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冯小刚导演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芳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品中文工团里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特殊的成长经历,作品对那个特定年代中人性的反思,时代变革之下个人命运的渺小与脆弱都发人深思,电影中的一些镜头,更让人感悟到人性的深刻与复杂。
关键词:冯小刚导演;《芳华》;人性
电影《芳华》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诸如时代,诸如战争,诸如人性的讨论也丰富多彩,本文只是浅谈两点个人的感悟:
第一个是刘峰和何小萍去给牺牲的战友扫墓回来,在那个不知名的小火车站,两个人坐在一起,说起刘峰离开文工团之前,小萍去他的宿舍说想对他说一句话,当时我就在想,小萍是要和刘峰说什么呢:我爱你?那个年代的人,恐怕没有那么大胆吧,再说这也和那个时代、和小萍的个性不合啊;说他们冤枉了你,我相信你,这样直接强硬的和整个组织对抗,也不是小萍能做出来的啊,想来想去觉得最可能的是“我喜欢你”,因为小萍一直暗暗喜欢刘峰,这一分别,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见面,这一时刻让小萍吐露心声倒也合理,所以我几乎肯定小萍可能会说出的那句话是“我喜欢你”,可是没想到事实上小萍说出的话却是:“能抱抱我吗”!
很为编剧这高明的一笔拍案叫绝。在我看来,换成另外任何一句,恐怕都没有这一句的表达效果好。原因有三:第一当然是刘峰因为情不自禁的抱了一下自己一直喜欢的姑娘林丁丁,结果被定义成了流氓,成了一生洗涮不去的耻辱,文工团的所有人集体背叛了刘峰,几乎没有人提起过他为这个集体无私奉献的一切。而此刻小萍说“能抱抱我吗”,这句话毫无疑问是小萍对充满勾心斗角,利己主义的文工团的彻底反抗,纵然这个反抗很无力,但却是对文工团的的一个嘲讽。第二,小萍对刘峰最感激的是什么?是刘峰不嫌弃她,主动和她跳舞,于刘峰而言,这完全出自于他的赤子天性。于小萍而言,这样的刘峰必然让她心存感激,小萍这样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才最能识别刘峰的善良,也最能珍惜刘峰善良。原著里面说:“她爱上了他。她以心相许是在那个恶暑的午后,在排练厅使人走形的镜子前,在一群男子说一个年轻女子“馊、臭”的当口,在他们不肯哪怕触摸一下她的关头,他以他的善良背叛了他们,背叛了集体,给了她那一记触摸,坚实地把一只满是热汗的手掌搭在她身上。”那一记的触摸,可能是小萍在文工团最温暖的记忆了,而这种温暖,随着刘峰的离开而终将烟消云散,因此在这个分别的时刻,小萍当然想要在回味一下这种温暖。第三,小萍是一个严重缺少关爱的人,这个姑娘从来没有得到过温暖,最爱自己的父亲被打成了右派,母亲改嫁,继父又不喜欢自己,她给父亲写信,说“我改了别人的姓,你能原谅我吗”,她说她的记忆里面妈妈只抱过她两次,一次还是自己故意冻了几天,生病发高烧才换来的……所以小萍当然渴望能够得到刘峰的拥抱,刘峰对所有人好,包括何小萍;何小萍不在乎所有人,只在乎刘峰。
刘峰的可贵在于他有真正的赤子之心,小平的可贵还在于她的侠骨豪情,刘峰落难的时候,只有她站在他身边。曾经的战友对被指控“耍流氓”的刘峰避之不及。只有何小萍,为他勇敢喊出:“刘峰!我明天来送你!”为了刘峰,她不惜成为集体的敌人。在我眼里,真正青春的侠骨豪情是“刘峰!明天我来送你!”而不是平日里看似干练爽快,出了事全部选择自保的那群人。为了刘峰,她宁愿和全世界对抗。所以小萍最后的独舞才打动了那么多人,因为那是年轻人的呐喊,那是对于时代的抗争,那时对于那个时代永不磨灭的纪念。
刘峰和小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们一样是那个时代的可悲产物。他们在军队里无依无靠,到了不久的未来,他们依然无依无靠。他们有无比接近的灵魂。电影最后的独白:“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高低起伏的百态人生,早让刘峰、何小萍看淡人情冷暖,两人只愿余生相偎活在这个无情的世界里,他俩是那么平静的生活在一起,是因为他俩无愧于心。他们从特殊年代走来,经历了热血和硝烟,付出了远比常人的代价,换来的也只是这份平静。
