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培养爱美的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的路径有范文教学、寻美活动、积累、作文教学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5-0097-0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他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儿童各种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语文课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丽世界!用审美的心灵来感受,语文课就是一个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无尽的宝藏!”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学生面前展现的美璀璨夺目:崇高理想境界的美、艺术形象的美、文章结构的美、语言形式的美和题材新颖的美……无不体现一个“美”字。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理应当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美推动教学的高效益。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路径有哪些呢?
1 通过范文教学,感受美
19世纪法国杰出的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我们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生生活经验浅,审美感知能力比较低,鉴别美的能力缺乏。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语学科这一美的载体,在教学中进行美育。小学语文教材“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大都是名篇佳作,多种多样的课文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给予学生审美感知的训练,形成审美感受,为鉴赏美和创造美奠定基础。
2 在寻美活动中,鉴别美
美育不只要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感受到美愉悦,还要对现实美和艺术美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经过深入地思考进行鉴别和评价,理解美的实持。学生要能够直接辨别对象的美与丑,认识美的本质和审美价值,这就需要学生有鉴别美的能力。教师要注意诱导学生在寻美活动中,观察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美的本质,通过比较分析,抓住事物美的特点;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从观察到环境,想象人物在这样的环境中的语言行支,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提示美在那里?什么是美,为什么美,美和审美的价值何在?推动学生为寻求生活中的美而奋发向上。
3 在积累中,判断美
学生是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审美兴趣和情绪体验,就是对审美对象形象性、情感性的鉴别和评价,也是一种审美判断。审美判断也是在直接对审美对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认识世界,获得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在审美感知中积累,在积累中发展审美判断能力。如何引导学生采集材料呢?一方面,多读书,读好书。“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引导学生学习课本和大量阅读适合儿童年龄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课外读物,获得丰富的语言材料,培养对书的爱好和兴趣,提高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真、善、美本质的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勤积累,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多读的条件,如班里开设图书角,充分利用校园图书馆、校园网络文化,提供充足的书,保证每个学生有好书可读;其次要结合语文课进行,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在读中鉴别,在读中判断。另一方面,走向大自然,走进生活。思想家庄子指出“天地有大美”,人要使自己 “备于天地之美”就要“观于天地”,“原天地之美”,“判天地之美”,要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的去了解、寻找美。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句言:“美是生活”,“应当如此生活,那就是美。”因此,教师必须有大语文观的眼,所谓大语文观就是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以观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想大自然,走到日常生活中,放眼蓝天白云、皓月繁星、翠绿秀目、奇花异草、及生活中的人和事,不断培养学生密锐观察、体验生活和审美判断的能力,抓住事物展现的风采和泄露的真实面目,准确地把握事物美的特征。
4 在写作教学中,表现美
從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就是学生心灵的外化。在作文指导中要渗透审美素质教育,让学生写作的同时,感受审美的愉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因而语文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将生活中积累的美感材料,通过思维的加工,熔铸笔端写好作文来表达美。在写作课上除教给学生以写作技巧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高感知美、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例如在作文课上要让学生写一个描写某个动物的片段。这并不难写。但是,要想写好就得认识到它的美,并要感受到它的美,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它写好。假如单靠教师直接运用语言来描述,可能无法使学生对所描述的东西达到充分的认识,也就无法使学生的写作达到较好的效果。可是如果在课堂上运用一些美育的手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给学生放映某个动物的录象,这样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使学生有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直接接触的机会。在学生认识和感受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精辟的讲解,提示。引导学生对美的认识,对美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对要写的东西更准确,更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他们的文章中不断反映出生活的美,社会的美。学生要想写出好文章,教师不能忽视以“美”作为着眼点,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认识和感受他们身边的美。如果学生在写作文时能够充分认识美、发现感受美,对生活中某个小事有深刻感悟,就会感到有东西可以写,想写,具备了创作的主动性。叶圣陶在《论写作教学》中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欲望,正如同学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累,不吐不快。”如果使学生感到有写作的欲望,写出的文章肯定就是发自内心的思想感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有目的去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要经常组织一些有意义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提高对现实生活中美的认识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度,让学生自己对所观察到的事情产生感悟。使学生的观察不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或外观上,而且还要善于发现事物内部所蕴涵的道理,蕴涵的美,也使学生能够增强对美的感受能力。学生经常发现生活中的美,写作文时就会有东西可写,而且会有感而发。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意蕴,更提高了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森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直进美,在美感的愉悦、自由、快乐中教与学、生活与成长,达到美育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5-0097-0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他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儿童各种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语文课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丽世界!用审美的心灵来感受,语文课就是一个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无尽的宝藏!”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学生面前展现的美璀璨夺目:崇高理想境界的美、艺术形象的美、文章结构的美、语言形式的美和题材新颖的美……无不体现一个“美”字。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理应当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美推动教学的高效益。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路径有哪些呢?
