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从实际工作出发,阐述了怎样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坚持“三贴近”,躬身践行“走转改”从而提供自身的素质。
关键词 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三贴近”;“走转改”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0-0123-02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关于新闻工作者的指示。这些指示既是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又是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思想武器,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行动指南,还是新闻工作者基本的职业要求及素质,更是对新闻工作的基础思想提出了概括和论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中国融入整个世界的步伐与进程加快,新闻舆论工作的各方面,诸如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及巨大的机遇,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这就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更要始终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三贴近”,深化“走转改”,以扎实苦干的职业姿态,真实朴素的新闻作品,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努力争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国家历史的记录者、时代风云的观察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1 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是对新闻工作者党性原则的最基础锤炼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新闻的生命是其具真实性。必须立足于现实。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实事求是。既要准确报道个别真实事实,又必须从宏观上把握整个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还原事件或者事物的真相。这就要求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三贴近”,躬身践行“走转改”,直面工作中面对的实际问题,直面群众口中现有的舆论,直面社会中所存在的丑恶现象。同时当发表一些带有批评性的报道时候,必须要客观分析,事实准确,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胡编乱造。要深入一线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更必须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在众多素材中找到反映时代之精神、引领社会之风尚、能引起广泛群众共鸣的材料。要基于现实、勇于创新,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创作出精品力作来。
2 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自身建设的最好完善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对于新闻宣传思想工作。新闻工作者一方面不能人云亦云,不加辨别地跟着各种思潮跑,另一方面又不能抱残守缺,不思改革,对于社会上所存在的各种呼声置若罔闻;对当前的各种社会思潮,不能受随意性的支配,如何能冷静地通过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这就要走到最基层,面对最广大人民群众,躬身践行“走转改”,用最贴近地气的感悟来充实自己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有些新闻记者自以为自己本身就出自于基础,存在于在基层,对基层的情况了然于心,就不需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了。一旦存有这种想法就脱离了群众,脱离了社会之现实。便会在思想、心理、感情、语言、行动等与人民群众所想背道而驰,就不会写出让群众接受的作品。也有一些新闻媒体和记者走基层走的很“实惠”,密切联系群众蜕化为联系“领导”“歌功颂德”不觉脸红;反映问题“隔靴搔痒”,使自身素养和职业操守以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服从于利益需求,成了“拜金记者”和“采购记者”。这些现象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所不相容的,严重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威信和声誉。
新闻媒体在社会阶层的位置容易让新闻工作者滋生一些不良作风。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在脑子里必须始终紧绷一根弦,以“走转改”为新闻工作的基本准绳,促进自身建设和个人品行的完善。就像温家宝同志倡导的那样,“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实现、维护、发展作为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眼睛向下看,身往基层走,躬行于实际。要在新闻队伍建设中充分体现党所贯彻的群众路线,引导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面对群众的时候,必须要在思想上尊重,在感情上贴近,在工作上依靠。更加从内心自觉主动的服务群众。
