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義的精华
我想从一段题词说起。
这是我多年来经常引用的一段意味深长的题词。题词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时间:1894年,即恩格斯去世的前一年。缘由:当时欧洲的共产主义者拟在瑞士日内瓦筹办一个杂志《新纪元》。恩格斯给杂志的主编卡内帕回信说:“我打算从马克思的著作中给您寻找一行您所要求的题词……‘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的确,马克思是十分重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的。他在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极其鲜明地强调“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特别是,在他成为成熟的共产主义者之后,在阐述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时,更明确指出:新社会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在这一社会中人们可以“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新社会本质的精辟思想。
关注人的自身发展是当代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理念
纵观二战结束以后人类发展理念的演变,大体可以看出一个基本的脉络:战后一段时间,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各国都强调经济总量的增长,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但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实践的展开,人们对这种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的传统理念提出了质疑和修正。
联合国作为集大成者,于《1996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了应避免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即:无工作的增长,指经济增长未能制造足够多的工作岗位,甚至恶化了就业形势;无声的增长,指经济增长未能带来民众参与和管理公共事务、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可能性;无情的增长,指经济增长导致了收入分配格局的恶化,财富的扩大带来了新的贫困阶级;无根的增长,指经济增长对文化多样性造成破坏;无未来的增长,指经济增长对生态、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破坏,影响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至此,人类发展增添了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在人类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人自身的发展问题凸显。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学者日益关注人自身的命运问题。在这方面,笔者认为,阿马蒂亚·森(Sen Amartya)提出的“以自由看待发展”的理论,尤其宝贵。其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扩展自由既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也是发展的主要手段。所谓扩展自由是指发展可以看作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而扩展自由是发展的主要手段,主要是指五种自由,即政治自由(政治权利与公民权利)、经济自由(经济条件)、社会自由(社会机会)、透明性自由(透明性保证)、防护性自由(防护性保障)。这些自由能帮助人们更自由地生活并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整体能力。按照阿马蒂亚·森的理论,发展的本质在于扩展人的可行能力(capability),即人们过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生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以及实现自己想要达到状态的能力。这里的“过”、“做”、“实现”是人自身自由发展的三大重要支点。
总之,战后60余年来,由“物”到“人”,由经济发展到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人自身的发展,这是当代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总体趋势。中国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将它作为现代发展体系的核心,是与人类现代发展理念内在相通的。
注重人的自身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题中应有之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也不同于原教旨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笔者曾经讲过:“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人的主体性被禁锢而止”;“在原教旨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下,人的主体性被金钱侵蚀而止”。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一味实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那就不仅损害经济效率,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会使个人的一切只听从于计划当局的操控,意味着人的自由不同程度的丧失,那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权力拜物教”,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的“锢化”。
而如果仅仅是市场经济,那情况怎样呢?这里需要引用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的一句名言:“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这个外在本质却统治了人,人却向它膜拜。”这就是说,如果仅仅是市场经济,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金钱拜物教”,从而导致人的“异化”。
正是基于此,必须把发展市场经济同社会公平和法治结合起来。当代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寻求市场经济同社会公平和法治的紧密结合。中国正在探索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经济体制,其基本价值趋向是在追求共同富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平和法治与市场经济的内在结合。
这种新体制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属性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两条轨道或平行、或交叉地对“人”产生影响。
第一,在人的独立性方面。“市场经济中的活动主体具有独立性,主体间不存在依附关系,你是你,我是我,每个商品生产经营者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而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它更要求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中的首创精神。
第二,在人的平等性方面。市场经济要求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实行等价交换原则,并进而要求地位平等和机会平等,但它难以保障结果的平等,难以完全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固有的“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本质,则可以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在提供私人物品和私人服务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在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方面,市场机制却存在失灵或局限性,需要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机制来弥补。
第三,在人的开放性方面。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开放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价格)是一门能够摧毁任何万里长城的“重炮”,今天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一门能够摧毁任何万里长城的 “重炮”。它必然要求并且能够破除各种各样的分割和封锁,使国家、民族和每一个人走向开放。以前,人们比较关注的是宏观层面的国家开放和民族开放问题。其实,国家的开放也好,民族的开放也好,都是以每一个人心灵的开放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其活动是面向社会又依赖于社会的,它会使“人”得以开放自己的人生,释放自己的心灵,张扬自己的个性,把握自己的命运。
综上,从人的独立性、人的平等性、人的开放性这三个角度来研究,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说,注重人的解放和自身发展,并将其确立为现代发展体系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题中应有之义。
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人的自身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整个国家财富的增加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和参与政治生活的需求已经并将继续呈现上升、趋旺的态势。尤其是随着全球化潮流的涌动,对于中国来说,不发达经济阶段的问题(如几千万贫困人口等)没有解决,发达阶段以及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如老龄化、人类生存环境、人权保障等)又迅猛涌来。这些都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研究新的方略,以应对人自身发展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挑战。(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博导)