看到影片这个结尾,欣慰之中又有一丝怀疑,在我看来,刘峰和和小萍特别像看金庸小说中的两个人——《连城诀》里面的狄云和水笙,狄云为江湖上的真侠士,和刘峰一样有着赤子之心,而水笙则是人世中的忠贞女,但是江湖上、人世中根本就容不得这样的真侠士与忠贞女。这两个“素心人”在小说的最后只能到与红尘隔绝的藏边的雪谷相依相偎,人心太可怕,他们别无他处可去!金庸的小说,如同寓言一般写出了刘峰们的归宿。严歌苓的原著中,刘峰悲惨的死去,小萍一生深爱的刘峰,在他生命的最后一直照顾他,但她却始终不能走進他心里。相对于蒙上一层温情脉脉面纱的电影,原著才更接近于残酷的现实。
另外一个情节是文工团解散前夕,大家举杯豪饮,通宵达旦,抱着痛哭,这场景让很多人泪目。但是对这个情节,却很多批评的声音,有人说太煽情了,这个内容跟全剧主题没太大关系,主要是打怀旧情怀;也有的人说电影过分美化文工团里的人了,这些人要么如林丁丁,是刘峰与小萍两个悲剧人物的施暴者,要么如萧穗子,是对他们的痛苦无动于衷的看客们,干吗还还要让他们自我感动?
我却觉得这一段拍的不错,很生动地给我们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先说林丁丁,很多人觉得她就是蛇蝎美人,其实想想,丁丁是罪大恶极的人吗?不爱刘峰并不是丁丁的错,甚至她说“谁都可以,就是刘峰不可以,谁让他是活雷锋呢”也并不是不可理解的,谁会爱上一个对所有人都好的人呢。这就是“雷锋式”好人的悲哀。你的好,没人珍惜。触摸事件之后,战友们说“林丁丁,你居然敢腐蚀活雷锋! ”林丁丁怕自己难以洗清,只好向组织告发:刘峰是主动强行“触摸”她。这件事成了刘峰人生的分水岭。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林丁丁是刘峰悲剧命运的制造者,说她天使的面孔却有魔鬼的心肠。不是想为林丁丁翻案,这个女孩的确存在着爱慕虚荣,恩将仇报的缺点,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保全自己而出卖亲人朋友的人何其之多,丁丁因为害怕连累自己而去告发刘峰固然不值得提倡,可是你我这样的平凡人,在这样的时候,大都会做出和丁丁一样的选择吧,刘峰帮了那么多人,在刘峰落难的时候又有谁伸出援助之手呢?丁丁是个有明显缺点的人,但是她并不是坏到罪大恶极,人人得而株之吧。
至于文工团,和我们大家日常相处的集体何等相似啊,虽然文工团里的人伤害漠视刘峰和何小萍,可是这并不代表文工团的战友们就是就是完全没有感情的人啊!我们自己的青春不也一样吗,我们在一个集体的时候,也会有争执,也会有矛盾,也会排挤、疏远一些人。但是,在自己人生最美好的年纪一起陪自己走过的这些人,又怎么轻易忘记?在这个将要离别的时候,当那离别伤感的音乐响起的时候,怎么可能不热泪盈眶,抱头痛哭?虽然在送战友之后的第二天,大家各奔前程,但并不能因此怀疑大家离别时候的真诚。大家对待刘峰的态度当然需要我们深刻的反思,但也不能因此就断定他们都是一无所取的,《送战友》更能让我们觉得人性是复杂。
芳华是我们最美丽的青春年华,但我们终将逐渐长大,曾经熟悉的人也会慢慢变老,变得自己不认识。但是那些一起走过的岁月,那些分别时候的酩酊大醉和泪水,从来不需要想起,却永远难以忘记。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芳华》里要诠释更多的是时间的无情。因为青春芳华,如此短暂。
参考文献:
[1]严歌苓:《芳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5月版。
[2]孟繁华:《芳华的悲歌——评严歌苓的长篇小说<芳华>》,名作欣赏,2017年8月。
作者简介:
王洪生(1975-),男,河南汝南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
关键词:冯小刚导演;《芳华》;人性
电影《芳华》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诸如时代,诸如战争,诸如人性的讨论也丰富多彩,本文只是浅谈两点个人的感悟:
第一个是刘峰和何小萍去给牺牲的战友扫墓回来,在那个不知名的小火车站,两个人坐在一起,说起刘峰离开文工团之前,小萍去他的宿舍说想对他说一句话,当时我就在想,小萍是要和刘峰说什么呢:我爱你?那个年代的人,恐怕没有那么大胆吧,再说这也和那个时代、和小萍的个性不合啊;说他们冤枉了你,我相信你,这样直接强硬的和整个组织对抗,也不是小萍能做出来的啊,想来想去觉得最可能的是“我喜欢你”,因为小萍一直暗暗喜欢刘峰,这一分别,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见面,这一时刻让小萍吐露心声倒也合理,所以我几乎肯定小萍可能会说出的那句话是“我喜欢你”,可是没想到事实上小萍说出的话却是:“能抱抱我吗”!