3 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业务能力的最大提升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同样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工作作风之一。报道写得好与坏,真实与否,是否浮夸,与新闻工作者能否深入采访、深入实际不仅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息息相关。现在很多基层工作者工作过于浮夸。调查研究不深入,不实际,浮于表面,为利益服务。坐在办公室里咬笔头、拍脑袋、想题目、裁简报、查电脑来拼凑稿子,即使走下乡了,也只是“走马观花”浮于表面而已。要知道群众生活、基层实际,是新闻工作的灵感之源、情感之基。记者走基层,不仅仅是为群众服务,更是自身素质的提高,因为群众不只是作为服务对象,更是最好的老师,把基层当成课堂,虚心学习。从基层汲取养分,充实自己。我们长岛县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辖32个岛屿,岛岛之间海海相连,靠渡船通行的独特地理区位使“走基层”更具有了实质意义。近年来,全台记者、主持人每年都组成采访小组,根据全县的工作中心和发展大局,科学拟定各个时期的报道重点,分赴全县10处乡镇40个渔村,深入到海珍品底播海域、虾夷扇贝销售现场、海带收获加工一线、外来务工人员厂区、多品种养殖海区、海珍品育苗车间、驻岛军营、小岛医院,采访拍摄了大量反映海岛发展变革、渔村生产生活和艰苦行业典型等接地气的稿件,同时在新闻节目中开办了《记者走基层》《最美劳动者》《一线蹲点》《倾听民声》等栏目,使基层新闻媒体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基层”。
4 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三个一切”的具体体现
“三贴近”和“走转改”与其说是一场顺应时代要求,契合新闻规律,促进队伍成长的实践,不如说是我们新闻工作的常态,是当代新闻舆论宣传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立足“走转改”,践行党一贯的群众路线,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好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之声的问题,解决好“为了谁、我是谁、依靠谁”的问题。群众是否接受我们的材料、报道及宣传,关键在于我们的宣传是不是立于现实、实事求是,真正把根扎于基层。来源于群众又贴近群众。央视四套用了相当长的时段录制播发了极具“走转改”风格的大型纪实报道《远方的家:边疆行》《远方的家:沿海行》,央视的《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开往春天的校车》《寻找最具孝心少年》等大型公益活动,通过记者深入偏远山区、边疆、海岛的采访报道,既真实的再现了最基层的一幕幕生活场景,也在某种意义上培养了一批业务过硬、作风扎实、敢打敢拼的新闻工作队伍。从他们的身上真正体现了“新闻在路上”的职业追求及职业素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要躬行”。群众才是新闻工作者的老师,基层才是新闻工作的广阔土壤,实践才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于基础,把握实践,实事求是,躬行实际,新闻工作才能蓬勃发展。只有走进基层,才能找准定位。增进群众感情,更好地立足现实、服务群众,才得以真正的实现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引导力[J].党建,2016(3):4-6.
[2]习近平.习近平论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摘编[J].党建,2016(3):7-10.
关键词 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三贴近”;“走转改”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0-0123-02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关于新闻工作者的指示。这些指示既是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又是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思想武器,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行动指南,还是新闻工作者基本的职业要求及素质,更是对新闻工作的基础思想提出了概括和论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中国融入整个世界的步伐与进程加快,新闻舆论工作的各方面,诸如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及巨大的机遇,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这就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更要始终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三贴近”,深化“走转改”,以扎实苦干的职业姿态,真实朴素的新闻作品,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努力争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国家历史的记录者、时代风云的观察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1 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是对新闻工作者党性原则的最基础锤炼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新闻的生命是其具真实性。必须立足于现实。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实事求是。既要准确报道个别真实事实,又必须从宏观上把握整个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还原事件或者事物的真相。这就要求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三贴近”,躬身践行“走转改”,直面工作中面对的实际问题,直面群众口中现有的舆论,直面社会中所存在的丑恶现象。同时当发表一些带有批评性的报道时候,必须要客观分析,事实准确,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胡编乱造。要深入一线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更必须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在众多素材中找到反映时代之精神、引领社会之风尚、能引起广泛群众共鸣的材料。要基于现实、勇于创新,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创作出精品力作来。