1 通过范文教学,感受美
19世纪法国杰出的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我们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生生活经验浅,审美感知能力比较低,鉴别美的能力缺乏。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语学科这一美的载体,在教学中进行美育。小学语文教材“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大都是名篇佳作,多种多样的课文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给予学生审美感知的训练,形成审美感受,为鉴赏美和创造美奠定基础。
2 在寻美活动中,鉴别美
美育不只要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感受到美愉悦,还要对现实美和艺术美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经过深入地思考进行鉴别和评价,理解美的实持。学生要能够直接辨别对象的美与丑,认识美的本质和审美价值,这就需要学生有鉴别美的能力。教师要注意诱导学生在寻美活动中,观察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美的本质,通过比较分析,抓住事物美的特点;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从观察到环境,想象人物在这样的环境中的语言行支,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提示美在那里?什么是美,为什么美,美和审美的价值何在?推动学生为寻求生活中的美而奋发向上。
3 在积累中,判断美
学生是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审美兴趣和情绪体验,就是对审美对象形象性、情感性的鉴别和评价,也是一种审美判断。审美判断也是在直接对审美对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认识世界,获得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在审美感知中积累,在积累中发展审美判断能力。如何引导学生采集材料呢?一方面,多读书,读好书。“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引导学生学习课本和大量阅读适合儿童年龄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课外读物,获得丰富的语言材料,培养对书的爱好和兴趣,提高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真、善、美本质的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勤积累,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多读的条件,如班里开设图书角,充分利用校园图书馆、校园网络文化,提供充足的书,保证每个学生有好书可读;其次要结合语文课进行,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在读中鉴别,在读中判断。另一方面,走向大自然,走进生活。思想家庄子指出“天地有大美”,人要使自己 “备于天地之美”就要“观于天地”,“原天地之美”,“判天地之美”,要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的去了解、寻找美。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句言:“美是生活”,“应当如此生活,那就是美。”因此,教师必须有大语文观的眼,所谓大语文观就是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以观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想大自然,走到日常生活中,放眼蓝天白云、皓月繁星、翠绿秀目、奇花异草、及生活中的人和事,不断培养学生密锐观察、体验生活和审美判断的能力,抓住事物展现的风采和泄露的真实面目,准确地把握事物美的特征。
4 在写作教学中,表现美
從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就是学生心灵的外化。在作文指导中要渗透审美素质教育,让学生写作的同时,感受审美的愉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因而语文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将生活中积累的美感材料,通过思维的加工,熔铸笔端写好作文来表达美。在写作课上除教给学生以写作技巧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高感知美、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例如在作文课上要让学生写一个描写某个动物的片段。这并不难写。但是,要想写好就得认识到它的美,并要感受到它的美,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它写好。假如单靠教师直接运用语言来描述,可能无法使学生对所描述的东西达到充分的认识,也就无法使学生的写作达到较好的效果。可是如果在课堂上运用一些美育的手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给学生放映某个动物的录象,这样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使学生有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直接接触的机会。在学生认识和感受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精辟的讲解,提示。引导学生对美的认识,对美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对要写的东西更准确,更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他们的文章中不断反映出生活的美,社会的美。学生要想写出好文章,教师不能忽视以“美”作为着眼点,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认识和感受他们身边的美。如果学生在写作文时能够充分认识美、发现感受美,对生活中某个小事有深刻感悟,就会感到有东西可以写,想写,具备了创作的主动性。叶圣陶在《论写作教学》中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欲望,正如同学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累,不吐不快。”如果使学生感到有写作的欲望,写出的文章肯定就是发自内心的思想感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有目的去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要经常组织一些有意义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提高对现实生活中美的认识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度,让学生自己对所观察到的事情产生感悟。使学生的观察不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或外观上,而且还要善于发现事物内部所蕴涵的道理,蕴涵的美,也使学生能够增强对美的感受能力。学生经常发现生活中的美,写作文时就会有东西可写,而且会有感而发。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意蕴,更提高了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森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直进美,在美感的愉悦、自由、快乐中教与学、生活与成长,达到美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