很为编剧这高明的一笔拍案叫绝。在我看来,换成另外任何一句,恐怕都没有这一句的表达效果好。原因有三:第一当然是刘峰因为情不自禁的抱了一下自己一直喜欢的姑娘林丁丁,结果被定义成了流氓,成了一生洗涮不去的耻辱,文工团的所有人集体背叛了刘峰,几乎没有人提起过他为这个集体无私奉献的一切。而此刻小萍说“能抱抱我吗”,这句话毫无疑问是小萍对充满勾心斗角,利己主义的文工团的彻底反抗,纵然这个反抗很无力,但却是对文工团的的一个嘲讽。第二,小萍对刘峰最感激的是什么?是刘峰不嫌弃她,主动和她跳舞,于刘峰而言,这完全出自于他的赤子天性。于小萍而言,这样的刘峰必然让她心存感激,小萍这样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才最能识别刘峰的善良,也最能珍惜刘峰善良。原著里面说:“她爱上了他。她以心相许是在那个恶暑的午后,在排练厅使人走形的镜子前,在一群男子说一个年轻女子“馊、臭”的当口,在他们不肯哪怕触摸一下她的关头,他以他的善良背叛了他们,背叛了集体,给了她那一记触摸,坚实地把一只满是热汗的手掌搭在她身上。”那一记的触摸,可能是小萍在文工团最温暖的记忆了,而这种温暖,随着刘峰的离开而终将烟消云散,因此在这个分别的时刻,小萍当然想要在回味一下这种温暖。第三,小萍是一个严重缺少关爱的人,这个姑娘从来没有得到过温暖,最爱自己的父亲被打成了右派,母亲改嫁,继父又不喜欢自己,她给父亲写信,说“我改了别人的姓,你能原谅我吗”,她说她的记忆里面妈妈只抱过她两次,一次还是自己故意冻了几天,生病发高烧才换来的……所以小萍当然渴望能够得到刘峰的拥抱,刘峰对所有人好,包括何小萍;何小萍不在乎所有人,只在乎刘峰。
刘峰的可贵在于他有真正的赤子之心,小平的可贵还在于她的侠骨豪情,刘峰落难的时候,只有她站在他身边。曾经的战友对被指控“耍流氓”的刘峰避之不及。只有何小萍,为他勇敢喊出:“刘峰!我明天来送你!”为了刘峰,她不惜成为集体的敌人。在我眼里,真正青春的侠骨豪情是“刘峰!明天我来送你!”而不是平日里看似干练爽快,出了事全部选择自保的那群人。为了刘峰,她宁愿和全世界对抗。所以小萍最后的独舞才打动了那么多人,因为那是年轻人的呐喊,那是对于时代的抗争,那时对于那个时代永不磨灭的纪念。
刘峰和小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们一样是那个时代的可悲产物。他们在军队里无依无靠,到了不久的未来,他们依然无依无靠。他们有无比接近的灵魂。电影最后的独白:“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高低起伏的百态人生,早让刘峰、何小萍看淡人情冷暖,两人只愿余生相偎活在这个无情的世界里,他俩是那么平静的生活在一起,是因为他俩无愧于心。他们从特殊年代走来,经历了热血和硝烟,付出了远比常人的代价,换来的也只是这份平静。
看到影片这个结尾,欣慰之中又有一丝怀疑,在我看来,刘峰和和小萍特别像看金庸小说中的两个人——《连城诀》里面的狄云和水笙,狄云为江湖上的真侠士,和刘峰一样有着赤子之心,而水笙则是人世中的忠贞女,但是江湖上、人世中根本就容不得这样的真侠士与忠贞女。这两个“素心人”在小说的最后只能到与红尘隔绝的藏边的雪谷相依相偎,人心太可怕,他们别无他处可去!金庸的小说,如同寓言一般写出了刘峰们的归宿。严歌苓的原著中,刘峰悲惨的死去,小萍一生深爱的刘峰,在他生命的最后一直照顾他,但她却始终不能走進他心里。相对于蒙上一层温情脉脉面纱的电影,原著才更接近于残酷的现实。