2 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自身建设的最好完善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对于新闻宣传思想工作。新闻工作者一方面不能人云亦云,不加辨别地跟着各种思潮跑,另一方面又不能抱残守缺,不思改革,对于社会上所存在的各种呼声置若罔闻;对当前的各种社会思潮,不能受随意性的支配,如何能冷静地通过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这就要走到最基层,面对最广大人民群众,躬身践行“走转改”,用最贴近地气的感悟来充实自己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有些新闻记者自以为自己本身就出自于基础,存在于在基层,对基层的情况了然于心,就不需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了。一旦存有这种想法就脱离了群众,脱离了社会之现实。便会在思想、心理、感情、语言、行动等与人民群众所想背道而驰,就不会写出让群众接受的作品。也有一些新闻媒体和记者走基层走的很“实惠”,密切联系群众蜕化为联系“领导”“歌功颂德”不觉脸红;反映问题“隔靴搔痒”,使自身素养和职业操守以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服从于利益需求,成了“拜金记者”和“采购记者”。这些现象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所不相容的,严重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威信和声誉。
新闻媒体在社会阶层的位置容易让新闻工作者滋生一些不良作风。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在脑子里必须始终紧绷一根弦,以“走转改”为新闻工作的基本准绳,促进自身建设和个人品行的完善。就像温家宝同志倡导的那样,“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实现、维护、发展作为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眼睛向下看,身往基层走,躬行于实际。要在新闻队伍建设中充分体现党所贯彻的群众路线,引导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面对群众的时候,必须要在思想上尊重,在感情上贴近,在工作上依靠。更加从内心自觉主动的服务群众。
3 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业务能力的最大提升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同样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工作作风之一。报道写得好与坏,真实与否,是否浮夸,与新闻工作者能否深入采访、深入实际不仅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息息相关。现在很多基层工作者工作过于浮夸。调查研究不深入,不实际,浮于表面,为利益服务。坐在办公室里咬笔头、拍脑袋、想题目、裁简报、查电脑来拼凑稿子,即使走下乡了,也只是“走马观花”浮于表面而已。要知道群众生活、基层实际,是新闻工作的灵感之源、情感之基。记者走基层,不仅仅是为群众服务,更是自身素质的提高,因为群众不只是作为服务对象,更是最好的老师,把基层当成课堂,虚心学习。从基层汲取养分,充实自己。我们长岛县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辖32个岛屿,岛岛之间海海相连,靠渡船通行的独特地理区位使“走基层”更具有了实质意义。近年来,全台记者、主持人每年都组成采访小组,根据全县的工作中心和发展大局,科学拟定各个时期的报道重点,分赴全县10处乡镇40个渔村,深入到海珍品底播海域、虾夷扇贝销售现场、海带收获加工一线、外来务工人员厂区、多品种养殖海区、海珍品育苗车间、驻岛军营、小岛医院,采访拍摄了大量反映海岛发展变革、渔村生产生活和艰苦行业典型等接地气的稿件,同时在新闻节目中开办了《记者走基层》《最美劳动者》《一线蹲点》《倾听民声》等栏目,使基层新闻媒体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基层”。
4 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三个一切”的具体体现
“三贴近”和“走转改”与其说是一场顺应时代要求,契合新闻规律,促进队伍成长的实践,不如说是我们新闻工作的常态,是当代新闻舆论宣传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立足“走转改”,践行党一贯的群众路线,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好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之声的问题,解决好“为了谁、我是谁、依靠谁”的问题。群众是否接受我们的材料、报道及宣传,关键在于我们的宣传是不是立于现实、实事求是,真正把根扎于基层。来源于群众又贴近群众。央视四套用了相当长的时段录制播发了极具“走转改”风格的大型纪实报道《远方的家:边疆行》《远方的家:沿海行》,央视的《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开往春天的校车》《寻找最具孝心少年》等大型公益活动,通过记者深入偏远山区、边疆、海岛的采访报道,既真实的再现了最基层的一幕幕生活场景,也在某种意义上培养了一批业务过硬、作风扎实、敢打敢拼的新闻工作队伍。从他们的身上真正体现了“新闻在路上”的职业追求及职业素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要躬行”。群众才是新闻工作者的老师,基层才是新闻工作的广阔土壤,实践才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于基础,把握实践,实事求是,躬行实际,新闻工作才能蓬勃发展。只有走进基层,才能找准定位。增进群众感情,更好地立足现实、服务群众,才得以真正的实现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引导力[J].党建,2016(3):4-6.
[2]习近平.习近平论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摘编[J].党建,2016(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