我想从一段题词说起。
这是我多年来经常引用的一段意味深长的题词。题词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时间:1894年,即恩格斯去世的前一年。缘由:当时欧洲的共产主义者拟在瑞士日内瓦筹办一个杂志《新纪元》。恩格斯给杂志的主编卡内帕回信说:“我打算从马克思的著作中给您寻找一行您所要求的题词……‘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的确,马克思是十分重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的。他在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极其鲜明地强调“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特别是,在他成为成熟的共产主义者之后,在阐述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时,更明确指出:新社会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在这一社会中人们可以“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新社会本质的精辟思想。
关注人的自身发展是当代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理念
纵观二战结束以后人类发展理念的演变,大体可以看出一个基本的脉络:战后一段时间,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各国都强调经济总量的增长,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但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实践的展开,人们对这种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的传统理念提出了质疑和修正。
联合国作为集大成者,于《1996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了应避免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即:无工作的增长,指经济增长未能制造足够多的工作岗位,甚至恶化了就业形势;无声的增长,指经济增长未能带来民众参与和管理公共事务、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可能性;无情的增长,指经济增长导致了收入分配格局的恶化,财富的扩大带来了新的贫困阶级;无根的增长,指经济增长对文化多样性造成破坏;无未来的增长,指经济增长对生态、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破坏,影响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至此,人类发展增添了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在人类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人自身的发展问题凸显。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学者日益关注人自身的命运问题。在这方面,笔者认为,阿马蒂亚·森(Sen Amartya)提出的“以自由看待发展”的理论,尤其宝贵。其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扩展自由既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也是发展的主要手段。所谓扩展自由是指发展可以看作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而扩展自由是发展的主要手段,主要是指五种自由,即政治自由(政治权利与公民权利)、经济自由(经济条件)、社会自由(社会机会)、透明性自由(透明性保证)、防护性自由(防护性保障)。这些自由能帮助人们更自由地生活并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整体能力。按照阿马蒂亚·森的理论,发展的本质在于扩展人的可行能力(capability),即人们过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生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以及实现自己想要达到状态的能力。这里的“过”、“做”、“实现”是人自身自由发展的三大重要支点。
总之,战后60余年来,由“物”到“人”,由经济发展到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人自身的发展,这是当代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总体趋势。中国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将它作为现代发展体系的核心,是与人类现代发展理念内在相通的。
注重人的自身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题中应有之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也不同于原教旨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笔者曾经讲过:“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人的主体性被禁锢而止”;“在原教旨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下,人的主体性被金钱侵蚀而止”。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一味实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那就不仅损害经济效率,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会使个人的一切只听从于计划当局的操控,意味着人的自由不同程度的丧失,那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权力拜物教”,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的“锢化”。
而如果仅仅是市场经济,那情况怎样呢?这里需要引用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的一句名言:“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这个外在本质却统治了人,人却向它膜拜。”这就是说,如果仅仅是市场经济,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金钱拜物教”,从而导致人的“异化”。
正是基于此,必须把发展市场经济同社会公平和法治结合起来。当代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寻求市场经济同社会公平和法治的紧密结合。中国正在探索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经济体制,其基本价值趋向是在追求共同富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平和法治与市场经济的内在结合。
这种新体制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属性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两条轨道或平行、或交叉地对“人”产生影响。
第一,在人的独立性方面。“市场经济中的活动主体具有独立性,主体间不存在依附关系,你是你,我是我,每个商品生产经营者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而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它更要求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中的首创精神。
第二,在人的平等性方面。市场经济要求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实行等价交换原则,并进而要求地位平等和机会平等,但它难以保障结果的平等,难以完全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固有的“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本质,则可以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在提供私人物品和私人服务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在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方面,市场机制却存在失灵或局限性,需要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机制来弥补。
第三,在人的开放性方面。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开放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价格)是一门能够摧毁任何万里长城的“重炮”,今天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一门能够摧毁任何万里长城的 “重炮”。它必然要求并且能够破除各种各样的分割和封锁,使国家、民族和每一个人走向开放。以前,人们比较关注的是宏观层面的国家开放和民族开放问题。其实,国家的开放也好,民族的开放也好,都是以每一个人心灵的开放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其活动是面向社会又依赖于社会的,它会使“人”得以开放自己的人生,释放自己的心灵,张扬自己的个性,把握自己的命运。
综上,从人的独立性、人的平等性、人的开放性这三个角度来研究,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说,注重人的解放和自身发展,并将其确立为现代发展体系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题中应有之义。
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人的自身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整个国家财富的增加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和参与政治生活的需求已经并将继续呈现上升、趋旺的态势。尤其是随着全球化潮流的涌动,对于中国来说,不发达经济阶段的问题(如几千万贫困人口等)没有解决,发达阶段以及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如老龄化、人类生存环境、人权保障等)又迅猛涌来。这些都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研究新的方略,以应对人自身发展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挑战。(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