习惯,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语言、服饰、民族发展地、前辈的历史、传统。特别是一些老年人的去逝,很多珍贵的记忆随之而消亡。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痕迹随着新一代人的成长悄悄地被忘却,永远地遗失在历史长河之中,难以恢复。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文献资料的征集工作已是迫在眉睫的抢救工作。特别是无文字的少数民族文献征集工作则更加紧急。很多文献资料全凭口口相传,一旦某个链条缺失,这份资料便缺失难补,留下难以挽回的遗憾。
一、文献的搜集与运用
(一)民族文献资料征集的范围和类型
就征集范围来讲,我们认为除了历史沿革、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传统之外,应重点征集族源的由来、融合、分解、宗教(原始宗教和外传宗教)、语言的演变与融合。无数少数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息、迁徙、聚合、分裂,无数战争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这里发生,无数英雄人物在这里登台表演,同时也流下无数个历史上不解之谜。据此我们认为民族地区文献资料的收集工作应该先从该民族的历史潮流、发展、融合与分解、与之相关的社会发展情况入手进行文献收集工作。通过深入的调查走访考察地方文献与该地区的历史进程、文化习俗、经济形态宗教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才能区分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的差异。因此收集范围不可能局限在现成文字形成的地方志、出版物和一些文字记载中,必须采取不同方式方法采集相关民族地区能反映地方风貌、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宗教、风俗、生活习惯、以及地理、气候、自然资源方面的资料,才能全面、科学、系统反映这个民族的全貌。
(二)民族文献的价值
1、用于研究族源问题,还以土瓦人为例,土瓦人自称是蒙古人后裔,是跟随成吉思汗东征来到新疆喀纳斯的。查一查《蒙古秘》记载可知道蒙古成吉思汗时期确有一支称作林中百姓的渔猎部族加入蒙古人西征的队伍,当时被叫做乌梁该。土瓦人虽在新疆但不信伊斯兰教,而信喇嘛教,而且是宗咯巴创立的黄教,历史上确有记载。但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属古突厥语系,没有文字、学蒙语,却不用。
2、用于研究民族文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在收集这方面材料时我们遇到一个很遗憾的事,就是对一个部落名称的确认,在土瓦语中由于该民族的词汇少,一词多义,我们始终对于一个部落的名字的确切含义弄不清楚。当我们寻找到这个词比较接近的含义时,发现这个人已经带着他祖传的蓝箭袋去世了,据说这个词的含义是蓝箭袋,也就是这只部落是以此标志的部族,因为其它的部落族分别称为白色的、黑色的和红色的,而他的祖父正是佩着蓝箭去世的,因为该族冬天施行的是露天葬,这只唯一的蓝箭袋早已被风化了。我们没有看到实物,因此我們难以确认此事的真伪,由于下手太晚,抢救不及时而留下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3、用于研究民族艺术史、音乐史。土瓦有一种乐器,土瓦人称之为楚乌儿,它是用一种草杆制作的,极为简单,用这种简单的类似笛子的乐器,老民间艺人可以吹奏出三种合音,使音色复杂化,他奏出的乐曲都有名字和故事。但由于部落的不同,解释也不同,故事也不同。建议当地政府采纳丹麦人对普米族的作法。完整地保留原始村落的一切,将这个地区开发成旅游村,政府补贴他们的收入不低于丹麦人平均的生活水平。普米族的年轻人安排到丹麦各地工作,可以定时轮流回村,按原来民族习惯过一段生活,提供给参观者参观。
(三)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是传统服务和创新服务的有机结合
1、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要做好为读者服务
我们必须牢牢记住,服务读者不仅是应该做的,而且是必须做的。只要我们在图书馆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一天,就一天也离不开为读者服务,就应使岗位的本职服务得以体现。“服务读者”不是摆门面,做样子给别人看,而是真心实意替读者办事,急读者之所急、帮读者之所需,实际上是图书馆工作者的情感反映。在图书馆服务中,要把便利带给读者,为读者创造舒适条件、优质环境、和谐氛围。千万不可以把困难推给读者,把问题留给他人,自己反主为“客”,只享受权利不尽义务。于细微处见精神。耐心细致必不可少。精通业务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工作保证。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员,是不会满足现状,敷衍塞责的,而总是更上一层楼,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由会、熟、精通向绝佳、绝顶,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运用,在深化文献服务方面,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智力在其中,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网络服务系统。图书馆的工作已经转入了半地下式的工作了。当然,如何深化服务仍是一个严峻的课题。除树立开展好网络上的服务外,更重要的是尽快培育自身驾驭现代网络技术的素质。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只有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掌握和了解新的网络技术的应用。不断地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达到知识的更新和提高,不落后于时代,跟上时代的节奏。
2、利用主动服务吸引读者
