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在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过程中,经常会出差错。面对差错,教师是训斥、避而不答……方式不同,结果也截然不同。处理不当,会造成学生心理的伤害,扼杀学生求知的天性。作为今天的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并将差错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加以应用。
1善待差错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学生是成长中的尚不成熟的个体,思维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片面性。孩子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才是怪现象。教师要允许、容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各种错误,欣赏学生出现错误。只要学生思考了,无论答案对错,都先予以肯定,肯定孩子的积极思考,肯定孩子的自主探索。这样,受鼓励的并不是错误本身,而是其背后独立思考以及非人云亦云的勇气,受保护的是孩子思维的积极性和孩子的自尊心。例如在圆的周长教学时,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师要每位学生用直尺和课前准备好的用硬纸板剪成的大小不等的圆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我观察着学生的活动:坐在我旁边的生A,认认真真地测量和计算着;生B并不认真操作,又翻看起了数学书;有的甚至在玩。其他同学的汇报“3.16”、“3.21”、“3.07”……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很好,你很认真”;生B的“3.14”得到了老师最高的表扬“非常好,看来你是做的最认真的”;生A看着别人的答案没有底气的汇报说:“2.98”。这时老师很不高兴地说:“怎么会是2.98呢?看来你做得很不认真。”在一片哄笑声中,他不知所措的慢慢坐了下来。
上述案例中,因为借助直尺测量圆的周长是很困难的,要得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接近3.14是非常不容易的。生A因来之不易的2.98,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和同学嘲笑。生B实事求是的行为和举动被“倒霉”的心理体验强烈的震撼着。于是学生就会产生这样一种观念:投机取巧有利可图,老实人是要吃亏的。所以,教师不能过分追求知识结论的完美和标准,而违背过程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把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
2厚待差错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2.1发现差错的价值所在。有些看似错误,实际上是一些脱离常规的想法。我们必须用心倾听,让智慧闪耀光芒。
案例l:学生解答下面问题:“打一篇文章,小李单独完成要10分钟完成,小王单独完成要12分钟完成,小胡平均每分钟打64个字,如果小李与小王合打4分钟,那么就剩256个字。如果三人合作几分钟就能完成这篇文章?”他们陷入了沉思,一会儿几双小手举了起来。“4分钟!”一个男孩迫不及待地说道,“只要用256÷64就可以了。”教室里哄堂大笑。这解法看似错误,其实具有独到的见解:小李与小王合打4分钟后剩下的256个字由小胡来完成,不正好也是4(256÷64)分钟吗?这与小李、小王先前合作的时间相等,所以他们三人合作4分钟就能完成。有些差错正好暴露了学生认知上的盲点,可以在盲点上做文章。
案例2: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面对类似“王师傅上午加工零件5小时,每小时加工32个,下午加工零件3小时,每小时加工24个。王师傅这天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的问题,会出现“(32+24)÷2=28(个)”计算王师傅这天平均每小时加工的零件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不知道王师傅这天(包括上午、下午)平均每小时加工的零件是指什么,用(32+24)÷2=28(个)解答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有些差错是因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可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沟通上做文章,拓宽学生思路的变通性和发展性。
案例3:教学“分数除以分数”时,我出示例题9/32÷3/8让学生思考:“对于分数除以分数,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有学生认为用分子除以分子作分子,分母除以分母作分母的方法来计算。
2.2提供纠错的时空舞台。经常遇到这样有趣的现象:“这类数学题,老师讲了多少遍了,怎么还是做不对?真笨!”谁笨?学生出错了,不能简单地认为教师再讲解一遍学生就懂了,或者认为这一次学生是粗心才错的。听见了,很快忘记了;看见了,暂时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教师直接纠正错误,表面上看用时少,但实际往往收效不大,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知错、认错、纠错。
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说:“最好的学习是在差错中学习。”面对差错,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出发,对差错按照价值的大小区别对待。对那些有价值的,教师要敏锐地加以捕捉、及时地加以放大,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空间,让他们陈述思路、展开讨论、进行验证……由于差错来自学生,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学生会投入很大的热情进行研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错误中醒来,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案例1,让学生陈述自己的思路,体验解法的独到与简捷。案例2,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在争论中比较,找出错误的原因。案例3,让学生举例验证,发现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对特殊与一般进行沟通。