另外一个情节是文工团解散前夕,大家举杯豪饮,通宵达旦,抱着痛哭,这场景让很多人泪目。但是对这个情节,却很多批评的声音,有人说太煽情了,这个内容跟全剧主题没太大关系,主要是打怀旧情怀;也有的人说电影过分美化文工团里的人了,这些人要么如林丁丁,是刘峰与小萍两个悲剧人物的施暴者,要么如萧穗子,是对他们的痛苦无动于衷的看客们,干吗还还要让他们自我感动?
我却觉得这一段拍的不错,很生动地给我们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先说林丁丁,很多人觉得她就是蛇蝎美人,其实想想,丁丁是罪大恶极的人吗?不爱刘峰并不是丁丁的错,甚至她说“谁都可以,就是刘峰不可以,谁让他是活雷锋呢”也并不是不可理解的,谁会爱上一个对所有人都好的人呢。这就是“雷锋式”好人的悲哀。你的好,没人珍惜。触摸事件之后,战友们说“林丁丁,你居然敢腐蚀活雷锋! ”林丁丁怕自己难以洗清,只好向组织告发:刘峰是主动强行“触摸”她。这件事成了刘峰人生的分水岭。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林丁丁是刘峰悲剧命运的制造者,说她天使的面孔却有魔鬼的心肠。不是想为林丁丁翻案,这个女孩的确存在着爱慕虚荣,恩将仇报的缺点,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保全自己而出卖亲人朋友的人何其之多,丁丁因为害怕连累自己而去告发刘峰固然不值得提倡,可是你我这样的平凡人,在这样的时候,大都会做出和丁丁一样的选择吧,刘峰帮了那么多人,在刘峰落难的时候又有谁伸出援助之手呢?丁丁是个有明显缺点的人,但是她并不是坏到罪大恶极,人人得而株之吧。
至于文工团,和我们大家日常相处的集体何等相似啊,虽然文工团里的人伤害漠视刘峰和何小萍,可是这并不代表文工团的战友们就是就是完全没有感情的人啊!我们自己的青春不也一样吗,我们在一个集体的时候,也会有争执,也会有矛盾,也会排挤、疏远一些人。但是,在自己人生最美好的年纪一起陪自己走过的这些人,又怎么轻易忘记?在这个将要离别的时候,当那离别伤感的音乐响起的时候,怎么可能不热泪盈眶,抱头痛哭?虽然在送战友之后的第二天,大家各奔前程,但并不能因此怀疑大家离别时候的真诚。大家对待刘峰的态度当然需要我们深刻的反思,但也不能因此就断定他们都是一无所取的,《送战友》更能让我们觉得人性是复杂。
芳华是我们最美丽的青春年华,但我们终将逐渐长大,曾经熟悉的人也会慢慢变老,变得自己不认识。但是那些一起走过的岁月,那些分别时候的酩酊大醉和泪水,从来不需要想起,却永远难以忘记。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芳华》里要诠释更多的是时间的无情。因为青春芳华,如此短暂。
参考文献:
[1]严歌苓:《芳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5月版。
[2]孟繁华:《芳华的悲歌——评严歌苓的长篇小说<芳华>》,名作欣赏,2017年8月。
作者简介:
王洪生(1975-),男,河南汝南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