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医学历来重视人的体质状态,在防病治病上,从具体的人出发,权衡干预措施,体现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中医学认为体质是指人体的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本文将主要探讨中医体质与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性。
关键词:中医体质;原发性;痛经
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及腰部疼痛。痛经的原因很多,有原发性的,即从月经初潮起即有痛经症状,但是妇科检查没有什么病症;还有继发性的,即由于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原因引起的痛经,对于继发性的痛经一定要治疗相关的疾病。痛经多半和寒凉、血淤有关。因寒致淤,比如月经期间淋雨、涉水、游泳、受寒、吃冷饮等;或本身血液淤滞,导致行经不畅,子宫强烈收缩而疼痛[1]。女性的情感比较细腻,对外界的人与事相当敏感,很容易心情不好或情绪郁闷。长时间沉浸在这样的情绪中,很容易气滞,气滞又会使血液流通不畅,进而形成血淤。这种情况的痛经,大多都伴有急躁、焦虑等情绪问题。
1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病因
在中医妇科临床中,原发性痛经属“室女痛经”的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其原因有:①先天禀赋不足、冲任气血不充,或气血不足、冲任失调,或肝肾不足、精血亏少,均可致胞官失于濡养温熙而痛经。②肾气不足,虚寒内生,或经期前后胃寒饮冷,致使经血凝涩而痛经。③情志不调,肝气郁滞,气机失畅,以致经血瘀阻而痛经。所以在中医临床上,原发性痛经可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类型。
原发性痛经,又可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和性质,辨其寒热虚实。一般讲,以经前、经期疼痛者属实,月经过后疼痛者属虚;痛时拒按属实,喜按属虚;得热痛减属寒,得热痛剧为热;痛甚于胀、血块排出疼痛减轻者为血瘀;胀甚于痛,为气滞;绞痛、冷痛属寒,刺痛属热;绵绵作痛或隐痛为虚[2]。
2中医体质与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性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瘀血型体质的人很容易发生痛经,很多时候瘀血伴随着气滞,使人气血不畅,包括经血在内,都不能通行顺畅,这些人的月经血常常是凝住的、颜色发暗红色的血块,因此会在子宫口受阻,不能顺利排出而刺激子宫痉挛收缩,从而导致痛经。
原发性痛经中医称为“痛经”,或“经行腹痛”。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在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存在下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伴随恶心、呕吐、腹泻,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好发于 15-25 岁及初潮后 6 个月至两年内。其发生率报导不一,约占42-90%[3]。
自古以来即有经来腹痛的诊治记载,早在东汉就有相关的诊治方法,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历代的医家也都有所发展突破。中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生与体质因素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经期或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到溢泻,胞宫气血由气盛血旺至经后暂虚,气血变化急骋,致病因素乘时而作,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清养,不荣而痛。其机理有寒热虚实之分,以实证为多。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的原因,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结、气血虚弱、肝肾不足。
气滞血瘀:素性抑郁,或愤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经期产后,余血肉留,蓄而成瘀,瘀滞冲任,血行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窒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寒凝血瘀: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客冲任,与血搏结,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产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湿热瘀结:素有湿热内蕴,或经期产后,感受湿热之邪,与血搏结,稽留于冲任、胞宫,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奎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气血虚弱: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大病久病,耗伤气血,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气虚血少,经行血泻,冲任气血更虚,胞脉失于清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4]。
肝肾不足:禀赋素弱,肝肾本虚,或房劳多产,或久病虚损,伤及肝肾,致精亏血少,冲任不足,经行血泻,胞脉更虚,失于浦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
即中医学所认为痛经的发生与体质因素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临床卫教上,对于痛经患者还是要教导少吃生冷冰品,月经前则完全避免,体质比较差的也一样。
情绪因素无论是经常保持愉悦、或平稳、或易生气、或易紧张、易情绪低落、情绪起伏大与痛经皆无显着关联。在中医病因学中,内因七情是三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尤其重视心理因素的发病原因,在本研究分析中却没有显着的关联性。但是在引起或加重痛经的因素中,整体而言紧张是第二多的因素;在气滞血瘀型痛经引起或加重痛经的因素中,紧张也占第二位,心情不好则占第三位,又显示出其中的关联[5]。临床上也常有痛经患者主诉考试紧张、有压力及心情不佳时痛经会发作或加重,所以不能排除其相关性。
结论
原发性痛经是青春期的常见病之一,是影响青春期少女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常因情志不遂,起居饮食不调,六淫邪气等多种因素,使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尤其现在年轻少女,嗜食冰品,学习压力又重,更增添了许多不利因素。每当痛经来时,大多以口服止痛药来取一时之效,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效果确切,方法多样,如何选择研发出大多数年青少女都能接受的治疗方法,是我们所当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小红,李奕祺,李灿东.妇科疾病的中医体质浅析[J].福建中医药,2013,05:42-44.
[2]孙娜,武淑娟,崔建美,等.大学生原发性痛经与体质相关性研究[J].山西中医,2013,11:51-52.
[3]王晓娜,刘丹丹,张祥杰,等.大学生原发性痛经中医体质类型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09:1343-1344.
[4]王洪彬,崔建美,赵舒,等.原发性痛经的针灸辨质治未病[J].中国妇幼保健,2014,09:1471-1472.