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经受着传统与创新结合的服务方式双重挑战。对于传统性的服务东西,我们要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对于创新的服务方式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的主题,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早地开展工作,开展好咨询和定题服务,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在利用文献与情报服务方面,主动了解科研人员对于文献资料的需求,当好知识的导航员,开展专题服务、定题服务、查新查重服务和跟踪服务,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标引文献,如编制各种专题目录、索引、文摘、对馆藏进行多层次、深层次、多形式的揭示报道,利用触摸屏,及时对馆藏信息进行内容更新,为读者当好向导,同时开展新书报通讯及新书征订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向读者宣传馆藏和完善服务设施及功能,让读者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有一个正确全面和全新的认识,吸引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3、图书馆工作要有创新型的工作思维
图书馆又是服务性机构,对于图书馆的投入,不能以市场经济尺度来衡量,一定要按比例保证足够图书馆业务经费投入。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必须保证财政按一定比例拨款到位,专款专用;二是发挥图书馆独特优势,深化服务层次,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图书资料信息资源;三是寻找创收途径,补充图书馆经费的不足;四是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中,图书馆必须结合自己的采购方针,给馆藏发展定好位、把好关,提高采购分编质量,合理确定文献布局和借阅规则,最大限度地提高文献信息资料的利用率;五是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以资助、捐款,送书等形式补充图书馆的藏书不足。我们在服务理念上要创新,就是继续坚持传统服务与创新服务并重,把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得更好。
4、强化内部管理,做好文献信息资源开发服务的基础工作。
图书馆要想在新形势下不负重任,有所作为,就要进行文献馆藏结构的重组,改变服务条件和服务方式。在工作流程、工作时间、服务方式上吸纳开放式管理机制,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在工作中心、工作方式、馆藏形式、检索手段、服务对象、服务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已习惯于传统图书馆工作流程和方法的图书馆人员势必带来巨大的冲击。它要求图书馆员除了掌握传统的分类、编目、标引、检索等基本理论的实际操作技术外,更要注意提高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和应用水平。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继续扮演文化管理者,社会精神财富保管者,读者与图书之间中介者的角色,还要为各类读者充当助手和顾问,教育者、网上导航员、知识导航员的角色。配置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
5、图书馆有责任尽量多地帮助少数民族农牧乡、村建立起适合农牧民需要的图书室
农牧区图书室是提高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发家致富本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乡、村图书室地處农牧区,是直接向农牧民提供信息服务的前沿阵地,是公共图书馆在农牧区的延伸。由于乡镇、村财力有限,农牧区图书室不可能像公共图书馆那样拥有良好的设备、图书、专职人员。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图书放在最需要的地方。在农牧区图书室建设上要从本乡镇本牧区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特点,有的放矢,创办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点的图书室,或可偿试建立流动图书室以补充乡、村图书馆藏书的不足。
二、结论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料的收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给我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积淀,也留下数不清的疑点、难点,这些都形成了不尽的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投入用到这项事业中来。同时我们应该吸收该民族的人参加到这项事业中来,以便准确地作好这项价值极高的有益后人的千秋大业,填补一个又一个的空白点,为各民族文化宝藏增添坚实可信的材料,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改革的深入,科学技术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科学与文化,知识与信息的需求,以及各民族素质的提高,必然对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开展信息咨询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大公共图书馆各项事业发展力度,才能更好地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丽.论民族地区图书馆的资源开发与利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22)
[2]具桂顺.浅谈民族地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存在问题及对策[J].延边党校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