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从实际工作出发,阐述了怎样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坚持“三贴近”,躬身践行“走转改”从而提供自身的素质。
  关键词 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三贴近”;“走转改”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0-0123-02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关于新闻工作者的指示。这些指示既是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又是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思想武器,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行动指南,还是新闻工作者基本的职业要求及素质,更是对新闻工作的基础思想提出了概括和论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中国融入整个世界的步伐与进程加快,新闻舆论工作的各方面,诸如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及巨大的机遇,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这就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更要始终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三贴近”,深化“走转改”,以扎实苦干的职业姿态,真实朴素的新闻作品,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努力争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国家历史的记录者、时代风云的观察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1 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是对新闻工作者党性原则的最基础锤炼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新闻的生命是其具真实性。必须立足于现实。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实事求是。既要准确报道个别真实事实,又必须从宏观上把握整个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还原事件或者事物的真相。这就要求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三贴近”,躬身践行“走转改”,直面工作中面对的实际问题,直面群众口中现有的舆论,直面社会中所存在的丑恶现象。同时当发表一些带有批评性的报道时候,必须要客观分析,事实准确,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胡编乱造。要深入一线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更必须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在众多素材中找到反映时代之精神、引领社会之风尚、能引起广泛群众共鸣的材料。要基于现实、勇于创新,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创作出精品力作来。
  2 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自身建设的最好完善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对于新闻宣传思想工作。新闻工作者一方面不能人云亦云,不加辨别地跟着各种思潮跑,另一方面又不能抱残守缺,不思改革,对于社会上所存在的各种呼声置若罔闻;对当前的各种社会思潮,不能受随意性的支配,如何能冷静地通过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这就要走到最基层,面对最广大人民群众,躬身践行“走转改”,用最贴近地气的感悟来充实自己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有些新闻记者自以为自己本身就出自于基础,存在于在基层,对基层的情况了然于心,就不需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了。一旦存有这种想法就脱离了群众,脱离了社会之现实。便会在思想、心理、感情、语言、行动等与人民群众所想背道而驰,就不会写出让群众接受的作品。也有一些新闻媒体和记者走基层走的很“实惠”,密切联系群众蜕化为联系“领导”“歌功颂德”不觉脸红;反映问题“隔靴搔痒”,使自身素养和职业操守以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服从于利益需求,成了“拜金记者”和“采购记者”。这些现象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所不相容的,严重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威信和声誉。
  新闻媒体在社会阶层的位置容易让新闻工作者滋生一些不良作风。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在脑子里必须始终紧绷一根弦,以“走转改”为新闻工作的基本准绳,促进自身建设和个人品行的完善。就像温家宝同志倡导的那样,“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实现、维护、发展作为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眼睛向下看,身往基层走,躬行于实际。要在新闻队伍建设中充分体现党所贯彻的群众路线,引导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面对群众的时候,必须要在思想上尊重,在感情上贴近,在工作上依靠。更加从内心自觉主动的服务群众。
  3 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业务能力的最大提升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同样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工作作风之一。报道写得好与坏,真实与否,是否浮夸,与新闻工作者能否深入采访、深入实际不仅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息息相关。现在很多基层工作者工作过于浮夸。调查研究不深入,不实际,浮于表面,为利益服务。坐在办公室里咬笔头、拍脑袋、想题目、裁简报、查电脑来拼凑稿子,即使走下乡了,也只是“走马观花”浮于表面而已。要知道群众生活、基层实际,是新闻工作的灵感之源、情感之基。记者走基层,不仅仅是为群众服务,更是自身素质的提高,因为群众不只是作为服务对象,更是最好的老师,把基层当成课堂,虚心学习。从基层汲取养分,充实自己。我们长岛县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辖32个岛屿,岛岛之间海海相连,靠渡船通行的独特地理区位使“走基层”更具有了实质意义。近年来,全台记者、主持人每年都组成采访小组,根据全县的工作中心和发展大局,科学拟定各个时期的报道重点,分赴全县10处乡镇40个渔村,深入到海珍品底播海域、虾夷扇贝销售现场、海带收获加工一线、外来务工人员厂区、多品种养殖海区、海珍品育苗车间、驻岛军营、小岛医院,采访拍摄了大量反映海岛发展变革、渔村生产生活和艰苦行业典型等接地气的稿件,同时在新闻节目中开办了《记者走基层》《最美劳动者》《一线蹲点》《倾听民声》等栏目,使基层新闻媒体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基层”。
  4 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三个一切”的具体体现
  “三贴近”和“走转改”与其说是一场顺应时代要求,契合新闻规律,促进队伍成长的实践,不如说是我们新闻工作的常态,是当代新闻舆论宣传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立足“走转改”,践行党一贯的群众路线,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好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之声的问题,解决好“为了谁、我是谁、依靠谁”的问题。群众是否接受我们的材料、报道及宣传,关键在于我们的宣传是不是立于现实、实事求是,真正把根扎于基层。来源于群众又贴近群众。央视四套用了相当长的时段录制播发了极具“走转改”风格的大型纪实报道《远方的家:边疆行》《远方的家:沿海行》,央视的《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开往春天的校车》《寻找最具孝心少年》等大型公益活动,通过记者深入偏远山区、边疆、海岛的采访报道,既真实的再现了最基层的一幕幕生活场景,也在某种意义上培养了一批业务过硬、作风扎实、敢打敢拼的新闻工作队伍。从他们的身上真正体现了“新闻在路上”的职业追求及职业素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要躬行”。群众才是新闻工作者的老师,基层才是新闻工作的广阔土壤,实践才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于基础,把握实践,实事求是,躬行实际,新闻工作才能蓬勃发展。只有走进基层,才能找准定位。增进群众感情,更好地立足现实、服务群众,才得以真正的实现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引导力[J].党建,2016(3):4-6.