[5]朱海润,龚利萍,郁燕敏,等.暖宫汤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4,02:120-122.
关键词:中医体质;原发性;痛经
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及腰部疼痛。痛经的原因很多,有原发性的,即从月经初潮起即有痛经症状,但是妇科检查没有什么病症;还有继发性的,即由于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原因引起的痛经,对于继发性的痛经一定要治疗相关的疾病。痛经多半和寒凉、血淤有关。因寒致淤,比如月经期间淋雨、涉水、游泳、受寒、吃冷饮等;或本身血液淤滞,导致行经不畅,子宫强烈收缩而疼痛[1]。女性的情感比较细腻,对外界的人与事相当敏感,很容易心情不好或情绪郁闷。长时间沉浸在这样的情绪中,很容易气滞,气滞又会使血液流通不畅,进而形成血淤。这种情况的痛经,大多都伴有急躁、焦虑等情绪问题。
1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病因
在中医妇科临床中,原发性痛经属“室女痛经”的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其原因有:①先天禀赋不足、冲任气血不充,或气血不足、冲任失调,或肝肾不足、精血亏少,均可致胞官失于濡养温熙而痛经。②肾气不足,虚寒内生,或经期前后胃寒饮冷,致使经血凝涩而痛经。③情志不调,肝气郁滞,气机失畅,以致经血瘀阻而痛经。所以在中医临床上,原发性痛经可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类型。
原发性痛经,又可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和性质,辨其寒热虚实。一般讲,以经前、经期疼痛者属实,月经过后疼痛者属虚;痛时拒按属实,喜按属虚;得热痛减属寒,得热痛剧为热;痛甚于胀、血块排出疼痛减轻者为血瘀;胀甚于痛,为气滞;绞痛、冷痛属寒,刺痛属热;绵绵作痛或隐痛为虚[2]。
2中医体质与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性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瘀血型体质的人很容易发生痛经,很多时候瘀血伴随着气滞,使人气血不畅,包括经血在内,都不能通行顺畅,这些人的月经血常常是凝住的、颜色发暗红色的血块,因此会在子宫口受阻,不能顺利排出而刺激子宫痉挛收缩,从而导致痛经。
原发性痛经中医称为“痛经”,或“经行腹痛”。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在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存在下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伴随恶心、呕吐、腹泻,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好发于 15-25 岁及初潮后 6 个月至两年内。其发生率报导不一,约占42-90%[3]。
自古以来即有经来腹痛的诊治记载,早在东汉就有相关的诊治方法,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历代的医家也都有所发展突破。中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生与体质因素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经期或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到溢泻,胞宫气血由气盛血旺至经后暂虚,气血变化急骋,致病因素乘时而作,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清养,不荣而痛。其机理有寒热虚实之分,以实证为多。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的原因,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结、气血虚弱、肝肾不足。
气滞血瘀:素性抑郁,或愤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经期产后,余血肉留,蓄而成瘀,瘀滞冲任,血行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窒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寒凝血瘀: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客冲任,与血搏结,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产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湿热瘀结:素有湿热内蕴,或经期产后,感受湿热之邪,与血搏结,稽留于冲任、胞宫,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奎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气血虚弱: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大病久病,耗伤气血,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气虚血少,经行血泻,冲任气血更虚,胞脉失于清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4]。
肝肾不足:禀赋素弱,肝肾本虚,或房劳多产,或久病虚损,伤及肝肾,致精亏血少,冲任不足,经行血泻,胞脉更虚,失于浦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
即中医学所认为痛经的发生与体质因素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临床卫教上,对于痛经患者还是要教导少吃生冷冰品,月经前则完全避免,体质比较差的也一样。
情绪因素无论是经常保持愉悦、或平稳、或易生气、或易紧张、易情绪低落、情绪起伏大与痛经皆无显着关联。在中医病因学中,内因七情是三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尤其重视心理因素的发病原因,在本研究分析中却没有显着的关联性。但是在引起或加重痛经的因素中,整体而言紧张是第二多的因素;在气滞血瘀型痛经引起或加重痛经的因素中,紧张也占第二位,心情不好则占第三位,又显示出其中的关联[5]。临床上也常有痛经患者主诉考试紧张、有压力及心情不佳时痛经会发作或加重,所以不能排除其相关性。
结论
原发性痛经是青春期的常见病之一,是影响青春期少女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常因情志不遂,起居饮食不调,六淫邪气等多种因素,使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尤其现在年轻少女,嗜食冰品,学习压力又重,更增添了许多不利因素。每当痛经来时,大多以口服止痛药来取一时之效,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效果确切,方法多样,如何选择研发出大多数年青少女都能接受的治疗方法,是我们所当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小红,李奕祺,李灿东.妇科疾病的中医体质浅析[J].福建中医药,2013,05:42-44.
[2]孙娜,武淑娟,崔建美,等.大学生原发性痛经与体质相关性研究[J].山西中医,2013,11:51-52.
[3]王晓娜,刘丹丹,张祥杰,等.大学生原发性痛经中医体质类型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09:1343-1344.
[4]王洪彬,崔建美,赵舒,等.原发性痛经的针灸辨质治未病[J].中国妇幼保健,2014,09:1471-1472.
[5]朱海润,龚利萍,郁燕敏,等.暖宫汤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4,0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