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擦亮自己的双眼,视差错为资源,化腐朽为神奇,努力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课堂。
1善待差错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学生是成长中的尚不成熟的个体,思维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片面性。孩子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才是怪现象。教师要允许、容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各种错误,欣赏学生出现错误。只要学生思考了,无论答案对错,都先予以肯定,肯定孩子的积极思考,肯定孩子的自主探索。这样,受鼓励的并不是错误本身,而是其背后独立思考以及非人云亦云的勇气,受保护的是孩子思维的积极性和孩子的自尊心。例如在圆的周长教学时,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师要每位学生用直尺和课前准备好的用硬纸板剪成的大小不等的圆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我观察着学生的活动:坐在我旁边的生A,认认真真地测量和计算着;生B并不认真操作,又翻看起了数学书;有的甚至在玩。其他同学的汇报“3.16”、“3.21”、“3.07”……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很好,你很认真”;生B的“3.14”得到了老师最高的表扬“非常好,看来你是做的最认真的”;生A看着别人的答案没有底气的汇报说:“2.98”。这时老师很不高兴地说:“怎么会是2.98呢?看来你做得很不认真。”在一片哄笑声中,他不知所措的慢慢坐了下来。
上述案例中,因为借助直尺测量圆的周长是很困难的,要得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接近3.14是非常不容易的。生A因来之不易的2.98,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和同学嘲笑。生B实事求是的行为和举动被“倒霉”的心理体验强烈的震撼着。于是学生就会产生这样一种观念:投机取巧有利可图,老实人是要吃亏的。所以,教师不能过分追求知识结论的完美和标准,而违背过程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把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
2厚待差错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2.1发现差错的价值所在。有些看似错误,实际上是一些脱离常规的想法。我们必须用心倾听,让智慧闪耀光芒。
案例l:学生解答下面问题:“打一篇文章,小李单独完成要10分钟完成,小王单独完成要12分钟完成,小胡平均每分钟打64个字,如果小李与小王合打4分钟,那么就剩256个字。如果三人合作几分钟就能完成这篇文章?”他们陷入了沉思,一会儿几双小手举了起来。“4分钟!”一个男孩迫不及待地说道,“只要用256÷64就可以了。”教室里哄堂大笑。这解法看似错误,其实具有独到的见解:小李与小王合打4分钟后剩下的256个字由小胡来完成,不正好也是4(256÷64)分钟吗?这与小李、小王先前合作的时间相等,所以他们三人合作4分钟就能完成。有些差错正好暴露了学生认知上的盲点,可以在盲点上做文章。
案例2: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面对类似“王师傅上午加工零件5小时,每小时加工32个,下午加工零件3小时,每小时加工24个。王师傅这天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的问题,会出现“(32+24)÷2=28(个)”计算王师傅这天平均每小时加工的零件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不知道王师傅这天(包括上午、下午)平均每小时加工的零件是指什么,用(32+24)÷2=28(个)解答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有些差错是因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可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沟通上做文章,拓宽学生思路的变通性和发展性。
案例3:教学“分数除以分数”时,我出示例题9/32÷3/8让学生思考:“对于分数除以分数,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有学生认为用分子除以分子作分子,分母除以分母作分母的方法来计算。
2.2提供纠错的时空舞台。经常遇到这样有趣的现象:“这类数学题,老师讲了多少遍了,怎么还是做不对?真笨!”谁笨?学生出错了,不能简单地认为教师再讲解一遍学生就懂了,或者认为这一次学生是粗心才错的。听见了,很快忘记了;看见了,暂时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教师直接纠正错误,表面上看用时少,但实际往往收效不大,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知错、认错、纠错。
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说:“最好的学习是在差错中学习。”面对差错,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出发,对差错按照价值的大小区别对待。对那些有价值的,教师要敏锐地加以捕捉、及时地加以放大,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空间,让他们陈述思路、展开讨论、进行验证……由于差错来自学生,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学生会投入很大的热情进行研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错误中醒来,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案例1,让学生陈述自己的思路,体验解法的独到与简捷。案例2,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在争论中比较,找出错误的原因。案例3,让学生举例验证,发现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对特殊与一般进行沟通。
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擦亮自己的双眼,视差错为资源,化腐朽为神奇,努力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课堂。