  [2]习近平.习近平论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摘编[J].党建,2016(3):7-10.
其他文献
摘 要 群体对个人具有一种道德净化作用。2016年年初,由我国网民自发在互联网上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台独分裂势力的Facebook大战即是群体超道德感的具体体现。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群体内聚力和群体归属感的形成,另一方面在于群体约束下的爱国主义表达。而在当今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如何运用群体所产生的超道德感,合理引导网络群体,尤其是年轻群体的积极理性发声,是值得重点关注的现实命题。  关键词 网络群体;道德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全民进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这种环境下,每个人都可能处于新闻现场,第一时间发出报道,与此同时,这种人人都能参与的报道方式降低了记者的门槛,这种情况下,如果媒体没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很容易造成虚假新闻大肆传播。再加上信息爆炸时代,公民的媒介素养良莠不齐,更是极大危害了互联网风气。文章以“上海逃饭女”事件为例,简要分析谣言的传播机制,同时分析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优化传
期刊
摘 要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有特定需求的人”,而他们选择或者接触媒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特定需求”。《爸爸去哪儿》以明星爸爸和孩子们的生活旅行为主线,聚焦家庭教育,寓教于乐,满足了受众“求新、求趣、求同、求异、求真、求美”的心理需求,让观众在欣赏节目过程中产生共鸣,得到观众的肯定和赞许,既传播正能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又提高了收视率,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受众心理;使用与
期刊
摘 要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在科学技术与互联网的共同作用下,电子时代被开启,新媒体和自媒体基于互联网环境凭借着诸多优势强势冲击着传统媒体,致使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纸媒是我国传统媒体之一,具有着悠久的传播史,尽管在纸媒的整个发展进程中历经了两次的“消亡”时期,但从纸媒当前的现状来看并未被电子媒体的变革而压倒。然而即便如此,在电子媒体环境下,纸媒依然面
期刊
摘 要 当前微信的主要用户是18~35岁的中青年,所占比例高达86.2%。大学生群体是其主要用户,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微信使用人数也日益增多。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的主要功能之一,对微信用户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文章围绕维吾尔族大学生微信公众号使用情况进行了3个方面的阐述:维吾尔族大学生使用微信公众号趋势、其对微信公众号优缺点的认知概况、其使用微信公众号时显现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希望为创办出深受维吾尔族大学生欢
期刊
摘 要 在讲究创新的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新闻网站的创新建设,发挥其在校园新闻报道中的整体效应,已然成为各高校重视、探讨的课题。文章以河北经贸大学综合新闻网为例,研究其网站的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集声音、图片、文字、超链接等元素于一体的新闻网应从多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在传统与新兴的校园媒体之间搭起桥梁,发挥在校园新闻报道中的整体效应。  关键词 校园报道;综合新闻网;网站建设;多媒体之力;整体效应  
期刊
摘 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精准营销、精准推送等字眼常出现在人们视线之中。互联网技术塑造了数字生活空间,每个人都是具有数据属性的“比特人”。精准推送直击用户痛点,撩拨痒点,这使得网络空间的“比特人”无处可藏。文章在梳理精准推送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以网易云音乐的个性化推荐为例,进一步总结其精准推送的问题,以期为平台经营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精准推送;网易云音乐;数字音乐平台  中图分类号 G2
期刊
摘 要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社会各个领域发生显著的变化,网络视频领域的突出变化就是出现大量的视频自媒体和视频自媒体人。大学生作为视频自媒体的主要受众,始终站在思想潮流、媒体应用的前端。文章以《罗辑思维》脱口秀节目为例,分析视频自媒体快速发展的原因及自身特点,揭示视频自媒体节目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  关键词 视频自媒体;大学生;罗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
期刊
摘 要 田野调查被公认为是人类学学科的基本方法论,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离不开田野调查。在传媒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文化节目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必需,作为人类学学科基本方法的田野调查进而成为采访报道的必要手段。文章从采访报道真实性、生动性、文化性三个维度论述“田野调查”在文化节目采访报道中的作用。  关键词 田野调查;文化节目;采访报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
期刊
摘 要 媒介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了他们意识到媒介信息并非环境的简单镜面映射,而是有选择性的传递这一认识,有助于提升他们在面对当今纷纭复杂信息充斥的舆论和媒介环境下,甄别信息、创造和生产各种媒介产品的能力。为此,要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媒介接触和使用习惯的现状,笔者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来获取相关资料。  关键词 大学生;传媒专业;媒介接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